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管状医疗器械的夹持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2592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3: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管状医疗器械的夹持机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端设置有箱体,且箱体的内部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螺杆转动连接,且螺杆的外壁套结有转动柱,所述转动柱的两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且第一连接杆与第一连接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块的内壁套结有第一转动轴,且第一转动轴套结在第二连接杆的底端,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中端与连接杆通过第三转动轴转动连接。该管状医疗器械的夹持机构,通过电机带动螺杆上下移动,使转动柱进行上下移动,从而使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第三连接杆产生移动,直至带动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向外或向内移动,可对不同大小的夹持管状器械进行夹持放置以及更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管状医疗器械的夹持机构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种应用于管状医疗器械的夹持机构。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现代化的医疗设备正在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现代化的医疗设备还推动了人类生活的进步,在医疗研究或医疗器械在使用前和使用后都需要进行清洗和消毒处理,通常需要对使用的医疗器械夹持。现有的管状医疗器械的夹持机构在使用时不易根据管状器械的大小进行夹持调节,使用不便,现有的管状医疗器械的夹持机构在进行夹持时,夹持力度较大,未设有缓冲机构,易导致夹持的管状器械产生损坏,且夹持板表面较为平滑,易产生打滑和脱落,夹持稳定性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管状医疗器械的夹持机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现有的管状医疗器械的夹持机构在使用时不易根据管状器械的大小进行夹持调节,和在进行夹持时,未设有缓冲机构,夹持板表面易产生打滑和脱落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应用于管状医疗器械的夹持机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端设置有箱体,且箱体的内部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螺杆转动连接,且螺杆的外壁套结有转动柱,所述转动柱的两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且第一连接杆与第一连接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块的内壁套结有第一转动轴,且第一转动轴套结在第二连接杆的底端,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中端与连接杆通过第三转动轴转动连接,且连接杆的底端与底座的上方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顶端与连接板固定连接,且连接板的内部套结有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的外壁套结有第二连接块,且第二连接块的一侧与第三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杆的一侧与固定板固定连接,且固定板的一侧连接有第一夹持板,所述第一夹持板的内壁设置有缓冲弹簧,且缓冲弹簧的一侧连接有第二夹持板,所述第二夹持板的内壁设置有防滑层。优选的,所述转动柱的内壁设置有螺杆相匹配的内螺纹。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连接板均设置为个,且个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连接板均为对称设置。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底端和连接板均设置为凹字形,且第二连接杆的底端和连接板上均设置有与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相连接的轴承。优选的,所述缓冲弹簧的内部设置有支撑柱,且缓冲弹簧等距设置有两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管状医疗器械的夹持机构易根据管状器械的大小进行夹持调节,使用方便,可对夹持管状器械进行有效防护,且防止打滑和脱落:1、通过电机带动螺杆上下移动,使转动柱进行上下移动,从而使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第三连接杆产生移动,直至带动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向外或向内移动,可对不同大小的夹持管状器械进行夹持放置以及更换;2、通过缓冲弹簧进行挤压或复位,电机带动第二夹持板对夹持的管状器械进行夹持时,可起到有效的缓冲作用,通过防滑层,可增加对管状器械的夹持力,从而解决了管状器械在夹持时打滑和脱落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图1中A点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二夹持板侧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2、箱体;3、电机;4、螺杆;5、转动柱;6、第一连接杆;7、第一转动轴;8、第二连接杆;9、连接板;10、第二转动轴;11、第一连接块;12、第三连接杆;13、固定板;14、第一夹持板;15、缓冲弹簧;16、第二夹持板;17、防滑层;18、第二连接块;19、支柱;20、第三转动轴;21、连接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应用于管状医疗器械的夹持机构,包括底座1、箱体2、电机3、螺杆4、转动柱5、第一连接杆6、第一转动轴7、第二连接杆8、连接板9、第二转动轴10、第一连接块11、第三连接杆12、固定板13、第一夹持板14、缓冲弹簧15、第二夹持板16、防滑层17、第二连接块18、支柱19、第三转动轴20和连接杆21,底座1的顶端设置有箱体2,且箱体2的内部安装有电机3,电机3的输出端与螺杆4转动连接,且螺杆4的外壁套结有转动柱5,转动柱5的两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6,且第一连接杆6与第一连接块11固定连接,第一连接块11的内壁套结有第一转动轴7,且第一转动轴7套结在第二连接杆8的底端,第二连接杆8的中端与连接杆21通过第三转动轴20转动连接,且连接杆21的底端与底座1的上方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杆8的顶端与连接板9固定连接,且连接板9的内部套结有第二转动轴10,第二转动轴10的外壁套结有第二连接块18,且第二连接块18的一侧与第三连接杆12固定连接,第三连接杆12的一侧与固定板13固定连接,且固定板13的一侧连接有第一夹持板14,第一夹持板14的内壁设置有缓冲弹簧15,且缓冲弹簧15的一侧连接有第二夹持板16,第二夹持板16的内壁设置有防滑层17。转动柱5的内壁设置有螺杆4相匹配的内螺纹,便于电机3的转动带动转动柱5在螺杆4的外壁上下转动。第一连接杆6、第二连接杆8和连接板9均设置为2个,且2个第一连接杆6、第二连接杆8和连接板9均为对称设置,电机3的转动带动第一连接杆6、第二连接杆8和连接板9向外或向内移动,便于对管状器械进行有效夹持。第二连接杆8的底端和连接板9均设置为凹字形,且第二连接杆8的底端和连接板9上均设置有与第一转动轴7和第二转动轴10相连接的轴承,便于第一转动轴7和第二转动轴10在第二连接杆8的底端和连接板9的内部更好的转动,使第一连接杆6和第三连接杆12向外或向内移动。缓冲弹簧15的内部设置有支撑柱,便于缓冲弹簧15在挤压或复位时,可有效进行对缓冲弹簧15有效放置,且缓冲弹簧15等距设置有两组,便于第二夹持板16在进行管状器械夹持时,起到有效的缓冲作用。工作原理:首先将该管状医疗器械的夹持机构接通电源,之后将管状器械放置在2个第二夹持板16之间,可通过如下方式操作:根据图1和图2,电机3带动螺杆4移动,使转动柱5进行上下移动,由于第一连接杆6和第一转动轴7外壁的第一连接块11连接,使第二连接杆8转动,从而带动第二连接块18在第二转动轴10的外壁转动,转动柱5向下转动时,第一夹持板14和第二夹持板16向外转动,可对管状器械更换,转动柱5向上转动时,第一夹持板14和第二夹持板16向内转动可对管状器械进行夹持;根据图1、图2、图3和图4,第一夹持板14在对管状器械夹持时,缓冲弹簧15产生挤压,可起到有效的缓冲作用,防滑层17可增加对管状器械的夹持力,防止管状器械在夹持时打滑和脱落,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管状医疗器械的夹持机构,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端设置有箱体(2),且箱体(2)的内部安装有电机(3),所述电机(3)的输出端与螺杆(4)转动连接,且螺杆(4)的外壁套结有转动柱(5),所述转动柱(5)的两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6),且第一连接杆(6)与第一连接块(1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块(11)的内壁套结有第一转动轴(7),且第一转动轴(7)套结在第二连接杆(8)的底端,所述第二连接杆(8)的中端与连接杆(21)通过第三转动轴(20)转动连接,且连接杆(21)的底端与底座(1)的上方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8)的顶端与连接板(9)固定连接,且连接板(9)的内部套结有第二转动轴(10),所述第二转动轴(10)的外壁套结有第二连接块(18),且第二连接块(18)的一侧与第三连接杆(12)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杆(12)的一侧与固定板(13)固定连接,且固定板(13)的一侧连接有第一夹持板(14),所述第一夹持板(14)的内壁设置有缓冲弹簧(15),且缓冲弹簧(15)的一侧连接有第二夹持板(16),所述第二夹持板(16)的内壁设置有防滑层(1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管状医疗器械的夹持机构,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端设置有箱体(2),且箱体(2)的内部安装有电机(3),所述电机(3)的输出端与螺杆(4)转动连接,且螺杆(4)的外壁套结有转动柱(5),所述转动柱(5)的两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6),且第一连接杆(6)与第一连接块(1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块(11)的内壁套结有第一转动轴(7),且第一转动轴(7)套结在第二连接杆(8)的底端,所述第二连接杆(8)的中端与连接杆(21)通过第三转动轴(20)转动连接,且连接杆(21)的底端与底座(1)的上方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8)的顶端与连接板(9)固定连接,且连接板(9)的内部套结有第二转动轴(10),所述第二转动轴(10)的外壁套结有第二连接块(18),且第二连接块(18)的一侧与第三连接杆(12)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杆(12)的一侧与固定板(13)固定连接,且固定板(13)的一侧连接有第一夹持板(14),所述第一夹持板(14)的内壁设置有缓冲弹簧(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迎军笪敏李腾跃陈梦发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雷迪特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