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红火蚁和白蚁的防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305475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2: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红火蚁和白蚁的防治装置,包括防治筒、输送结构和搅拌结构,所述防治筒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搅拌腔和落料腔,所述防治筒顶部处固定有一组把手,所述防治筒靠近顶部处设置有一组漏斗状的进料筒,且进料筒的出料端与搅拌腔连通,两组安装架上平行的两组支撑柱之间设置有一组搅拌结构;搅拌腔底部呈漏斗状,落料腔顶部呈倒置的漏斗状,且搅拌腔与落料腔连通,连通处设置有电磁阀,落料腔内部设置有分料网,分料网的底部中心处固定有粉碎电机。该用于红火蚁和白蚁的防治装置,能在防治过程中对不同种类的防治粉剂进行很好的混合搅拌,避免搅拌不均匀的情况发生,适合推广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红火蚁和白蚁的防治装置
本技术属于红火蚁和白蚁防治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红火蚁和白蚁的防治装置。
技术介绍
红火蚁其通用名,火蚁,则指被其蜇伤后会出现火灼感。红火蚁分布广泛,为极具破坏力入侵生物之一。白蚁是世界五大害虫之一,属营巢居生活的社会性昆虫,习性怕光,长期生活于所筑巢及蚁路的黑暗环境中,组织严谨,分工精细,破坏力十分强大。能蛀食全部植物,部分动物来源物质,同时,其体内分泌的蚁酸,还会腐蚀钢筋,使混凝土变性。目前对红火蚁和白蚁的防治措施,会对多种防治药粉进行搅拌后洒在所需位置处。现有红火蚁和白蚁的防治装置,在对多种防治药粉进行搅拌混合时,常出现不同种类的药粉搅拌不均匀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红火蚁和白蚁的防治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红火蚁和白蚁的防治装置,包括防治筒、输送结构和搅拌结构,所述防治筒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搅拌腔和落料腔,所述防治筒顶部处固定有一组把手,所述防治筒靠近顶部处设置有一组漏斗状的进料筒,且进料筒的出料端与搅拌腔连通,搅拌腔内自上而下固定有两组安装架;安装架由四组支撑柱和一组固定环组合而成,所述固定环的外侧边上呈十字形固定有四组支撑柱,搅拌腔的中心处设置有一组输送结构,且输送结构通过安装架固定在搅拌腔内,两组安装架上平行的两组支撑柱之间设置有一组搅拌结构;搅拌腔底部呈漏斗状,落料腔顶部呈倒置的漏斗状,且搅拌腔与落料腔连通,连通处设置有电磁阀,落料腔内部设置有分料网,分料网的底部中心处固定有粉碎电机。优选的,所述输送结构包括输送筒、输送杆和输送叶,所述输送筒固定在固定环内缘处,所述防治筒内顶部中心处安装有输送电机,所述输送电机的机轴前端固定有输送杆,且输送杆伸入到输送筒内部,所述输送杆上呈螺纹状设置有输送叶。优选的,所述输送筒的外缘开设有若干组通料孔,若干组通料孔以输送筒的轴线为中心环形阵列排布,且若干组通料孔自上而下等距设置,所述输送筒顶部外缘处固定有漏斗状布料盘。优选的,所述搅拌结构包括搅拌电机和转动杆,所述搅拌电机固定在顶部安装架的支撑柱上,所述搅拌电机的机轴前端固定有转动杆,且转动杆设置在两组支撑柱之间,所述转动杆上设置有若干组搅拌杆。优选的,所述粉碎电机的机轴前端穿过分料网伸出,且伸出段固定有粉碎杆,落料腔内交错固定有若干组分料杆。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用于红火蚁和白蚁的防治装置,通过设置的输送结构,输送结构中输送筒、输送杆、输送叶以及输送筒上若干组通料孔之间的配合,可以在工作时对输送筒底部以及输送筒外壁处的粉料进行很好的输送,进而使不易搅拌到的位置处的粉料能输送到顶部能得到均匀的搅拌,进而多种防治药粉混合后的搅拌效果更好,通过设置在分料网底部处的粉碎电机,以及分料网顶部的若干组分料杆之间的配合,可以在放料使辅助散开,同时对结团的粉料团进行很好的粉碎。该用于红火蚁和白蚁的防治装置,能在防治过程中对不同种类的防治粉剂进行很好的混合搅拌,避免搅拌不均匀的情况发生,适合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图1中A-A处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图1中B处的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图1中C处的放大图。图中:1防治筒、2进料筒、3输送电机、4输送结构、5输送筒、51通料孔、6输送杆、7输送叶、81固定环、82支撑柱、9搅拌结构、10搅拌电机、11转动杆、12搅拌杆、13电磁阀、14分料杆、15分料网、16粉碎杆、17粉碎电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4所示的一种用于红火蚁和白蚁的防治装置,包括防治筒1、输送结构4和搅拌结构9,所述防治筒1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搅拌腔和落料腔,所述防治筒1顶部处固定有一组把手,所述防治筒1靠近顶部处设置有一组漏斗状的进料筒2,且进料筒2的出料端与搅拌腔连通,搅拌腔内自上而下固定有两组安装架;安装架由四组支撑柱82和一组固定环81组合而成,所述固定环81的外侧边上呈十字形固定有四组支撑柱82,搅拌腔的中心处设置有一组输送结构4,且输送结构4通过安装架固定在搅拌腔内,两组安装架上平行的两组支撑柱82之间设置有一组搅拌结构9;搅拌腔底部呈漏斗状,落料腔顶部呈倒置的漏斗状,且搅拌腔与落料腔连通,连通处设置有电磁阀13,落料腔内部设置有分料网15,分料网15的底部中心处固定有粉碎电机17。具体的,所述输送结构4包括输送筒5、输送杆6和输送叶7,所述输送结构4可以对不易搅拌到的位置处的粉料进行很好输送,进而使粉料能混合均匀,所述输送筒5固定在固定环81内缘处,所述防治筒1内顶部中心处安装有输送电机3,所述输送电机3的机轴前端固定有输送杆6,且输送杆6伸入到输送筒5内部,所述输送杆6上呈螺纹状设置有输送叶7。具体的,所述输送筒5的外缘开设有若干组通料孔51,若干组通料孔51以输送筒5的轴线为中心环形阵列排布,且若干组通料孔51自上而下等距设置,所述输送筒5顶部外缘处固定有漏斗状布料盘。具体的,所述搅拌结构9包括搅拌电机10和转动杆11,所述搅拌电机10固定在顶部安装架的支撑柱82上,所述搅拌电机10的机轴前端固定有转动杆11,且转动杆11设置在两组支撑柱82之间,所述转动杆11上设置有若干组搅拌杆12。具体的,所述粉碎电机17的机轴前端穿过分料网15伸出,且伸出段固定有粉碎杆16,落料腔内交错固定有若干组分料杆14,粉料杆14可以使粉料均匀分布,粉碎杆16和粉碎电机17可以对结团的粉料进行粉碎出来。工作原理:该用于红火蚁和白蚁的防治装置,工作时,当需要对药粉搅拌时,关闭电磁阀13,打开搅拌电机10和输送电机3,通过进料筒2将不同种类的药粉导入到防治筒1中,搅拌电机10转动时带动转动杆11转动,转动杆11带动搅拌杆12转动,进而对不同种类的药粉进行搅拌,输送电机3转动时带动输送杆6转动,进而使输送叶7转动,进而将输送结构4底部以及输送筒5周围不易搅拌到的药粉通过通料孔51以及输送筒5输送到顶部进行搅拌,搅拌后,搅拌一段时间后,打开电磁阀13,通过电磁阀13将粉料放落,并启动粉碎电机17,粉碎电机17对成团的粉料进行粉碎,粉状的料通过底部漏出。该用于红火蚁和白蚁的防治装置,能在防治过程中对不同种类的防治粉剂进行很好的混合搅拌,避免搅拌不均匀的情况发生,适合推广使用。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红火蚁和白蚁的防治装置,包括防治筒(1)、输送结构(4)和搅拌结构(9),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治筒(1)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搅拌腔和落料腔,所述防治筒(1)顶部处固定有一组把手,所述防治筒(1)靠近顶部处设置有一组漏斗状的进料筒(2),且进料筒(2)的出料端与搅拌腔连通,搅拌腔内自上而下固定有两组安装架;/n安装架由四组支撑柱(82)和一组固定环(81)组合而成,所述固定环(81)的外侧边上呈十字形固定有四组支撑柱(82),搅拌腔的中心处设置有一组输送结构(4),且输送结构(4)通过安装架固定在搅拌腔内,两组安装架上平行的两组支撑柱(82)之间设置有一组搅拌结构(9);/n搅拌腔底部呈漏斗状,落料腔顶部呈倒置的漏斗状,且搅拌腔与落料腔连通,连通处设置有电磁阀(13),落料腔内部设置有分料网(15),分料网(15)的底部中心处固定有粉碎电机(1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红火蚁和白蚁的防治装置,包括防治筒(1)、输送结构(4)和搅拌结构(9),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治筒(1)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搅拌腔和落料腔,所述防治筒(1)顶部处固定有一组把手,所述防治筒(1)靠近顶部处设置有一组漏斗状的进料筒(2),且进料筒(2)的出料端与搅拌腔连通,搅拌腔内自上而下固定有两组安装架;
安装架由四组支撑柱(82)和一组固定环(81)组合而成,所述固定环(81)的外侧边上呈十字形固定有四组支撑柱(82),搅拌腔的中心处设置有一组输送结构(4),且输送结构(4)通过安装架固定在搅拌腔内,两组安装架上平行的两组支撑柱(82)之间设置有一组搅拌结构(9);
搅拌腔底部呈漏斗状,落料腔顶部呈倒置的漏斗状,且搅拌腔与落料腔连通,连通处设置有电磁阀(13),落料腔内部设置有分料网(15),分料网(15)的底部中心处固定有粉碎电机(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红火蚁和白蚁的防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结构(4)包括输送筒(5)、输送杆(6)和输送叶(7),所述输送筒(5)固定在固定环(81)内缘处,所述防治筒(1)内顶部中心处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庭庭李杰李国亮张晖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经济特区白蚁防治技术推广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