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拉梁、车身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3072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3:14
本公开涉及一种斜拉梁、车身和车辆,所述斜拉梁包括斜拉梁主体(1),所述斜拉梁主体(1)在长度方向上的一端设置有可拆卸地连接于水箱框架的第一连接部(2),另一端设置有可拆卸地连接于发动机舱边梁的第二连接部(3),其中,所述斜拉梁主体(1)、所述第一连接部(2)和所述第二连接部(3)一体成型。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提供的斜拉梁能够方便快捷地连接发动机舱边梁和水箱框架,并且结构简单、零件数量少,有益于车辆轻量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斜拉梁、车身和车辆
本公开涉及车辆车身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斜拉梁、车身和车辆。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发动机舱的斜拉梁为钣金焊接件,并且斜拉梁的两端分别与发动机舱边梁和水箱框架焊接连接,以将发动机舱边梁和水箱框架连接在一起,然而,其结构复杂、零件多且自身焊接公差大,并且斜拉梁与发动机舱边梁和水箱框架的焊接工序繁琐。因此,亟需一种结构简单且能够方便快捷地连接发动机舱边梁和水箱框架的斜拉梁。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斜拉梁,该斜拉梁能够方便快捷地连接发动机舱边梁和水箱框架,并且结构简单、零件数量少,有益于车辆轻量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斜拉梁,所述斜拉梁包括斜拉梁主体,所述斜拉梁主体在长度方向上的一端设置有可拆卸地连接于水箱框架的第一连接部,另一端设置有可拆卸地连接于发动机舱边梁的第二连接部,其中,所述斜拉梁主体、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一体成型。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有第一安装孔,紧固件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水箱框架,以将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水箱框架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有第二安装孔,紧固件依次穿过所述第二安装孔和所述发动机舱边梁,以将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发动机舱边梁连接在一起。可选地,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或所述第二安装孔设置为长圆孔。可选地,所述第一安装孔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二安装孔的数量为一个,其中,两个所述第一安装孔的中心点和所述第二安装孔的中心点三者不共线,或者,所述第一安装孔的数量为一个,所述第二安装孔的数量为两个,其中,所述第一安装孔的中心点和两个所述第二安装孔的中心点三者不共线。可选地,所述斜拉梁主体构造为倒U形箱式结构,该倒U形箱式结构在高度方向上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在远离所述第二端的端面上形成有机盖缓冲块溃缩结构。可选地,所述机盖缓冲块溃缩结构构造为筒状结构,所述筒状结构在轴向方向上设置有彼此相对的开口端和封闭端,所述开口端连接在所述第一端远离所述第二端的端面上并且所述第一端在对应于所述开口端的位置设置有用于避让缓冲块的避让口,所述封闭端设置于远离所述第二端的一侧,所述筒状结构的侧壁上形成有多个开口,多个所述开口在所述侧壁上周向间隔均匀的设置。可选地,所述斜拉梁主体上还设置有机罩拉线固定结构、撑杆复位卡扣安装结构和线束卡扣安装结构,以分别固定机罩拉线、撑杆复位卡扣和线束卡扣,其中,所述机罩拉线固定结构、所述撑杆复位卡扣安装结构、所述线束卡扣安装结构和所述斜拉梁主体一体成型。可选地,所述斜拉梁主体由塑料材料制成。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本公开还提供一种车身,包括发动机舱边梁和水箱框架,所述车身包括上述的斜拉梁,所述发动机舱边梁和所述水箱框架通过所述斜拉梁连接在一起。此外,本公开还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设置有上述的车身。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提供的斜拉梁中,斜拉梁主体在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其中,斜拉梁主体、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一体成型,其结构简单,零件数量少,有益于车辆轻量化,同时,第一连接部可拆卸地连接于水箱框架,第二连接部可拆卸地连接于发动机舱边梁,即,通过该斜拉梁可以连接水箱框架和发动机舱边梁,而斜拉梁与水箱框架和发动机舱边梁之间为可拆卸地连接,这样则能够方便快捷地连接发动机舱边梁和水箱框架。因此,通过本公开提供的斜拉梁能够方便快捷地连接发动机舱边梁和水箱框架,并且结构简单、零件数量少,有益于车辆轻量化。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公开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斜拉梁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公开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斜拉梁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公开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斜拉梁的又一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公开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斜拉梁中的机盖缓冲块溃缩结构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斜拉梁主体;11-加强筋结构;2-第一连接部;21-第一安装孔;3-第二连接部;31-第二安装孔;4-机盖缓冲块溃缩结构;41-封闭端;42-侧壁;421-开口;5-机罩拉线固定结构;51-L型卡扣;52-倒L型卡扣;6-撑杆复位卡扣安装结构;7-线束卡扣安装结构;8-前组合灯调节杆避让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在本公开中,为了便于理解,定义车辆具有相互垂直的X方向、Y方向和Z方向,其中,X方向为车辆的纵向方向,对应长度,限定前、后方位,Y方向为车辆的横向方向,对应宽度,限定左、右方位,Z方向为车辆的垂向方向,对应高度,限定上、下方位,具体地,以车头的一侧为前,车尾的一侧后,面向前方时,左手的一侧为左,右手的一侧为右,车顶的一侧为上,车底的一侧为下,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内、外”是指各零部件自身相对轮廓的内和外。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是为了便于区分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此外,下面的描述在涉及附图时,不同附图中的同一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本公开对此将不作赘述。根据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斜拉梁,斜拉梁包括斜拉梁主体1,斜拉梁主体1在长度方向上的一端设置有可拆卸地连接于水箱框架的第一连接部2,另一端设置有可拆卸地连接于发动机舱边梁的第二连接部3,其中,斜拉梁主体1、第一连接部2和第二连接部3一体成型。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提供的斜拉梁中,斜拉梁主体1在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部2和第二连接部3,其中,斜拉梁主体1、第一连接部2和第二连接部3一体成型,其结构简单,零件数量少,有益于车辆轻量化,同时,第一连接部2可拆卸地连接于水箱框架,第二连接部3可拆卸地连接于发动机舱边梁,即,通过该斜拉梁可以连接水箱框架和发动机舱边梁,而斜拉梁与水箱框架和发动机舱边梁之间为可拆卸地连接,这样则能够方便快捷地连接发动机舱边梁和水箱框架。因此,通过本公开提供的斜拉梁能够方便快捷地连接发动机舱边梁和水箱框架,并且结构简单、零件数量少,有益于车辆轻量化。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和图2所示,第一连接部2可以设置有第一安装孔21,紧固件依次穿过第一安装孔21和水箱框架,以将第一连接部2和水箱框架连接在一起,第二连接部3可以设置有第二安装孔31,紧固件依次穿过第二安装孔31和发动机舱边梁,以将第二连接部3和发动机舱边梁连接在一起,第一连接部2和水箱框架以及第二连接部3和发动机舱边梁分别通过紧固件连接,方便快捷且便于操作,从而能够避免现有技术中斜拉梁与水箱框架、斜拉梁与发动机舱边梁以及斜拉梁自身因焊接种类多、焊点数量多而导致的焊接工序繁琐的问题。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斜拉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拉梁包括斜拉梁主体(1),所述斜拉梁主体(1)在长度方向上的一端设置有可拆卸地连接于水箱框架的第一连接部(2),另一端设置有可拆卸地连接于发动机舱边梁的第二连接部(3),其中,所述斜拉梁主体(1)、所述第一连接部(2)和所述第二连接部(3)一体成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斜拉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拉梁包括斜拉梁主体(1),所述斜拉梁主体(1)在长度方向上的一端设置有可拆卸地连接于水箱框架的第一连接部(2),另一端设置有可拆卸地连接于发动机舱边梁的第二连接部(3),其中,所述斜拉梁主体(1)、所述第一连接部(2)和所述第二连接部(3)一体成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拉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2)设置有第一安装孔(21),紧固件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21)和所述水箱框架,以将所述第一连接部(2)和所述水箱框架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连接部(3)设置有第二安装孔(31),紧固件依次穿过所述第二安装孔(31)和所述发动机舱边梁,以将所述第二连接部(3)和所述发动机舱边梁连接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斜拉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孔(21)和/或所述第二安装孔(31)设置为长圆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斜拉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孔(21)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二安装孔(31)的数量为一个,其中,两个所述第一安装孔(21)的中心点和所述第二安装孔(31)的中心点三者不共线,或者,
所述第一安装孔(21)的数量为一个,所述第二安装孔(31)的数量为两个,其中,所述第一安装孔(21)的中心点和两个所述第二安装孔(31)的中心点三者不共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拉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拉梁主体(1)构造为倒U形箱式结构,该倒U形箱式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青松李运涛宗辉陈曦韩二红康杰忠张树宽郭洪钢霍孝波崔泽文赵立佳严茄凌周东方阴兴隆贾红亮赵慧永惠辉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