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结构的防碰撞装置,涉及建筑结构防震技术领域,针对现有的防震装置不能有效的对相邻两个建筑物之间进行减震防护,造成建筑物之间碰撞挤压,使得建筑物稳定性差,影响居民人身财产安全,且不能将地面产生的积水引流,长久影响减震装置的使用寿命和效果等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包括第一建筑体和第二建筑体,所述第一建筑体和第二建筑体之间卡设有横板,所述横板之间焊接有竖板,所述第一建筑体和第二建筑体相互靠近的一侧开设有定位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新颖,提高建筑物之间的减震防护性能,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有效的吸收消化震动,不影响行走,对积水进行引流,提高装置使用寿命,适合进行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结构的防碰撞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结构防震
,尤其涉及一种建筑结构的防碰撞装置。
技术介绍
地震灾害对建筑物的影响巨大,严重的会危害到人类的生命安全,因此建筑物在构建时就会在建筑物内防震缝,当地震发生时,建筑物在地震的影响下会来回摆动,防震缝可以减轻或防止相邻建筑结构单元不同频率的振动产生的碰撞,现有技术中具有一种建筑防震缝装置,防震缝左右两侧分别固设有钢板,钢板之间设置摩擦钢板和巨型弹簧,钢板上方通过滑轮设有铝合金盖板;然而该防碰撞装置中的铝合金盖板比两侧的建筑结构高,人走上去不注意就会被绊倒,铝合金盖板通过滑轮设置在钢板上,铝合金盖板容易左右滑移,稳定性差,且地面存留积水不能及时进行疏导,影响装置使用的寿命,且该结构不能有效吸收振动,防震缝只有上部设有防碰撞装置,不能防止相邻建筑结构单元中部在地震时产生碰撞,造成房屋稳定性较低,危害居民的人生财产安全等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建筑结构的防碰撞装置,解决了现有的防震装置不能有效的对相邻两个建筑物之间进行减震防护,造成建筑物之间碰撞挤压,使得建筑物稳定性差,影响居民人身财产安全,且不能将地面产生的积水引流,长久影响减震装置的使用寿命和效果等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结构的防碰撞装置,包括第一建筑体和第二建筑体,所述第一建筑体和第二建筑体之间卡设有横板,所述横板之间焊接有竖板,所述第一建筑体和第二建筑体相互靠近的一侧开设有定位槽,所述横板的外侧滑动安装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上滑动设有滑板,所述滑板的一侧设有第一弹簧,所述滑板的另一侧设有第二弹簧,同一侧两个所述定位槽之间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壁滑动设有推杆,所述推杆远离凹槽的一端焊接有挤压板,所述推杆的外圈活动套设有滑套,所述滑套的一侧铰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挤压板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挤压板上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滑槽的横截面均为“T”字形结构,所述滑块的一侧与连接杆转动连接。优选的,所述挤压板靠近竖板的一侧粘接有橡胶垫,所述滑套靠近挤压板的一侧焊接有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的另一端与挤压板焊接,所述减震弹簧套设在推杆的外圈。优选的,所述固定架的竖截面为“U”字形结构,所述滑板上开设有杆通孔,所述固定架贯穿通孔,所述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套设在固定架的外圈。优选的,所述固定架远离定位槽的一端焊接有导向块,所述横板的两侧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块与导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横板的两端固定安装有减震垫,所述第一建筑体与第二建筑体相互靠近的一侧顶部设有凸块,所述凸块的下方设有固定块,且两个固定块的竖截面均为正三角形结构,两个固定块之间形成导流槽,所述固定块与横板焊接。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安装第一建筑体、第二建筑体、横板、竖板、导向槽、固定架、滑板、第一弹簧、第二弹簧、减震垫、凹槽、推杆、滑套、连接杆、挤压板、滑块和滑槽等结构,其中固定块形成的导流槽对积水进行引流,通过挤压板和竖板避免两个建筑物之间接触碰撞,对撞击力进行消化吸收,通过横板和固定架对横板与建筑物进行缓冲防撞保护;该装置结构新颖,提高建筑物之间的减震防护性能,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有效的吸收消化震动,不影响行走,对积水进行引流,提高装置使用寿命,适合进行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建筑结构的防碰撞装置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建筑结构的防碰撞装置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建筑结构的防碰撞装置的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中:1第一建筑体、2第二建筑体、3横板、4竖板、5导向槽、6固定架、7滑板、8第一弹簧、9第二弹簧、10减震垫、11凹槽、12推杆、13滑套、14连接杆、15挤压板、16滑块、17滑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3,一种建筑结构的防碰撞装置,包括第一建筑体1和第二建筑体2,第一建筑体1和第二建筑体2之间卡设有横板3,横板3之间焊接有竖板4,第一建筑体1和第二建筑体2相互靠近的一侧开设有定位槽,横板3的外侧滑动安装有固定架6,固定架6上滑动设有滑板7,滑板7的一侧设有第一弹簧8,滑板7的另一侧设有第二弹簧9,同一侧两个定位槽之间设有凹槽11,凹槽11内壁滑动设有推杆12,推杆12远离凹槽11的一端焊接有挤压板15,推杆12的外圈活动套设有滑套13,滑套13的一侧铰接有连接杆14,连接杆14与挤压板15滑动连接。挤压板上开设有滑槽17,滑槽17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块16,滑块16与滑槽17的横截面均为“T”字形结构,滑块16的一侧与连接杆14转动连接,挤压板15靠近竖板4的一侧粘接有橡胶垫,滑套13靠近挤压板15的一侧焊接有减震弹簧,减震弹簧的另一端与挤压板15焊接,减震弹簧套设在推杆12的外圈,固定架6的竖截面为“U”字形结构,滑板7上开设有杆通孔,固定架6贯穿通孔,第一弹簧8和第二弹簧9套设在固定架6的外圈,固定架6远离定位槽的一端焊接有导向块,横板3的两侧开设有导向槽,导向块与导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横板3的两端固定安装有减震垫10,第一建筑体1与第二建筑体2相互靠近的一侧顶部设有凸块,凸块的下方设有固定块,且两个固定块的竖截面均为正三角形结构,两个固定块之间形成导流槽,固定块与横板3焊接。本实施例中,首先,将横板3和竖板4通过螺栓或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将横板3和竖板4卡设进第一建筑体1和第二建筑体2内的定位槽内,将推杆12卡设进凹槽11中,产生震动时,横板3两侧外圈的固定架6受建筑物的挤压,沿着导向槽5的方向相互靠近,横板3两端的减震垫10挤压滑板7,滑板7将第二弹簧9拉动,将第一弹簧8挤压,从而消化一部分的震动,同时挤压板15靠近竖板4,建筑体相互靠近的同时,推杆12向凹槽11内挤压,建筑体将滑套13进行推动,使得滑套13向靠近挤压板15的一侧推动,滑套13将连接杆14之间的角度打开,将连接杆14两端的滑块16沿着滑槽17的方向滑动,同时滑套13挤压减震弹簧,再次对震动进行吸收,防止建筑物直接挤压,造成建筑物稳定性下降。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结构的防碰撞装置,包括第一建筑体(1)和第二建筑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建筑体(1)和第二建筑体(2)之间设有横板(3),所述横板(3)之间焊接有竖板(4),所述第一建筑体(1)和第二建筑体(2)相互靠近的一侧开设有定位槽,所述横板(3)的外侧滑动安装有固定架(6),所述固定架(6)上滑动设有滑板(7),所述滑板(7)的一侧设有第一弹簧(8),所述滑板(7)的另一侧设有第二弹簧(9),同一侧两个所述定位槽之间设有凹槽(11),所述凹槽(11)内壁滑动设有推杆(12),所述推杆(12)远离凹槽(11)的一端焊接有挤压板(15),所述推杆(12)的外圈活动套设有滑套(13),所述滑套(13)的一侧铰接有连接杆(14),所述连接杆(14)与挤压板(15)滑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结构的防碰撞装置,包括第一建筑体(1)和第二建筑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建筑体(1)和第二建筑体(2)之间设有横板(3),所述横板(3)之间焊接有竖板(4),所述第一建筑体(1)和第二建筑体(2)相互靠近的一侧开设有定位槽,所述横板(3)的外侧滑动安装有固定架(6),所述固定架(6)上滑动设有滑板(7),所述滑板(7)的一侧设有第一弹簧(8),所述滑板(7)的另一侧设有第二弹簧(9),同一侧两个所述定位槽之间设有凹槽(11),所述凹槽(11)内壁滑动设有推杆(12),所述推杆(12)远离凹槽(11)的一端焊接有挤压板(15),所述推杆(12)的外圈活动套设有滑套(13),所述滑套(13)的一侧铰接有连接杆(14),所述连接杆(14)与挤压板(15)滑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结构的防碰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板上开设有滑槽(17),所述滑槽(17)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块(16),所述滑块(16)与滑槽(17)的横截面均为“T”字形结构,所述滑块(16)的一侧与连接杆(14)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立英,姚樾,黄崇和,马岳松,申黎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德清荣业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