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暂堵体投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31551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2: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暂堵体投送装置,涉及压裂暂堵体投放技术领域,包括壳体、推送机构与芯轴,所述壳体内设有空腔,所述推送机构适于驱动所述芯轴在所述空腔内往复移动;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排放口,所述排放口与所述空腔相通,所述芯轴设置腔室,所述腔室适于在所述芯轴移动至设定位置时与所述排放口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暂堵体投送装置,实现了暂堵体的机械式排放,对于结绳类复杂形状的暂堵体,不需要蜜蜡将其封装为球体结构即可实现排放,投送装置简单,成本较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暂堵体投送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压裂暂堵体投放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暂堵体投送装置。
技术介绍
压裂是指采油或采气过程中,利用水力作用,使油气层形成裂缝的一种方法,又称水力压裂。压裂是人为地使地层产生裂缝,改善油在地下的流动环境,使油井产量增加,对改善油井井底流动条件、减缓层间和改善油层动用状况可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压裂过程中,需要将已经压裂成的裂缝进行短期堵塞,以便于形成新的裂缝。目前,多采用暂堵体进行短期堵塞,使得已成型的裂缝不影响新裂缝的产生,一段时间后暂堵体分解,不影响裂缝中石油的采集。然而,现有的暂堵体投球方式多为人工向高压压裂管线定量投放,仅实现一次性集体投放,浪费现象严重;并且对于形状不规则的暂堵体,需要逐个投放,无法达到较好地封堵效果,在高压条件下也无法人工投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的问题是,现有的暂堵体投球方式多为人工向高压压裂管线定量投放,仅实现一次性集体投放,浪费现象严重;并且对于形状不规则的暂堵体,需要逐个投放,无法达到较好地封堵效果,在高压条件下也无法人工投放。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暂堵体投送装置,包括壳体、推送机构与芯轴,所述壳体内设有空腔,所述推送机构适于驱动所述芯轴在所述空腔内往复移动;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排放口,所述排放口与所述空腔相通,所述芯轴设置腔室,所述腔室适于在所述芯轴移动至设定位置时与所述排放口连通。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暂堵体投送装置,实现了暂堵体的机械式排放,对于结绳类复杂形状的暂堵体,不需要蜜蜡将其封装为球体结构即可实现排放,投送装置简单,成本较低。进一步地,所述腔室有多个,多个所述腔室线性间隔排列,多个所述腔室适于在所述芯轴移动时与所述排放口依次连通。进一步地,所述腔室沿所述芯轴的径向方向贯穿所述芯轴。进一步地,所述腔室呈漏斗状。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端管、四通管与第一连接管,所述四通管包括第一通口、第二通口、第三通口与第四通口;所述端管的一端密封,所述端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通口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通口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推送机构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通口、所述第四通口与所述腔室相贯通。进一步地,所述壳体还包括三通管与密封盖,所述三通管包括第五通口、第六通口与第七通口,所述第五通口与所述第一连接管连接,所述第六通口与所述推送机构连接,所述第七通口与所述密封盖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壳体还包括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第六通口连接,所述推送机构包括柱塞,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柱塞滑动密封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推送机构包括液压油缸与柱塞,所述柱塞的自由端与所述芯轴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推送机构还包括液压站,所述液压站与所述液压油缸连接,所述液压站适于为所述液压油缸提供动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暂堵体投送装置剖视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暂堵体投送装置仰视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芯轴剖视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芯轴俯视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壳体剖视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图5中I处放大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图5中II处放大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推送机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壳体;11-端管;12-四通管;121-第一通口;122-第二通口;123-第三通口;124-第四通口;13-第一连接管;14-三通管;141-第五通口;142-第六通口;143-第七通口;15-密封盖;16-第二连接管;17-空腔;2-推送机构;21-液压油缸;22-柱塞;23-液压站;3-芯轴;31-腔室。具体实施方式目前在石油开采行业压裂施工作业中,需将可降解暂堵体投入高压压裂管线中,通过管套内投放大粒径暂堵体封堵射孔炮眼,暂堵后分流液体,实现逐层逐级改造,使液体流向未改造区域,压裂形成新缝。暂堵压裂技术实现增大储层改造体系,对快速提高储层液体动力压力,促进裂缝复杂化起到重要作用。现有技术中,暂堵体多采用球形结构(多称为暂堵球),或者采用多面体的类球形结构,在管道中易于流通。然而,对于一些绳结状的暂堵体,目前多采用蜜蜡将绳结类复杂暂堵体封装为球形结构,虽然实现了逐个投放,但是在投入压缝过程中需要将蜜蜡粉碎,否则将影响暂堵体的分解效果。然而,在上述暂堵体投放时难以做到对蜜蜡的百分百破碎。并且,压裂运作时的压力为140MPa左右的超高压,此时无法实现人工投放。因此,需要对结绳类复杂的暂堵体投放进行改进。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应当说明的是,各实施例中的术语名词例如“上”、“下”、“前”、“后”等指示方位的词语,只是为了简化描述基于说明书附图的位置关系,并不代表所指的元件和装置等必须按照说明书中特定的方位和限定的操作及方法、构造进行操作,该类方位名词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连接”既包括直接连接,也包括通过其他部件实现的间接连接。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并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需要理解的是,附图中“X”的正向代表右方,且术语“X”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说明书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申请实施条例的描述中,术语“一些具体实施例”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专利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暂堵体投送装置,结合图1与图2所示,包括壳体1、推送机构2与芯轴3,所述壳体1内设有空腔17,所述推送机构2适于驱动所述芯轴3在所述空腔17内往复移动;具体地,所述芯轴3为沿X轴方向延伸的圆柱形长杆状,所述空腔17为与所述芯轴3形状相匹配的圆柱形内孔,所述芯轴3与所述空腔17的内壁贴合接触;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排放口,所述排放口与所述空腔17相通,所述芯轴3设置腔室31,所述腔室31适于在所述芯轴3移动至设定位置时与所述排放口连通。具体地,所述推送机构2推动所述芯轴3在空腔17中沿X轴往复移动,当所述芯轴3的腔室31与所述排放口相通时,所述腔室31内的暂堵体可从所述排放口中排出,并进入到压裂管道中,最终达到需要暂堵的裂缝中。本实施例所述的暂堵体投送装置,实现了暂堵体的机械式排放,对于结绳类复杂形状的暂堵体,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暂堵体投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推送机构(2)与芯轴(3),所述壳体(1)内设有空腔(17),所述推送机构(2)适于驱动所述芯轴(3)在所述空腔(17)内往复移动;/n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排放口,所述排放口与所述空腔(17)相通,所述芯轴(3)设置腔室(31),所述腔室(31)适于在所述芯轴(3)移动至设定位置时与所述排放口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暂堵体投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推送机构(2)与芯轴(3),所述壳体(1)内设有空腔(17),所述推送机构(2)适于驱动所述芯轴(3)在所述空腔(17)内往复移动;
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排放口,所述排放口与所述空腔(17)相通,所述芯轴(3)设置腔室(31),所述腔室(31)适于在所述芯轴(3)移动至设定位置时与所述排放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暂堵体投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腔室(31)有多个,多个所述腔室(31)线性间隔排列,多个所述腔室(31)适于在所述芯轴(3)移动时与所述排放口依次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暂堵体投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腔室(31)沿所述芯轴(3)的径向方向贯穿所述芯轴(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暂堵体投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腔室(31)呈漏斗状。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暂堵体投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包括端管(11)、四通管(12)与第一连接管(13),所述四通管(12)包括第一通口(121)、第二通口(122)、第三通口(123)与第四通口(124);
所述端管(11)的一端密封,所述端管(1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通口(121)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管(13)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通口(122)连接,所述第一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琳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石油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