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薄膜复合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0979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2: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印刷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印刷薄膜复合机,包括机架和工作台,工作台两侧转动连接有传送辊,机架上转动连接有位于工作台上方的压辊,机架上还转动连接有位于工作台上方的放卷辊和若干牵引辊,牵引辊与压辊之间设有涂胶机构,所述涂胶机构包括涂胶条和挤压条,挤压条位于涂胶条的上方,涂胶条与挤压条分别设置在薄膜的上下两侧,所述挤压条内沿其长度方向设有空腔,在挤压条的端部开设有连通空腔的进气口,在挤压条底部开设有连通空腔的条形缝,机架上设有气泵,气泵通过管道与进气口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印刷薄膜复合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印刷加工设备
,特别涉及印刷薄膜复合机。
技术介绍
印刷薄膜复合就是在印刷制品上利用粘合剂(比如胶水)粘接上一层薄膜的技术,以保护印刷制品上的油墨不受磨损影响,而印刷制品有很多种,例如金属箔、金属版、硬纸板、无纺布等。现有的印刷薄膜复合工艺,通常是在印刷制品的表面涂上一层胶水,然后再将薄膜压合在其上,完成薄膜与印刷制品的粘接,这样设置虽然涂胶方便,但却不适合所有的印刷制品,例如金属制的制品,胶水涂抹在其上凝固速度会加快,尤其是在低温生产环境下,这就使得薄膜与制品之间的复合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印刷薄膜复合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胶水在金属印刷制品上的凝固速度快,导致薄膜与制品之间的复合效果不佳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印刷薄膜复合机,包括机架和工作台,工作台两侧转动连接有传送辊,机架上转动连接有位于工作台上方的压辊,机架上还转动连接有位于工作台上方的放卷辊和若干牵引辊,牵引辊与压辊之间设有涂胶机构,所述涂胶机构包括涂胶条和挤压条,挤压条位于涂胶条的上方,涂胶条与挤压条分别设置在薄膜的上下两侧,所述挤压条内沿其长度方向设有空腔,在挤压条的端部开设有连通空腔的进气口,在挤压条底部开设有连通空腔的条形缝,机架上设有气泵,气泵通过管道与进气口连接。本技术方案的技术原理和效果在于:本方案在工作时,待贴合的薄膜卷绕在放卷辊上,以印刷制品铜版为例,铜版与薄膜通过传送辊不断向前移动,薄膜的移动过程中随着牵引辊的牵引通过涂胶机构,在薄膜的底部刷胶后,在压辊的作用下与铜版复合在一起。涂胶机构在工作时,胶水泵和气泵同时启动,胶水泵将胶水箱内的胶水泵入到胶槽内,胶水进入胶槽后通过排胶口涂膜在薄膜的底部,而气泵工作时,气泵产生的气流通过空腔从条形缝排出,并作用在薄膜上,使得薄膜紧贴在涂胶条的顶部。目前印刷制品与薄膜复合的技术中,胶水通常是涂抹在印刷制品的表面,相比于涂抹在薄膜的底部而言,这样的方式更加方便,能够避免薄膜变形导致涂抹不均匀的问题,但这样的方式并不适合所有的印刷制品,例如金属印刷制品,涂抹在其上的胶水会快速凝固,尤其是在低温的生产环境中,胶水在金属制品上的凝固速度加快。因此本方案中通过将胶水涂抹在薄膜的底部以降低胶水凝固的速度,同时为了避免由于薄膜容易变形,无法涂抹均匀的问题,本申请中的通过气泵产生的气流使得薄膜紧贴在涂胶条上,这样即便是在这个过程中薄膜产生变形,其也能够很好的贴合在涂胶条的表面,另外并申请中挤压条与薄膜是完全不会接触的,因此薄膜在移动过程中不会产生“撕拉”的现象,避免薄膜拉扯变形甚至撕裂。进一步,所述压辊设有多根。有益效果:多根压辊的设置能够提高薄膜与印刷制品的贴合性。进一步,所述压辊为软胶辊。有益效果:这样设置在挤压薄膜与印刷制品时,其表面会产生一定的挤压变形,这样使得薄膜与印刷制品能够更好的贴合在一起。进一步,所述压辊内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加热孔,机架上固定有位于加热孔内的加热件,控制加热件的加热温度为40~45℃。有益效果:这样设置一方面由于能够激发胶水的粘性,使快凝固的胶水恢复粘性,尤其是在生产环境比较寒冷的情况下,另一方面也是避免加热的同时薄膜出现软化的问题,因此将加热温度设置在40~45℃能够满足薄膜复合的要求。进一步,所述涂胶条内沿其长度方向设有胶槽,涂胶条的端部设有连通胶槽的进胶口,机架上设有胶水箱和胶水泵,胶水泵通过管道连接胶水箱与进胶口,涂胶条的顶部设有若干排胶口。有益效果:工作时,通过胶水泵不断向胶槽内泵入胶水,使得胶水能够一直充满胶槽,避免胶水断供,出现涂膜不均匀的问题。进一步,所述涂胶条的顶部为向上凸起的弧形。有益效果:这样减少涂胶条上尖锐的棱角,避免其对薄膜产生划伤。进一步,所述涂胶条与挤压条之间形成缝隙,所述缝隙的高度不低于1cm。有益效果:这样设置避免薄膜与挤压条产生磨损,同时也给气流留出一个流动的空间,进一步,涂胶条与挤压条的长度均大于薄膜的宽度,涂胶条上的排胶口在竖向上的投影均位于薄膜上。有益效果:这样设置一方面能够使得薄膜整个宽度方向都能够贴合在涂胶条上,另一方面则是能够避免胶水溢出薄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印刷薄膜复合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铜版1、薄膜2、工作台10、压辊11、放卷辊12、牵引辊13、涂胶条14、挤压条15、胶槽16、排胶口17、空腔18、条形缝19。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和图2所示:印刷薄膜复合机,包括机架和工作台10,其中工作台10的两侧均转动连接有传送印刷制品向前移动的传送辊,在工作台10上设有转动连接在机架上的压辊11,压辊11不少于一根,工作台10上还设有驱动压辊11转动的电机,其中压辊11为软胶辊,即在挤压薄膜2与印刷制品时,其表面会产生一定的挤压变形,这样使得薄膜2与印刷制品能够更好的贴合在一起。在机架上转动连接有位于工作台10上方的放卷辊12和若干牵引辊13,在最后一个牵引辊13与压辊11之间设有涂胶机构,本实施例中涂胶机构包括固定在机架上的涂胶条14和挤压条15,涂胶条14与挤压条15的长度均大于薄膜2的宽度,其中挤压条15位于涂胶条14的上方,涂胶条14与挤压条15之间形成缝隙,其中缝隙的高度不低于1cm,薄膜2位于涂胶条14与挤压条15之间,在涂胶条14内沿其长度方向设有胶槽16,涂胶条14的端部设有连通胶槽16的进胶口,机架上设有胶水箱和胶水泵,胶水泵通过管道连接胶水箱与进胶口。在涂胶条14的顶部设有若干排胶口17,若干排胶口17沿着涂胶条14的长度方向等间距分布,且沿着涂胶条14的长度方向,排胶口17设有多列,相邻列排胶口17之间为交错设置,这样能够让胶水在薄膜2上涂抹得更加均匀,涂胶条14上的排胶口17在竖向上的投影均位于薄膜2上,且涂胶条14的顶部为向上凸起的弧形;在挤压条15内沿其长度方向设有空腔18,在挤压条15的端部开设有连通空腔18的进气口,在挤压条15底部开设有连通空腔18的条形缝19,机架上设有气泵,气泵通过管道与进气口连接。在压辊11内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加热孔,机架上固定有位于加热孔内的加热件,本实施例中加热件为恒温电阻棒,控制恒温电阻棒的加热温度为40~45℃。具体实施时,待贴合的薄膜2卷绕在放卷辊12上,以印刷制品铜版1为例,铜版1与薄膜2通过传送辊不断向前移动,薄膜2的移动过程中随着牵引辊13的牵引通过涂胶机构,在薄膜2的底部刷胶后,在压辊11的作用下与铜版1复合在一起。涂胶机构在工作时,胶水泵和气泵同时启动,胶水泵将胶水箱内的胶水泵入到胶槽16内,胶水进入胶槽16后通过排胶口17涂膜在薄膜2的底部,而气泵工作时,气泵产生的气流通过空腔18从条形缝19排出,并作用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印刷薄膜复合机,包括机架和工作台,工作台两侧转动连接有传送辊,机架上转动连接有位于工作台上方的压辊,机架上还转动连接有位于工作台上方的放卷辊和若干牵引辊,其特征在于:牵引辊与压辊之间设有涂胶机构,所述涂胶机构包括涂胶条和挤压条,挤压条位于涂胶条的上方,涂胶条与挤压条分别设置在薄膜的上下两侧,所述挤压条内沿其长度方向设有空腔,在挤压条的端部开设有连通空腔的进气口,在挤压条底部开设有连通空腔的条形缝,机架上设有气泵,气泵通过管道与进气口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印刷薄膜复合机,包括机架和工作台,工作台两侧转动连接有传送辊,机架上转动连接有位于工作台上方的压辊,机架上还转动连接有位于工作台上方的放卷辊和若干牵引辊,其特征在于:牵引辊与压辊之间设有涂胶机构,所述涂胶机构包括涂胶条和挤压条,挤压条位于涂胶条的上方,涂胶条与挤压条分别设置在薄膜的上下两侧,所述挤压条内沿其长度方向设有空腔,在挤压条的端部开设有连通空腔的进气口,在挤压条底部开设有连通空腔的条形缝,机架上设有气泵,气泵通过管道与进气口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薄膜复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辊设有多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薄膜复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辊为软胶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薄膜复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辊内沿其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玉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瑞霆塑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