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32401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3: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矫形装置,包括:下模,用于放置工件;调节件,可移动地设于所述下模,包括具有第一厚度的第一调节部和具有第二厚度的第二调节部;以及上模,用于对所述工件进行矫形,包括本体和抵接件,所述抵接件设置在所述本体上,所述抵接件用于抵接所述第一调节部和所述第二调节部其中之一。上述的矫形装置矫形过程简单,作业流程短,人力需求量小,而且结构简单,降低了后期的维护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矫形装置
本申请涉及一种机械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矫形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一些工件在加工完成后,一般需检测其是否满足预设的直线度标准;若工件的直线度不符合预设标准时,则需要采用矫形装置对工件的直线度进行矫正。现有的矫形装置大多是先测量工件的变形量,例如弯曲量;然后根据变形量对工件进行分类;接着将分类后的工件放置在对应类别的矫形位进行矫形。然而,此种矫正方式不仅作业流程长,人力需求量大,而且所需矫形位也较多,结构复杂,后期维护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状况,实有必要提供一种矫形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矫形装置,包括:下模,用于放置工件;调节件,可移动地设于所述下模,包括具有第一厚度的第一调节部和具有第二厚度的第二调节部;以及上模,用于对所述工件进行矫形,包括本体和抵接件,所述抵接件设置在所述本体上,所述抵接件用于抵接所述第一调节部和所述第二调节部其中之一。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驱动件,与所述调节件相连,用于驱动所述调节件运动以使所述第一调节部和所述第二调节部其中之一承接所述抵接件。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件的运动副为丝杠螺母运动副。进一步地,还包括检测件,设于所述下模,用于检测所述工件的变形量;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检测件耦接,所述第一驱动件根据所述变形量驱动所述调节件。进一步地,所述调节件还包括具有第三厚度的第三调节部;所述第一调节部、所述第二调节部和所述第三调节部依次设置,且所述第一厚度、所述第二厚度和所述第三厚度依次递增或者依次递减。进一步地,所述下模间隔设置有两个定位件,两个所述定位件上均设置有定位槽,所述工件设于两个所述定位槽内。进一步地,所述下模还设有两个限位件,两个所述限位件用于对所述工件进行限位。进一步地,所述下模开设有孔,所述检测件设于所述孔内;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检测件升降,以检测所述工件的变形量。进一步地,所述抵接件包括第一限位柱和第二限位柱,所述第一限位柱设置在所述本体的一侧,所述第二限位柱设置在所述本体的另一侧。进一步地,所述调节件包括第一限位垫条、第二限位垫条和连接件,所述第一限位垫条和所述第二限位垫条相互平行,所述第一限位垫条和所述第二限位垫条均设置所述第一调节部和所述第二调节部,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限位垫条和所述第二限位垫条,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一限位垫条和所述第二限位垫条均垂直;所述第一限位柱抵接在所述第一限位垫条上,所述第二限位柱抵接在所述第二限位垫条上。上述的矫形装置通过检测件检测工件的变形量,然后第一驱动件根据工件的变形量驱动调节件,以使得第一调节部/第二调节部可选择地与抵接件抵接,以使得工件得到需求的矫形。相对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的矫形装置矫形过程简单,矫形良率较高,作业流程短,人力需求量小,而且结构简单,大大降低了后期的维护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矫形装置的立体结构图。图2是图1所示的矫形装置在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图。图3是图1提供的矫形装置中下模的立体结构图。图4是图1提供的矫形装置中上模的立体结构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矫形装置100工件200下模10定位件11定位槽111限位件12孔13检测件20调节件30第一调节部31第二调节部32第三调节部33第一限位垫条34第二限位垫条35连接件36上模40抵接件41第一限位柱411第二限位柱412本体42矫形冲头421第一驱动件50如下具体实施例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设置在”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元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见图1,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矫形装置100,用于矫形工件200,该工件200包括但不限于是条状金属。矫形装置100包括下模10、检测件20、调节件30及上模40。具体地,请参见图2,下模10用于放置工件200。检测件20设于下模10,用于检测工件200的变形量。调节件30可移动地设于下模10。调节件30包括具有第一厚度的第一调节部31和具有第二厚度的第二调节部32。上模40用于对工件200进行矫形。上模40包括抵接件41和本体42,抵接件41设置在本体42上,用于抵接第一调节部31和第二调节部32其中之一;本体42用于在抵接件41抵接后对下模20上的工件200进行矫形。在本实施例中,矫形装置100还包括与调节件30相连的第一驱动件50,第一驱动件50与检测件20耦接,用于根据检测件20检测的变形量驱动调节件30运动,以使第一调节部31和第二调节部32其中之一承接抵接件41。具体地,第一驱动件50的运动副为丝杠螺母运动副。请参见图3,下模10大致为板状。具体地,下模10包括两块叠设的矩形板。下模10间隔设置有两个定位件11,定位件11大致为块状。两个定位件11上均设置有定位槽111,工件200设于两个定位槽111内。下模10还设有两个限位件12,限位件12大致为块状。两个限位件12设于两个定位件11的相对两侧,用于对定位后的工件200进行限位。下模10开设有横截面为矩形的孔13,检测件20设于孔13内。矫形装置100还包括第二驱动件(图未示),第二驱动件与检测件20相连接,用于驱动检测件20升降,以检测工件200的变形量。在本实施例中,检测件20为测量探针。调节件30还包括具有第三厚度的第三调节部33。第一调节部31、第二调节部32和第三调节部33均大致为块状且依次设置,且第一厚度、第二厚度和第三厚度依次递增或者依次递减。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厚度、第二厚度和第三厚度分别对应相应的矫形量,在使用过程中可根据检测件20检测的工件200变形量驱动调节件30移动,以使相应厚度的调节部承接抵接件41,以使矫形冲头421给予工件200不同的矫形量。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矫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下模,用于放置工件;/n调节件,可移动地设于所述下模,包括具有第一厚度的第一调节部和具有第二厚度的第二调节部;以及/n上模,用于对所述工件进行矫形,包括本体和抵接件,所述抵接件设置在所述本体上,所述抵接件用于抵接所述第一调节部和所述第二调节部其中之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矫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下模,用于放置工件;
调节件,可移动地设于所述下模,包括具有第一厚度的第一调节部和具有第二厚度的第二调节部;以及
上模,用于对所述工件进行矫形,包括本体和抵接件,所述抵接件设置在所述本体上,所述抵接件用于抵接所述第一调节部和所述第二调节部其中之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矫形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驱动件,与所述调节件相连,用于驱动所述调节件运动以使所述第一调节部和所述第二调节部其中之一承接所述抵接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矫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驱动件的运动副为丝杠螺母运动副。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矫形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检测件,设于所述下模,用于检测所述工件的变形量;
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检测件耦接,所述第一驱动件根据所述变形量驱动所述调节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矫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节件还包括具有第三厚度的第三调节部;
所述第一调节部、所述第二调节部和所述第三调节部依次设置,且所述第一厚度、所述第二厚度和所述第三厚度依次递增或者依次递减。


6.如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文圣侯东旺
申请(专利权)人:鹤壁裕展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