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纺布袋打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32743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3: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纺织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无纺布袋打孔装置,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内壁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该无纺布袋打孔装置与现有的普通打孔装置相比,通过将无纺布袋的一端固定在收卷辊的侧面上,然后依次启动第二电机和第一电机,通过第二电机配合皮带带动第一双向螺纹杆和第二双向螺纹杆同时逆时针旋转对无纺布袋进行展平,减少褶皱发生的可能,保证打孔的质量;通过收卷辊对无纺布袋进行收卷,然后通过第一双向螺纹杆和第二双向螺纹杆逆时针旋转起到阻尼作用,促使收卷辊紧绷的对打完孔的无纺布袋进行收卷;通过第二电机配合皮带带动扇叶转动将支撑板表面的废料吹落到收集箱内,便于收集清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纺布袋打孔装置
本技术涉及纺织器械
,具体为一种无纺布袋打孔装置。
技术介绍
无纺布袋是一种绿色产品,坚韧耐用、造型美观,透气性好,可重复使用、可洗涤,使用期长,适宜任何公司、任何行业作为广告宣传、赠品之用,消费者在购物的同时又得到了一个精美的无纺布袋子,而商家也得到了无形的广告宣传,两全其美,这使无纺布袋在市场上越来越受欢迎,产品以无纺布袋为原料,它是新一代环保材料,具有防潮、透气、柔韧、质轻、不助燃、容易分解、无毒无刺激性、色彩丰富、价格低廉、可循环再用等特点,在无纺布袋生产过程中,打孔作为一个重要工序。现有的专利(公共号:CN210851517U)公开了一种无纺布袋打孔装置,该装置通过打孔板挤压切割的孔眼的边缘更加完整。在实现本方案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中存在如下问题,没有得到良好的解决:1、该装置进行打孔时不便将无纺布袋展平进行打孔;2、装置不便将打完孔的无纺布袋进行收集;3、在打孔过程中不便对打孔留下的废料吹落并收集,针对上述情况,在现有的打孔装置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纺布袋打孔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如下不足:1、该装置进行打孔时不便将无纺布袋展平进行打孔;2、装置不便将打完孔的无纺布袋进行收集;3、在打孔过程中不便对打孔留下的废料吹落并收集。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纺布袋打孔装置,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内壁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打孔刀具,所述框架内壁的底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框架内壁的前侧设置有收卷辊,所述框架内壁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且第一电机转动轴的一端与收卷辊的一端活动套接,所述框架内壁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转动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双向螺纹杆,所述框架内壁的右侧转动连接有第二双向螺纹杆,且第二双向螺纹杆的侧面通过皮带与第二电机转动轴的侧面传动连接,所述框架内壁右侧的中部转动连接圆杆,且圆杆的侧面与皮带的表面搭接,所述圆杆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扇叶,所述框架左侧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轨,且两个滑轨的内侧滑动连接有收集箱。进一步地,所述框架的形状为C形,所述框架内壁的底面粘接有橡胶垫。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前后的两侧均设置有滚轴。进一步地,所述扇叶的数量为六个,且六个扇叶等距离呈环状分布在圆杆的侧面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双向螺纹杆和第二双向螺纹杆在同一水平面上。进一步地,所述收集箱的顶面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收集箱在支撑板底面的左侧。进一步地,所述圆杆在支撑板的右侧,且圆杆的侧面开设有条形纹。进一步地,所述框架内壁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框架的一端与电动伸缩杆的侧面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第一电机配合收卷辊对无纺布袋进行收卷,然后通过第二电机带动第一双向螺纹杆和第二双向螺纹杆同时逆时针旋转起到阻尼作用,促使收卷辊紧绷的对打完孔的无纺布袋进行收卷,保证收卷后的质量;(2)本技术通过第一电机配合收卷辊对无纺布袋进行收卷,然后通过第二电机带动第一双向螺纹杆和第二双向螺纹杆同时逆时针旋转起到阻尼作用,促使收卷辊紧绷的对打完孔的无纺布袋进行收卷,保证收卷后的质量;(3)本技术通过第二电机配合皮带带动第一双向螺纹杆和第二双向螺纹杆旋转的同时,通过皮带带动圆杆转动配合扇叶将支撑板表面的废料吹落到收集箱内,便于收集清理。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处结构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图3中B处结构放大图。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框架;2-电动伸缩杆;3-打孔刀具;4-支撑板;5-收卷辊;6-第二电机;7-第一双向螺纹杆;8-第二双向螺纹杆;9-皮带;10-圆杆;11-扇叶;12-滑轨;13-收集箱;14-第一电机;15-滚轴;16-连接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参照图1-4,一种无纺布袋打孔装置,包括框架1,框架1的形状为C形,框架1内壁的底面粘接有橡胶垫,增加框架1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且可以起到一定的减震作用,框架1内壁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2,框架1内壁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6,连接杆16远离框架1的一端与电动伸缩杆2的侧面固定连接,对电动伸缩杆2进行固定,保证装置运行时的稳定性,电动伸缩杆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打孔刀具3,框架1内壁的底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4,支撑板4前后的两侧均设置有滚轴15,减少无纺布袋在输送过程中与支撑板4之间的摩擦力,框架1内壁的前侧设置有收卷辊5,框架1内壁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14,且第一电机14转动轴的一端与收卷辊5的一端活动套接,所述框架1内壁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6,第二电机6转动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双向螺纹杆7,第一双向螺纹杆7和第二双向螺纹杆8在同一水平面上,通过第一双向螺纹杆7和第二双向螺纹杆8转动将无纺布袋进行展平,减少褶皱,保证打孔质量,框架1内壁的右侧转动连接有第二双向螺纹杆8,且第二双向螺纹杆8的侧面通过皮带9与第二电机6转动轴的侧面传动连接,框架1内壁右侧的中部转动连接有圆杆10,圆杆10在支撑板4的右侧,且圆杆10的侧面开设有条形纹,增加圆杆10与皮带9之间的摩擦力,且圆杆10的侧面与皮带9的表面搭接,圆杆10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扇叶11,扇叶11的数量为六个,且六个扇叶11等距离呈环状分布在圆杆10的侧面上,通过扇叶11将支撑板4表面打孔留下的废料吹到收集箱13内,框架1左侧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轨12,且两个滑轨12的内侧滑动连接有收集箱13,收集箱13的顶面固定连接有把手,收集箱13在支撑板4底面的左侧,便于对收集箱13的废料进行收集。本技术中,使用者使用该装置时,首先将无纺布袋固定在收卷辊5的侧面上,然后依次启动第一电机14和第二电机6,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纺布袋打孔装置,包括框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内壁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2),所述电动伸缩杆(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打孔刀具(3),所述框架(1)内壁的底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4),所述框架(1)内壁的前侧设置有收卷辊(5),所述框架(1)内壁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14),且第一电机(14)转动轴的一端与收卷辊(5)的一端活动套接,所述框架(1)内壁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6),所述第二电机(6)转动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双向螺纹杆(7),所述框架(1)内壁的右侧转动连接有第二双向螺纹杆(8),且第二双向螺纹杆(8)的侧面通过皮带(9)与第二电机(6)转动轴的侧面传动连接,所述框架(1)内壁右侧的中部转动连接有圆杆(10),且圆杆(10)的侧面与皮带(9)的表面搭接,所述圆杆(10)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扇叶(11),所述框架(1)左侧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轨(12),且两个滑轨(12)的内侧滑动连接有收集箱(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纺布袋打孔装置,包括框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内壁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2),所述电动伸缩杆(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打孔刀具(3),所述框架(1)内壁的底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4),所述框架(1)内壁的前侧设置有收卷辊(5),所述框架(1)内壁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14),且第一电机(14)转动轴的一端与收卷辊(5)的一端活动套接,所述框架(1)内壁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6),所述第二电机(6)转动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双向螺纹杆(7),所述框架(1)内壁的右侧转动连接有第二双向螺纹杆(8),且第二双向螺纹杆(8)的侧面通过皮带(9)与第二电机(6)转动轴的侧面传动连接,所述框架(1)内壁右侧的中部转动连接有圆杆(10),且圆杆(10)的侧面与皮带(9)的表面搭接,所述圆杆(10)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扇叶(11),所述框架(1)左侧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轨(12),且两个滑轨(12)的内侧滑动连接有收集箱(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纺布袋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的形状为C形,所述框架(1)内壁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峰蔡进攀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亚港包装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