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更改数据还原结构的数据备份方法和还原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30715 阅读:3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可更改数据还原结构的数据备份方法和还原方法,在备份时先设定在来源磁盘中的各个备份数据为相对应的还原数据,接着建立映像文件,并在映像文件中的各个数据区块中储存相对应的还原数据;在进行还原时则读出各数据区块,并储存各数据区块中的还原数据储存至经由配置信息所设定的分割区中。如此便能够将数据由来源磁盘备份到目标磁盘中不同的分割区。本发明专利技术可解决在数据还原时,无法变更被还原分割区的问题,并解决在数据还原时,原先已存在于分割区上的数据会被还原数据覆盖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数据备份还原方法,特别是指一种通过将来源磁盘设定为至少一个 还原数据,并通过配置信息将还原数据储存至目标磁盘的数据备份还原方法。
技术介绍
以往数据备份还原的方法中,都是将来源磁盘100a备份成映像文件 (Image)后,再以备份完成的映像文件对第一 目标磁盘100b进行还原操作, 如图1所示,来源磁盘100a划分为第一分割区IIO与第二分割区120,其中 第一分割区IIO包含第一备份还原数据111与第二备份还原数据112;第二 分割区120中包含第三备份还原数据121,以往数据备份还原方法产生的映 像文件会记录第一备份还原数据111及其储存于第一分割区110中的地址、 第二备份还原数据112及其储存于第一分割区110中的地址、第三备份还原 数据121及其储存于第二分割区120中的地址,因此将备份还原数据还原至 第一目标磁盘100b时,会将第一目标磁盘100b分割为第三分割区130与第 四分割140,并将第一备份还原数据111储存至第三分割区130中,且储存 的地址与其在第一分割区110中的地址相同,第二备份还原数据112与第三 备份还原数据121同样的也会储存至相同的地址,因此,在以往的数据备份 还原方法进行数据还原后,第一目标磁盘100b中的数据分布会与来源磁盘 100a完全相同。也因此,上述的数据备份还原方法有着会将先前储存在第一目标磁盘 100b中所有数据删除的问题,当使用者要保留第一目标磁盘100b中的所有 数据时,势必要先将第一目标磁盘100b中的所有数据先储存至其它的储存 介质上,造成使用者的不便;又当使用者希望将第二还原数据112还原到第 二分割区120时,也只能在所有还原数据还原到第一目标磁盘100b后,再 将第二还原数据112由第三分割区130移动到第四分割区140,造成缺少灵活性的问题。所以,如何在数据还原时,提供一种不会将原先已有的数据覆 盖以及可改变还原数据还原的分割区的功能,成为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更改数据还原结构 的数据备份还原方法,通过在数据备份时,将同分割区的备份数据设定为至 少一个还原数据,使得在数据还原时,能够以还原数据大小为单位,来设定 各个还原数据所要还原储存的分割区,如此就可以将还原数据还原至与原先 不同的分割区,借以解决现有技术所提到的缺少灵活性的问题。此外,本发 明还可以包含检测目标磁盘的文件分布,在储存还原数据时,避开己有文件 的位置,以解决现有技术所提到覆盖旧有数据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更改数据还原结构的数据还原方法,用于将储存映 像文件中所记录的来源磁盘的各还原数据至目标磁盘,各该还原数据被记录于该映像文件的各数据区块中,该数据还原方法包含下列步骤a.设定各该 数据区块存放于该目标磁盘上的对应的各分割区以产生配置信息;b.选择未 储存至该目标磁盘中的各该数据区块其中之一;及c.依据该配置信息,储 存该数据区块中的该还原数据至对应的该分割区中;其中,当各该还原数据 未全部储存至目标磁盘中时,重复该步骤b至该步骤c。在上述数据还原方法中,步骤c还可包含读取该数据区块中对应于该还 原数据的目录结构信息,并依据该目录结构信息将该还原数据储存于该目标 磁盘上。在上述数据还原方法中,该映像文件还可包含表头区,用以记录该来源 磁盘的分割结构信息。在上述数据还原方法中,该数据还原方法还可包含依据该来源磁盘的该 分割结构信息,更新该目标磁盘中的该分割结构信息的步骤。在上述数据还原方法中,该分割结构信息可包含主引导记录扇区(Main Boot Record; MBR)与磁盘分割表(Disk Partition Table; Partition Table; DPT)。在上述数据还原方法中,该数据还原方法还可包含步骤al:检测到该还原数据所储存的对应的分割区的容量无法存入该还原数据时,中止该数据还原方法。在上述数据还原方法中,该数据还原方法还可包含步骤a2:检测该目标 磁盘上的文件分布以取得文件分布信息,并在该储存各该还原数据的步骤 时,依据该文件分布信息,将各该还原数据储存于该目标磁盘没有文件分布 的位置。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更改数据还原结构的数据备份方法,该数据备份方 法包含下列步骤a.设定来源磁盘中的至少一个数据为各还原数据;b.初 始化映像文件的表头区;及c.建立数据区块于该映像文件中,并储存各该 还原数据其中之一至该数据区块中;其中,当各该还原数据未全部储存至对 应的该数据区块中时,重复步骤c。在上述数据备份方法中,还可包含储存该来源磁盘中的分割结构信息于 该表头区的步骤。在上述数据备份方法中,步骤b可包含写入该映像文件中的各该数据区 块的总数于该表头区的步骤。在上述数据备份方法中,步骤c还可包含记录该数据区块的起始位置与 偏移量至该数据区块中。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需通过备份与还原两方面达成,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 备份方法,包括有下列步骤设定来源磁盘中的备份数据为至少一个还原数据、建立具有表头区与对应各还原数据的数据区块的映像文件、储存还原数据至对应的数据区块中、储存各数据区块的起始位置于表头区中;本专利技术所 揭示的还原方法,包括有下列步骤设定映像文件中的各数据区块存放的分 割区以产生配置信息、由映像文件中的表头区读取各数据区块的起始位置, 并依据各起始位置读取各数据区块、依据配置信息储存各数据区块中的还原 数据至目标磁盘中。本专利技术可以解决在数据还原时,无法变更被还原的分割区的问题,并且 可解决在数据还原时,原先己存在于分割区上的数据会被还原数据覆盖的问 题。有关本专利技术的详细特征与实施,现配合附图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详细 说明如下,其内容足以使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了解并据以实施本专利技术的技术 内容,且根据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及附图,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轻易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相关的目的及优点。 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的数据备份还原方法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映像文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出的目录结构示意图。图4A是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可更改数据还原结构的数据备份方法的方法流 程图。图4B是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可更改数据还原结构的数据还原方法的方法流程图。图5A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出的数据备份还原方法示意图。图5B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出的数据备份还原方法完成后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出的设定界面示意图。图7A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出的设定数据的格式。图7B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出的设定数据的格式。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0a:来源磁盘100b:第一目标磁盘100c:第二目标磁盘100d:第三目标磁盘110:第一分割区120:第二分割区130:第三分割区140:第四分割区150:第五分割区跳第六分割区170:第七分割区跳第八分割区200:映像文件210:表头区211:文件信息 212:分割结构信息220a:第一数据区块 220b:第二数据区块 220c:第三数据区块 220n:第N数据区块 221:来源分割区222偏移值 223:目录结构信息 224:起始位置 225:还原数据300:目录结构 610:数据区块栏 620:存放分割区栏 700a:设定数据700b:设定数据步骤410:设定还原数据步骤420:初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更改数据还原结构的数据还原方法,用于将储存映像文件中所记录的来源磁盘的各还原数据至目标磁盘,各该还原数据被记录于该映像文件的各数据区块中,该数据还原方法包含下列步骤:a.设定各该数据区块存放于该目标磁盘上的对应的各分割区以产生 配置信息;b.选择未储存至该目标磁盘中的各该数据区块其中之一;及c.依据该配置信息,储存该数据区块中的该还原数据至对应的该分割区中;其中,当各该还原数据未全部储存至目标磁盘中时,重复该步骤b至该步骤c。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更改数据还原结构的数据还原方法,用于将储存映像文件中所记录的来源磁盘的各还原数据至目标磁盘,各该还原数据被记录于该映像文件的各数据区块中,该数据还原方法包含下列步骤a.设定各该数据区块存放于该目标磁盘上的对应的各分割区以产生配置信息;b.选择未储存至该目标磁盘中的各该数据区块其中之一;及c.依据该配置信息,储存该数据区块中的该还原数据至对应的该分割区中;其中,当各该还原数据未全部储存至目标磁盘中时,重复该步骤b至该步骤c。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还原方法,其中该步骤c还包含读取该数据 区块中对应于该还原数据的目录结构信息,并依据该目录结构信息将该还原 数据储存于该目标磁盘上。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还原方法,其中该映像文件还包含表头区, 用以记录该来源磁盘的分割结构信息。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据还原方法,其中该数据还原方法还包含依据 该来源磁盘的该分割结构信息,更新该目标磁盘中的该分割结构信息的步 骤。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据还原方法,其中该分割结构信息包含主引导 记录扇区与磁盘分割表。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还原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树桂周宏亮陈玄同刘文涵
申请(专利权)人: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