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以及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31957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2:59
显示装置(101)包括多个发光元件(41)、对从发光元件出射的光的颜色进行转换的颜色转换层(20)及对设置各颜色转换层(20)的区域进行区分的分隔壁(11),分隔壁(11)由具有遮光性的无机材料构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装置以及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涉及具有颜色转换层的显示装置以及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已提出了抑制色纯度的降低的各种技术。例如,在特开2009-252406号公报中公开了如下颜色转换滤光片:在第一层上形成有彩色滤光片用的颜色转换层,在第二层上形成有包含颜色转换色素的颜色转换层。在该颜色转换滤光片中,第一层的颜色转换层在透明基板上由黑色矩阵划分,第二层的颜色转换层中代替黑色矩阵,形成有作为颜色转换层的侧壁的堤层。堤层由透明树脂或SiOx、SiNx、SiNxOy、AlOx、TiOx、TaOx、ZnOx等透明无机材料形成。另外,堤层的厚度为3μm,在被堤层包围的区域,以2μm以下的厚度形成包含颜色转换色素的颜色转换层。根据上述构成等,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颜色转换滤光片抑制出射光的强度以及色纯度的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如前述那样,特开2009-252406号公报中记载的堤层使用了透明树脂或透明无机材料。因此,光从相邻的像素或子像素向具有颜色转换色素的颜色转换层的横向(与各层的层叠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水平方向)泄漏,因此产生光的串扰的问题。另外,在如上所述的利用自发光元件的类型的显示装置中,例如,为了使这些元件成为50mm见方以下的移动终端用显示装置,像素尺寸或子像素尺寸变得非常小。因此,在尺寸上难以将LED(lightemittingdiode,发光二极管)封装排列作为移动终端用显示装置。为了成为50mm见方以下的移动用显示装置,必须排列蓝色、蓝紫色、紫外等发光元件本身,通过颜色转换层将这些光转换为需要的颜色。然而,通过荧光体或量子点荧光体使光的波长变化的类型的颜色转换层单独需要10μm以上,与滤光片的组合也需要4μm以上的厚度。因此,如果使用现有在液晶TV(电视)等中使用的1μm以下厚度的黑色矩阵,则光会横向通过颜色转换层,成为光的串扰的原因。特别是在移动终端用显示装置、长度方向上50mm以下的移动终端用显示装置中,由于像素间或子像素间窄,因此容易受到光的串扰的影响作为一大问题被列举。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是鉴于上述以往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实现不易引起光的串扰的显示装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涉及的显示装置,包括:多个发光元件、对从所述发光元件出射的光的颜色进行转换的颜色转换层及对设置各所述颜色转换层的区域进行区分的分隔壁,所述分隔壁由具有遮光性的无机材料构成。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涉及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包含:分隔壁设置工序,在排列有多个发光元件的单色发光的显示装置上使各所述发光元件的配置大致一致的方式,设置有由具有遮光性的无机材料的分隔壁区分的空间以及颜色转换层设置工序,在由所述分隔壁区分的空间中,设置转换从所述发光元件出射的光的颜色的颜色转换层。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能够实现难以引起光的串扰的显示装置。附图说明图1的L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显示装置的纵剖面示意图,L2是上述显示装置的俯视图。图2是图1的A部分的详细图。图3是表示所述显示装置的分隔壁的形状的一例的纵剖面示意图。图4是表示所述显示装置的制造工序的一例的剖面示意图。图5表示所述显示装置的制造工序的一例的剖面示意图,且示出图4的后续。图6是表示所述显示装置的制造工序的其他示例的纵剖面示意图。图7是表示所述显示装置的制造工序的其他示例的纵剖面示意图,且示出图6的后续。图8是图1的A部分的详细图,且示出所述显示装置的第一变形例的纵剖面示意图。图9是表示出所述显示装置的第一变形例的制造工序的纵剖面示意图。图10是表示所述显示装置的第一变形例的制造工序的剖面示意图,且示出图9的后续。图11是图1的A部分的详细图,且示出所述显示装置的第二变形例的纵剖面示意图。图12是表示出所述显示装置的第二变形例的制造工序的纵剖面示意图。图13是表示所述显示装置的第二变形例的制造工序的剖面示意图,且示出图12的后续。图14的K1是表示形成于所述分隔壁的狭缝的配置的一例的俯视图,K2是表示形成于所述分隔壁的狭缝的配置的另一例的俯视图。图15的L1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纵剖面示意图,L12是上述显示装置的俯视图。图16是图15的L11的B部分的详细图。图17是表示所述显示装置的制造工序的一例的剖面示意图。图18表示所述显示装置的制造工序的一例的剖面示意图,且示出图17的后续。图19是图15的L11的B部分的详细图,且示出所述显示装置的第一变形例的纵剖面示意图。图20是表示出所述显示装置的第一变形例的制造工序的纵剖面示意图。图21是表示所述显示装置的第一变形例的制造工序的剖面示意图,且示出图20的后续。图22是图15的L11的B部分的详细图,且示出所述显示装置的第二变形例的纵剖面示意图。图23是表示出所述显示装置的第二变形例的制造工序的纵剖面示意图。图24是表示所述显示装置的第二变形例的制造工序的剖面示意图,且示出图23的后续。图25是表示在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等中使用的一般的颜色转换层的纵剖面模式图。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以下,基于图1至图3对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的L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显示装置101的纵剖面示意图,图1的L2是显示装置101的俯视图。图2是图1的L1的A部分的详细图。图3是表示显示装置101的分隔壁11的形状的一例的纵剖面示意图。(显示装置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显示装置101包括分隔壁11、颜色转换层20、安装基板31及发光元件41。显示装置101可以优选地用于移动终端用显示装置。(安装基板)安装基板31可以使用包括发光元件41的驱动电路或控制电路中的至少一个的LSI(集成电路)基板。由于可以通过使用LSI基板来实现显示装置101的小型化,所以优选在用于移动终端的显示装置101中。另外,安装基板31可以设置布线等,从安装基板31的外部进行发光元件41的驱动和控制。(发光元件)在安装基板31上安装有多个发光元件41。作为发光元件41,例如能够使用LED(发光二极管)元件。LED元件使用其尺寸例如长边为10μm以下的极小的LED元件。各发光元件41以包含一个或多个发光元件41的方式进行单片化安装,成为发光元件芯片。通过将发光元件芯片单片化,能够防止各发光元件41的光从横向(水平方向)漏出。发光元件芯片不限于上述,也可以是通过整个显示装置101连接而成为一体的基板。安装基板31与各发光元件41经由凸块51以及凸块52电连接。各发光元件41经由凸块51、52受作为安装基板31的LSI基板的驱动及控制。凸块51、52将发光元件41的阴极电极以及阳极电极与安装基板31的电极电连接。发光元件41的阴极电极以及阳极电极也可以为凸块51、52互换的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多个发光元件;/n颜色转换层,对从所述发光元件出射的光的颜色进行转换;以及/n分隔壁,对设置各所述颜色转换层的区域进行区分,/n所述分隔壁由具有遮光性的无机材料构成。/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1031 JP 2019-199002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发光元件;
颜色转换层,对从所述发光元件出射的光的颜色进行转换;以及
分隔壁,对设置各所述颜色转换层的区域进行区分,
所述分隔壁由具有遮光性的无机材料构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壁是具有金属光泽的材料。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壁是具有导电性的材料,
所述发光元件在基板上设置与所述基板和所述分隔壁电连接,
并且所述分隔壁与所述基板电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分隔壁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形成有导电膜,
所述发光元件在基板上设置为与所述基板和所述导电膜电连接,
所述导电膜与所述基板电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发光元件和所述颜色转换层之间具有由无机材料构成的透明层。


6.如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尾俊也
申请(专利权)人:夏普福山半导体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