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1031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2: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轨道车辆,包括:至少两节车体,每节车体的底部设有车体底架,相邻两节车体之间设有车轮组,车轮组的顶部凸出车体底架的上表面;至少一个贯通道,贯通道连接在相邻两节车体之间,贯通道包括子贯通道,子贯通道由贯通道的底部的一部分向上凸出形成;至少一个轮包组,轮包组包括两个轮包,两个轮包与相邻两节车体的车体底架可拆卸地相连,两个轮包位于子贯通道的沿车体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两个轮包与子贯通道共同罩设在车轮组的上方,且两个轮包与子贯通道可拆卸地相连。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轨道车辆,车内的密封性好,且可以实现车内检修维护、拆装车轮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轨道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交通
,尤其是涉及一种轨道车辆。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当需要拆卸轨道车辆的车轮时,需将整个轨道车辆放在有行吊的车辆段里,利用行吊将轨道车辆的整个车体与转向架分离后才可以将车轮拆除。该拆卸方法需要在有行吊的车辆段里才能完成,整个过程费时费力,且频繁地拆装转向架与车体之间的紧固件会严重影响其寿命。此外,轨道车辆的轮包从车顶一直向下延伸到地板,由于该轮包占用室内面积较大,从而会影响室内的视野以及通透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轨道车辆,车内的密封性好,且可以实现车内检修维护、拆装车轮组,整个过程省时省力,避免了传统的频繁拆装转向架与车体之间的紧固件而严重影响其寿命的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轨道车辆,包括:至少两节车体,每节所述车体的底部设有车体底架,相邻两节所述车体之间设有车轮组,所述车轮组的顶部凸出所述车体底架的上表面;至少一个贯通道,所述贯通道连接在相邻两节所述车体之间,所述贯通道包括子贯通道,所述子贯通道由所述贯通道的底部的一部分向上凸出形成;至少一个轮包组,所述轮包组包括两个轮包,两个所述轮包与相邻两节所述车体的所述车体底架可拆卸地相连,两个所述轮包位于所述子贯通道的沿所述车体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两个所述轮包与所述子贯通道共同罩设在所述车轮组的上方,且两个所述轮包与所述子贯通道可拆卸地相连。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轨道车辆,通过设置由贯通道的底部的一部分向上凸出形成的子贯通道,并使子贯通道以及沿车体的长度方向布置在子贯通道的两端的两个轮包与车体底架可拆卸地相连,且将两个轮包与子贯通道共同罩设在车轮组的上方,车内的密封性好,且可以实现车内检修维护、拆装车轮组,整个过程省时省力,避免了传统的频繁拆装转向架与车体之间的紧固件而严重影响其寿命的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子贯通道与每个所述轮包之间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与所述车体底架可拆卸地相连,所述子贯通道的边缘与所述安装板之间通过多个螺纹连接件连接,多个所述螺纹连接件沿所述子贯通道的周向间隔设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安装板为框形结构,多个所述螺纹连接件沿所述安装板的周向均匀间隔分布。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每个所述轮包的面向所述子贯通道的一侧边缘设有翻边,所述翻边搭接在所述安装板的邻近所述子贯通道的一侧表面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相邻两节所述车体之间设有转向架,所述转向架用于支撑相邻两节所述车体的端部,其中所述车轮组位于所述转向架内,相邻两节所述车体与所述转向架均铰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相邻两节所述车体与所述转向架的铰接位置位于所述转向架的沿所述车体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所述铰接位置与沿所述车轮的轴向布置的两个所述支撑位置位于同一直线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转向架为双轴转向架,所述车轮组包括沿所述车体的长度方向布置且轴线平行的至少两个车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每个所述轮包覆盖至少部分所述车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每个所述轮包的底部边缘设有间隔设置的多个安装部,多个所述安装部通过多个螺纹紧固件与所述车体底架螺纹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子贯通道和两个所述轮包位于所述车体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贯通道的底部设有两个渡板,两个所述渡板分别位于所述轮包的两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轨道车辆进一步包括:两个踏板,两个所述踏板沿所述轨道车辆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至少一个伸缩支架,所述伸缩支架连接在两个所述踏板之间,其中所述渡板搭接在两个所述踏板的上方,所述渡板与所述伸缩支架可枢转地相连。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渡板与所述伸缩支架通过至少一个枢转结构可枢转地相连,所述渡板上设有至少一个盖板,所述渡板通过所述盖板与所述枢转结构可拆卸地相连。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每个所述车轮的中心轴线低于所述车体底架的上表面。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轨道车辆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所示的轨道车辆的剖面图;图3是图1中所示的车体的局部示意图;图4是图3中所示的车体的另一个局部示意图,其中未示出两个轮包和子贯通道;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安装板的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两个轮包、子贯通道、车轮组和转向架的示意图;图7是图6中所示的右侧的轮包的俯视图;图8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体的仰视图;图9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子贯通道在压缩前的示意图;图10是图9中所示的子贯通道在压缩后的示意图;图1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转向架和车轮组的俯视图;图12是图11中所示的转向架和车轮组的主视图;图13是图11中所示的转向架和车轮组的侧视图;图1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渡板和两个踏板的装配示意图;图15是图14中所示的渡板和两个踏板的主视图;图16是图14中所示的渡板和两个踏板的俯视图;图17是图14中所示的渡板和两个踏板的仰视图;图18是图14中所示的渡板和两个踏板的侧视图。附图标记:轨道车辆100;车体1;车体底架11;车轮121;贯通道2;子贯通道21;渡板22;轮包31;翻边311;安装部312;螺纹紧固件313;转向架4;支撑位置41;铰接位置42;安装板5;连接孔51;踏板6;踏板支架61;伸缩支架7;枢转结构8;盖板9。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下面参考图1-图18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轨道车辆100。在本申请下面的描述中,以轨道车辆100为跨坐式单轨车辆为例进行说明。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轨道车辆100还可以是其它类型的轨道车辆100,而不限于跨坐式单轨车辆。如图1-图4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轨道车辆100例如跨坐式单轨车辆,包括至少两节车体1、至少一个贯通道2以及至少一个轮包组。具体而言,至少两节车体1沿轨道车辆100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布。例如,在图1的示例中示出了三节车体1、两个贯通道2以及两个轮包组。可以理解的是,车体1的具体数量可以根据实际要求具体设置,以更好地满足实际应用,贯通道2和轮包组的数量可以根据车体1的数量来具体确定。每节车体1的底部设有车体底架11,相邻两节车体1之间设有车轮组,车轮组的顶部凸出车体底架11的上表面。由此,通过设置使车轮组的顶部凸出车体底架11的上表面,从而可以降低轨道车辆100例如跨坐式单轨车辆的车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n至少两节车体,每节所述车体的底部设有车体底架,相邻两节所述车体之间设有车轮组,所述车轮组的顶部凸出所述车体底架的上表面;/n至少一个贯通道,所述贯通道连接在相邻两节所述车体之间,所述贯通道包括子贯通道,所述子贯通道由所述贯通道的底部的一部分向上凸出形成;/n至少一个轮包组,所述轮包组包括两个轮包,两个所述轮包与相邻两节所述车体的所述车体底架可拆卸地相连,两个所述轮包位于所述子贯通道的沿所述车体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两个所述轮包与所述子贯通道共同罩设在所述车轮组的上方,且两个所述轮包与所述子贯通道可拆卸地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两节车体,每节所述车体的底部设有车体底架,相邻两节所述车体之间设有车轮组,所述车轮组的顶部凸出所述车体底架的上表面;
至少一个贯通道,所述贯通道连接在相邻两节所述车体之间,所述贯通道包括子贯通道,所述子贯通道由所述贯通道的底部的一部分向上凸出形成;
至少一个轮包组,所述轮包组包括两个轮包,两个所述轮包与相邻两节所述车体的所述车体底架可拆卸地相连,两个所述轮包位于所述子贯通道的沿所述车体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两个所述轮包与所述子贯通道共同罩设在所述车轮组的上方,且两个所述轮包与所述子贯通道可拆卸地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子贯通道与每个所述轮包之间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与所述车体底架可拆卸地相连,所述子贯通道的边缘与所述安装板之间通过多个螺纹连接件连接,多个所述螺纹连接件沿所述子贯通道的周向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为框形结构,多个所述螺纹连接件沿所述安装板的周向均匀间隔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轮包的面向所述子贯通道的一侧边缘设有翻边,所述翻边搭接在所述安装板的邻近所述子贯通道的一侧表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相邻两节所述车体之间设有转向架,所述转向架用于支撑相邻两节所述车体的端部,其中所述车轮组位于所述转向架内,相邻两节所述车体与所述转向架均铰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相邻两节所述车体与所述转向架的铰接位置位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浩刘俊杰许玉红梅雄张安庆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