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内科用留置针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314077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2: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心内科诊疗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心内科用留置针保护装置,包括硅胶本体,硅胶本体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一号连接带和二号连接带,硅胶本体的顶面粘合固定有稳定组件;稳定组件包括一端通过铰接连接的翻转上盖和底盖,翻转上盖和底盖的对立面上分别开设有相对应的上夹槽和下夹槽;翻转上盖的自由端端面固定有挂钩,在底盖的对应端固定有稳定带,在所述稳定带上开设有供所述挂钩贯穿的销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留置针保护装置,利用稳定组件和弹性推压组件对留置针进行保护和稳定,保证留置针的可靠使用,并且翻转上盖的自由端依靠稳定带实现稳定闭合,配合顶出弹簧,易于翻转上盖的开启,便于拆除留置针,避免对幼儿造成额外的疼痛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心内科用留置针保护装置
本技术属于心内科诊疗
,具体涉及一种心内科用留置针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心内科,即心血管内科,是各级医院大内科为了诊疗心血管血管疾病而设置的一个临床科室,治疗的疾病包括心绞痛、高血压、猝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早搏、心律不齐、心肌梗死、心肌病、心肌炎、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留置针是心内科诊疗的常用医疗器具,常用于对幼儿的诊疗,留置针的使用能减少患儿因反复静脉穿刺而造成的痛苦及对打针的恐惧感,减轻家长的焦躁情绪,便于临床用药,急、危重患者的抢救用药,减轻护士的工作量,减少患儿疼痛,因而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广泛应用。原有留置针在使用时,都会加置安全保护装置来保证留置针的稳定,但是传统的安全保护装置使用不便,尤其在拆除留置针时,容易对幼儿造成额外的疼痛感。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心内科用留置针保护装置,具有使用方便以及易于拆装的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心内科用留置针保护装置,包括硅胶本体,所述硅胶本体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一号连接带和二号连接带,在所述一号连接带和所述二号连接带上分别缝合有相对应的魔术贴毛面和魔术贴刺面,所述硅胶本体的顶面粘合固定有稳定组件;所述稳定组件包括一端通过铰接连接的翻转上盖和底盖,所述翻转上盖和所述底盖的对立面上分别开设有相对应的上夹槽和下夹槽;所述翻转上盖的自由端端面固定有挂钩,在所述底盖的对应端固定有稳定带,在所述稳定带上开设有供所述挂钩贯穿的销孔。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硅胶本体上开设有透气孔。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盖的顶面开设有盲孔,在该盲孔内安装有顶出弹簧。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上夹槽和所述下夹槽的纵向切面均为半圆形结构;在所述上夹槽的内顶面安装有弹性推压组件。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弹性推压组件包括安装片、推压片、伸缩柱和伸缩弹簧,所述安装片和所述推压片分别固定在所述伸缩柱的两端,所述伸缩弹簧套设在所述伸缩柱上且处在所述安装片与所述推压片内侧。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安装片与所述推压片的纵向切面均为圆弧形结构;所述伸缩柱包括外柱和内柱,在所述外柱的底面开设有供所述内柱顶端活动嵌入的连接槽,且在所述内柱的嵌入端外表面固定有一号限位环,在所述连接槽的端口内壁固定有与所述一号限位环相对应的二号限位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留置针保护装置,利用稳定组件和弹性推压组件对留置针进行保护和稳定,保证留置针的可靠使用,并且翻转上盖的自由端依靠稳定带实现稳定闭合,配合顶出弹簧,易于翻转上盖的开启,便于拆除留置针,避免对幼儿造成额外的疼痛感。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的稳定组件正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的弹性推压组件正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的伸缩柱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硅胶本体;2、一号连接带;3、二号连接带;4、魔术贴毛面;5、魔术贴刺面;6、稳定组件;7、透气孔;8、翻转上盖;9、底盖;10、上夹槽;11、下夹槽;12、弹性推压组件;13、稳定带;14、挂钩;15、销孔;16、盲孔;17、顶出弹簧;18、安装片;19、推压片;20、伸缩柱;21、伸缩弹簧;22、外柱;23、内柱;24、连接槽;25、一号限位环;26、二号限位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心内科用留置针保护装置,包括硅胶本体1,硅胶本体1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一号连接带2和二号连接带3,在一号连接带2和二号连接带3上分别缝合有相对应的魔术贴毛面4和魔术贴刺面5,硅胶本体1的顶面粘合固定有稳定组件6;稳定组件6包括一端通过铰接连接的翻转上盖8和底盖9,翻转上盖8和底盖9的对立面上分别开设有相对应的上夹槽10和下夹槽11;翻转上盖8的自由端端面固定有挂钩14,在底盖9的对应端固定有稳定带13,在稳定带13上开设有供挂钩14贯穿的销孔15,在使用时,将硅胶本体1置于幼儿穿刺位置后部,并通过一号连接带2和二号连接带3对硅胶本体1进行稳定,通过魔术贴毛面4和魔术贴刺面5相贴合即可,如需对幼儿手背进行穿刺,需要将一号连接带2和二号连接带3环绕幼儿手腕,再使魔术贴毛面4和魔术贴刺面5相贴合,之后掀开翻转上盖8,留置针置于下夹槽11内后进行穿刺,再盖上翻转上盖8,上拉稳定带13,使稳定带13顶端通过销孔15套在挂钩14上即可,稳定带13选择松紧带。具体的,根据附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硅胶本体1上开设有透气孔7,便于硅胶本体1透气。具体的,根据附图1和附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底盖9的顶面开设有盲孔16,在该盲孔16内安装有顶出弹簧17,在拆卸留置针时,上拉稳定带13,使稳定带13的顶端脱离挂钩14,顶出弹簧17会将翻转上盖8顶起一端距离,再打开翻转上盖8,取下留置针即可。具体的,根据附图1和附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上夹槽10和下夹槽11的纵向切面均为半圆形结构,适应留置针的结构;在上夹槽10的内顶面安装有弹性推压组件12,翻转上盖8处在闭合状态时,利用弹性推压组件12下压留置针,保证留置针的稳定。具体的,根据附图1、附图2和附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弹性推压组件12包括安装片18、推压片19、伸缩柱20和伸缩弹簧21,安装片18和推压片19分别固定在伸缩柱20的两端,伸缩弹簧21套设在伸缩柱20上且处在安装片18与推压片19内侧,利用伸缩弹簧21可使伸缩柱20舒张,从而使推压片19下压留置针。具体的,根据附图1、附图2、附图3和附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安装片18与推压片19的纵向切面均为圆弧形结构,适应留置针的结构;伸缩柱20包括外柱22和内柱23,在外柱22的底面开设有供内柱23顶端活动嵌入的连接槽24,且在内柱23的嵌入端外表面固定有一号限位环25,在连接槽24的端口内壁固定有与一号限位环25相对应的二号限位环26,一号限位环25与二号限位环26限制伸缩柱20的伸缩范围,保证伸缩柱20的安全可靠伸缩。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技术的心内科用留置针保护装置,在使用时,将硅胶本体1置于幼儿穿刺位置后部,并通过一号连接带2和二号连接带3对硅胶本体1进行稳定,通过魔术贴毛面4和魔术贴刺面5相贴合即可,之后掀开翻转上盖8,留置针置于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心内科用留置针保护装置,包括硅胶本体(1),所述硅胶本体(1)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一号连接带(2)和二号连接带(3),在所述一号连接带(2)和所述二号连接带(3)上分别缝合有相对应的魔术贴毛面(4)和魔术贴刺面(5),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胶本体(1)的顶面粘合固定有稳定组件(6);所述稳定组件(6)包括一端通过铰接连接的翻转上盖(8)和底盖(9),所述翻转上盖(8)和所述底盖(9)的对立面上分别开设有相对应的上夹槽(10)和下夹槽(11);所述翻转上盖(8)的自由端端面固定有挂钩(14),在所述底盖(9)的对应端固定有稳定带(13),在所述稳定带(13)上开设有供所述挂钩(14)贯穿的销孔(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心内科用留置针保护装置,包括硅胶本体(1),所述硅胶本体(1)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一号连接带(2)和二号连接带(3),在所述一号连接带(2)和所述二号连接带(3)上分别缝合有相对应的魔术贴毛面(4)和魔术贴刺面(5),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胶本体(1)的顶面粘合固定有稳定组件(6);所述稳定组件(6)包括一端通过铰接连接的翻转上盖(8)和底盖(9),所述翻转上盖(8)和所述底盖(9)的对立面上分别开设有相对应的上夹槽(10)和下夹槽(11);所述翻转上盖(8)的自由端端面固定有挂钩(14),在所述底盖(9)的对应端固定有稳定带(13),在所述稳定带(13)上开设有供所述挂钩(14)贯穿的销孔(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心内科用留置针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胶本体(1)上开设有透气孔(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心内科用留置针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盖(9)的顶面开设有盲孔(16),在该盲孔(16)内安装有顶出弹簧(17)。


4.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建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