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建全专利>正文

减少楼板裂缝的早拆模板体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1535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2: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减少楼板裂缝的早拆模板体系,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包括阵列分布的若干个立柱、设置在所述立柱的顶端的早拆头,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立柱之间的后拆支撑梁;所述后拆支撑梁与所述立柱固定连接或可拆卸连接,所述后拆支撑梁由多个支撑小梁组合而成,相邻两个所述支撑小梁通过螺栓或销钉固定。本发明专利技术在立柱之间设置后拆支撑梁,当模板拆除后,通过立柱和后拆支撑梁支撑,解决了现有早拆模板体系点支撑存在的受力薄弱的问题,进而减少楼板裂缝的产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减少楼板裂缝的早拆模板体系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减少楼板裂缝的早拆模板体系。
技术介绍
早拆模板体系就是通过合理的支设模板,将较大跨度的楼盖,通过增加后拆支承点(立柱),缩小楼盖的跨度(<2m),从而达到“早拆模板,后拆立柱”的目的。现有的早拆模体系由立柱与顶托(早拆头)提供楼板支撑力顶托拆除后,只留立柱进行支撑,属于点支撑(立柱)的早拆模板体系。在实现本专利技术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的早拆模板体系至少存在以下缺陷:现有的早拆模板体系拆模后的平面图如图1所示,当上部施工载荷100位于横向或纵向的两后拆立柱101附近时,载荷传递区利用的通长钢筋数量较少,导致有效支撑载荷的楼板区域较小,刚度较小,载荷产生的挠度较大,进而导致楼板容易出现裂缝;另外,支撑顶托102对应的楼板配筋间距一般为200mm,顶托较小,对应位置的钢筋较少,立柱101的边缘与剪切裂缝垂直的钢筋数量少,容易产生剪切裂缝。综上可知,相较于采用无早拆模板体系,由于上部施工载荷的存在,导致现有的早拆模板体系的楼板易出现裂缝,裂缝会造成漏水,进而导致后期楼板防水处理费用大,楼板裂缝会减少结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上述背景问题,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减少楼板裂缝的早拆模板体系,在立柱之间设置后拆支撑梁,当模板拆除后,通过立柱和后拆支撑梁支撑,解决了现有早拆模板体系点支撑存在的受力薄弱的问题,进而减少楼板裂缝的产生。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减少楼板裂缝的早拆模板体系,包括阵列分布的若干个立柱、设置在所述立柱的顶端的早拆头,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立柱之间的后拆支撑梁。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后拆支撑梁横向或/和纵向分布。优选地,每相邻两个所述立柱之间均设有所述后拆支撑梁。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后拆支撑梁与所述立柱固定连接或可拆卸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后拆支撑梁由多个支撑小梁组合而成,相邻两个所述支撑小梁通过螺栓或销钉固定。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后拆支撑梁的上表面与所述早拆头的顶端齐平。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减少楼板裂缝的早拆模板体系还包括模板组件,设置在平行分布的两个所述后拆支撑梁之间,或者设置在由四个所述后拆支撑梁合围形成的矩形框架内。优选地,所述模板组件设置在平行分布的两个所述后拆支撑梁之间,由多个模板组成,所述模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后拆支撑梁的延伸方向垂直。优选地,相邻两个所述模板之间、以及模板与后拆支撑梁之间均采用销钉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早拆模板体系在立柱之间设置后拆支撑梁,当模板拆除后,通过立柱和后拆支撑梁支撑,解决了现有早拆模板体系点支撑存在的受力薄弱的问题,进而减少楼板裂缝的产生。2、本专利技术的后拆支撑梁横纵向设置,即在每相邻两个立柱之间均设有后拆支撑梁,进一步增强支撑强度。3、本专利技术的后拆支撑梁和立柱可拆卸连接,便于后期拆除和周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现有技术和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图1为现有早拆模板体系拆除模板后的平面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早拆模板体系的立面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早拆模板体系的平面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早拆模板体系拆除模板后的平面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早拆模板体系拆除模板后的另一平面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早拆模板体系的平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顶”、“底”、“左”、“右”、“竖直”、“水平”、“内”、“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产品使用状态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图1为现有早拆模板体系的平面图,如图1所示,当上部载荷100位于横向或纵向的两后拆立柱101附近时,载荷传递区利用的通长钢筋数量较少,导致有效支撑载荷的楼板102区域较小,刚度较小,载荷产生的挠度较大,进而导致楼板102容易出现裂缝;另外,支撑顶托103对应的楼板配筋间距一般为200mm,顶托较小,对应位置的钢筋较少,立柱101的边缘与剪切裂缝垂直的钢筋数量少,容易产生剪切裂缝。为了解决现有早拆模板体系容易出现裂缝的缺陷,本实施例在立柱之间设置后拆支撑梁,当模板拆除后,通过立柱和后拆支撑梁支撑,解决了现有早拆模板体系点支撑存在的受力薄弱的问题,进而减少楼板裂缝的产生。接下来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描述。实施例1如图2和3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减少楼板裂缝的早拆模板体系,包括立柱1、早拆头2、后拆支撑梁3以及模板组件4。具体的,所述立柱1设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立柱1阵列分布;所述早拆头2设置在所述立柱1的顶端;所述后拆支撑梁3设置在所述立柱1之间;所述模板组件4设置在平行分布的两个所述后拆支撑梁3之间。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立柱1为钢管结构,所述早拆头2包括顶托板201,所述顶托板201位于立柱1的顶端,早拆头2为现有结构,本实施例不做具体赘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后拆支撑梁3横向分布,以图2和图3为例,即后拆支撑梁3左右方向分布,所述后拆支撑梁3与所述立柱1可以固定连接也可以可拆卸连接,本专利技术不做具体限制。为了方便后期的拆除和周转,本实施例将后拆支撑梁3与立柱1可拆卸连接,可拆卸连接的具体方式本实施例不做限制,可采用螺栓连接,也可采用卡扣卡接,或是在立柱1上垂直设置连接柱,连接柱上设有外螺纹,在后拆支撑梁3的端部开设盲孔,盲孔内设有内螺纹,即将后拆支撑梁3与立柱1螺接: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后拆支撑梁3的上表面与所述早拆头2的顶端齐平,所述后拆支撑梁3由多个支撑小梁301组合而成,相邻两个所述支撑小梁301通过螺栓或销钉固定。为了增强支撑小梁301的强度,如图3所示,所述支撑小梁301上还设有加劲肋板302,加劲肋板302可以横向设置也可以纵向设置,或者横纵方向均设置,本实施例不做限制。如图3所示,所述模板组件4由多个模板401组合而成,所述模板40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后拆支撑梁3的延伸方向垂直,所述模板401的两端均通过销钉与后拆支撑梁3的侧面连接,相邻两个所述模板401之间同样通过销钉固定连接。本实施例的早拆模板体系拆除模板后的平面示意图如图4所示,此时上部载荷100位于纵向的两个立柱1的中间位置附近,由于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减少楼板裂缝的早拆模板体系,包括阵列分布的若干个立柱、设置在所述立柱的顶端的早拆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立柱之间的后拆支撑梁。/n

【技术特征摘要】
1.减少楼板裂缝的早拆模板体系,包括阵列分布的若干个立柱、设置在所述立柱的顶端的早拆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立柱之间的后拆支撑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少楼板裂缝的早拆模板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拆支撑梁横向或/和纵向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少楼板裂缝的早拆模板体系,其特征在于,每相邻两个所述立柱之间均设有所述后拆支撑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少楼板裂缝的早拆模板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拆支撑梁与所述立柱固定连接或可拆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少楼板裂缝的早拆模板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拆支撑梁由多个支撑小梁组合而成,相邻两个所述支撑小梁通过螺栓或销钉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全
申请(专利权)人:陈建全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