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离子电池用极片料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31438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3: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用极片料盒,料盒本体和底板,料盒本体呈横截面为凸字型的筒状结构,底板设置在料盒本体内底部,料盒本体包括一号板、二号板、三号板、四号板和连接板,一号板、二号板、三号板和四号板侧边依次连接形成腔体,连接板固定连接至腔体底部形成料盒本体,连接板中部设有定位孔,一号板中部为凸起结构,形成与电池极片相契合的避位槽,一号板顶部设有两个一号立柱,三号板顶部设有以料盒本体中线为基准,与两个一号立柱相对称的两个三号立柱,二号板顶部设有两个二号立柱,四号板顶部设有与两个二号立柱相对称的两个四号立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去除作业人员手工触碰极片动作,避免人员作业引起的极片不良、电池短路不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极片料盒
本技术属于叠片型锂离子电池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用极片料盒。
技术介绍
叠片型锂离子电池的极卷经五金模切机模切后,单片极片收集到模切机下料料盒中,下料料盒满料后报警停机,作业人员将单片极片从模切料盒中手动取出,放入烘烤塑料盒中。烘烤料盒满料后放入真空箱中高温烘烤。极片高温真空烘烤完毕后,作业人员手动将极片人烘烤料盒中取出,放入叠片机上料料盒中。叠片机机械手从上料料盒中取极片进行叠片作业。通过以上动作完成模切下料到叠片上料过的加工、转运。现在从模切下料、烘烤到叠片上料作业过程共使用三种料盒,模切下料料盒、烘烤料盒、叠片上料料盒。这三种料盒的设计存在缺陷、使用过程存在极片的四角磕碰料盒内壁,造成极片损伤的现象。现在从模切下料、烘烤到叠片上料作业过程涉及作业人员手工作业两处,作业人员将极片从模切下料料盒取出放入烘烤料盒、作业人员将极片从烘烤料盒中取出放入叠片上料料盒。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锂离子电池用极片料盒,通过料盒流转完成极片的转运目的,去除作业人员手工触碰极片动作,避免人员作业引起的极片不良、电池短路不良。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用极片料盒,料盒本体和底板,料盒本体呈横截面为凸字型的筒状结构,底板设置在料盒本体内底部,料盒本体包括一号板、二号板、三号板、四号板和连接板,一号板、二号板、三号板和四号板侧边依次连接形成腔体,连接板固定连接至腔体底部形成料盒本体,连接板中部设有定位孔,一号板中部为凸起结构,形成与电池极片相契合的避位槽,一号板顶部设有两个一号立柱,三号板顶部设有以料盒本体中线为基准,与两个一号立柱相对称的两个三号立柱,二号板顶部设有两个二号立柱,四号板顶部设有以料盒本体中线为基准,与两个二号立柱相对称的两个四号立柱。进一步的,两个一号立柱顶部分别焊接有一个一号弯板,两个二号立柱顶部分别焊接有一个二号弯板,两个三号立柱顶部分别焊接有一个三号弯板,两个四号立柱顶部分别焊接有一个一号弯板。进一步的,一号弯板、二号弯板、三号弯板和四号弯板的结构相同,且焊接位置均相对料盒本体向外侧弯曲,一号弯板的弯曲角度为25°-35°。进一步的,料盒本体四角采用折弯工艺,为弯角结构,且弯角处进行削薄处理,削薄的厚度为1.5mm-2.0mm。进一步的,料盒本体四角的弯角处均设有若干的角部通孔,料盒本体四面分别设有若干的观察孔。进一步的,料盒本体一侧设有用于对识别编号的二维码。进一步的,底板的轮廓与料盒本体的轮廓相契合,底板一侧设有定位柱,定位柱设有检测孔。进一步的,底板的四角分别设有一个镶嵌块,镶嵌块的材质为铁氟龙,每个镶嵌块均通过螺丝固定连接至底板,螺丝端部为沉孔设计。进一步的,底板的下表面设有磁铁。进一步的,料盒本体两个分别设有一个把手。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用极片料盒具有以下优势:(1)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用极片料盒,可以同时满足模切下料、烘烤和叠片上料三种功能。(2)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用极片料盒,可以避免工作人员触碰极片,导致出现极片不良或者电池短路的情况。(3)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用极片料盒,对料盒四角的角部进行弯曲设计,避免下料转运过程中极片与料盒磕碰。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用极片料盒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用极片料盒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底板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料盒本体;11、一号板;111、一号立柱;112、一号弯板;12、二号板;13、三号板;14、四号板;15、连接板;151、定位孔;16、避位槽;17、角部通孔;18、观察孔;19、把手;2、底板;21、镶嵌块;22、检测孔;23、磁铁。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一种锂离子电池用极片料盒,料盒本体1和底板2,料盒本体1呈横截面为凸字型的筒状结构,料盒本体1的长度为168mm、宽度为94mm、高度为230mm,底板2设置在料盒本体1内底部,料盒本体1包括一号板11、二号板12、三号板13、四号板14和连接板15,一号板11、二号板12、三号板13和四号板14侧边依次连接形成腔体,连接板15固定连接至腔体底部形成料盒本体1,连接板15中部设有定位孔151,料盒本体1放置在模切下料的底座上,定位孔151可以起到定位功能,提高料盒本体1和底座之间的稳定性,一号板11中部为凸起结构,形成与电池极片相契合的避位槽16,一号板11顶部设有两个一号立柱111,三号板13顶部设有以料盒本体1中线为基准,与两个一号立柱111相对称的两个三号立柱,二号板12顶部设有两个二号立柱,四号板14顶部设有以料盒本体1中线为基准,与两个二号立柱相对称的两个四号立柱。两个一号立柱111顶部分别焊接有一个一号弯板112,两个二号立柱顶部分别焊接有一个二号弯板,两个三号立柱顶部分别焊接有一个三号弯板,两个四号立柱顶部分别焊接有一个一号弯板112。一号弯板112、二号弯板、三号弯板和四号弯板的结构相同,且焊接位置均相对料盒本体1向外侧弯曲,向外侧弯曲是为了便于让电池进入到料盒本体1内部,一号弯板112的弯曲角度为25°-35°,再次角度范围内,即可达到较好的解决效果。料盒本体1四角采用折弯工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锂离子电池用极片料盒,其特征在于:料盒本体和底板,料盒本体呈横截面为凸字型的筒状结构,底板设置在料盒本体内底部,料盒本体包括一号板、二号板、三号板、四号板和连接板,一号板、二号板、三号板和四号板侧边依次连接形成腔体,连接板固定连接至腔体底部形成料盒本体,连接板中部设有定位孔,一号板中部为凸起结构,形成与电池极片相契合的避位槽,一号板顶部设有两个一号立柱,三号板顶部设有以料盒本体中线为基准,与两个一号立柱相对称的两个三号立柱,二号板顶部设有两个二号立柱,四号板顶部设有以料盒本体中线为基准,与两个二号立柱相对称的两个四号立柱。/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离子电池用极片料盒,其特征在于:料盒本体和底板,料盒本体呈横截面为凸字型的筒状结构,底板设置在料盒本体内底部,料盒本体包括一号板、二号板、三号板、四号板和连接板,一号板、二号板、三号板和四号板侧边依次连接形成腔体,连接板固定连接至腔体底部形成料盒本体,连接板中部设有定位孔,一号板中部为凸起结构,形成与电池极片相契合的避位槽,一号板顶部设有两个一号立柱,三号板顶部设有以料盒本体中线为基准,与两个一号立柱相对称的两个三号立柱,二号板顶部设有两个二号立柱,四号板顶部设有以料盒本体中线为基准,与两个二号立柱相对称的两个四号立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用极片料盒,其特征在于:两个一号立柱顶部分别焊接有一个一号弯板,两个二号立柱顶部分别焊接有一个二号弯板,两个三号立柱顶部分别焊接有一个三号弯板,两个四号立柱顶部分别焊接有一个一号弯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用极片料盒,其特征在于:一号弯板、二号弯板、三号弯板和四号弯板的结构相同,且焊接位置均相对料盒本体向外侧弯曲,一号弯板的弯曲角度为25°-35°。


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玉杰侯宇明刘昀胡新华罗朝晖岳耀立许少辉曹俊义何伟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捷威动力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