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秋兰专利>正文

一种便于携带的灭火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15099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2: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携带的灭火器,包括罐体,所述罐体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固定板的正面开设有相对称的滑槽,所述空腔的内底壁固定镶嵌有相对称的第一轴承,两个所述第一轴承的内圈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柱和第二螺纹柱,所述空腔的内顶壁开设有相对称的插口,且插口与滑槽相连通,每个所述滑槽的内部均卡接有与滑槽相适配的滑块。该便于携带的灭火器,通过设置有拉把,配合移动轮,起到了拉动罐体的作用,从而,解决路程较长消防人员长时间垫带的问题,通过对调节板的调节,即可对背带把手进行调节,便于消防人员更好的背带罐体,有效的避免了消防器材在使用的时候不便于携带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携带的灭火器
本技术涉及消防器材
,具体为一种便于携带的灭火器。
技术介绍
消防器材是指用于灭火,防火以及火灾事故的器材,用于专业灭火的器材,最常见的消防器材:灭火器,它按驱动灭火器的压力型式可分为三类:1、贮气式灭火器,灭火剂由灭火器上的贮气瓶释放的压缩气体的或液化气体的压力驱动的灭火器,2、贮压式灭火器,灭火剂由灭火器同一容器内的压缩气体或灭火蒸气的压力驱动的灭火器,3、化学反应式灭火器,灭火剂由灭火器内化学反应产生的气体压力驱动的灭火器。在消防器材中灭火器的占比较重,但是,灭火器在使用的时候携带较为困难,消防人员携带灭火器的时候都是采用垫带,长时间的垫带灭火器会导致手部出现酸痛的感觉,为此,我们提供一种便于携带的灭火器来进行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携带的灭火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携带的灭火器,包括罐体,所述罐体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固定板的正面开设有相对称的滑槽,所述空腔的内底壁固定镶嵌有相对称的第一轴承,两个所述第一轴承的内圈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柱和第二螺纹柱,所述空腔的内顶壁开设有相对称的插口,且插口与滑槽相连通,每个所述滑槽的内部均卡接有与滑槽相适配的滑块,每个所述滑块的上表面均固定镶嵌有螺纹筒,所述第一螺纹柱的顶端和第二螺纹柱的顶端均依次贯穿插口和螺纹筒并延伸至滑块的上方,且两个螺纹筒分别与第一螺纹柱和第二螺纹柱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柱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轮,所述第二螺纹柱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皮带轮,且第一皮带轮通过皮带与第二皮带轮传动连接,所述固定板的右侧面开设有插孔,所述第二螺纹柱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固定板的右侧放置有转杆,所述转杆的左端贯穿插孔并延伸至空腔的内部,所述转杆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且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相啮合。两个所述滑块的正面共同固定连接有调节板,所述调节板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相对称的背带把手,所述罐体的背面固定连通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顶端固定连通有喷头,所述排气管的外表面固定连通有控制阀门。优选的,每个所述滑槽的内顶壁均固定镶嵌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螺纹柱的顶端和第二螺纹柱的顶端均与第二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转杆的右侧放置有转把,所述转把的左侧面与转杆的右端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的上表面和固定板的底面均固定连接有相对称的加固块,每个所述加固块的背面均与罐体的正面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调节板的上方和调节板的下方均放置有靠背,两个所述靠背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分别与调节板的上表面和调节板的底面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罐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拉把,所述罐体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相对称的移动轮。有益效果本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设置有罐体,起到了放置干冰的作用,通过排气管、控制阀门和喷头的配合,能够使干冰向外排出,从而,通过干冰的向外排出,达到了灭火的效果。2、通过设置有拉把,配合移动轮,起到了拉动罐体的作用,从而,解决路程较长消防人员长时间垫带的问题,通过设置有背带把手,能够通过背带把手进行背罐体,解决了山路拉动罐体不方便的问题,通过转把,能够使转杆转动,通过转杆的转动,配合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起到了使第二螺纹柱转动的作用,通过第二螺纹柱的转动,配合第二皮带轮、皮带和第一皮带轮,起到了使第一螺纹柱转动的作用,配合两个螺纹筒,能够使滑块在滑槽的内部滑动,达到了调节调节板的效果,通过对调节板的调节,即可对背带把手进行调节,便于消防人员更好的背带罐体,有效的避免了消防器材在使用的时候不便于携带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固定板的正视图;图2为本技术调节板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固定板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罐体的后视图。图中:1罐体、2拉把、3固定板、4转杆、5转把、6移动轮、7滑槽、8调节板、9背带把手、10靠背、11第一螺纹柱、12加固块、13第二螺纹柱、14滑块、15第二轴承、16螺纹筒、17插口、18第一皮带轮、19空腔、20第一轴承、21皮带、22第一齿轮、23第二齿轮、24插孔、25第二皮带轮、26喷头、27排气管、28控制阀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携带的灭火器,包括罐体1,罐体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拉把2,罐体1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相对称的移动轮6,通过设置有拉把2,配合移动轮6,起到了拉动罐体1的作用,从而,解决路程较长消防人员长时间垫带的问题,罐体1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3,固定板3的上表面和固定板3的底面均固定连接有相对称的加固块12,每个加固块12的背面均与罐体1的正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有加固块12,起到了加固的作用,增加了固定板3与罐体1的固定性,避免了出现掉落的问题,固定板3的内部开设有空腔19,固定板3的正面开设有相对称的滑槽7,每个滑槽7的内顶壁均固定镶嵌有第二轴承15,第一螺纹柱11的顶端和第二螺纹柱13的顶端均与第二轴承15的内圈固定连接,通过将第一螺纹柱11和第二螺纹柱13与第二轴承15的内圈进行连接,增加了第一螺纹柱11和第二螺纹柱13在转动过程中的稳定性,避免了转动的时候出现倾斜的问题。空腔19的内底壁固定镶嵌有相对称的第一轴承20,两个第一轴承20的内圈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柱11和第二螺纹柱13,空腔19的内顶壁开设有相对称的插口17,且插口17与滑槽7相连通,每个滑槽7的内部均卡接有与滑槽7相适配的滑块14,每个滑块14的上表面均固定镶嵌有螺纹筒16,第一螺纹柱11的顶端和第二螺纹柱13的顶端均依次贯穿插口17和螺纹筒16并延伸至滑块14的上方,且两个螺纹筒16分别与第一螺纹柱11和第二螺纹柱13螺纹连接。第一螺纹柱1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轮18,第二螺纹柱13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皮带轮25,且第一皮带轮18通过皮带21与第二皮带轮25传动连接,固定板3的右侧面开设有插孔24,第二螺纹柱13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22,固定板3的右侧放置有转杆4,转杆4的右侧放置有转把5,转把5的左侧面与转杆4的右端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有转把5,能够通过转把5更好的带动转杆4进行转动,便于更好的进行调节工作,转杆4的左端贯穿插孔24并延伸至空腔19的内部,转杆4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23,且第二齿轮23与第一齿轮22相啮合。两个滑块14的正面共同固定连接有调节板8,调节板8的上方和调节板8的下方均放置有靠背10,两个靠背10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分别与调节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携带的灭火器,包括罐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3),所述固定板(3)的内部开设有空腔(19),所述固定板(3)的正面开设有相对称的滑槽(7),所述空腔(19)的内底壁固定镶嵌有相对称的第一轴承(20),两个所述第一轴承(20)的内圈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柱(11)和第二螺纹柱(13),所述空腔(19)的内顶壁开设有相对称的插口(17),且插口(17)与滑槽(7)相连通,每个所述滑槽(7)的内部均卡接有与滑槽(7)相适配的滑块(14),每个所述滑块(14)的上表面均固定镶嵌有螺纹筒(16),所述第一螺纹柱(11)的顶端和第二螺纹柱(13)的顶端均依次贯穿插口(17)和螺纹筒(16)并延伸至滑块(14)的上方,且两个螺纹筒(16)分别与第一螺纹柱(11)和第二螺纹柱(13)螺纹连接;/n所述第一螺纹柱(1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轮(18),所述第二螺纹柱(13)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皮带轮(25),且第一皮带轮(18)通过皮带(21)与第二皮带轮(25)传动连接,所述固定板(3)的右侧面开设有插孔(24),所述第二螺纹柱(13)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22),所述固定板(3)的右侧放置有转杆(4),所述转杆(4)的左端贯穿插孔(24)并延伸至空腔(19)的内部,所述转杆(4)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23),且第二齿轮(23)与第一齿轮(22)相啮合;/n两个所述滑块(14)的正面共同固定连接有调节板(8),所述调节板(8)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相对称的背带把手(9),所述罐体(1)的背面固定连通有排气管(27),所述排气管(27)的顶端固定连通有喷头(26),所述排气管(27)的外表面固定连通有控制阀门(2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携带的灭火器,包括罐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3),所述固定板(3)的内部开设有空腔(19),所述固定板(3)的正面开设有相对称的滑槽(7),所述空腔(19)的内底壁固定镶嵌有相对称的第一轴承(20),两个所述第一轴承(20)的内圈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柱(11)和第二螺纹柱(13),所述空腔(19)的内顶壁开设有相对称的插口(17),且插口(17)与滑槽(7)相连通,每个所述滑槽(7)的内部均卡接有与滑槽(7)相适配的滑块(14),每个所述滑块(14)的上表面均固定镶嵌有螺纹筒(16),所述第一螺纹柱(11)的顶端和第二螺纹柱(13)的顶端均依次贯穿插口(17)和螺纹筒(16)并延伸至滑块(14)的上方,且两个螺纹筒(16)分别与第一螺纹柱(11)和第二螺纹柱(13)螺纹连接;
所述第一螺纹柱(1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轮(18),所述第二螺纹柱(13)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皮带轮(25),且第一皮带轮(18)通过皮带(21)与第二皮带轮(25)传动连接,所述固定板(3)的右侧面开设有插孔(24),所述第二螺纹柱(13)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22),所述固定板(3)的右侧放置有转杆(4),所述转杆(4)的左端贯穿插孔(24)并延伸至空腔(19)的内部,所述转杆(4)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23),且第二齿轮(23)与第一齿轮(22)相啮合;
两个所述滑块(14)的正面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新院
申请(专利权)人:陈秋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