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33311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3: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剥料装置,用于剥离料带上的第一膜层和第二膜层,包括:基座;送料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基座上,用于承载所述料带;第一收膜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基座上,用于收卷所述第一膜层;第二收膜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基座上,用于收卷所述第二膜层以及带动所述送料件放料;及驱动件,设于所述基座上,且分别与所述第一收膜件和所述第二收膜件相连,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收膜件收卷所述第一膜层以及驱动所述第二收膜件收卷所述第二膜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剥料装置
本技术涉及机械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剥料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对产品的表面贴设保护膜时,一般需将复合于保护膜上的底膜撕除。当保护膜的两侧分别复合有底膜时,在撕膜过程中需一个人分别握持两个底膜,另一人握持保护膜。但是,采用此种方式撕膜时使用的人力较多,且撕膜速度较慢,从而影响后续的贴膜制程。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出一种剥料装置,以解决上述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剥料装置,用于剥离料带上的第一膜层和第二膜层,包括:基座;送料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基座上,用于承载所述料带;第一收膜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基座上,用于收卷所述第一膜层;第二收膜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基座上,用于收卷所述第二膜层以及带动所述送料件放料;及驱动件,设于所述基座上,且分别与所述第一收膜件和所述第二收膜件相连,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收膜件收卷所述第一膜层以及驱动所述第二收膜件收卷所述第二膜层。进一步地,所述基座具有相背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收膜件包括连接的第一收膜盘以及第一转动部;所述第二收膜件包括连接的第二收膜盘以及第二转动部;所述第一收膜盘、第二收膜盘以及所述送料件位于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位于所述第二侧面;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转动部和所述第二转动部转动。进一步地,所述驱动件包括:动力部,用于提供动力,所述动力部包括动力输出端;传动带,绕设于所述第一转动部、所述第二转动部及所述动力输出端;所述动力输出端用于驱动所述动力部带动所述第一收膜件和所述第二收膜件转动。进一步地,所述剥料装置还包括:第三转动部,位于所述第二侧面,且位于所述第一转动部与所述动力输出部之间,所述传动带绕设于所述第一转动部、所述第二转动部、第三转动部及所述动力输出端。进一步地,所述剥料装置还包括:辅助剥离轮,位于所述第一侧面,所述辅助剥离轮连接所述第三转动部,所述辅助剥离轮与所述第三转动部同步转动。进一步地,所述剥料装置还包括:压紧轮,位于所述第一侧面,所述压紧轮用于压紧所述辅助剥离轮上的所述第二膜层。进一步地,还包括:纠偏件,设于所述基座上,且位于所述第二收膜件与所述送料件之间,用于对收卷至所述第二收膜件的所述第二膜层进行纠偏。进一步地,包括:导向件,设于所述基座上,且位于所述纠偏件与所述第二收膜件之间,用于将纠偏后的所述第二膜层导向至所述第二收膜件。进一步地,所述料带还包括第三膜层,所述第三膜层位于所述第一膜层和所述第二膜层之间,且所述第三膜层在所述第一膜层和所述第二膜层分离后位于所述第二膜层上,所述剥料装置进一步包括:剥料板,固定于所述基座上,且位于所述纠偏件与所述导向件之间,用于从所述第二膜层剥离所述第三膜层。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膜层包括多个第三子膜层以及多个孔,所述多个第三子膜层沿着所述料带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所述多个第三子膜层位于所述第一膜层和第二膜层之间,所述多个孔沿着所述料带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每个所述孔与一所述第三子膜层在所述料带的宽度方向上并排设置所述剥料装置进一步包括:位置感测件,用于感测所述孔的到来。上述的剥料装置通过驱动件驱动第一收膜件和第二收膜件转动,以使第一收膜件收卷第一膜层及第二收膜件收卷第二膜层。相对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的剥料装置结构简单紧凑,体积较小,有利于提高后续贴膜制程的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剥料装置的立体结构图。图2是图1所示的剥料装置在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图。图3是图2所示的剥料装置中送料件在III-III方向的局部剖视图。图4是图2所述的剥料装置中第一收膜件在IV-IV方向的局部剖视图。图5是图2所述的剥料装置中第二收膜件在V-V方向的局部剖视图。图6是图1所述的剥料装置中感测件和料带的位置关系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剥料装置100基座10底板11竖板12三角板13第一侧面14第二侧面15送料件20送料盘21送料轴22第一送料段221第二送料段222锁紧螺母23弹簧24固定件25摩擦垫片26销钉27第一收膜件30第一收膜盘31第一收膜轴32第一收膜段321第三收膜段322第一转动部33第一锁紧部34第一弹性部35橡胶圈36弹簧垫片37第二收膜件40第二收膜盘41第二收膜轴42第二收膜段421第四收膜段422第二转动部43第二锁紧部44第二弹性部45驱动件50动力部51动力输出端511传动带52第三转动部60辅助剥离轮70压紧轮80纠偏件90导向件110剥料板120感测件130张紧轮140压带轮150料带200第一膜层210第二膜层220第三膜层230第三子膜层231孔232小件300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种示例,而不是穷举。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他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设置在”另一个元件,他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元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见图1,本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剥料装置100,用于剥离料带200上的第一膜层210和第二膜层220。该剥料装置100包括基座10、送料件20、第一收膜件30、第二收膜件40及驱动件50。送料件20可转动地设置于基座10上,用于承载料带200。第一收膜件30可转动地设置于基座10上,用于收卷第一膜层210。第二收膜件40可转动地设置于基座10上,用于收卷第二膜层220以及带动送料件20放料。驱动件50设于基座10上,且分别与第一收膜件30和第二收膜件40相连,用于驱动第一收膜件30收卷第一膜层210以及驱动第二收膜件40收卷第二膜层220。基座10包括底板11、竖板12及多个三角板13。底板11大致为矩形状。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剥料装置,用于剥离料带上的第一膜层和第二膜层,其特征在于,包括:/n基座;/n送料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基座上,用于承载所述料带;/n第一收膜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基座上,用于收卷所述第一膜层;/n第二收膜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基座上,用于收卷所述第二膜层以及带动所述送料件放料;及/n驱动件,设于所述基座上,且分别与所述第一收膜件和所述第二收膜件相连,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收膜件收卷所述第一膜层以及驱动所述第二收膜件收卷所述第二膜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剥料装置,用于剥离料带上的第一膜层和第二膜层,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
送料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基座上,用于承载所述料带;
第一收膜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基座上,用于收卷所述第一膜层;
第二收膜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基座上,用于收卷所述第二膜层以及带动所述送料件放料;及
驱动件,设于所述基座上,且分别与所述第一收膜件和所述第二收膜件相连,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收膜件收卷所述第一膜层以及驱动所述第二收膜件收卷所述第二膜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剥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具有相背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
所述第一收膜件包括连接的第一收膜盘以及第一转动部;
所述第二收膜件包括连接的第二收膜盘以及第二转动部;
所述第一收膜盘、第二收膜盘以及所述送料件位于所述第一侧面;
所述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位于所述第二侧面;
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转动部和所述第二转动部转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剥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包括:
动力部,用于提供动力,所述动力部包括动力输出端;
传动带,绕设于所述第一转动部、所述第二转动部及所述动力输出端;
所述动力输出端用于驱动所述传动带带动所述第一收膜件和所述第二收膜件转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剥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剥料装置还包括:
第三转动部,位于所述第二侧面,且位于所述第一转动部与所述动力输出部之间,所述传动带绕设于所述第一转动部、所述第二转动部、第三转动部及所述动力输出端。


5.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勇刘仁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裕展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