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病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1185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2: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折叠病床,包括由床框前段、床框中段及床框后段组成的床框本体,在床框本体的前后两侧分别可拆卸地装有支撑架,在床框中段内设置有前后布置的臀部板及大腿板,臀部板水平固定在床框中段内,大腿板与臀部板相铰接;在床框前段内设背部板,背部板铰接在床框前段上,在背部板与床框前段之间设置有第一位置调节机构;在床框后段内设置有小腿板,小腿板与大腿板相铰接,小腿板与转动杆的一端相铰接,转动杆的另一端与床框后段相铰接,在床框中段内设置有第二位置调节机构,当大腿板与小腿板放平、且床框中段与床框后段也放平时,大腿板与小腿板的铰接轴、及床框中段及床框后段的转轴为同一轴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便于收纳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折叠病床
本技术涉及医疗用具
,具体涉及一种折叠病床。
技术介绍
病床作为一种能为患者提供休息与护理的医疗器械而被广泛使用。目前所使用的病床结构包括:一体式的床框本体,在床框本体上由前至后依次设置有供人卧躺的背部板、臀部板、大腿板及小腿板。上述病床存在以下缺点:(1)无法折叠收纳,需占用较大的收纳存储空间;(2)使用不便,无法调节背部板、大腿板及小腿板相对臀部板的翻起角度,使卧床患者无法调整到合适的卧床姿势,影响患者的康复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折叠收纳存储、并且能方便地使用方便的调节背部板、大腿板及小腿板相对臀部板翻起角度的折叠病床。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折叠病床,包括由床框前段、床框中段及床框后段组成的床框本体,床框前段与床框中段通过一根设置于两者床框接触面下方的转轴相铰接,床框中段与床框后段通过一根设置于两者床框接触面下方的转轴相铰接,在床框前段与床框后段分别可拆卸地安装有能直立支撑对应床框或能折叠翻平收纳至对应床框下方的支撑架,在床框中段内设置有前后布置的臀部板及大腿板,臀部板水平固定在床框中段内,大腿板的前端与臀部板的后端相铰接;在床框前段内设置有背部板,背部板的后端铰接在床框前段的后端,在背部板与床框前段之间设置有用以调节背部板相对臀部板翻起角度的第一位置调节机构;在床框后段内设置有小腿板,小腿板的前端与大腿板的后端相铰接,小腿板的后端与转动杆的一端相铰接,转动杆的另一端与床框后段相铰接,在床框中段内设置有能调节大腿板相对臀部板的翻起角度、并能同时调节大腿板与小腿板之间拱起角度的第二位置调节机构,并且当大腿板与小腿板同时翻转放平、且床框中段与床框后段也同时翻转放平时,大腿板与小腿板之间的铰接轴、以及床框中段及床框后段之间的转轴处于同一轴线;当床框前段、床框中段及床框后段绕对应转轴翻转展开放平并使两侧支撑架直立支撑床框本体时,床框本体、支撑架、背部板、臀部板、大腿板及小腿板共同形成供人卧躺的病床,当床框本体两侧的支撑架拆卸并分别向内折叠翻平收纳至对应床框下方时,使床框后段与床框前段带动对应支撑架分别绕对应转轴向下向床框中段翻转折叠,同步带动小腿板及背部板分别绕对应铰接轴向下向床框中段翻转折叠,从而将病床折叠成便于收纳的箱体状。进一步地,前述的一种折叠病床,其中:第一位置调节机构的结构包括:在床框前段的中部固定有一根左右走向的第一调节横杆,在背部板前端底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一块第一支撑板,两块第一支撑板的上端同轴线铰连接在背部板上,在每块第一支撑板上分别设置有一条第一导向槽,在每个第一导向槽的上槽壁上沿第一导向槽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有若干供第一调节横杆卡入的第一卡槽,两块第一支撑板的第一导向槽相对应、并且两块第一支撑板的第一卡槽一一对应,所述第一调节横杆同时活动穿设在两块第一支撑板的第一导向槽中,当第一调节横杆脱离两块第一支撑板的第一卡槽时,背部板能通过两块第一支撑板的第一导向槽沿着第一调节横杆移动而自由调节相对臀部板的翻起角度,并且当扳动两块第一支撑板而使对应位置的一对第一卡槽同时扣入第一调节横杆时,背部板则以该翻起角度限位固定在床框前段上。进一步地,前述的一种折叠病床,其中:在背部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便于手部握持来向上翻转背部板的手部握持孔。进一步地,前述的一种折叠病床,其中:第二位置调节机构的结构包括:在床框中段的后端固定有一根左右走向的第二调节横杆,在大腿板后端底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一块第二支撑板,两块第二支撑板的上端同轴线铰连接在大腿板上,在每块第二支撑板上分别设置有一条第二导向槽,在每个第二导向槽的上槽壁上沿第二导向槽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有若干供第二调节横杆卡入的第二卡槽,两块第二支撑板的第二导向槽相对应、并且两块第二支撑板的第二卡槽一一对应,所述第二调节横杆同时活动穿设在两块第二支撑板的第二导向槽中,当第二调节横杆脱离两块第二支撑板的第二卡槽时,大腿板通过两块第二支撑板的第二导向槽沿着第二调节横杆移动而自由调节相对臀部板的翻起角度、以及大腿板与小腿板之间的拱起角度,并且当扳动两块第二支撑板而使对应位置的一对第二卡槽同时扣入第二调节横杆时,大腿板与小腿板则以该角度限位固定在床框中段与床框后段中。进一步地,前述的一种折叠病床,其中:在小腿板与大腿板之间的铰接连接处设置有便于手部握持来向上翻转大腿板的塑料拉环。进一步地,前述的一种折叠病床,其中:各支撑架分别通过若干锁紧螺栓可拆卸地安装在对应床框上。进一步地,前述的一种折叠病床,其中:在每个支撑架与对应床框之间分别连接有若干根斜撑固定杆,每根斜撑固定杆的一端通过紧固螺栓与对应支撑架相固定,每根斜撑固定杆的另一端通过紧固螺栓与对应床框相固定。进一步地,前述的一种折叠病床,其中:在床框中段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U形护栏,每个U形护栏与床框中段之间的具体安装结构包括:在床框中段的边框顶部固定有前后两个固定块,在U形护栏的两个叉臂的端部分别固定有一个连接块,床框中段的两个固定块与U形护栏的两个连接块一一对应,U形护栏的两个连接块分别通过销轴同轴铰连接在对应的固定块上,使U形护栏能绕销轴相对床框中段转动,在其中一个固定块上设置有一个前后贯通固定块的阶梯形通孔,在该固定块对应的连接块上设置有一个定位孔,并且当U形护栏绕销轴向上转动至直立状时该固定块的阶梯形通孔正好对准该连接块的定位孔,在固定块的阶梯形通孔中活动穿设有一根定位销,定位销的一端设置有能随定位销向外插入定位孔或向内缩回阶梯形通孔的锲形卡头,定位销的另一端伸出固定块并设置有直径大于阶梯形通孔孔径的挡头,在阶梯形通孔内设置有弹簧,弹簧的两端分别抵着锲形卡头与阶梯形通孔的台阶面,弹簧使定位销始终具有沿阶梯形通孔向外移动至锲形卡头伸出固定块、且挡头抵着固定块端面的趋势;在U形护栏绕销轴向上转动直立的过程中,U形护栏的连接块会逐渐与定位销的锲形卡头相接触,使锲形卡头克服弹簧的弹力向内移动缩回固定块的阶梯形通孔,直至U形护栏向上转动至直立状时,定位销的锲形卡头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会重新从阶梯形通孔向外伸出固定块、并插入此时对准阶梯形通孔的连接块定位孔中,从而使U形护栏能呈直立状固定安装在床框中段上。进一步地,前述的一种折叠病床,其中:在小腿板、大腿板、臀部板、以及背部板上均设置有多个有助于汗液挥发的透气孔。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的实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病床能折叠成便于收纳的箱体状,所占用的收纳存储空间小;(2)使用方便,能调节背部板、大腿板及小腿板相对臀部板的翻起角度,使卧床患者可以调整到合适的卧床姿势,有利用患者的康复。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折叠病床展开成病床使用时的一种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所示的A-A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折叠病床展开成病床使用时的另一种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所示的B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折叠病床,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床框前段、床框中段及床框后段组成的床框本体,床框前段与床框中段通过一根设置于两者床框接触面下方的转轴相铰接,床框中段与床框后段通过一根设置于两者床框接触面下方的转轴相铰接,在床框前段与床框后段分别可拆卸地安装有能直立支撑对应床框或能折叠翻平收纳至对应床框下方的支撑架,在床框中段内设置有前后布置的臀部板及大腿板,臀部板水平固定在床框中段内,大腿板的前端与臀部板的后端相铰接;在床框前段内设置有背部板,背部板的后端铰接在床框前段的后端,在背部板与床框前段之间设置有用以调节背部板相对臀部板翻起角度的第一位置调节机构;在床框后段内设置有小腿板,小腿板的前端与大腿板的后端相铰接,小腿板的后端与转动杆的一端相铰接,转动杆的另一端与床框后段相铰接,在床框中段内设置有能调节大腿板相对臀部板的翻起角度、并能同时调节大腿板与小腿板之间拱起角度的第二位置调节机构,并且当大腿板与小腿板同时翻转放平、且床框中段与床框后段也同时翻转放平时,大腿板与小腿板之间的铰接轴、以及床框中段及床框后段之间的转轴处于同一轴线;当床框前段、床框中段及床框后段绕对应转轴翻转展开放平并使两侧支撑架直立支撑床框本体时,床框本体、支撑架、背部板、臀部板、大腿板及小腿板共同形成供人卧躺的病床,当床框本体两侧的支撑架拆卸并分别向内折叠翻平收纳至对应床框下方时,使床框后段与床框前段带动对应支撑架分别绕对应转轴向下向床框中段翻转折叠,同步带动小腿板及背部板分别绕对应铰接轴向下向床框中段翻转折叠,从而将病床折叠成便于收纳的箱体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病床,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床框前段、床框中段及床框后段组成的床框本体,床框前段与床框中段通过一根设置于两者床框接触面下方的转轴相铰接,床框中段与床框后段通过一根设置于两者床框接触面下方的转轴相铰接,在床框前段与床框后段分别可拆卸地安装有能直立支撑对应床框或能折叠翻平收纳至对应床框下方的支撑架,在床框中段内设置有前后布置的臀部板及大腿板,臀部板水平固定在床框中段内,大腿板的前端与臀部板的后端相铰接;在床框前段内设置有背部板,背部板的后端铰接在床框前段的后端,在背部板与床框前段之间设置有用以调节背部板相对臀部板翻起角度的第一位置调节机构;在床框后段内设置有小腿板,小腿板的前端与大腿板的后端相铰接,小腿板的后端与转动杆的一端相铰接,转动杆的另一端与床框后段相铰接,在床框中段内设置有能调节大腿板相对臀部板的翻起角度、并能同时调节大腿板与小腿板之间拱起角度的第二位置调节机构,并且当大腿板与小腿板同时翻转放平、且床框中段与床框后段也同时翻转放平时,大腿板与小腿板之间的铰接轴、以及床框中段及床框后段之间的转轴处于同一轴线;当床框前段、床框中段及床框后段绕对应转轴翻转展开放平并使两侧支撑架直立支撑床框本体时,床框本体、支撑架、背部板、臀部板、大腿板及小腿板共同形成供人卧躺的病床,当床框本体两侧的支撑架拆卸并分别向内折叠翻平收纳至对应床框下方时,使床框后段与床框前段带动对应支撑架分别绕对应转轴向下向床框中段翻转折叠,同步带动小腿板及背部板分别绕对应铰接轴向下向床框中段翻转折叠,从而将病床折叠成便于收纳的箱体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病床,其特征在于:第一位置调节机构的结构包括:在床框前段的中部固定有一根左右走向的第一调节横杆,在背部板前端底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一块第一支撑板,两块第一支撑板的上端同轴线铰连接在背部板上,在每块第一支撑板上分别设置有一条第一导向槽,在每个第一导向槽的上槽壁上沿第一导向槽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有若干供第一调节横杆卡入的第一卡槽,两块第一支撑板的第一导向槽相对应、并且两块第一支撑板的第一卡槽一一对应,所述第一调节横杆同时活动穿设在两块第一支撑板的第一导向槽中,当第一调节横杆脱离两块第一支撑板的第一卡槽时,背部板能通过两块第一支撑板的第一导向槽沿着第一调节横杆移动而自由调节相对臀部板的翻起角度,并且当扳动两块第一支撑板而使对应位置的一对第一卡槽同时扣入第一调节横杆时,背部板则以该翻起角度限位固定在床框前段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折叠病床,其特征在于:在背部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便于手部握持来向上翻转背部板的手部握持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病床,其特征在于:第二位置调节机构的结构包括:在床框中段的后端固定有一根左右走向的第二调节横杆,在大腿板后端底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一块第二支撑板,两块第二支撑板的上端同轴线铰连接在大腿板上,在每块第二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建平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日新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