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反流的胆道覆膜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11131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2: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反流的胆道覆膜支架,包括镂空的管状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外壁或内外整体覆盖有支架膜,所述支架本体一个末端内部并列设置有第一防反流膜和第二防反流膜且所述第二防反流膜更靠近末端开口,所述第一防反流膜边缘与所述第二防反流膜边缘分别开设有在轴向上的投影无重叠部分的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所述第一防反流膜的周向边缘与所述支架膜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防反流膜的边缘部分地与所述支架膜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防反流膜与所述支架膜没有连接关系的部分能够在朝所述第一防反流膜倾斜时贴合在所述第一防反流膜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两层反流膜组成防反流结构,可以在保证胆汁正常流通的前提下有效防止肠道物质向胆道的反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反流的胆道覆膜支架
本技术涉及胆道支架
,特别地涉及一种防反流的胆道覆膜支架。
技术介绍
胆道系统具有分泌、贮存、浓缩和输送胆汁的功能,对胆汁排入十二指肠有重要的调节作用。由胆管癌、肝癌、胰腺癌及转移癌等恶性肿瘤所致的恶性胆道梗阻,发病率高。目前,将胆道支架植入到狭窄或阻塞部位是治疗胆道梗阻的较好方法。目前临床上支架植入术后出现胆道感染和支架的移位概率较高,尤其是胆道感染,其容易引发其他胆道病症。研究表明,胆肠反流是出现胆道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防反流的胆道覆膜支架,可有效防止肠道物质向胆道反流。本技术的防反流的胆道覆膜支架,包括镂空的管状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外壁或内外整体覆盖有支架膜,所述支架本体一个末端内部在轴向上并列设置有第一防反流膜和第二防反流膜且所述第二防反流膜更加靠近末端开口,所述第一防反流膜的边缘处开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二防反流膜的边缘处开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在轴向方向上的投影无重叠部分,所述第一防反流膜的边缘沿其圆周方向与所述支架膜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防反流膜的边缘部分地与所述支架膜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防反流膜构造成其与所述支架膜没有连接关系的自由部分能够在朝所述第一防反流膜倾斜时贴合在所述第一防反流膜上。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防反流膜与所述支架膜部分连接的位置与第二开口的位置分别位于所述第二防反流膜的两侧。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架本体外壁上固定有至少一根呈拱状的金属丝,金属丝两端穿过支架膜与所述支架本体连接。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架本体由贯穿的等径部和扩径部组成,所述扩径部的直径大于所述等径部的直径,所述第一防反流膜和所述第二防反流膜设置在所述扩径部内部,所述金属丝设置在所述等径部的外壁上。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金属丝与所述支架本体均采用记忆合金制成,所述记忆合金采用镍钛合金。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架膜、所述第一防反流膜和所述第二防反流膜均采用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防反流膜和所述第二防反流膜与所述支架膜之间的连接方式为高温热压或缝合。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防反流膜与所述支架膜连接的边缘长度不超过其整个圆周周长的一半。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防反流膜与支架膜没有连接关系的部分的半径比所述支架本体的内径的二分之一大0-1mm。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防反流膜和所述第二防反流膜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支架本体内径的八分之一且小于所述支架本体内径的二分之一与第二开口径向宽度的差值。上述技术特征可以各种适合的方式组合或由等效的技术特征来替代,只要能够达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防反流的胆道覆膜支架,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备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采用在胆道支架中设置第一防反流膜与第二防反流膜购成防反流结构,在胆汁通过支架流向肠道时,胆汁依次通过第一防反流膜与第二防反流膜上的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流通,胆汁的流通功能不受限制;当腹压升高时,肠道中的肠液及食物残渣等有向胆道反流的趋势,肠液及食物残渣向第二防反流膜挤压并使第二防反流膜与支架膜没有连接关系的部分紧贴第一防反流膜,而第二开口即开设在第二防反流膜与支架膜没有连接关系的部分上,此时通过紧贴第一防反流膜使第二开口封闭,从而可以有效防止肠道物质通过支架向胆道反流,进而避免出现胆道感染。附图说明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技术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图1显示了本技术的胆道覆膜支架在第一防反流膜处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显示了本技术的胆道覆膜支架在第二防反流膜处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显示了图1中A-A向截面的结构示意图;图4显示了图1中B-B向截面的结构示意图;图5显示了本技术的胆道支架在人体中实际展开使用时的示意图;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附图标记:10-支架本体,11-等径部,12-扩径部,20-支架膜,30-第一防反流膜,31-第一开口,40-第二防反流膜,41-第二开口,50-金属丝,60-总胆管,70-十二指肠。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附图1-4所示,本技术提供的防反流的胆道覆膜支架,包括镂空的管状支架本体10,支架本体10外壁或内外整体覆盖有支架膜20,支架本体10一个末端内部轴向并列设置有第一防反流膜30和第二防反流膜40且第二防反流膜40更加靠近末端开口,第一防反流膜30的边缘处开设有第一开口31,第二防反流膜40的边缘处开设有第二开口41,第一开口31和第二开口41在轴向方向上的投影无重叠部分,第一防反流膜30的边缘沿其圆周方向与支架膜20固定连接,第二防反流膜40的边缘部分地与支架膜20固定连接且第二防反流膜40构造成其与支架膜20没有连接关系的自由部分能够在朝第一防反流膜30倾斜时贴合在第一防反流膜30上。具体地,本技术提供的防反流的胆道覆膜支架在人体内实际使用的状态如附图图5所示,支架本体10的两端分别与十二指肠70肠道、胆道的总胆管60连接。其中,设置有第一防反流膜30和第二防反流膜40的一端连接于十二指肠70肠道。在胆道通过支架本体10向十二指肠70分泌胆汁时,胆汁依次流过第一防反流膜30上的第一开口31与第二防反流膜40上的第二开口41后进入十二指肠70肠道,胆汁可以正常的向肠道分泌流通。当人体腹部的腹压升高时,压力会迫使肠道内的肠液、食物残渣等物质向支架处流动并有通过支架流向胆道形成反流的趋势。此时,肠道内的物质直接挤压位于外侧的第二防反流膜40,由于第二防反流膜40与支架膜20的连接方式为圆周边缘部分连接,所以第二防反流膜40与支架膜20没有连接关系的那一部分在挤压的作用下会朝内侧的第一防反流膜30倾斜并与第一防反流膜30紧贴。而第一防反流膜30的整个圆周边缘均与支架膜20固定连接,所以第一防反流膜30不会在压力作用下发生位置形态的改变,从而保证与第二防反流膜40倾斜部分的紧贴。第二防反流膜40上的第二开口41开设在第二防反流膜40与支架膜20没有连接关系的那一部分上,第二开口41会随着该部分与第一防反流膜30紧贴而封闭,第二开口41的封闭即可使得肠道内的物质无法通过支架流向胆道。具体地,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开口31和所述第二开口41在轴向方向上的投影无重叠部分表示的是第一开口31与第二开口41完全错开、没有轴向上相对应连通的部分。在第二防反流膜40与第一防反流膜30紧贴时,第二防反流膜40倾斜的膜体可能会与第一开口31接触,而第一开口31无法很好地对第二防反流膜40膜体起到支撑作用,进而第二防反流膜40膜体可能会通过其圆周边缘挤入至第一开口31内部,影响到正常的防反流功能,该问题在第一开口31与第二开口41位置为刚好错开时尤为突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反流的胆道覆膜支架,包括镂空的管状支架本体(1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10)外壁或内外整体覆盖有支架膜(20),所述支架本体(10)一个末端内部在轴向上并列设置有第一防反流膜(30)和第二防反流膜(40)且所述第二防反流膜(40)更加靠近末端开口,所述第一防反流膜(30)的边缘处开设有第一开口(31),所述第二防反流膜(40)的边缘处开设有第二开口(41),所述第一开口(31)和所述第二开口(41)在轴向方向上的投影无重叠部分,所述第一防反流膜(30)的边缘沿其圆周方向与所述支架膜(20)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防反流膜(40)的边缘部分地与所述支架膜(20)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防反流膜(40)构造成其与所述支架膜(20)没有连接关系的自由部分能够在朝所述第一防反流膜(30)倾斜时贴合在所述第一防反流膜(30)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反流的胆道覆膜支架,包括镂空的管状支架本体(1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10)外壁或内外整体覆盖有支架膜(20),所述支架本体(10)一个末端内部在轴向上并列设置有第一防反流膜(30)和第二防反流膜(40)且所述第二防反流膜(40)更加靠近末端开口,所述第一防反流膜(30)的边缘处开设有第一开口(31),所述第二防反流膜(40)的边缘处开设有第二开口(41),所述第一开口(31)和所述第二开口(41)在轴向方向上的投影无重叠部分,所述第一防反流膜(30)的边缘沿其圆周方向与所述支架膜(20)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防反流膜(40)的边缘部分地与所述支架膜(20)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防反流膜(40)构造成其与所述支架膜(20)没有连接关系的自由部分能够在朝所述第一防反流膜(30)倾斜时贴合在所述第一防反流膜(30)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反流的胆道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反流膜(40)与所述支架膜(20)部分连接的位置与第二开口(41)的位置分别位于所述第二防反流膜(40)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反流的胆道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10)外壁上固定有至少一根呈拱状的金属丝(50),金属丝(50)两端穿过支架膜(20)与所述支架本体(10)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反流的胆道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10)由贯穿的等径部(11)和扩径部(12)组成,所述扩径部(12)的直径大于所述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文和李超雷震肖剑张荣利刘佳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爱琳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