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加工并联簧片构件安装面的加工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308596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2: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组合加工并联簧片构件安装面的加工系统及方法,在车床通用夹具(2)上,使用夹具(1),同时定位并夹紧用于安装并联簧片构件(19)的固定件(3)和运动件(9),在一次走刀中车削加工两个零件上的簧片构件第一安装面(15)、簧片构件第二安装面(16),然后将固定件(3)和运动件(9)翻面装夹,以簧片构件第一安装面(15)、簧片构件第二安装面(16)为轴向基准,在一次走刀中车削加工零件另一端的簧片构件第三安装面(17)、簧片构件第四安装面(18)。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消除轴向装配系统误差,从而消除该误差引起的簧片单元内部装配应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组合加工并联簧片构件安装面的加工系统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簧片构件安装面的工艺
,具体地,涉及一种组合加工并联簧片构件安装面的加工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一个簧片构件一般包含多个簧片单元,所有簧片单元的两端分别连接固定件和运动件,能存储弹性势能。弹性势能源自外力驱动运动件。外力消失后,簧片构件释放势能,推动运动件复位;将簧片构件并联在固定件和运动件之间,还能限制运动件沿其径向的2个平动自由度和2个转动自由度,有利于抵抗径向干扰力,实现高精度的轴向运动,并消除滑动摩擦。但簧片构件必须与固定件和运动件实现刚性联接,如果并联的簧片构件在固定件和运动件上的轴向安装间距不一致,在安装完毕后,并联簧片构件就存在轴向装配误差,该误差属于系统误差。由于该误差,簧片单元会处于弯曲变形的状态,说明其内部存在装配应力。工作状态下该应力与工作应力叠加,使得簧片构件内部的总应力增大,改变并联簧片构件的力学特性,缩短簧片的工作寿命。若固定件和运动件的材料相同,径向间隙小于割刀宽度或线切割丝直径,亦或固定件和运动件的材料不同,就无法采用合料加工再分割成零件的工艺方法,而采用分别加工固定件和运动件的簧片构件安装面的方法。由于簧片构件安装面位于零件两端,不能在一次装夹中完成加工,必须翻面装夹进行第二次加工,这样会产生较大的累积误差,使得固定件和运动件的簧片构件安装面的轴向距离不一致,即存在系统误差。提高该距离尺寸的设计精度,会增加制造难度,却不能消除系统误差,所以依然会导致一定的装配应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组合加工并联簧片构件安装面的加工系统及方法。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组合加工并联簧片构件安装面的加工系统,包括:夹具1、簧片构件19、固定件3、运动件9、第一安装面15、第二安装面16、簧片构件第三安装面17、簧片构件第四安装面18;在车床通用夹具2上,使用夹具1,同时定位并夹紧用于安装并联簧片构件19的固定件3和运动件9,在一次走刀中车削加工两个零件上的簧片构件第一安装面15、簧片构件第二安装面16,然后将固定件3和运动件9翻面装夹,以簧片构件第一安装面15、簧片构件第二安装面16为轴向基准,在一次走刀中车削加工零件另一端的簧片构件第三安装面17、簧片构件第四安装面18。优选地,夹具1包括:夹具体5;所述夹具体5作为夹具基础件,能够实现夹具在车床通用夹具2上定位并夹紧、对固定件3进行径向定位。优选地,夹具1还包括:螺纹心轴7;所述螺纹心轴7对固定件3进行轴向定位、对运动件9进行轴向和径向定位。优选地,夹具1还包括:端盖8;所述端盖8用于夹紧固定件3。优选地,夹具1还包括:顶杆12;所述顶杆12能够承受车床尾架上顶尖13的压紧力进而压紧运动件9。优选地,所述固定件3和运动件9采用同种金属材料。优选地,所述固定件3的最小内径与运动件9的最大外径之差小于1mm。优选地,采用车削方法加工簧片构件第一安装面15、簧片构件第二安装面16、簧片构件第三安装面17、簧片构件第四安装面18。优选地,采用组合加工并联簧片构件安装面的加工系统,进行组合加工并联簧片构件安装面的加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采用组合加工方法,车削固定件3和运动件9的并联簧片构件第一安装面15、簧片构件第二安装面16、簧片构件第三安装面17、簧片构件第四安装面18,消除了轴向装配系统误差,从而消除了该误差引起的簧片单元内部装配应力;2、本专利技术只用一套夹具1,不作任何调整,就能实现固定件3和运动件9的共4次装夹;3、本专利技术不需要提高相关尺寸的设计精度。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车削前端簧片构件安装面时的装夹轴测剖视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车削后端簧片构件安装面时的装夹轴测剖视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夹具在设定状态下的轴测剖视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加工效果的轴测剖切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专利技术。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一套组合加工工艺方法,并设计一种夹具,解决这一问题。工艺方法如下:步骤S1:将夹具1固定于车床通用夹具2;步骤S2:将固定件3放入夹具1,其外圆4与夹具体5的孔形成孔轴配合,台阶面6与螺纹心轴7的端面贴合;步骤S3:旋紧端盖8,从端面压紧固定件3;步骤S4:将运动件9放入夹具1,其外圆10与螺纹心轴7的孔形成孔轴配合,台阶面11与螺纹心轴7的端面贴合;步骤S5:将顶杆12顶住运动件9,再用车床尾架上的顶尖13顶在顶杆12端面的中心孔14上,压紧运动件9;步骤S6:沿径向一次走刀,精车固定件3和运动件9的簧片构件第一安装面15、簧片构件第二安装面16;步骤S7:松开顶尖13,取下顶杆12和端盖8,将运动件9和固定件3取下;步骤S8:将固定件3翻面放入夹具1,其外圆4与夹具体5的孔形成孔轴配合,簧片构件第一安装面15与螺纹心轴7的端面贴合;步骤S9:旋紧端盖8,从端面压紧固定件3;步骤S10:将运动件9翻面放入夹具1,其外圆10与螺纹心轴7的孔形成孔轴配合,簧片构件安装面簧片构件第二安装面16与螺纹心轴7的端面贴合;步骤S11:将顶杆12顶住运动件9,再用车床尾架上的顶尖13顶在顶杆12端面的中心孔14上,压紧运动件9;步骤S12:沿径向一次走刀,精车固定件3和运动件9的簧片构件第三安装面17、簧片构件第四安装面18;步骤S13:松开顶尖13,取下顶杆12和端盖8,将运动件9和固定件3取下。本专利技术消除了两个零件上并联簧片构件安装面的距离差,使得轴向装配系统误差为0,由此引起的簧片单元内部的装配应力也为0,同时不需要提高相关尺寸的设计精度。本专利技术采用组合加工方法,车削固定件3和运动件9的并联簧片构件第一安装面15、簧片构件第二安装面16、簧片构件第三安装面17、簧片构件第四安装面18,消除了轴向装配系统误差,从而消除了该误差引起的簧片单元内部装配应力;本专利技术只用一套夹具1,不作任何调整,就能实现固定件3和运动件9的共4次装夹;本专利技术不需要提高相关尺寸的设计精度。图1展示了车削固定件3和运动件9前端的簧片构件第一安装面15、簧片构件第二安装面16时的装夹状态。加工机床可以是精密的数控或普通车床,准备工作是将夹具1中的夹具体5和螺纹心轴7的组合件夹紧于车床通用夹具2中,确保其径向跳动和端面跳动不大于0.02mm。根据图1,需要将固定件3和运动件9定位并夹紧于夹具1之中。固定件3依靠其外圆4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合加工并联簧片构件安装面的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夹具(1)、簧片构件(19)、固定件(3)、运动件(9)、第一安装面(15)、第二安装面(16)、簧片构件第三安装面(17)、簧片构件第四安装面(18);/n在车床通用夹具(2)上,使用夹具(1),同时定位并夹紧用于安装并联簧片构件(19)的固定件(3)和运动件(9),在一次走刀中车削加工两个零件上的簧片构件第一安装面(15)、簧片构件第二安装面(16),然后将固定件(3)和运动件(9)翻面装夹,以簧片构件第一安装面(15)、簧片构件第二安装面(16)为轴向基准,在一次走刀中车削加工零件另一端的簧片构件第三安装面(17)、簧片构件第四安装面(1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加工并联簧片构件安装面的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夹具(1)、簧片构件(19)、固定件(3)、运动件(9)、第一安装面(15)、第二安装面(16)、簧片构件第三安装面(17)、簧片构件第四安装面(18);
在车床通用夹具(2)上,使用夹具(1),同时定位并夹紧用于安装并联簧片构件(19)的固定件(3)和运动件(9),在一次走刀中车削加工两个零件上的簧片构件第一安装面(15)、簧片构件第二安装面(16),然后将固定件(3)和运动件(9)翻面装夹,以簧片构件第一安装面(15)、簧片构件第二安装面(16)为轴向基准,在一次走刀中车削加工零件另一端的簧片构件第三安装面(17)、簧片构件第四安装面(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加工并联簧片构件安装面的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夹具(1)包括:夹具体(5);
所述夹具体(5)能够实现夹具在车床通用夹具(2)上定位并夹紧、对固定件(3)进行径向定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加工并联簧片构件安装面的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夹具(1)还包括:螺纹心轴(7);
所述螺纹心轴(7)对固定件(3)进行轴向定位、对运动件(9)进行轴向和径向定位。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秋明陈晓菲徐晖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空间推进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