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口缩进的注塑模具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2874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3: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系提供一种水口缩进的注塑模具结构,包括面板、水口板、前模板、后模板、后模座和底板,前模板设有前模腔,后模板设有后模腔,后模座中设有脱料让位腔,后模腔之间连接有分流道,前模板中设有热单咀,热单咀内设有主流道,热单咀外套设有钢套壳,钢套壳和热单咀之间设有发热组件,钢套壳的内壁覆盖有隔热层;后模腔底部连接有本体顶料孔,本体顶料孔外设有限位腔,分流道的底部连接有水口顶料孔,本体顶料孔内滑动连接有本体顶针,本体顶针的底部固定有限位块,顶料板上固定有水口顶针和延迟推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有效降低热量损耗,能够将纵向的水口件下移缩进于注塑模腔的纵向跨度内,无需进行额外的裁切加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口缩进的注塑模具结构
本技术涉及注塑模具,具体公开了一种水口缩进的注塑模具结构。
技术介绍
注塑是一种工业产品生产造型的方法,将热塑性或热固性材料利用塑料成型模具制成各种形状的塑胶制品,现有大部分注塑模具都是通过热塑性材料制作而成的。应用热塑性材料的注塑模具,熔融塑胶从主流道通过分流道填充入注塑型腔,为确保成型效果,现有技术多采用热单咀结构实现进胶,在开合模的过程中,各板层结构会形成相对运动,容易损坏热单咀结构,此外,为确保注塑型腔中的填胶效果,主流道中容易形成严重凸出于整板塑胶件表面的水口件,影响后续加工,需要针对水口件凸出的位置进行裁剪,加工操作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水口缩进的注塑模具结构,能够有效保护热单咀结构且热单咀的加热损耗低,此外,能够有效将水口件缩进于整板塑胶件内,能提供良好的加工条件。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技术公开一种水口缩进的注塑模具结构,包括依次设置的面板、水口板、前模板、后模板、后模座和底板,前模板的底部设有n个前模腔,后模板的顶部设有n个后模腔,n为大于1的整数,后模座中设有脱料让位腔,各个后模腔之间连接有分流道,前模板中设有热单咀,热单咀内设有主流道,主流道位于分流道的正上方,热单咀外套设有钢套壳,钢套壳和热单咀之间设有发热组件,钢套壳的内壁覆盖有隔热层;后模腔底部连接有本体顶料孔,本体顶料孔外设有限位腔,分流道的底部连接有水口顶料孔,本体顶料孔内滑动连接有本体顶针,本体顶针的底部固定有滑动连接于限位腔内的限位块,限位块上连接有套设在本体顶针外的第一弹簧,脱料让位腔内滑动连接有顶料板,顶料板上固定有水口顶针和n个延迟推针,水口顶针滑动连接于水口顶料孔中,延迟推针与本体顶料孔匹配;脱料让位腔的高度为H,本体顶料孔的高度为h,本体顶针的长度为P,限位块的厚度为d,顶料板的厚度为D,延迟推针的长度为Q,(P+d+Q+D)<(H+h)。进一步的,隔热层为石棉层。进一步的,发热组件为缠绕热单咀设置的电热丝。进一步的,顶料板上连接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的顶部连接于脱料让位腔的顶部。进一步的,底板中设有导孔,顶料板的底部固定有导块,导块滑动连接于导孔中。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公开一种水口缩进的注塑模具结构,在热单咀外设置有可靠的保温防护结构,能够有效降低热单咀的热量损耗且能够避免热单咀因开合模而被磨损,此外,在注入定量的熔融塑胶后,水口顶针能够实现下降令水口顶料孔的顶部形成水口缩进空间,能够有效将纵向的水口件下移缩进于注塑模腔的纵向跨度内,避免冷却成型后水口件凸出于整板塑胶件的上下表面,可提供良好的加工条件,无需进行额外的裁切加工,加工效率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合模注塑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水口缩进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开模脱料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为:面板10、水口板11、前模板12、前模腔13、底板20、导孔201、后模座21、脱料让位腔211、后模板22、后模腔23、本体顶料孔231、限位腔232、分流道24、水口顶料孔241、热单咀30、主流道31、钢套壳40、隔热层41、发热组件50、本体顶针60、限位块61、第一弹簧62、顶料板70、延迟推针71、水口顶针72、第二弹簧73、导块74。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考图1至图3。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水口缩进的注塑模具结构,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面板10、水口板11、前模板12、后模板22、后模座21和底板20,前模板12的底部设有n个前模腔13,后模板22的顶部设有n个分别与各个前模腔13匹配的后模腔23,n为大于1的整数,后模座21中设有脱料让位腔211,各个后模腔23之间连接有分流道24,前模板12中设有热单咀30,热单咀30内设有主流道31,主流道31位于分流道24的正上方,合模时,主流道31与分流道24连接,热单咀30外套设有钢套壳40,热单咀30和钢套壳40均通过限位压板固定于水口板11和前模板12中,钢套壳40能够有效保护热单咀30,避免开模、合模过程中热单咀30被损坏,钢套壳40和热单咀30之间设有发热组件50,钢套壳40的内壁覆盖有隔热层41,隔热层41位于发热组件50远离热单咀30的一侧,隔热层41能够有效保留发热组件50的热量,能够有效降低能量损耗;每个后模腔23底部均连接有一贯穿后模板22的本体顶料孔231,每个本体顶料孔231外均设有一不贯穿后模板22的限位腔232,分流道24的底部连接有贯穿后模板22的水口顶料孔241,每个本体顶料孔231内均滑动连接有一本体顶针60,每个本体顶针60的底部均固定有一滑动连接于限位腔232内的限位块61,每个限位块61上均连接有一套设在本体顶针60外的第一弹簧62,第一弹簧62可在限位腔232的伸缩,脱料让位腔211内滑动连接有顶料板70,顶料板70上固定有一个水口顶针72和n个延迟推针71,水口顶针72滑动连接于水口顶料孔241中,各个延迟推针71与各个本体顶料孔231匹配,在脱模时,延迟推针71滑动连接进入本体顶料孔231中;脱料让位腔211的高度为H,本体顶料孔231的高度为h,本体顶针60的长度为P,限位块61的厚度为d,顶料板70的厚度为D,延迟推针71的长度为Q,(P+d+Q+D)<(H+h),能够确保延迟推针71与限位块61之间能够形成充足的延迟间隔,限位块61被限位于限位腔232中,(P+d)<h。本技术合模注塑时,如图1所示,前模板12紧贴后模板22,前模腔13与后模腔23之间形成注塑型腔,发热组件50工作确保热单咀30处于高温状态,确保熔融塑胶流动的效果,熔融塑胶从主流道31经分流道24进入注塑型腔中,为确保注塑型腔中能够被完全填充,注塑时通常注入体积大于所有注塑型腔和的熔融塑胶,因而分流道24和主流道31中都会存在有熔融塑胶;注入定量的熔融塑胶后,外部的注塑机停止注入熔融塑胶,如图2所示,顶料板70驱动延迟推针71和水口顶针72下降,由于限位块61被限位于限位腔232中,即使延迟推针71下降本体顶针60也不会下降,确保本体顶针60能够有效堵住本体顶料孔231的顶部,而水口顶针72下降能够令水口顶料孔241的顶部位置形成水口缩进空间,主流道31和分流道24中的熔融塑胶流入水口顶料孔241的顶部位置,从而有效降低主流道31中熔融塑胶的液面高度,冷却成型后,注塑型腔中形成注塑产品,水口顶料孔241顶部、分流道24和主流道31中形成的水口件,水口件不会凸出于塑胶件整板的上下表面,能够方便后续的加工,避免因水口件凸出于整板塑胶件的表面而阻碍对位、运送等操作;冷却成型后进行开模脱料,如图3所示,前模板12脱离后模板22,顶料板70上升,水口顶针72作用于水口件将其顶出,延迟推针7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口缩进的注塑模具结构,包括依次设置的面板(10)、水口板(11)、前模板(12)、后模板(22)、后模座(21)和底板(20),所述前模板(12)的底部设有n个前模腔(13),所述后模板(22)的顶部设有n个后模腔(23),n为大于1的整数,所述后模座(21)中设有脱料让位腔(211),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后模腔(23)之间连接有分流道(24),所述前模板(12)中设有热单咀(30),所述热单咀(30)内设有主流道(31),所述主流道(31)位于所述分流道(24)的正上方,所述热单咀(30)外套设有钢套壳(40),所述钢套壳(40)和所述热单咀(30)之间设有发热组件(50),所述钢套壳(40)的内壁覆盖有隔热层(41);/n所述后模腔(23)底部连接有本体顶料孔(231),所述本体顶料孔(231)外设有限位腔(232),所述分流道(24)的底部连接有水口顶料孔(241),所述本体顶料孔(231)内滑动连接有本体顶针(60),所述本体顶针(60)的底部固定有滑动连接于所述限位腔(232)内的限位块(61),所述限位块(61)上连接有套设在所述本体顶针(60)外的第一弹簧(62),所述脱料让位腔(211)内滑动连接有顶料板(70),所述顶料板(70)上固定有水口顶针(72)和n个延迟推针(71),所述水口顶针(72)滑动连接于所述水口顶料孔(241)中,所述延迟推针(71)与所述本体顶料孔(231)匹配;/n所述脱料让位腔(211)的高度为H,所述本体顶料孔(231)的高度为h,所述本体顶针(60)的长度为P,所述限位块(61)的厚度为d,所述顶料板(70)的厚度为D,所述延迟推针(71)的长度为Q,(P+d+Q+D)<(H+h)。/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口缩进的注塑模具结构,包括依次设置的面板(10)、水口板(11)、前模板(12)、后模板(22)、后模座(21)和底板(20),所述前模板(12)的底部设有n个前模腔(13),所述后模板(22)的顶部设有n个后模腔(23),n为大于1的整数,所述后模座(21)中设有脱料让位腔(211),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后模腔(23)之间连接有分流道(24),所述前模板(12)中设有热单咀(30),所述热单咀(30)内设有主流道(31),所述主流道(31)位于所述分流道(24)的正上方,所述热单咀(30)外套设有钢套壳(40),所述钢套壳(40)和所述热单咀(30)之间设有发热组件(50),所述钢套壳(40)的内壁覆盖有隔热层(41);
所述后模腔(23)底部连接有本体顶料孔(231),所述本体顶料孔(231)外设有限位腔(232),所述分流道(24)的底部连接有水口顶料孔(241),所述本体顶料孔(231)内滑动连接有本体顶针(60),所述本体顶针(60)的底部固定有滑动连接于所述限位腔(232)内的限位块(61),所述限位块(61)上连接有套设在所述本体顶针(60)外的第一弹簧(62),所述脱料让位腔(211)内滑动连接有顶料板(70),所述顶料板(7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南基学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烨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