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环产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32891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3:11
涡环产生装置具有成分供给口(60),该成分供给口(60)形成于空气通路(C)或所述放出口(25)的周围,将放出成分供给到空气中。成分供给口(60)的周向上的全长L1为放出口(25)的周向上的全长L2的1/2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涡环产生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涡环产生装置。
技术介绍
在专利文献1的涡环产生装置中,当利用线性致动器驱动可动部件时,从放出口放出涡环状的空气(以下也简称为涡环)。此时,产生源收纳室的放出成分通过成分供给口被引入到空气室,在包含于涡环中的状态下从放出口放出。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8698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这种涡环产生装置中,当在从放出口放出的涡环中放出成分在周向上不均匀时,可能无法可靠地对对象物赋予放出成分。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抑制在从放出口放出的涡环中放出成分在周向上不均匀的情况。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第一方式是一种涡环产生装置,该涡环产生装置具有:外壳20,其上形成有放出口25;以及推出机构30,其以将所述外壳20的内部的空气通路C的空气从所述放出口25呈涡环状放出的方式推出该空气,其特征在于,所述涡环产生装置具有成分供给口60,所述成分供给口60形成于所述空气通路C或所述放出口25的周围,将放出成分供给到空气中,所述成分供给口60的周向上的全长L1为所述放出口25的周向上的全长L2的1/2以上。在第一方式中,成分供给口60的周向上的全长L1为放出口25的周向上的全长L2的1/2以上,因此,能够在周向上具有充分宽度的范围内对放出口25供给放出成分。此外,通过将成分供给口60形成于空气通路C或放出口25的周围,能够利用空气的动压从成分供给口60吸入放出成分。>第二方式的涡环产生装置在第一方式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分供给口60形成为环状。在第二方式中,能够遍及在空气通路C或放出口25中流动的空气的整周供给放出成分。因此,能够遍及涡环的整周分散放出成分。此外,通过利用空气的动压,能够从环状的成分供给口60的整周吸入放出成分。第三方式的涡环产生装置在第一或第二方式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通路C包括通路面积朝向下游侧减小的节流通路C2,所述成分供给口60形成于所述节流通路C2的下游侧。在第三方式中,增大在成分供给口60附近流动的空气的流速,成分供给口60附近的压力降低。因此,更加容易将放出成分从成分供给口60吸入到空气中。第四方式的涡环产生装置在第一~第三方式中的任意一个方式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分供给口60形成于所述放出口25的附近。在第四方式中,能够抑制从成分供给口60供给到空气中的放出成分向空气通路C的上游侧逆流。第五方式的涡环产生装置在第一~第四方式中的任意一个方式中,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成分供给口60在周向上隔开等间隔进行配置。在第五方式中,能够使从多个成分供给口60向空气中赋予的放出成分变得均匀。第六方式的涡环产生装置在第一~第五方式中的任意一个方式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分供给口60形成于所述空气通路C的内周面,所述成分供给口60的开口总面积比该空气通路C的内周面中的与成分供给口60在周向上相邻的封闭面B的总面积大。在第六方式中,能够在周向上充分地确保成分供给口60的开口面积,因此,能够使放出成分在周向上分散。第七方式的涡环产生装置在第一~第六方式中的任意一个方式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壳20的内部设置有筒状的通路形成部件40,所述通路形成部件40形成所述空气通路C的至少一部分,所述成分供给口60形成于所述通路形成部件40的下游侧端部41与所述放出口25的内周缘部26之间。在第七方式中,在放出口25的内周缘部26与通路形成部件40的下游侧端部41之间形成有成分供给口60。由此,能够容易地在放出口25的附近形成环状的成分供给口60。第八方式的涡环产生装置在第七方式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壳20与所述通路形成部件40之间划分出成分室27,该成分室27贮存向所述成分供给口60供给的放出成分。在第八方式中,能够容易地在通路形成部件40与外壳20之间形成环状的成分供给口60和与该成分供给口60连通的成分室27。第九方式的涡环产生装置在第一~第五方式中的任意一个方式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分供给口60在所述外壳20的外部形成于所述放出口25的周围。在第九方式中,从位于外壳20的外部的成分供给口60向涡环中供给放出成分。第十方式的涡环产生装置在第一~第九方式中的任意一个方式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出机构30具有振动板31和使该振动板31振动的驱动部35,并且,所述推出机构30构成为,使振动板31在基准位置与推出位置之间进行振动,在所述基准位置,该振动板31的变形量为零,在所述推出位置,使该振动板31从该基准位置朝着所述空气通路C的下游侧发生变形。在第十方式中,振动板31在基准位置与比其靠下游侧(前侧)的推出位置之间位移,但是,不从基准位置向上游侧(后侧)位移。因此,能够抑制从成分供给口60供给的空气向空气通路C的上游侧逆流。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一的涡环产生装置的内部构造的概略剖视图。图2是用于说明放出口的附近的内部构造的展开图。图3是示意地示出振动板的动作时的位置的变化的结构图。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一的振动板的变形量的变化的曲线图。图5是示出比较例的振动板的变形量的变化的曲线图。图6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一的变形例的放出口的附近的内部构造的展开图。图7是实施方式二的涡环产生装置的概略结构图。图8是实施方式二的涡环产生装置的概略结构图。图9是实施方式三的涡环产生装置的概略结构图。图10是实施方式三的涡环产生装置的概略结构图。图11是实施方式四的涡环产生装置的概略结构图。图12是实施方式四的涡环产生装置的概略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以下的实施方式是本质上优选的例示,并不意图限制本专利技术、其应用物或其用途的范围。(实施方式一)实施方式一的涡环产生装置10放出涡环状的空气(涡环R)。涡环产生装置10使涡环R包含规定的放出成分,朝向对象者等供给含有放出成分的涡环R。放出成分包括香味成分、水蒸气、具有规定的效能的物质等。放出成分优选为气体,但是,也可以是液体,该情况下,优选为微粒子状的液体。如图1所示,涡环产生装置10具有形成有放出口25的外壳20、推出机构30、通路形成部件40、以及成分供给装置50。在外壳20的内部形成有供空气流动的空气通路C。在涡环产生装置10中,被推出机构30推出的空气通路C中的空气成为涡环R而从放出口25放出。在从放出口25放出的涡环R中包含从成分供给装置50供给的放出成分。<外壳>外壳20具有前侧开放的壳主体21、以及堵住该壳主体21的前侧的开放面的大致板状的前板22。在前板22的中央部,前后贯通地形成有圆形的放出口25。在前板22的后表面连续形成有大致筒状的周壁23。周壁23从放出口25的内周缘部26朝向后方延伸。周壁23形成为随着朝向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涡环产生装置,该涡环产生装置具有:/n外壳(20),其上形成有放出口(25);以及/n推出机构(30),其以将所述外壳(20)的内部的空气通路(C)的空气从所述放出口(25)呈涡环状放出的方式推出该空气,/n其特征在于,/n所述涡环产生装置具有成分供给口(60),所述成分供给口(60)形成于所述空气通路(C)或所述放出口(25)的周围,将放出成分供给到空气中,/n所述成分供给口(60)的周向上的全长L1为所述放出口(25)的周向上的全长L2的1/2以上。/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928 JP 2018-1847251.一种涡环产生装置,该涡环产生装置具有:
外壳(20),其上形成有放出口(25);以及
推出机构(30),其以将所述外壳(20)的内部的空气通路(C)的空气从所述放出口(25)呈涡环状放出的方式推出该空气,
其特征在于,
所述涡环产生装置具有成分供给口(60),所述成分供给口(60)形成于所述空气通路(C)或所述放出口(25)的周围,将放出成分供给到空气中,
所述成分供给口(60)的周向上的全长L1为所述放出口(25)的周向上的全长L2的1/2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环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成分供给口(60)形成为环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涡环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通路(C)包括通路面积朝向下游侧减小的节流通路(C2),
所述成分供给口(60)形成于所述节流通路(C2)的下游侧。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涡环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成分供给口(60)形成于所述放出口(25)的附近。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涡环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成分供给口(60)在周向上隔开等间隔进行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涡环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今井洋辅宇多全史
申请(专利权)人: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