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管吊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3339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3: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钢管吊具,属于钢管起吊技术领域,包括:起吊梁、多个承托杆和多个牵引绳。起吊梁用于与天车连接。多个承托杆位于起吊梁的下侧,承托杆中部具有弯折部,多个弯折部用于配合承托钢管;承托杆两侧贯通开设有多个起吊孔。多个牵引绳与多个承托杆对应设置,并连接在起吊梁上,牵引绳贯穿相对应的承托杆两侧的起吊孔;位于承托杆内侧的牵引绳用于将钢管压紧在弯折部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钢管吊具在钢管放置完成后,将牵引绳贯穿承托杆两侧的起吊孔,当将牵引绳连接在起吊梁后弧型挤压部具有伸直的运动趋势,从而将钢管压紧在承托杆上,由于在钢管的吊装过程中,钢管始终被牵引绳限位,从而保证了在吊装过程中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钢管吊具
本技术属于钢管起吊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钢管吊具。
技术介绍
在钢管生产过程中,由于部分钢管直径较大,长度较长,因此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大型天车来进行起吊,而在天车吊运过程中,需要对钢管进行固定,保持其稳定。现有的钢管吊具虽然能够实现钢管的吊装,但由于天车的振动等原因会引发钢管的晃动,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钢管吊具,旨在解决在吊运时未设置紧固装置,天车的振动等原因会引发钢管的晃动,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钢管吊具,包括:起吊梁,用于与天车连接;多个承托杆,位于所述起吊梁的下侧,所述承托杆中部具有弯折部,多个所述弯折部用于配合承托钢管;所述承托杆两侧贯通开设有多个起吊孔;多个牵引绳,与多个所述承托杆对应设置,并连接在所述起吊梁上,所述牵引绳贯穿相对应的所述承托杆两侧的所述起吊孔;位于所述承托杆内侧的所述牵引绳用于将所述钢管压紧在所述弯折部内。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承托杆的内侧面开设有用于所述牵引绳穿设的避让槽;所述起吊孔与所述避让槽连通设置。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多个所述承托杆的外侧面固定有用于抵靠在酸洗槽上的支撑框。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支撑框的下底面设置有柔性垫层。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支撑框的上表面与所述承托杆之间固定有加强筋。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支撑框位于多个所述起吊孔的上侧。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多个所述起吊孔均匀且间隔设置在所述承托杆上。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牵引绳上涂覆有润滑剂,所述牵引绳为耐酸制件。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起吊梁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牵引绳的起吊钩。本技术提供的钢管吊具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钢管吊具中起吊梁用于与天车连接,多个承托杆位于起吊梁的下侧,承托杆中部具有弯折部,在承托杆两侧贯通开设有多个起吊孔。多个牵引绳与多个承托杆对应设置,且贯穿相对应的承托杆两侧的起吊孔。在使用时,首先将钢管放置在多个弯折部上,多个弯折部用于配合将钢管稳定承托。在钢管放置完成后,将牵引绳贯穿承托杆两侧的起吊孔,当将牵引绳连接在起吊梁后,起吊梁的提升会使牵引绳具有伸直的运动趋势,从而将钢管压紧在弯折部上,由于在钢管的吊装过程中,钢管始终被牵引绳限位,从而保证了在吊装过程中的稳定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钢管吊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承托杆与牵引绳连接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加强筋与支撑框的连接示意图。图中:1、起吊梁;2、吊环;3、起吊钩;4、牵引绳;5、支撑框;6、弧型挤压部;7、钢管;8、承托杆;9、加强筋;10、起吊孔;11、避让槽;12、让位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和图2,现对本技术提供的钢管吊具进行说明。钢管吊具,包括:起吊梁1、多个承托和多个牵引绳4。起吊梁1用于与天车连接。多个承托杆8位于起吊梁1的下侧,承托杆8中部具有弯折部,多个弯折部用于配合承托钢管7;承托杆8两侧贯通开设有多个起吊孔10。多个牵引绳4与多个承托杆8对应设置,并连接在起吊梁1上;牵引绳4贯穿相对应的承托杆8两侧的起吊孔10,位于承托杆8内侧的牵引绳4用于将钢管7压紧在弯折部内。本技术提供的钢管吊具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钢管吊具中起吊梁1用于与天车连接,多个承托杆8位于起吊梁1的下侧,承托杆8中部具有折弯部,在承托杆8两侧贯通开设有多个起吊孔10。多个牵引绳4与多个承托杆8对应设置,且贯穿相对应的承托杆8两侧的起吊孔10。在使用时,首先将钢管7放置在多个弯折部上,多个弯折部用于配合将钢管7稳定承托。在钢管7放置完成后,将牵引绳4贯穿承托杆8两侧的起吊孔10,当将牵引绳4连接在起吊梁1后,起吊梁1的提升会使牵引绳4具有伸直的运动趋势,从而将钢管7压紧在承托杆8上,由于在钢管7的吊装过程中,钢管7始终被牵引绳4限位,从而保证了在吊装过程中的稳定性。作为本技术提供的钢管吊具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和图2,承托杆8的内侧面开设有用于连通同侧多个起吊孔10的避让槽11。由于钢管7的质量较大,为了能够在起吊时牵引绳4能够压紧钢管7,需要位于承托杆8内侧的牵引绳4向上弯曲为弧型挤压部6,而为了便于在钢管7放置在承托杆8后,牵引绳4仍然能够从位于钢管7下方的起吊孔10穿入和穿出,在承托杆8的内侧面开设有避让槽11,钢管7抵接在承托杆8的内侧面上,并且避让槽11与起吊孔10连通设置。在使用时,牵引绳4能够从承托杆8的一侧的起吊孔10穿入至避让槽11,并从避让槽11绕过钢管7的上方后穿入相对一侧的避让槽11,并由该侧的起吊孔10穿出。避让槽11开设在起吊孔10区域的承托杆8的内侧面,通过设置避让槽11,使得在承托杆8上放置有钢管7后能够为牵引绳4的穿设预留出通道,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作强度。作为本技术提供的钢管吊具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和图2,多个承托杆8的外侧固定有用于抵靠在酸洗槽上的支撑框5。本申请中的吊具不仅能够应用在钢管7的吊装,同时也可用于在对钢管7处理过程中的转移。首先在多个承托杆8的外侧面固定有支撑框5,支撑框5的内侧与多个承托杆8固定连接,支撑框5的外沿悬空设置。由于设置了支撑框5使得多个承托杆8形成稳定的承托结构,更为重要的是,部分钢管7需要进行酸洗,首先由起吊梁1带动钢管7运动至酸洗槽的上方,起吊梁1带动钢管7和承托杆8向下运动,直至支撑框5抵接在酸洗槽的上沿。支撑框5的目的在于将承托杆8也即内侧的钢管7稳定在酸洗槽的指定位置,并使钢管7均能够浸没在酸洗液内,支撑框5为闭合的长方形构件,其尺寸与酸洗槽的上沿相适配。通过设置支撑框5能够使钢管7等构件的重力均匀作用在酸洗槽上,同时当支撑框5放置在酸洗槽后,天车可带动起吊梁1运动至别的区域,当钢管7酸洗完成后再通过起吊梁1将酸洗完成的钢管7运送至下一作业区,通过设置支撑框5能够避免一直占用天车,提高了天车的使用效率。作为本技术提供的钢管吊具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和图2,支撑框5的下底面设置有柔性垫层。由于酸洗槽为刚性制件,同时多个钢管7的质量较大,当支撑框5抵接在酸洗槽后,酸洗槽不可避免的会因为支撑框5与酸洗槽的上沿没有紧密贴合造成酸洗槽局部应力较大,产生塑性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钢管吊具,其特征在于,包括:/n起吊梁,用于与天车连接;/n多个承托杆,位于所述起吊梁的下侧,所述承托杆中部具有弯折部,多个所述弯折部用于配合承托钢管;所述承托杆两侧贯通开设有多个起吊孔;/n多个牵引绳,与多个所述承托杆对应设置,并连接在所述起吊梁上,所述牵引绳贯穿相对应的所述承托杆两侧的所述起吊孔;位于所述承托杆内侧的所述牵引绳用于将所述钢管压紧在所述弯折部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钢管吊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起吊梁,用于与天车连接;
多个承托杆,位于所述起吊梁的下侧,所述承托杆中部具有弯折部,多个所述弯折部用于配合承托钢管;所述承托杆两侧贯通开设有多个起吊孔;
多个牵引绳,与多个所述承托杆对应设置,并连接在所述起吊梁上,所述牵引绳贯穿相对应的所述承托杆两侧的所述起吊孔;位于所述承托杆内侧的所述牵引绳用于将所述钢管压紧在所述弯折部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杆的内侧面开设有用于连通同侧多个所述起吊孔的避让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吊具,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承托杆的外侧固定有用于抵靠在酸洗槽上的支撑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艳胜张永胜张玉林李伟
申请(专利权)人: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