一种分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4082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3: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制冷与空调领域的分配器,其中分配器本体的混合腔内设置了混合隔板,所述混合隔板上设置有若干过液孔,自进液管路进入的气液两相制冷剂,在混合隔板的阻挡下,在混合腔内进行充分混合,使得气液两相制冷剂混合更加的均匀;由于混合隔板的存在,制冷剂在过液孔靠近进液的一侧形成一定的压力,各过液孔通过的制冷剂流量均匀,相应地,各分流出口输出的制冷剂流量也更加的均匀,提升了蒸发器的换热性能,以及整个制冷系统的工作性能。此外,由于过液孔的过流面积之和≥进液管路的导通面积,使得制冷剂在混合隔板处产生压力聚集但不会节流,保证制冷剂的流量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配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制冷与空调领域的分配器。
技术介绍
应用于制冷与空调管路的分配器,其具有进口端和出口端,出口端具有至少两个分流出口,其中气液两相制冷剂自进口端进入后,在进口端与出口端之间的混合腔内充分混合后,自分流出口流出。现有技术中的分配器存在的缺陷在于,气液混合不均匀,自分流出口进入各支路的制冷剂流量不均等,影响蒸发器的换热性能,进而影响到整个制冷系统的工作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分配器气液混合不均匀以及自分流出口进入各支路的制冷剂流量不均等的技术缺陷。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分配器,至少包括本体,所述本体至少包括进口段、混合段以及出口段,所述进口段设置有用于安装进液管路的进液端口,所述出口段设置有至少两个分流出口,所述混合段的内部设置有位于进液端口与分流出口之间的混合腔,所述混合腔内设置有混合隔板,所述混合隔板上设置有若干过液孔,所述过液孔的数量≥分流出口的数量,所有过液孔的过流面积之和≥进液管路的导通面积。一种优选的实施例,所述混合隔板至少包括隔板本体,所述过液孔设置于隔板本体上,所述隔板本体的至少一侧设置有支撑结构。一种优选的实施例,所述支撑结构包括环绕隔板本体的边缘设置的环边。一种优选的实施例,所述隔板本体面向出口段一侧设置有支撑结构。一种优选的实施例,所述混合段包括用于容纳混合隔板的第一混合段以及靠近进口段一侧的缩颈段并配置为所述混合隔板通过缩颈段的缩颈固定安装于混合腔内。本技术的分配器,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自进液管路进入的气液两相制冷剂,在混合隔板的阻挡下,在混合腔内进行充分混合,使得气液两相制冷剂混合更加的均匀;(2)由于混合隔板的存在,制冷剂在过液孔靠近进液的一侧形成一定的压力,各过液孔通过的制冷剂流量均匀,相应地,各分流出口输出的制冷剂流量也更加的均匀,提升了蒸发器的换热性能,以及整个制冷系统的工作性能。(3)由于过液孔的过流面积之和≥进液管路的导通面积,使得制冷剂在混合隔板处产生压力聚集但不会节流,保证制冷剂的流量稳定。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一所示分配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分配器的俯视图;图3为图1所示分配器中混合隔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混合隔板的俯视图;图5为实施例二所示分配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分配器的俯视图;图7为实施例三所示分配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所示分配器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一体地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一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分配器,包括本体1和设置于本体1内部的混合隔板2。其中,如图1所示,本体1包括进口段14、混合段16以及出口段15。其中,所述进口段14设置有用于安装进液管路3的进液端口11,进液管路3的安装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所述出口段15设置有三个分流出口12,需要说明的是,分流出口12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在本实施例中,其中出口段15靠近混合段的一侧中心位置设置有工艺孔17,以便于加工。本实施例中,混合段16的内部设置有位于进液端口11与分流出口12之间的混合腔13。作为本实施例最大的改进,其中,混合腔13内设置有混合隔板2,将所述混合腔13分隔为靠近进口段一侧的第一混合腔131和靠近出口段一侧的第二混合腔132。其中,混合隔板2的结构如图3、图4所示,包括隔板本体21和设置于隔板本体21一侧的支撑结构,作为优选,本实施例中,支撑结构为面向出口段一侧并环绕隔板本体的边缘设置的环边22。需要说明的是,支撑结构也可以设置为非环状封闭的支撑边。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隔板本体21上设置了若干过液孔23。需要说明的是,其中,过液孔23的数量≥分流出口12的数量,并且,所有过液孔23的过流面积之和≥进液管路3的导通面积。如此,气液两相的制冷剂自进液管路进入后,经过隔板本体的阻隔,在第一混合腔内进行充分混合,由于第一混合腔内是充满制冷剂的,同时,第一混合腔内的压力也较大,所以通过各过液孔的制冷剂流量相当,制冷剂在通过过液孔后,在第二混合腔内再次进行混合,使得制冷剂的气液两相混合的非常均匀。此外,制冷剂从各过液孔通过后,由于第一混合腔内的压力较大,可以均匀的分配到各分流出口,使得各分流出口流出的制冷剂流量均匀,提升了蒸发器的换热性能,以及整个制冷系统的工作性能。同时,由于过液孔的过流面积之和≥进液管路的导通面积,使得制冷剂在混合隔板处产生压力聚集但不会节流,保证制冷剂的流量稳定。一种优选的实施例,本实施例中,所述混合段16包括用于容纳混合隔板的第一混合段162以及靠近进口段一侧的缩颈段161,并且,被配置为所述混合隔板通过缩颈段的缩颈固定安装于混合腔内。这种固定方式,工艺简单,安全可靠,混合隔板受到制冷剂的冲击不会发生位置偏移,保证制冷剂的流量稳定。实施例二本实施例的分配器结构如图5、图6所示,其中,进液端口11处安装了进液管路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出口段15靠近混合段的一侧中心位置并未设置工艺孔。其他结构以及原理与实施例一相同。实施例三本实施例的分配器结构如图7、图8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分流出口12的数量不同,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两个分流出口。其他结构以及原理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相同。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配器,至少包括本体,所述本体至少包括进口段、混合段以及出口段,所述进口段设置有用于安装进液管路的进液端口,所述出口段设置有至少两个分流出口,所述混合段的内部设置有位于进液端口与分流出口之间的混合腔,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腔内设置有混合隔板,所述混合隔板上设置有若干过液孔,所述过液孔的数量≥分流出口的数量,所有过液孔的过流面积之和≥进液管路的导通面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配器,至少包括本体,所述本体至少包括进口段、混合段以及出口段,所述进口段设置有用于安装进液管路的进液端口,所述出口段设置有至少两个分流出口,所述混合段的内部设置有位于进液端口与分流出口之间的混合腔,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腔内设置有混合隔板,所述混合隔板上设置有若干过液孔,所述过液孔的数量≥分流出口的数量,所有过液孔的过流面积之和≥进液管路的导通面积。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隔板至少包括隔板本体,所述过液孔设置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伟东吕锋朱玉华
申请(专利权)人:新昌县丰亿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