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鼻梁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0464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2: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过鼻梁斗,过鼻梁斗斗身包括斗身左部和斗身右部,两者为分体式结构,所述斗身左部包括U型孔和斗身左腔,所述斗身左部侧面为斜面,U型孔与斜面相连,斗身左部另一侧为斗身左腔,所述斗身右部侧面为光滑的弧面,另一侧为斗身右腔,所述斗身左腔和斗身右腔组成过鼻梁斗的斗腔,其腔体与底面呈向下倾斜的角度,斗腔包括前端的通孔和后端的U形槽,过鼻梁斗斗腔整体尺寸从斗腔前端到斗腔后端逐渐缩小。本发明专利技术将过鼻梁斗设计成分体结构,能够有效地缓解过鼻梁斗之前的摆线和卷线的不稳定性,改善鼻梁条在过鼻梁斗处弯曲问题,进而解决过鼻梁斗堵塞问题,降低口罩机物料损耗,提升平面口罩机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过鼻梁斗
本专利技术属于机械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平面口罩机用的过鼻梁斗。
技术介绍
口罩是一种卫生用品,一般指戴在口鼻部位用于过滤进入口鼻的空气,以达到阻挡有害的气体、气味、飞沫、病毒等物质的作用,以纱布或纸等材料做成。口罩对进入肺部的空气有一定的过滤作用,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时以及在粉尘等污染的环境中作业时,戴口罩具有非常好的作用。平面无纺布口罩主要由上层无纺布、中层熔喷无纺布、下层无纺布、鼻梁条以及耳带组成。鼻梁条主要由内芯和护层构成。鼻梁条的内芯材质是单根实心的镀锌低碳钢丝。由于其材质强度以及硬度较低,鼻梁条具有易弯曲的特性。因此在平面无纺布口罩生产过程中鼻梁条易出现在过鼻梁斗处弯曲从而导致过鼻梁斗堵塞进而导致平面口罩无鼻梁条的现象。市面上普遍存在的过鼻梁斗斗身的形状为扁圆状,内外均有焊接痕迹,表面不光滑;过鼻梁斗的斗腔后端椭圆尺寸比鼻梁条尺寸大的多。由于市面上的过鼻梁斗使用不锈钢板材制成,质量轻,存在过鼻梁斗在口罩机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振动;形状呈椭圆状,能够将鼻梁条的运行轨迹遮掩。使用市面上普遍存在的过鼻梁斗的平面口罩机在生产过程中,由于过鼻梁斗的斗腔内有焊接痕迹,表面不官光滑,鼻梁条在通过时会因为焊接痕迹出现折弯现象,从而导致鼻梁条出入鼻梁斗不顺畅,进而导致过鼻梁斗堵塞问题。由于市面上的过鼻梁斗质量较轻,出口处的椭圆尺寸比鼻梁条宽度大,也易造成鼻梁斗之前摆线和卷线的不稳定线,造成鼻梁条出入过鼻梁斗不顺畅,进而导致过鼻梁斗堵塞问题。过鼻梁斗一旦堵塞,需要停机拆机进行清理,从而导致口罩机生产效率降低以及物料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了一种过鼻梁斗,能够有效解决鼻梁条在过鼻梁斗之前的摆线和卷线的不稳定性,解决鼻梁斗堵塞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过鼻梁斗,过鼻梁斗斗身包括斗身左部和斗身右部,两者为分体式结构,所述斗身左部包括U型孔和斗身左腔,所述斗身左部侧面为斜面,U型孔与斜面相连,斗身左部另一侧为斗身左腔,所述斗身右部侧面为光滑的弧面,另一侧为斗身右腔,所述斗身左腔和斗身右腔组成过鼻梁斗的斗腔,其腔体与底面呈向下倾斜的角度,斗腔包括前端的通孔和后端的U形槽;优选的,过鼻梁斗的斗腔分为斗腔前端、斗腔中端和斗腔后端,所述斗腔前端处的腔体在宽度方向上为向内收缩的喇叭口状,其宽度大于鼻梁条的宽度,斗腔后端的宽度为整个斗腔的最小度宽,其尺寸大于鼻梁条的宽度0.5~1mm;优选的,所述斗身左部上设有定位槽,所述斗身右部上设有定位块,定位块位于定位槽内,斗身左部和斗身右部通过锁紧件连接在一起;优选的,所述过鼻梁斗斗身每条棱上均有圆角;优选的,组装好的过鼻梁斗的整体宽度尺寸从斗腔前端到斗腔后端逐渐增大。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将过鼻梁斗设计成分体结构,能够有效地缓解过鼻梁斗之前的摆线和卷线的不稳定性,改善鼻梁条在过鼻梁斗处弯曲问题,进而解决过鼻梁斗堵塞问题,降低口罩机物料损耗,提升平面口罩机的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左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图3A-A向的剖面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斗身左部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斗身右部示意图。零件说明:1、斗身左部,2、斗身右部,3、锁紧件,4、U型孔,5、斗身左腔,6、定位槽,7、斗身右腔,8、定位块,9、斗腔前端,10、斗腔中端,11、斗腔后端,12、弧面,13、斜面,14、通孔,15、U型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参照附图1-7,一种过鼻梁斗,其结构为分体结构,包含斗身左部1和斗身右部2。斗身左部1上有定位槽6,斗身右部2有定位块8,能够确保在组装过程中不会出现错位移动等现象;斗身左部1底部上有2个螺纹孔,斗身右部2底部上有2个通孔,斗身左部1通过两个锁紧件3与斗身右部2进行连接,因而斗身左部1上的斗身左腔5与斗身右部2上的斗身右腔7形成过鼻梁斗的斗腔,组装后的腔体内表面光滑,无凹凸不平处。组装好的过鼻梁斗的整体宽度尺寸从斗腔前端到斗腔后端逐渐增大。过鼻梁斗通过U型孔4和螺栓固定在口罩机固定条上。过鼻梁斗斗身每条棱均有圆角,以保证不剐蹭无纺布以及保证作业者的安全;斗身右部2上有一面为弧面12,其表面光滑无棱角,其目的在于无纺布顺利通过,不剐蹭无纺布。鼻梁条进出过鼻梁斗的斗腔可分为三部分:斗腔前端9、斗腔中部10、斗腔后端11。斗腔前端9即鼻梁条进入过鼻梁斗入口处。斗腔前端6所在的面为斜面,以保证鼻梁条顺利进入斗腔前端9。斗腔前端9在宽度方向上为向内收缩的喇叭口状,斗腔前端9宽度方向尺寸较大,便于鼻梁条进入;斗腔从前端9到后端11腔体宽度尺寸是逐级缩减的,其最小宽度尺寸大于鼻梁条的宽度尺寸;斗腔后端11即鼻梁条出入过鼻梁斗的出口处,斗腔后端11为裸露在外的U型槽15,在此处可以看见过鼻梁斗是否堵塞以及缺失。一旦堵塞,可以在此处进行清除,缩减拆机时间,提高口罩生产效率。口罩生产过程中,鼻梁条在过鼻梁斗处的运行轨迹:鼻梁条在过鼻梁斗斗腔前端9进入过鼻梁斗斗腔中端10,顺着斗腔的斜度到达过鼻梁斗斗腔后端11,在过鼻梁斗斗腔后端11的U型槽15能够看见鼻梁条是否堵塞现象。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专利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过鼻梁斗,其特征在于过鼻梁斗斗身包括斗身左部(1)和斗身右部(2),两者为分体式结构,所述斗身左部(1)包括U型孔(4)和斗身左腔(5),所述斗身左部(1)侧面为斜面(13),U型孔(4)与斜面(13)相连,斗身左部(1)另一侧为斗身左腔(5),所述斗身右部(2)侧面为光滑的弧面(12),另一侧为斗身右腔(7),所述斗身左腔(5)和斗身右腔(7)组成过鼻梁斗的斗腔,其腔体与底面呈向下倾斜的角度,斗腔包括前端的通孔(14)和后端的U形槽(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过鼻梁斗,其特征在于过鼻梁斗斗身包括斗身左部(1)和斗身右部(2),两者为分体式结构,所述斗身左部(1)包括U型孔(4)和斗身左腔(5),所述斗身左部(1)侧面为斜面(13),U型孔(4)与斜面(13)相连,斗身左部(1)另一侧为斗身左腔(5),所述斗身右部(2)侧面为光滑的弧面(12),另一侧为斗身右腔(7),所述斗身左腔(5)和斗身右腔(7)组成过鼻梁斗的斗腔,其腔体与底面呈向下倾斜的角度,斗腔包括前端的通孔(14)和后端的U形槽(1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过鼻梁斗,其特征在于过鼻梁斗的斗腔分为斗腔前端(9)、斗腔中端(10)和斗腔后端(11),所述斗腔前端(9)处的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在恒胡风敬姜宇飞贾安龙周建利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迪康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