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硫化锌粉体表面改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31786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2: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硫化锌粉体表面改性装置,其包括柜体、改性液进料管及硫化锌粉体进料管,柜体上端面固定有改性液进料管,改性液进料管下方设有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位于第一固定板上方且竖直固定于柜体内侧面,第一搅拌机构固定于第一固定板上,第一电加热片位于空腔内且固定于第二固定板上,所述第一格挡板与开孔相对且位于空腔外,第一格挡板竖直固定在第一直线模组上,第一直线模组水平设置且固定于柜体内侧面,硫化锌粉体进料管下方设有第三固定板,第二搅拌机构固定于第三固定板上,对第三固定板上方的来料进行搅拌,使装置小型化并形成一个整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硫化锌粉体表面改性装置
本技术涉及硫化锌粉体表面改性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小型的一体化硫化锌粉体表面改性装置。
技术介绍
硫化锌粉体本身表面无化学活性,与其他有机、无机材料的相容性不佳,稳定性较差,因此影响了其性能在使用中的充分发挥,不利于长期应用,因此需要对硫化锌粉体进行表面改性。目前现有的硫化锌粉体表面改性方法为在容器中加入氧化聚乙烯粉料、水、乳化剂和其他试剂,加热并搅拌,得到改性液,将改性液与硫化锌粉体混合并搅拌,得到粘有改性液的硫化锌粉体,然后自然冷却即得表面改性的硫化锌粉体。但目前所用的硫化锌粉体表面改性装置中搅拌、加热等设备均分散放置,导致设备体积大,无法形成一个整体,导致搬运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小型的一体化硫化锌粉体表面改性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硫化锌粉体表面改性装置,其包括柜体、改性液进料管、第一搅拌机构、第一电加热片、第一格挡板、第一直线模组、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第三固定板、硫化锌粉体进料管、第二搅拌机构及柜门,所述柜体上端面固定有改性液进料管,改性液进料管下方设有第一固定板,第一固定板固定于柜体内侧面,第二固定板位于第一固定板上方且竖直固定于柜体内侧面,第二固定板下方与第一固定板固定,第二固定板底部设置有开孔,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及柜体形成一个只有改性液进料管及开孔两个开口的空腔,第一搅拌机构固定于第一固定板上,对第一固定板上方的来料进行搅拌,第一电加热片位于空腔内且固定于第二固定板上,第一固定板倾斜设置,第一固定板位于柜体内侧面的一端高于位于开孔的一端,所述第一格挡板与开孔相对且位于空腔外,第一格挡板竖直固定在第一直线模组上,第一直线模组水平设置且固定于柜体内侧面,第一直线模组伸缩可推动第一格挡板将开孔闭合或打开,所述柜体侧面固定有硫化锌粉体进料管,硫化锌粉体进料管位于第一直线模组正下方,硫化锌粉体进料管下方设有第三固定板,所述第三固定板固定于柜体内侧面且倾斜设置,第三固定板位于硫化锌粉体进料管的一端高于位于第一搅拌机构下方的一端,第二搅拌机构固定于第三固定板上,对第三固定板上方的来料进行搅拌,所述柜体侧壁底部开设有出料口,出料口与第三固定板相对,所述出料口处开设有柜门,柜门与柜体铰连接。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还包括第二格挡板、第二直线模组及第四固定板,所述第二格挡板与第三固定板垂直,第二格挡板固定在第二直线模组上,第二直线模组固定于第四固定板固定板上,第二直线模组可带动第二格挡板沿垂直第三固定板方向运动,用于阻挡或允许来料的滑动,第四固定板两端分别与柜体内侧壁及第一固定板底部固定。更进一步优选的,还包括承接板,所述承接板位于柜门与第三固定板之间,承接板水平设置,承接板一端位于第三固定板上且与第三固定板相配适,使第三固定板上的硫化锌粉体可滑动到承接板上,承接板可从柜门中取出。更进一步优选的,还包括第五固定板及第二电加热片,所述第五固定板位于承接板上方且水平固定于柜体内侧面,第五固定板下方固定有第二电加热片。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第一搅拌机构包括电机、转动杆及搅拌杆,电机位于第一固定板下方,电机输出端穿过第一固定板与转动杆固定,转动杆与第一固定板垂直且位于第一固定板上方,搅拌杆垂直固定于转动杆上。本技术的一种硫化锌粉体表面改性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设置第一固定板,第一固定板倾斜设置,第一固定板位于柜体内侧面的一端高于位于开孔的一端,方便改性液流动;(2)通过设置第一格挡板及第一直线模组,在第二固定板底部设置开孔,所述第一格挡板与开孔相对且位于空腔外,第一格挡板竖直固定在第一直线模组上,第一直线模组水平设置且固定于柜体内侧面,第一直线模组伸缩可推动第一格挡板将开孔闭合或打开,相比在第一固定板底部开口并在底部设置格挡板,该方案能防止改性液在搅拌过程中流出;(3)通过设置承接板,所述承接板位于柜门与第三固定板之间,承接板水平设置,承接板一端位于第三固定板上且与第三固定板相配适,使第三固定板上的硫化锌粉体可滑动到承接板上,承接板可从柜门中取出,方便取出硫化锌粉体;(4)通过设置第五固定板及第二电加热片,所述第五固定板位于承接板上方且水平固定于柜体内侧面,第五固定板下方固定有第二电加热片,对粘有改性液的硫化锌粉体进行干燥,使粘有改性液的硫化锌粉体不会结块。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硫化锌粉体表面改性装置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种硫化锌粉体表面改性装置,其包括柜体1、改性液进料管2、第一搅拌机构3、第一电加热片4、第一格挡板5、第一直线模组6、第一固定板7、第二固定板8、第三固定板9、硫化锌粉体进料管10、第二搅拌机构20、柜门30、第二格挡板40、第二直线模组50、第四固定板60、承接板70、第五固定板80及第二电加热片90。柜体1用于放置各类硫化锌粉体表面改性加工装置。改性液进料管2用于添加氧化聚乙烯粉料、水、乳化剂和其他试剂。具体的,所述柜体1上端面固定有改性液进料管2。第一搅拌机构3用于对添加的氧化聚乙烯粉料、水、乳化剂和其他试剂进行搅拌。具体的,第一搅拌机构3固定于第一固定板7上,对第一固定板7上方的来料进行搅拌。更具体的,所述第一搅拌机构3包括电机31、转动杆32及搅拌杆33,电机31位于第一固定板7下方,电机31输出端穿过第一固定板7与转动杆32固定,转动杆32与第一固定板7垂直且位于第一固定板7上方,搅拌杆33垂直固定于转动杆32上。对第一固定板7上方的来料进行搅拌。第一电加热片4用于对添加的氧化聚乙烯粉料、水、乳化剂和其他试剂进行加热。具体的,第一电加热片4位于空腔内且固定于第二固定板8上。第二固定板8用于对第一电加热片4进行固定。具体的,第二固定板8位于第一固定板7上方且竖直固定于柜体1内侧面,第二固定板8下方与第一固定板7固定,第二固定板8底部设置有开孔81。开孔81用于使改性液流出。更具体的,第一固定板7、第二固定板8及柜体1形成一个只有改性液进料管2及开孔81两个开口的空腔,使改性液只能从开孔81流出。第一格挡板5及第一直线模组6用于控制改性液的流动。具体的,在第二固定板8底部设置开孔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硫化锌粉体表面改性装置,其包括柜体(1)、改性液进料管(2)、第一搅拌机构(3)、第一电加热片(4)、第一格挡板(5)、第一直线模组(6)、第一固定板(7)、第二固定板(8)、第三固定板(9)、硫化锌粉体进料管(10)、第二搅拌机构(20)及柜门(30),其特征在于:/n所述柜体(1)上端面固定有改性液进料管(2),改性液进料管(2)下方设有第一固定板(7),第一固定板(7)固定于柜体(1)内侧面,第二固定板(8)位于第一固定板(7)上方且竖直固定于柜体(1)内侧面,第二固定板(8)下方与第一固定板(7)固定,第二固定板(8)底部设置有开孔(81);/n第一固定板(7)、第二固定板(8)及柜体(1)形成一个只有改性液进料管(2)及开孔(81)两个开口的空腔;/n第一搅拌机构(3)固定于第一固定板(7)上,对第一固定板(7)上方的来料进行搅拌;/n第一电加热片(4)位于空腔内且固定于第二固定板(8)上;/n第一固定板(7)倾斜设置,第一固定板(7)位于柜体(1)内侧面的一端高于位于开孔(81)的一端;/n所述第一格挡板(5)与开孔(81)相对且位于空腔外,第一格挡板(5)竖直固定在第一直线模组(6)上;/n第一直线模组(6)水平设置且固定于柜体(1)内侧面,第一直线模组(6)伸缩可推动第一格挡板(5)将开孔(81)闭合或打开;/n所述柜体(1)侧面固定有硫化锌粉体进料管(10),硫化锌粉体进料管(10)位于第一直线模组(6)正下方;/n硫化锌粉体进料管(10)下方设有第三固定板(9),所述第三固定板(9)固定于柜体(1)内侧面且倾斜设置,第三固定板(9)位于硫化锌粉体进料管(10)的一端高于位于第一搅拌机构(3)下方的一端;/n第二搅拌机构(20)固定于第三固定板(9)上,对第三固定板(9)上方的来料进行搅拌;/n所述柜体(1)侧壁底部开设有出料口,出料口与第三固定板(9)相对,所述出料口处开设有柜门(30),柜门(30)与柜体(1)铰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硫化锌粉体表面改性装置,其包括柜体(1)、改性液进料管(2)、第一搅拌机构(3)、第一电加热片(4)、第一格挡板(5)、第一直线模组(6)、第一固定板(7)、第二固定板(8)、第三固定板(9)、硫化锌粉体进料管(10)、第二搅拌机构(20)及柜门(30),其特征在于:
所述柜体(1)上端面固定有改性液进料管(2),改性液进料管(2)下方设有第一固定板(7),第一固定板(7)固定于柜体(1)内侧面,第二固定板(8)位于第一固定板(7)上方且竖直固定于柜体(1)内侧面,第二固定板(8)下方与第一固定板(7)固定,第二固定板(8)底部设置有开孔(81);
第一固定板(7)、第二固定板(8)及柜体(1)形成一个只有改性液进料管(2)及开孔(81)两个开口的空腔;
第一搅拌机构(3)固定于第一固定板(7)上,对第一固定板(7)上方的来料进行搅拌;
第一电加热片(4)位于空腔内且固定于第二固定板(8)上;
第一固定板(7)倾斜设置,第一固定板(7)位于柜体(1)内侧面的一端高于位于开孔(81)的一端;
所述第一格挡板(5)与开孔(81)相对且位于空腔外,第一格挡板(5)竖直固定在第一直线模组(6)上;
第一直线模组(6)水平设置且固定于柜体(1)内侧面,第一直线模组(6)伸缩可推动第一格挡板(5)将开孔(81)闭合或打开;
所述柜体(1)侧面固定有硫化锌粉体进料管(10),硫化锌粉体进料管(10)位于第一直线模组(6)正下方;
硫化锌粉体进料管(10)下方设有第三固定板(9),所述第三固定板(9)固定于柜体(1)内侧面且倾斜设置,第三固定板(9)位于硫化锌粉体进料管(10)的一端高于位于第一搅拌机构(3)下方的一端;
第二搅拌机构(20)固定于第三固定板(9)上,对第三固定板(9)上方的来料进行搅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盛龙赵国旗赵卓成付荣华彭斌陈瑶
申请(专利权)人:帕特克武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