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整车控制器电源降压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2562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3: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整车控制器电源降压电路,属于整车控制器技术领域,该电路具体包括电源转换芯片U1、电感L1、电感L203、二极管D6、稳压管D7、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容C20、电容C21、电容C22、电容C23、电容C24、电容C25、电容C26、电容C27、电容C28、电容C29、电容C13085、电容C13086。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整车控制器电源降压电路的输入电压范围广,输出电压可调,可以适配不同的电路需求,并且可以通过调整工作频率,满足电磁兼容需求,降低辐射干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整车控制器电源降压电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整车控制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整车控制器电源降压电路。
技术介绍
通常线性稳压电源工作频率低,重量重,发热量大,增加散热片会造成体积过大,虽然制作工艺简单,但效率只有35%。传统开关电源频率低,效率低下,且存在着电路结构复杂、调节精度差、输出纹波系数大等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对电源供电的可靠性、稳定性及电源容量等要求越来越高。同步降压直流开关稳压电源日益显现出其优越性,因内部高频开关管可工作在200kHz高频状态,其可靠性高、稳定性强、工作频率高、体积小,便于安装和组合扩容,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整车控制器(Vehiclecontrolunit,VCU)是纯电动汽车的核心控制部件,其安全设计非常重要,因此整车控制器电源供电的可靠性、稳定性及电源容量是整车安全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目前,不同厂商的整车控制器的电源电路通常输入电压范围较窄,且输出电压不可调,无法适配于不同的电路,而且为降低整车控制器的硬件电路设计成本,整车控制器的电磁兼容性不高,辐射干扰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为克服现有技术中整车控制器的电源电路存在输入电压范围较窄,输出电压不可调,无法适配于不同的电路以及电磁兼容性不高,辐射干扰较大的问题,提供一种整车控制器电源降压电路。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取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整车控制器电源降压电路,包括电源转换芯片U1、电感L1、电感L203、二极管D6、稳压管D7、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容C20、电容C21、电容C22、电容C23、电容C24、电容C25、电容C26、电容C27、电容C28、电容C29、电容C13085和电容C13086;所述电源转换芯片U1的BOOT引脚与电容C20的一端连接,电容C20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源转换芯片U1的PH引脚、二极管D6的负极、电阻R3的一端和电感L1的一端连接,二极管D6的正极接地,电阻R3的另一端通过电容C23接地,电感L1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4的一端、电容C21的一端和电容C22的一端连接并引出输出电压引脚VB_PR_1,电阻R4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源转换芯片U1的VSNS引脚、电阻R6的一端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电容C21的另一端和电容C22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电源转换芯片U1的VIN引脚分别与电感L203的一端、电容C24的一端、电容C25的一端、电容C13086的一端连接,电感L203的另一端与输入电压引脚VB_PR连接并通过电容C13085接地,电容C24的另一端、电容C25的另一端和电容C13086的另一端均接地,VIN引脚引出上位机检测引脚TP3;所述电源转换芯片U1的EN引脚分别与电阻R5的一端、电阻R7的一端连接并引出上位机检测引脚TP206,电阻R7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5的另一端分别与稳压管D7的负极、电容C28的一端和电阻R10的一端连接,稳压管D7的正极和电容C28的另一端均接地,电阻R10的另一端作为唤醒信号端PWR_WK;所述电源转换芯片U1的SS/TR引脚通过电容C26接地;所述电源转换芯片U1的RT/CLK引脚与电阻R9、电阻R12依次串联后接地;所述电源转换芯片U1的COMP引脚分别与电阻R8的一端、电容C27的一端连接,电阻R8的另一端与电阻R11、电容C29依次串联后接地,电容C27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源转换芯片U1的PWPD引脚和GND引脚均接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整车控制器电源降压电路的输入电压范围广,输入电压范围可以为3.5V至60V;(2)本专利技术的整车控制器电源降压电路的输出电压可调,可以适配不同的电路需求,并且可以通过调整工作频率,满足电磁兼容需求,降低辐射干扰。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整车控制器电源降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整车控制器电源降压电路,该电路包括电源转换芯片U1、电感L1、电感L203、二极管D6、稳压管D7、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容C20、电容C21、电容C22、电容C23、电容C24、电容C25、电容C26、电容C27、电容C28、电容C29、电容C13085和电容C13086。可选地,电源转换芯片U1为TPS54260-Q1芯片。具体地,电源转换芯片U1的BOOT引脚与电容C20的一端连接,电容C20的另一端分别与电源转换芯片U1的PH引脚、二极管D6的负极、电阻R3的一端和电感L1的一端连接,二极管D6的正极接地,电阻R3的另一端通过电容C23接地,电感L1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4的一端、电容C21的一端和电容C22的一端连接并引出输出电压引脚VB_PR_1,电阻R4的另一端分别与电源转换芯片U1的VSNS引脚、电阻R6的一端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电容C21的另一端和电容C22的另一端均接地。电源转换芯片U1的VIN引脚分别与电感L203的一端、电容C24的一端、电容C25的一端、电容C13086的一端连接,电感L203的另一端与输入电压引脚VB_PR连接并通过电容C13085接地,电容C24的另一端、电容C25的另一端和电容C13086的另一端均接地,VIN引脚引出上位机检测引脚TP3。电源转换芯片U1的EN引脚分别与电阻R5的一端、电阻R7的一端连接并引出上位机检测引脚TP206,电阻R7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5的另一端分别与稳压管D7的负极、电容C28的一端和电阻R10的一端连接,稳压管D7的正极和电容C28的另一端均接地,电阻R10的另一端作为唤醒信号端PWR_WK。电源转换芯片U1的SS/TR引脚通过电容C26接地。电源转换芯片U1的RT/CLK引脚与电阻R9、电阻R12依次串联后接地。电源转换芯片U1的COMP引脚分别与电阻R8的一端、电容C27的一端连接,电阻R8的另一端与电阻R11、电容C29依次串联后接地,电容C27的另一端接地。电源转换芯片U1的PWPD引脚和GND引脚均接地。图1中各引脚定义如下:BOOT(1脚):次级驱动信号器过流保护输入端;VIN(2脚):主供电;EN(3脚):使能信号;SS/TR(4脚):芯片启动延时控制端,一般接电容;RT/CLK(5脚):时钟电路引脚;PWRND(6脚):电源地;VSNS(7脚):电压检测引脚;COMP(8脚):电流补偿控制引脚;GND(9脚):地线;PH(10脚):相电压引脚连接,过压保护端;PWPD(11脚):电源地;VB_PR:经防反电路后的二极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整车控制器电源降压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转换芯片U1、电感L1、电感L203、二极管D6、稳压管D7、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容C20、电容C21、电容C22、电容C23、电容C24、电容C25、电容C26、电容C27、电容C28、电容C29、电容C13085和电容C13086;/n所述电源转换芯片U1的BOOT引脚与电容C20的一端连接,电容C20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源转换芯片U1的PH引脚、二极管D6的负极、电阻R3的一端和电感L1的一端连接,二极管D6的正极接地,电阻R3的另一端通过电容C23接地,电感L1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4的一端、电容C21的一端和电容C22的一端连接并引出输出电压引脚VB_PR_1,电阻R4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源转换芯片U1的VSNS引脚、电阻R6的一端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电容C21的另一端和电容C22的另一端均接地;/n所述电源转换芯片U1的VIN引脚分别与电感L203的一端、电容C24的一端、电容C25的一端、电容C13086的一端连接,电感L203的另一端与输入电压引脚VB_PR连接并通过电容C13085接地,电容C24的另一端、电容C25的另一端和电容C13086的另一端均接地,VIN引脚引出上位机检测引脚TP3;/n所述电源转换芯片U1的EN引脚分别与电阻R5的一端、电阻R7的一端连接并引出上位机检测引脚TP206,电阻R7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5的另一端分别与稳压管D7的负极、电容C28的一端和电阻R10的一端连接,稳压管D7的正极和电容C28的另一端均接地,电阻R10的另一端作为唤醒信号端PWR_WK;/n所述电源转换芯片U1的SS/TR引脚通过电容C26接地;/n所述电源转换芯片U1的RT/CLK引脚与电阻R9、电阻R12依次串联后接地;/n所述电源转换芯片U1的COMP引脚分别与电阻R8的一端、电容C27的一端连接,电阻R8的另一端与电阻R11、电容C29依次串联后接地,电容C27的另一端接地;/n所述电源转换芯片U1的PWPD引脚和GND引脚均接地。/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整车控制器电源降压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转换芯片U1、电感L1、电感L203、二极管D6、稳压管D7、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容C20、电容C21、电容C22、电容C23、电容C24、电容C25、电容C26、电容C27、电容C28、电容C29、电容C13085和电容C13086;
所述电源转换芯片U1的BOOT引脚与电容C20的一端连接,电容C20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源转换芯片U1的PH引脚、二极管D6的负极、电阻R3的一端和电感L1的一端连接,二极管D6的正极接地,电阻R3的另一端通过电容C23接地,电感L1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4的一端、电容C21的一端和电容C22的一端连接并引出输出电压引脚VB_PR_1,电阻R4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源转换芯片U1的VSNS引脚、电阻R6的一端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电容C21的另一端和电容C22的另一端均接地;
所述电源转换芯片U1的VIN引脚分别与电感L203的一端、电容C24的一端、电容C25的一端、电容C13086的一端连接,电感L203的另一端与输入电压引脚VB_PR连接并通过电容C13085接地,电容C24的另一端、电容C25的另一端和电容C13086的另一端均接地,VIN引脚引出上位机检测引脚TP3;
所述电源转换芯片U1的EN引脚分别与电阻R5的一端、电阻R7的一端连接并引出上位机检测引脚TP206,电阻R7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5的另一端分别与稳压管D7的负极、电容C28的一端和电阻R10的一端连接,稳压管D7的正极和电容C28的另一端均接地,电阻R10的另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卓张学锋杨志超
申请(专利权)人:大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