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注塑模具的电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328919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3:11
一种用于注塑模具的电加热装置,属于注塑模具的温控技术,包括型腔板,型腔板的一侧为型腔,另一侧为加热侧,型腔板的加热侧设置有通用件,通用件包括至少一个加热单元,加热单元为长方体结构,其相对的两个面的中心开有相通的通孔,通孔内设置有加热棒,通用件还包括辅助单元,辅助单元为实心的长方体结构,通用件由加热单元和辅助单元拼接而成,加热单元均设置在通用件贴近型腔板的一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新颖,构思巧妙,加工成本低,维护简单,使用方便,适应性广,加热速度快,温度分布均匀,效果显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注塑模具的电加热装置
本技术属于注塑模具的温控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成型工程材料加热的组合式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注塑模具在成型过程中,由于模具温度较低,塑料熔体在注塑过程中先接触到模具的部分迅速降温,过早冷凝,使得熔体流动性差,导致制品出现熔接痕、流纹等表面质量缺陷,甚至气泡未能及时排空导致的制品内部质量缺陷,表面质量缺陷的产品需要经过打磨、抛光等二次处理才算合格,内部质量缺陷则直接成为次品,这样不仅浪费了人力、污染了环境,降低了良品率,浪费了资源。如果能够在充填之前对模具提前加热,就会明显解决这个问题,因此在充填之前对模具加热显得尤为重要,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的模具加热工艺技术中,能够解决之前提高的问题,但仍存在一些不足。现有的模具加热工艺有水浴加热、线圈感应加热和加热棒加热几种。其中,利用热水加热模具时,温度升温较慢,严重影响了成型周期,降低了生产效率;感应加热模具时,只能针对型腔形状近乎平面的结构,且温度分布不均匀;加热棒加热时,由于所有加热棒使用恒定功率,型腔板不同的结构仍不能达到温度均匀分布的效果,仍会出现制品表面缺陷的问题,且模具需要开孔,加工成本高。因此业内迫切需要一种加工成本低,加热速度快,温度分布均匀的工艺方案,来应对市场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出一种用于注塑模具的电加热装置,来对注塑模具进行快速均匀的加热。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用于注塑模具的电加热装置,包括型腔板,型腔板的一侧为型腔,另一侧为加热侧,在本技术中,型腔板的加热侧设置有通用件,通用件包括至少一个加热单元,加热单元为长方体结构,其相对的两个面的中心开有相通的通孔,通孔内设置有加热棒,通用件还包括辅助单元,辅助单元为实心的长方体结构,通用件由加热单元和辅助单元拼接而成,加热单元均设置在通用件贴近型腔板的一侧。在本技术中,所述加热单元的横截面为长方形,加热棒穿过通孔垂直贯穿加热单元的横截面,辅助单元的横截面为长方形,与加热单元尺寸一致。进一步的,所述通用件由加热单元和辅助单元共1-4个组合拼接而成,其中加热单元有1-3个,辅助单元有0-2个,通用件按照实际需求选择加热单元和辅助单元搭配不同规格。进一步的,所述通用件的加热单元和辅助单元为一体式结构。在本技术中,所述加热棒包括电加热丝和管体,电加热丝设置在管体内,管体内填充导热绝缘的填料,管体开口设置有密封胶和隔热片,加热棒通过间隙配合安装在加热单元的通孔内,加热棒外径比通孔内径小0.2mm。进一步的,所述加热棒为单端接线加热棒,管体的一端封闭,另一端为接线端,接线端通过密封胶和隔热片密封。在本技术中,所述型腔板的加热侧切割有凹槽,凹槽内设置有一个或多个通用件,通用件通过铆接、螺接、胶粘等方式固定在凹槽的内侧,多个通用件根据实际需求选择相同或不同的规格,凹槽内还设置有配合块辅助固定通用件在凹槽内。在本技术中,所述用于注塑模具的电加热装置还包括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分别与每根加热棒电连接,控制加热棒的输入功率,控制装置由工业用电提供电力支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通过通用件与加热棒的设计,与型腔进行很好的配合,减少了型腔用于开孔的成本,且通用件维护简单,使用方便;通用件通过加热单元与辅助单元的配合,能够拼接出各种规格的基础型号的通用件,适用于不同结构的型腔,适应性广;通用件里加热棒的分布,能够使得加热棒与型腔内塑料熔体的距离一致,使得其加热均匀,加热速度快;控制装置对加热棒输入功率进行统一有效的控制,针对型腔不同的部位输入不同的功率,进一步保证了均匀加热的效果。综上,本技术结构新颖,构思巧妙,加工成本低,维护简单,使用方便,适应性广,加热速度快,温度分布均匀,效果显著。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通用件多种规格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控制原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加热棒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2的型腔升温曲线图;图7为图2的型腔最终温度分布图。图中:型腔板1、通用件2、配合块3、加热单元4、辅助单元5、加热棒6、管体7、电加热丝8、填料9、接线端10、隔热片11、密封胶12;A、B、C、D、E、F、G分别为型腔表面测温点。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优选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但并不因此而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一种用于注塑模具的电加热装置,包括型腔板1,型腔板1的一侧为型腔,另一侧为加热侧,加热侧开设凹槽,凹槽内固定有通用件2和配合块3,通用件2内设置有加热棒6,加热棒6为单端接线加热棒,包括电加热丝8和管体7,电加热丝8设置在管体7内,管体7内填充导热绝缘的填料9,管体7的一端封闭,另一端为接线端10,接线端10通过密封胶12和隔热片11密封;本技术还包括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分别与每根加热棒6电连接,控制加热棒6的输入功率,控制装置由工业用电提供电力支持。通用件2包括加热单元4和辅助单元5,加热单元4为长方体结构,其相对的两个面的中心开有相通的通孔,通孔内设置有加热棒6,加热单元4的横截面为长方形,加热棒6穿过通孔垂直贯穿加热单元4的横截面,辅助单元5的横截面为长方形,与加热单元4尺寸一致,加热单元4均设置在通用件2贴近型腔板1的一侧。通用件2由加热单元4和辅助单元5共1-4个组合拼接而成,其中加热单元有1-3个,辅助单元有0-2个,在图1中的通用件2展示了6个规格,分别为:通用件2包括1个加热单元4;通用件2由两个加热单元4拼接而成;通用件2由三个加热单元4拼接成长条状;通用件2由三个加热单元4和一个辅助单元5拼接成丁字形;通用件2由两个加热单元4和一个辅助单元5拼接成角钢形;通用件2由三个加热单元4和一个辅助单元5拼接成角钢形。作为实施例1,在图2的型腔板1的加热侧分别选用了图1中的第一种规格的通用件2个,第二种规格的通用件2个,通用件由配合块3辅助固定在型腔板1的凹槽内。作为实施例2,在图5的型腔板1的加热侧选用了图1中的第六种规格的通用件2个。本技术应用于注塑模具时,型腔板背对型腔的一侧切割为凹槽,通用件2通过铆接、胶粘等方式固定在凹槽的内侧,配合块辅助固定,通过调整控制装置,来分别调节各个通用件2的各个加热棒6的热量输出,使得型腔表面均匀升温并保持。以实施例1的型腔板结构为例,在型腔表面均匀选取A、B、C、D、E、F、G测温点进行温度检测,在前30min内按照3min一次的频率记录温度,建立各测温点的升温曲线图(图6)和各测温点的最终温度分布图(图7),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各测温点升温速度均匀,温度分布均匀。因此,结合上述构造和工作过程可以发现,本技术所述的用于注塑模具的电加热装置结构新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注塑模具的电加热装置,包括型腔板,型腔板的一侧为型腔,另一侧为加热侧,其特征在于:型腔板的加热侧设置有通用件,通用件包括至少一个加热单元,加热单元为长方体结构,其相对的两个面的中心开有相通的通孔,通孔内设置有加热棒,通用件还包括辅助单元,辅助单元为实心的长方体结构,通用件由加热单元和辅助单元拼接而成,加热单元均设置在通用件贴近型腔板的一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注塑模具的电加热装置,包括型腔板,型腔板的一侧为型腔,另一侧为加热侧,其特征在于:型腔板的加热侧设置有通用件,通用件包括至少一个加热单元,加热单元为长方体结构,其相对的两个面的中心开有相通的通孔,通孔内设置有加热棒,通用件还包括辅助单元,辅助单元为实心的长方体结构,通用件由加热单元和辅助单元拼接而成,加热单元均设置在通用件贴近型腔板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注塑模具的电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单元的横截面为长方形,加热棒穿过通孔垂直贯穿加热单元的横截面,辅助单元的横截面为长方形,与加热单元尺寸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注塑模具的电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用件由加热单元和辅助单元共1-4个组合拼接而成,其中加热单元有1-3个,辅助单元有0-2个。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注塑模具的电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梅郝明亮杨北京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