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耦合元件的机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2940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3: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动车,包括具有两个车身纵梁(2)的车身以及至少一个布置在车身纵梁(2)之间的电池(3),所述电池具有包括两个电池壳体纵向承载件(5)的电池壳体(4),其中,在电池壳体纵向承载件(5)与车身纵梁(2)之间分别布置有至少一个将所述车身纵梁(2)与电池壳体纵向承载件(5)耦合的耦合元件(6)。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具有耦合元件的机动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动车,其包括具有两个车身纵梁的车身以及至少一个布置在车身纵梁之间的电池,该电池具有包括两个电池壳体纵向承载件的电池壳体。
技术介绍
以部分电动或全电动方式行驶的车辆具有一个或多个电池,所述电池通常在车身侧安装在车身底板下方。电池通常位于两个车身纵梁之间,电池朝向这两个车身纵梁被支撑。为此,电池壳体以其两个电池壳体纵向承载件与车身纵梁耦合或连接。在发生侧面碰撞事故时通过这种支撑保护电池或蓄能器,这是因为可能的力首先被侧面裙板吸收并且除此之外通过电池壳体吸收和传导。为了实现尽可能好的连接或支撑,需要电池壳体纵向承载件尽可能大面积地贴靠在车身纵梁上。由于车身纵梁的在碰撞运动学方面相应设计的特定几何结构,在连接区域中相应地形成特定的车身纵梁形状,这导致,电池壳体纵向承载件也相应地在几何结构方面进行设计,以便至少部分地接纳或描摹上述形状。因为车身纵梁的几何结构是特定于车型的并且由于车型与车型的不同而变化,所以这导致,需为几乎每种车型准备特定的电池壳体,这些电池壳体的电池壳体纵向承载件的几何结构也相应地设计,以便实现最佳的支撑或连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就此改进的机动车。为了解决该问题,在开头所述类型的机动车中根据本专利技术提出,在电池壳体纵向承载件与车身纵梁之间分别布置有将车身纵梁与电池壳体纵向承载件耦合的至少一个耦合元件。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机动车中,电池壳体不再直接连接在车身纵梁上,而是在相应的车身纵梁与电池壳体纵向承载件之间布置有耦合元件,该耦合元件将车身纵梁与电池壳体纵向承载件二者相连接。该耦合元件在朝向车身纵梁的一侧上必然具有相应于车身纵梁的几何结构设计的形状,以便确保与车身纵梁的最佳连接或支撑。然而,在朝向相应的电池壳体纵向承载件的一侧上,耦合元件可以具有简单的、近似标准化的或对于多种车辆类型而言相同的形状或几何结构,这允许了,也将电池壳体或电池壳体纵向承载件相应简单地实施在所述梁几何结构中并且特别是为用于多种车型的电池壳体使用相同的电池壳体或电池壳体纵向承载件。也就是说,根据本专利技术,耦合元件最终限定电池壳体的接口几何结构,但是不限定车身纵梁的几何结构。当然同样也可以将不同的电池壳体或具有不同形状的电池壳体纵向承载件的电池壳体安装在不同的车身纵梁几何结构上。因为通过耦合元件一方面形成相对于车身纵梁的接口、另一方面形成相对于电池壳体纵向承载件的接口,则也可以通过耦合元件进行电池壳体的装配,该电池壳体的纵向承载件几何结构原本与车身纵梁几何结构不匹配,但是这通过耦合元件形状的相应设计实现。因为耦合元件的一侧与车身纵梁几何结构相应地成型,另一侧与电池壳体纵向承载件几何结构相应地成型,从而可以连接最初不能耦合的几何结构。由于在车辆托盘(Fahrzeugpalette)内各种类型的车身纵梁的不同的几何结构与可以安装在模型托盘(Modellpalette)内的各种电池壳体的电池壳体纵向承载件的几何结构都是已知的,所以可以容易地实现:通过提供多个在待耦合的车身纵梁与电池壳体纵向承载件方面接纳或反映出不同几何结构组合的耦合元件,能够实现不同的电池壳体与相应的、不同类型的车身纵梁相连接。也就是说,能够仅通过待使用的耦合元件的变型就实现不同的电池壳体的安装。因此不需要在要连接的纵梁和纵向承载件的区域内的任何形状配合。也就是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耦合系统因此不仅提供了跨类型地从几何结构方面来说将具有几何结构相同的电池壳体纵向承载件的电池壳体安装在具有从几何结构方面来说不同的车身纵梁的车身中的可能性,而且提供了将具有从几何结构方面来说不同的电池壳体纵向承载件的电池壳体安装在具有几何结构相同的或同样变化的车身纵梁的车身中并且分别实现最佳的支撑或连接关系的可能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另选方案,耦合元件本身优选设计为长条形的/细长形的,即耦合元件是梁状的并且平行于车身纵梁与电池壳体纵向承载件延伸。该耦合元件至少与相应的电池壳体纵向承载件一样长,从而电池壳体在其整个长度上完全贴靠在相应的耦合元件上或者支撑在其上。另选地,可以使用相对短的耦合元件,从而在待耦合的车身纵梁与电池壳体纵向承载件之间的区域中分别设置多个耦合元件,例如两个、三个或四个耦合元件,这些耦合元件分布在电池壳体的长度上。因此,在多个位置上设置连接。这特别节省了重量,因为多个较短的耦合元件比一体的长的梁状的耦合元件轻一些。相应的电池壳体纵向承载件(当然相应的车身纵梁也一样)的耦合元件适宜地形锁合地相互接合,从而得到尽可能大的贴靠面或支撑面。优选地,耦合元件和/或相应的电池壳体纵向承载件具有基本上是L形的横截面,从而提供在至少两个彼此成角度的面上的支撑或贴靠。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特别适宜的改进方案提出,耦合元件或每个耦合元件具有滑动斜面,该滑动斜面与构造在电池壳体纵向承载件上的滑动斜面相邻。耦合元件通常固定在车身纵梁上。如果在侧面碰撞时发生车身纵梁的变形,则该纵梁朝向车辆中心的方向向内运动,因此也使耦合元件朝向车辆中心的方向向内运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这个方案,在耦合元件上或这些耦合元件上设置有对应的滑动斜面,相关联的电池壳体纵向承载件同样具有对应的滑动面。在车身纵梁变形的情况下,这时耦合元件的滑动斜面碰撞到电池壳体纵向承载件的滑动斜面上。因为电池壳体纵向承载件不是与相应的耦合元件牢固连接,而是经由相应的连接部固定在车身的底部上。通过耦合元件的滑动斜面的碰撞以及耦合元件由于车身纵梁的变形而继续运动,现在导致了电池壳体纵向承载件以及进而电池壳体受到竖直向下指向的力分量,即因此被向下压离。也就是说,在碰撞事故中通过这种滑动斜面组合实现电池壳体相对于车身的有针对性的相对运动,从而可以在该接口的区域中实现进一步的保护功能。耦合元件或每个耦合元件可以由金属、特别是铝制成。另选地,也可以使用由塑料、特别是纤维增强塑料或复合材料制成的耦合元件。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其它优点和细节从下面描述的实施例中以及根据附图得出。图中示出:图1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机动车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部分视图的原理示意图,其中示出车身纵梁、耦合元件和电池壳体纵向承载件,图2示出图1的布置结构的第二实施方式,图3示出该布置结构的第三实施方式,图4示出该布置结构的第四实施方式,和图5示出在侧面碰撞之前(左侧图示)和之后(右侧图示)的图3的布置结构。具体实施方式图1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机动车1的部分视图,其中,仅示出机动车1的一个车身纵梁2。与该车身纵梁相邻地示出具有电池壳体4的电池3,该电池壳体包括在此示出的电池壳体纵向承载件5。当然,机动车具有两个平行延伸的、侧面的车身纵梁,当然电池壳体4也具有两个相对置的电池壳体纵向承载件5。为了将电池壳体4连接在相应的车身纵梁2上,根据本专利技术设置有耦合元件6,该耦合元件可以是金属构件、特别是由铝制成的金属构件,或者可以是塑料构件、特别是由纤维增强塑料制成的塑料构件,或者可以是复合构件。该耦合元件6用于将相应的电池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动车,该机动车包括具有两个车身纵梁(2)的车身以及至少一个布置在车身纵梁(2)之间的电池(3),所述电池具有包括两个电池壳体纵向承载件(5)的电池壳体(4),/n其特征在于,/n在电池壳体纵向承载件(5)与车身纵梁(2)之间分别布置有将车身纵梁(2)与电池壳体纵向承载件(5)耦合的至少一个耦合元件(6)。/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1105 DE 102018218789.41.一种机动车,该机动车包括具有两个车身纵梁(2)的车身以及至少一个布置在车身纵梁(2)之间的电池(3),所述电池具有包括两个电池壳体纵向承载件(5)的电池壳体(4),
其特征在于,
在电池壳体纵向承载件(5)与车身纵梁(2)之间分别布置有将车身纵梁(2)与电池壳体纵向承载件(5)耦合的至少一个耦合元件(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
其特征在于,
耦合元件(6)是长条形的并且平行于车身纵梁(2)与电池壳体纵向承载件(5)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动车,
其特征在于,
耦合元件(6)至少与相应的电池壳体纵向承载件(5)一样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
其特征在于,
在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T·乌尔班T·米尔德HD·维尔德J·勒克尔D·魏格特C·戈尔德
申请(专利权)人:奥迪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