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逆流式污泥干化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1181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2: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污泥干化处理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逆流式污泥干化工艺,通过将大量的摊铺区域一层一层的叠放起来,将直线翻抛运动改为旋转翻抛运动,最终实现利用有效的土地资源达到数十倍的摊铺晾晒干化效果,这可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实现数十倍的自然干化效果,达到了节省土地资源的目的,使用保持原有摊铺面积,利用低温干燥空气进行风干,成本较低,常温运行状态,对机械装备以及工况要求不高,工作环境较为适宜,并且安装条件低可大规模普及使用,减少了因物料转运而造成的运输成本,物料输送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物料损失和对环境的污染,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整套设备系统集成度高,生产运作操作化强,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逆流式污泥干化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泥干化处理
,具体为一种逆流式污泥干化工艺。
技术介绍
污泥处理行业作为新型的环保产业备受关注,污泥自身含水率较高,往往能达到80%以上,目前污泥处理最大的难点就是污泥水分的脱离,污泥自身有机质较多,水分多为细胞内水,这就造成污泥水分难以得到快速的干化处理,直接加热烘干或者焚烧,势必会消耗的大量的能源,成本巨大,市面上还存在一种污泥物理挤压脱水工艺,虽然不耗用大量的能源,但其脱水能力有限,压滤后的泥饼往往含水率还能达到50—60%,还是未能彻底的完成干化的目的;在我国大部分主要通过填埋处理,填埋虽然避免了脱水的问题,然而因为污泥含有大量水分和重金属成分,导致填埋后会污染周围土地资源和地下水资源,现在因为环保日益严格的情况,填埋法也被慢慢禁止,所以现在需要一种新的有效的污泥脱水处理方式。近些年还出现了污泥平摊晾晒方式,先将污泥掺入改性剂,将细胞内水改为细胞外水,再利用太阳能、地热、风量等方式,在自然工况下,经过5-10天的翻抛晾晒干化活动,最终实现污泥再生料的干化目的,但其需要将污泥平摊至地面,摊铺面积不能厚,所以需要较大的场地进行作业,占地面积大的局面。因此现有技术中的污泥处理方法存在污染环境和效率低以及占地面积较大的问题。鉴于以上原因,现提出一种逆流式污泥干化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逆流式污泥干化工艺,具备高效干化和环保以及占用空间较小等优点,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高效干化和环保以及占用空间较小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逆流式污泥干化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将需要干化的污泥进行预处理,然后通过给料装置将污泥运输到污泥干化塔的顶部,使污泥物料进入污泥干化塔内。2)启动污泥干化塔内部旋转机构的电机,同时启动热量供给系统和通风系统,使旋转机构中的主轴带动拨料杆合拨料板转动,拨料板拨动污泥物料进行横向移动,大干化盘上的污泥物料在拨料板的作用下向中心移动,从大干化盘的中心孔落下。3)大干化盘上的污泥物料落到小干化盘上,小干化盘上的污泥物料在拨料板的作用下向边缘运动,从小干化盘的边缘孔落下,并落到下方的大干化盘上。4)热风从污泥干化塔的底部向上流动,热风从大干化盘的中心孔和小干化盘的边缘孔向上流动,污泥物料向下流动,热风向上流动,热风沿着污泥物料流动的反方向流动,对污泥物料自下而上进行干化。5)经过干化的污泥物料从污泥干化塔的底部排出,经过运输装置运输出去。优选的,所述污泥干化塔是由污泥定量给料装置,塔身钢结构、大小干化盘、旋转机构、拨料装置、热量供给系统和通风系统构成,所述大小干化盘从上到下依次交错分布,所述大干化盘的中部开设有中心孔,所述小干化盘的边缘开设有边缘孔。优选的,所述预处理之后污泥物料内部的水分控制在40—60%,预处理之后污泥物料温度不低于5℃。优选的,所述主轴转速范围为0-1转/分钟,所述通风系统引风量控制在0.5—5万m3/h,风速控制在0—5m/s之间,所述热量供给系统使用20—80℃热水或者蒸汽供热。优选的,所述主轴转动一周拨料板将横向移动50-200mm。优选的,所述污泥干化塔的内壁顶部中部和底部分别设有三个温度和湿度监控点,所述污泥干化塔冬季上中下温度监控一般在0-8℃,8—15℃,15—30℃;所述污泥干化塔夏季上中下温度监控一般在20-28℃,28—35℃,35—40℃;所述污泥干化塔底部湿度控制在20-30%,顶部湿度控制在40—50%。(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逆流式污泥干化工艺,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逆流式污泥干化工艺,通过将大量的摊铺区域一层一层的叠放起来,将直线翻抛运动改为旋转翻抛运动,最终实现利用有效的土地资源达到数十倍的摊铺晾晒干化效果,这可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实现数十倍的自然干化效果,达到了节省土地资源的目的。2、该逆流式污泥干化工艺,使用保留原有摊铺面积,利用低温干风进行风干,成本较低,常温运行状态,对机械装备以及工况要求不高,工作环境较为适宜,并且安装条件低可大规模普及使用,减少了因物料转运而造成的运输成本,物料输送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物料损失和对环境的污染,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整套设备系统集成度高,生产运作操作化强,效率高。3、该逆流式污泥干化工艺,采用顶部进料,底部出料,可以使污泥干化的具备极强的连续性,极大的提高污泥干化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污泥干化塔剖面示意图。图中:1、小干化盘;2、大干化盘;3、拨料杆;4、拨料板;5、气流轨迹线;6、主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1)将需要干化的污泥进行预处理,预处理之后污泥物料内部的水份控制在40—60%,预处理之后污泥物料温度不低于5℃,然后通过给料装置将污泥运输到污泥干化塔的顶部,使污泥物料进入污泥干化塔内,污泥干化塔是由污泥定量给料装置,塔身钢结构、大小干化盘、旋转机构、拨料装置、热量供给系统和通风系统构成,大小干化盘从上到下依次交错分布,大干化盘的中部开设有中心孔,小干化盘的边缘开设有边缘孔。2)启动污泥干化塔内部旋转机构的电机,同时启动热量供给系统和通风系统,使旋转机构中的主轴带动拨料杆合拨料板转动,主轴转速范围为0.5转/分钟,主轴转动一周拨料板将横向移动50-200mm,拨料板拨动污泥物料进行横向移动,大干化盘上的污泥物料在拨料板的作用下向中心移动,从大干化盘的中心孔落下。3)大干化盘上的污泥物料落到小干化盘上,小干化盘上的污泥物料在拨料板的作用下向边缘运动,从小干化盘的边缘孔落下,并落到下方的大干化盘上。4)热风从污泥干化塔的底部向上流动,热风从大干化盘的中心孔和小干化盘的边缘孔向上流动,污泥物料向下流动,热风向上流动,热风沿着污泥物料流动的反方向流动,对污泥物料自下而上进行干化,通风系统引风量控制在1.9万m3/h,风速控制在0.5m/s,热量供给系统使用60—80℃热水供热,污泥干化塔的内壁顶部中部和底部分别设有三个温度和湿度监控点,污泥干化塔冬季上中下温度监控一般在0-8℃,8—15℃,15—30℃;污泥干化塔夏季上中下温度监控一般在20-28℃,28—35℃,35—40℃;污泥干化塔底部湿度控制在20-30%,顶部湿度控制在40—50%。5)经过干化的污泥物料从污泥干化塔的底部排出,经过运输装置运输出去。实施例一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有效的减少污泥干化处理占用的土地面积,达到了节省土地资源的目的,并且利用低温干风进行风干,常温运行状态,工作环境较为适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逆流式污泥干化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将需要干化的污泥进行预处理,然后通过给料装置将污泥运输到污泥干化塔的顶部,使污泥物料进入污泥干化塔内。/n2)启动污泥干化塔内部旋转机构的电机,同时启动热量供给系统和通风系统,使旋转机构中的主轴带动拨料杆合拨料板转动,拨料板拨动污泥物料进行横向移动,大干化盘上的污泥物料在拨料板的作用下向中心移动,从大干化盘的中心孔落下。/n3)大干化盘上的污泥物料落到小干化盘上,小干化盘上的污泥物料在拨料板的作用下向边缘运动,从小干化盘的边缘孔落下,并落到下方的大干化盘上。/n4)热风从污泥干化塔的底部向上流动,热风从大干化盘的中心孔和小干化盘的边缘孔向上流动,污泥物料向下流动,热风向上流动,热风沿着污泥物料流动的反方向流动,对污泥物料自下而上进行干化。/n5)经过干化的污泥物料从污泥干化塔的底部排出,经过运输装置运输出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逆流式污泥干化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需要干化的污泥进行预处理,然后通过给料装置将污泥运输到污泥干化塔的顶部,使污泥物料进入污泥干化塔内。
2)启动污泥干化塔内部旋转机构的电机,同时启动热量供给系统和通风系统,使旋转机构中的主轴带动拨料杆合拨料板转动,拨料板拨动污泥物料进行横向移动,大干化盘上的污泥物料在拨料板的作用下向中心移动,从大干化盘的中心孔落下。
3)大干化盘上的污泥物料落到小干化盘上,小干化盘上的污泥物料在拨料板的作用下向边缘运动,从小干化盘的边缘孔落下,并落到下方的大干化盘上。
4)热风从污泥干化塔的底部向上流动,热风从大干化盘的中心孔和小干化盘的边缘孔向上流动,污泥物料向下流动,热风向上流动,热风沿着污泥物料流动的反方向流动,对污泥物料自下而上进行干化。
5)经过干化的污泥物料从污泥干化塔的底部排出,经过运输装置运输出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逆流式污泥干化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干化塔是由污泥定量给料装置,塔身钢结构、大小干化盘、旋转机构、拨料装置、热量供给系统和通风系统构成,所述大小干化盘从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焦永乐焦凡祯程志友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中新能再生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