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宿迁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具有更大形状系数的低泄漏罗茨转子轮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1580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2: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更大形状系数的低泄漏罗茨转子轮廓,由2倍叶数个节圆周向对称邻接的半叶轮廓组成,所述半叶轮廓依序由节圆外的峰同心圆弧、峰共轭轮廓和节圆内的谷过渡曲线、谷同心圆弧共四部分首尾相连组成,相应的端点和连接点依序为位于峰对称轴上的峰点、顶点、中节点、根点和位于谷对称轴上的谷点。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更大的形状系数和容积利用系数;具有更小的径向泄漏率和共轭泄漏率,故具有更高的容积效率和更好的轻量化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更大形状系数的低泄漏罗茨转子轮廓
本专利技术属于罗茨泵
,具体涉及罗茨转子的一种具有更大形状系数的低泄漏轮廓构造。
技术介绍
罗茨泵是利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罗茨转子(简称为转子)在共轭旋转过程中所产生的进口真空吸力将气体介质输送到出口的一类真空容积泵,转子叶数常为2~4。该类泵的容积效率“≈容积利用系数×(100%-内泄漏率)”直接决定了其轻量化程度,容积效率越高,轻量化程度越好。其中,容积利用系数=“转子顶圆柱体积中用于挤出介质的部分叶槽容积/转子顶圆柱的体积”∝“1-1/转子的形状系数平方”,内泄漏率≈径向泄漏率+轴向泄漏率+共轭泄漏率。因此,在转子轮廓的构造中,总希望通过采用更大化的形状系数和更小化的的内泄漏率,以期获得更高的容积效率。就形状系数完全由共轭轮廓唯一决定的普通转子而言,目前具有更大化形状系数的共轭轮廓为圆弧和渐开线,2叶、3叶、4叶下能分别取得1.6699、1.4770、1.3680和1.6177、1.4638、1.3655的更大化形状系数。其中,共轭轮廓由节圆外的峰共轭轮廓和节圆内的谷共轭轮廓两部分组成。虽然轴向泄漏率受转子轮廓构造的影响很小,但是通过与泵壳内圆面径向的等缝隙密封和共轭区多点位密封的轮廓改进,均能有效控制径向泄漏及共轭泄漏,从而实现更小化的径向泄漏率及共轭泄漏率。其中,共轭区多点位密封所造成的密闭空间会造成其内介质的压力冲击,但对于使用气体介质和具有非接触间隙的罗茨转子副,这种压力冲击的影响相对很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罗茨
技术介绍
中所期望的高容积效率,由谷共轭轮廓收缩聚集到节圆上(即无谷共轭轮廓)的特殊几何关系,提供了一种具有更大形状系数、径向等缝隙和共轭区多点位密封的低泄漏转子轮廓。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技术解决方案如下:一种具有更大形状系数的低泄漏罗茨转子轮廓,由2倍叶数个节圆周向对称邻接的半叶轮廓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叶轮廓依序由节圆外的峰同心圆弧、峰共轭轮廓和节圆内的谷过渡曲线、谷同心圆弧共四部分首尾相连组成,相应的端点和连接点依序为位于峰对称轴上的峰点、顶点、中节点、根点和位于谷对称轴上的谷点。所述峰对称轴与谷对称轴为半叶轮廓的边界线,二者交点为转子中心和上述同心圆弧的圆心,二者夹角为由叶数唯一确定的半叶轮廓圆心角,二者与节圆的交点分别为峰节点、谷节点,二者间节圆弧为半叶节圆弧,其中点为中节点,顶点处峰共轭轮廓的法线与节圆的交点为顶节点,顶节点到中节点的节圆弧为共轭节圆弧,顶节点到峰节点的节圆弧圆心角为多点位密封角,共轭节圆弧上的任一点为瞬节点,瞬节点到峰共轭轮廓的法向线段为瞬径线,瞬径线位于峰共轭轮廓的点为瞬廓点。所述峰共轭轮廓由其瞬径线长度与方位唯一确定。所述瞬径线长度与方位由瞬节点到中节点的直连线段关于瞬节点处节圆切线的对称关系唯一确定,并由此确定出多点位密封角和半顶密封角。所述半顶密封角为半叶峰同心圆弧的圆心角。所述形状系数-1=峰点到峰节点的长度/节圆半径=峰节点到中节点的长度/节圆半径,即为2叶、3叶、4叶下的1.7654、1.5176、1.3902,比1.6699、1.4770、1.3680现有普通转子的最大形状系数还要大,故为更大形状系数。所述谷过渡曲线为配对转子上顶点在转子上生成的旋转避让轨迹线,期间转子副的共轭旋转角也为多点位密封角。这样当转子副旋转角在[0,半顶密封角)区间内将有5个密封点位,转子副旋转角=半顶密封角时,有4个密封点位;在(半顶密封角,多点位密封角)区间内将有3个密封点位,转子副旋转角=多点位密封角时,有2个密封点位;在(多点位密封角,半叶圆心角/2)区间内有1个密封点位,相对于全程仅有1个密封点位的普通转子,本专利技术为此将取得更小化的共轭泄漏率,加上叶2×半顶密封角的径向等缝隙密封,本专利技术实现了更小化的径向泄漏率。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具有更大形状系数的低泄漏罗茨转子轮廓,一具有更大的形状系数和容积利用系数;二具有更小的径向泄漏率和共轭泄漏率,故具有更高的容积效率和更好的轻量化效果。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罗茨转子具有更大形状系数和低泄漏效果的半叶轮廓构造示意图.图2中为谷过渡曲线的生成示意图。图3为不同区间内的密封点位数示意图。其中:O、转子中心,0、峰点,1、顶点,2、中节点,3、根点,4、谷点,5、峰节点,6、谷节点,7、瞬节点,77'、节圆切线,8、瞬廓点,9、顶节点,O50、峰对称轴,O46、谷对称轴,01、峰同心圆弧,12、峰共轭轮廓,23、谷过渡曲线,34、谷同心圆弧,72、直连线段,78、瞬径线,r、节圆半径,ε、形状系数,φ、半叶轮廓圆心角,σ、半顶密封角,β、转子副旋转角,β*、多点位密封角,O'、配对转子中心。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具有更大形状系数的低泄漏罗茨转子轮廓,由2倍叶数个节圆周向对称邻接的半叶轮廓组成,其半叶轮廓依序由节圆外的峰同心圆弧01、峰共轭轮廓12和节圆内的谷过渡曲线23、谷同心圆弧34共四部分首尾相连组成,相应的端点和连接点依序为位于峰对称轴O50上的峰点0、顶点1、中节点2、根点3和谷对称轴O46上的谷点4。其中,峰对称轴与谷对称轴为半叶轮廓的边界线,二者的交点为转子中心O和所述峰同心圆弧01与谷同心圆弧34的圆心,二者的夹角为由叶数唯一确定的半叶轮廓圆心角φ,二者与节圆的交点分别为峰节点5、谷节点6,二者间的节圆弧为半叶节圆弧;半叶节圆弧的中点为中节点2,顶点1处峰共轭轮廓的法线与节圆的交点为顶节点9,顶节点9到中节点2的节圆弧为共轭节圆弧,顶节点9到峰节点5的节圆弧圆心角为多点位密封角β*,共轭节圆弧上的任一点为瞬节点7,瞬节点7到峰共轭轮廓12的法向线段为瞬径线78,瞬径线78位于峰共轭轮廓12的点为瞬廓点8,77'为瞬节点7处的节圆切线,r为节圆半径,ε为形状系数,N为转子叶数,λ为容积利用系数。在节圆半径r和转子叶数N给定的前提下,峰对称轴O50、峰节点5、中节点2、谷节点6、半叶轮廓圆心角φ、谷对称轴O46均得以唯一确定:第一步,由瞬径线78和直连线段72关于节圆切线77'对称,以及“形状系数-1=峰点到峰节点的长度/节圆半径=峰节点到中节点的长度/节圆半径”的构造关系,唯一构造出峰共轭轮廓12,即为:第二步,由△1O9中的三角几何关系和容积利用系数的计算推导,得:与渐开线转子的最大形状系数εj及其容积利用系数λj的相比,本专利技术转子的形状系数ε分别提高了2叶下的9.13%、3叶下的3.68%和4叶下的1.81%,容积利用系数λ分别提高了2叶下的8.06%、3叶下的5.38%和4叶下的3.7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更大形状系数的低泄漏罗茨转子轮廓,由2倍叶数个节圆周向对称邻接的半叶轮廓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叶轮廓依序由节圆外的峰同心圆弧、峰共轭轮廓和节圆内的谷过渡曲线、谷同心圆弧共四部分首尾相连组成,相应的端点和连接点依序为位于峰对称轴上的峰点、顶点、中节点、根点和位于谷对称轴上的谷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更大形状系数的低泄漏罗茨转子轮廓,由2倍叶数个节圆周向对称邻接的半叶轮廓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叶轮廓依序由节圆外的峰同心圆弧、峰共轭轮廓和节圆内的谷过渡曲线、谷同心圆弧共四部分首尾相连组成,相应的端点和连接点依序为位于峰对称轴上的峰点、顶点、中节点、根点和位于谷对称轴上的谷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具有更大形状系数的低泄漏罗茨转子轮廓,其特征在于:所述峰对称轴与谷对称轴为半叶轮廓的边界线,二者交点为转子中心和上述同心圆弧的圆心。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具有更大形状系数的低泄漏罗茨转子轮廓,其特征在于:所述峰对称轴与谷对称轴的夹角为由叶数唯一确定的半叶轮廓圆心角,二者与节圆的交点分别为峰节点、谷节点,二者间节圆弧为半叶节圆弧,其中点为中节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具有更大形状系数的低泄漏罗茨转子轮廓,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点处峰共轭轮廓的法线与节圆的交点为顶节点,顶节点到中节点的节圆弧为共轭节圆弧,顶节点到峰节点的节圆弧圆心角为多点位密封角,共轭节圆弧上的任一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玉龙孙军慈范钧赵岩
申请(专利权)人:宿迁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