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机动车粉碎残余物的冲击式挤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32824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3:10
一种废机动车粉碎残余物的冲击式挤出装置,包括前端分离装置、挤出装置本体、冲击活塞、以及形状保持器,前端分离装置包括一传送带,传动带通过电机带动,传送带后端设置有非铁质废料回收仓,述传送带底部设置有铁质废料回收仓,传送带上设有电磁铁,传送带上铺设有电轨,电磁铁随着传送带移动时与电轨滑动接触,传送带底部设置铁质废料回收仓的位置不铺设电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前端将原料分离,分离出一些无法熔融的铁质废料,保证了后边的冲击、挤出过程顺利进行,后续冲击流程采用冲击燃料基材摩擦生热,使燃料基材达到高温被连续熔融挤出,而不需要额外的加热单元提供热源对燃料基材加热,也不需要耗费预热、加热的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废机动车粉碎残余物的冲击式挤出装置
本技术涉及废机动车处理
,特别涉及一种废机动车粉碎残余物的冲击式挤出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机动车辆的使用逐渐增加,而报废的机动车辆所产生的大量废弃物对环境生态产生庞大的负担以及污染。这些废机动车辆经拆解、粉碎回收有价物后,仍有近30%含有例如,泡绵、塑胶、橡胶、纤维、金属、玻璃、尘土以及其他杂质等的难回收残余物,通称为「废机动车辆粉碎残余物(ASR)。已知能够回收废机动车辆粉碎残余物,筛选出可燃物后制成固态废弃物衍生燃料(DensifiedRefuseDerivedFuel,RDF-5),实现将废弃物转变成再生能源。在已知技术中,利用废弃物原料制造衍生燃料的成型过程,其步骤包括:筛选出具有一预定尺寸的原料;通过一输送机将筛选后的原料送入加热单元逐渐加热熔融原料,加热时间约为1至2小时,使原料成为熔融状态;切除热源,将熔融的原料搅拌均匀并降温;以及降温后送入造粒(挤出)机进行造粒(挤出)成型。也就是说,在制造衍生燃料时,挤出装置需要一额外的加热单元与其搭配使用。在其他产业中,为了软化各种原料以再次固塑成型,挤出装置也都要求配合有一加热单元。因此,已知技术的挤出装置的问题在于:(1)挤出装置需要配合一加热单元;(2)加热单元需要预热、加热的时间(如上所述,加热到原料的熔融温度的时间约至少1至2小时);(3)原料必须分批进入制程,待第一批原料加热成为熔融状态后,进入下一步骤时,第二批原料才能进入制程被加热,也就是说,已知的挤出装置无法连续加料,而无法连续性地进行经济型的大量生产;以及(4)因为挤出装置的加热以及挤出造粒为两个分开的步骤,进行挤出时,原料已经降温,进一步可能固化,容易堵塞挤出口;(4)原料中含有大量的铁质金属部件,无法熔融,影响处理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以上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废机动车粉碎残余物的冲击式挤出装置如下: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废机动车粉碎残余物的冲击式挤出装置,包括一前端分离装置,所述前端分离装置包括一传送带,传动带通过电机带动,所述传送带前端连接筛选滚筒出料口,所述传送带后端设置有非铁质废料回收仓,所述传送带底部设置有铁质废料回收仓,所述传送带上设有电磁铁,传送带上铺设有电轨,电磁铁随着传送带移动时与电轨滑动接触,传送带底部设置铁质废料回收仓的位置不铺设电轨,非铁质废料回收仓侧面设有废料出口,一挤出装置本体,所述挤出装置本体包括第一腔室、第二腔室以及第三腔室,所述第二腔室连通于第一腔室与第三腔室之间,第二腔室具有容置空间,且第二腔室上方设置进料输入口,进料输入口上方安装有进料筒,进料筒的进料口对接废料出口,一冲击活塞,所述冲击活塞设置在第一腔室内,冲击活塞可在挤出装置本体内进行往复运动,冲击活塞的往复运动可以与进料输入口的开口为彼此垂直的方向,一形状保持器,所述形状保持器设置在第三腔室内,形状保持器具有第一成型开口以及第二成型开口,第一成型开口开口于形状保持器靠近第二腔室的方向的一侧,第二成型开口开口于形状保持器远离第二腔室的方向的一侧。优选地,所述冲击活塞的驱动端通过一驱动杆连接一飞轮。优选地,所述第一成型开口的截面积为第三腔室的截面积的50%以下。优选地,第一成型开口的截面积为第三腔室的截面积的25%~3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废机动车粉碎残余物的冲击式挤出装置,在前端将原料分离,分离出一些无法熔融的铁质废料,保证了后边的冲击、挤出过程顺利进行,后续冲击流程采用冲击燃料基材摩擦生热,使燃料基材达到高温被连续熔融挤出,而不需要额外的加热单元提供热源对燃料基材加热,也不需要耗费预热、加热的时间;本技术的结构能对燃料基材产生多段式的热量,可以连续性地加料挤出,而不需批次生产;以及利用冲击截面积减小的模具单元的方式于模具单元产生大量热能,燃料基材在输出时不容易固化堵塞。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废机动车粉碎残余物的冲击式挤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a)为本技术冲击活塞冲击燃料基材ASR运作示意图;图2(b)为本技术间挤出装置本体间隙内的燃料基材摩擦内壁的状态运作示意图;图2(c)为本技术冲击活塞进行往复运作示意图;图2(d)为本技术冲击活塞回到初始位置时运作示意图。图中:前端分离装置100,传送带110,非铁质废料回收仓120,废料出口121,铁质废料回收仓130,电磁铁140,电轨150,挤出装置本体200,第一腔室210,驱动杆211,飞轮212,第二腔室220,第三腔室230,进料筒240,物料旋入轮241,冲击活塞300,形状保持器40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如图1所示,一种废机动车粉碎残余物的冲击式挤出装置,包括一前端分离装置100,所述前端分离装置100主要针对铁质部件,包括一传送带110,传动带110通过电机带动,电机输出轴带动传动带110两端的传动齿轮旋转,传送带110前端设置有进料口,经过前期筛选出的废料输送至传送带110的进料口上,传送带110后端设置有非铁质废料回收仓120,传送带110底部设置有铁质废料回收仓130,所传送带110上设有电磁铁140,电磁铁140为软质磁片,传送带110上铺设有电轨150,电磁铁140随着传送带110移动时与电轨150滑动接触,传送带110底部设置铁质废料回收仓130的位置不铺设电轨150,混合废料掉落至传送带110上后,由于电磁铁140与电轨150连接,具有磁性的电磁铁140将铁质废料仅仅的吸附在其表面,当混合废料传送至传送带110另一端时,由于传送带110下行,此时不具有吸附力的非铁质废料掉落至非铁质废料回收仓120,而铁质废料继续吸附在电磁铁140上在传送带110下方传动,当传送至铁质废料回收仓130上部时,由于此处传送带110上无电轨150,电磁铁140不带电而失去磁性,铁质废料从电磁铁140上脱落进入铁质废料回收仓130,完成废料分离,非铁质废料回收仓120侧面设有废料出口121,包括挤出装置本体200,所述挤出装置本体200包括第一腔室210、第二腔室220以及第三腔室230,所述第二腔室220连通于第一腔室210与第三腔室230之间,第二腔室220具有容置空间,且第二腔室220上方设置进料输入口,进料输入口上方安装有进料筒240,进料筒240的进料口对接废料出口121,所述进料筒240设置有物料旋入轮241,物料进入进料筒240内后,物料旋入轮241旋转带动物料自上而下进入第二腔室220,物料旋入轮241通过电机带动(图中为示出),物料旋入轮241的设置可避免进料筒240被物料堵死。包括一冲击活塞300,所述冲击活塞300设置在第一腔室内210,冲击活塞210可在挤出装置本体200内进行往复运动,210的往复运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废机动车粉碎残余物的冲击式挤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一前端分离装置,所述前端分离装置包括一传送带,传动带通过电机带动,所述传送带前端连接筛选滚筒出料口,所述传送带后端设置有非铁质废料回收仓,所述传送带底部设置有铁质废料回收仓,所述传送带上设有电磁铁,传送带上铺设有电轨,电磁铁随着传送带移动时与电轨滑动接触,传送带底部设置铁质废料回收仓的位置不铺设电轨,非铁质废料回收仓侧面设有废料出口,/n一挤出装置本体,所述挤出装置本体包括第一腔室、第二腔室以及第三腔室,所述第二腔室连通于第一腔室与第三腔室之间,第二腔室具有容置空间,且第二腔室上方设置进料输入口,进料输入口上方安装有进料筒,进料筒的进料口对接废料出口,/n一冲击活塞,所述冲击活塞设置在第一腔室内,冲击活塞可在挤出装置本体内进行往复运动,冲击活塞的往复运动可以与进料输入口的开口为彼此垂直的方向,/n一形状保持器,所述形状保持器设置在第三腔室内,形状保持器具有第一成型开口以及第二成型开口,第一成型开口开口于形状保持器靠近第二腔室的方向的一侧,第二成型开口开口于形状保持器远离第二腔室的方向的一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废机动车粉碎残余物的冲击式挤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前端分离装置,所述前端分离装置包括一传送带,传动带通过电机带动,所述传送带前端连接筛选滚筒出料口,所述传送带后端设置有非铁质废料回收仓,所述传送带底部设置有铁质废料回收仓,所述传送带上设有电磁铁,传送带上铺设有电轨,电磁铁随着传送带移动时与电轨滑动接触,传送带底部设置铁质废料回收仓的位置不铺设电轨,非铁质废料回收仓侧面设有废料出口,
一挤出装置本体,所述挤出装置本体包括第一腔室、第二腔室以及第三腔室,所述第二腔室连通于第一腔室与第三腔室之间,第二腔室具有容置空间,且第二腔室上方设置进料输入口,进料输入口上方安装有进料筒,进料筒的进料口对接废料出口,
一冲击活塞,所述冲击活塞设置在第一腔室内,冲击活塞可在挤出装置本体内进行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俊宇沈毅陈佑仁陈俊豪叶芮榄曾皇霖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正隆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