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建大棚用高强度型钢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型钢
,具体涉及了一种钢建大棚用高强度型钢结构。
技术介绍
型钢是一种具有一定截面形状和尺寸的条形钢材,是钢材四大品种(板、管、型、丝)之一,根据断面形状,型钢分简单断面型钢和复杂断面型钢,前者指方钢、圆钢、扁钢、角钢、六角钢等,后者指工字钢、槽钢、钢轨、窗框钢、弯曲型钢等,其中工型钢在进行安装的过程中,若需要根据建筑面积大小对工字钢进行焊接操作,需要利用到机械设备对工字钢进行悬吊,使其多根工字钢之间的位置相互靠近,从而进行后续的焊接操作,但是,传统的工字钢表面结构较为单一,从而导致工字钢由于利用机械设备悬吊至半空,而造成限制不稳定的情况出现,导致在焊接的过程中其工字钢可能出现角度偏移晃动的现象,不利于对多根工字钢之间进行焊接处理,因此,有必要设计一款钢建大棚用高强度型钢结构,从而来解决上述所提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钢建大棚用高强度型钢结构,具备对多根工字钢进行稳定限制等优点,解决了传统工字钢在焊接过程中可能出现晃动的现象,而不利于进行后续焊接处理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钢建大棚用高强度型钢结构,包括第一工型钢和第二工型钢,所述第一工型钢与第二工型钢的正面与背面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导向筒,所述导向筒顶部与底部均贯穿开设有开口且分别活动插接有第一插杆和第二插杆,所述第一插杆与第二插杆的外表面均沿环形一体成型有第三固定板,所述导向筒的顶部与底部均固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建大棚用高强度型钢结构,包括第一工型钢(1)和第二工型钢(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工型钢(1)与第二工型钢(2)的正面与背面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3)和第二固定板(4),所述第一固定板(3)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导向筒(12),所述导向筒(12)顶部与底部均贯穿开设有开口且分别活动插接有第一插杆(15)和第二插杆(24),所述第一插杆(15)与第二插杆(24)的外表面均沿环形一体成型有第三固定板(17),所述导向筒(12)的顶部与底部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凸杆(20),多个所述凸杆(20)分别远离导向筒(12)的一侧之间均固定连接有第二金属环(21),所述第二金属环(21)的顶部与底部之间贯穿开设有插口,多个所述第一插杆(15)与第二插杆(24)分别位于插口的内部,多个所述第一插杆(15)分别与多个第二插杆(24)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顶板(19),两个所述第二金属环(21)与两个第三固定板(17)之间均固定连接有弹簧(18),所述第一插杆(15)与第二插杆(24)的相对面均固定连接有金属块(16),所述第二固定板(4)的左右两侧之间活动插接有金属杆(7),所述金属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建大棚用高强度型钢结构,包括第一工型钢(1)和第二工型钢(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工型钢(1)与第二工型钢(2)的正面与背面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3)和第二固定板(4),所述第一固定板(3)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导向筒(12),所述导向筒(12)顶部与底部均贯穿开设有开口且分别活动插接有第一插杆(15)和第二插杆(24),所述第一插杆(15)与第二插杆(24)的外表面均沿环形一体成型有第三固定板(17),所述导向筒(12)的顶部与底部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凸杆(20),多个所述凸杆(20)分别远离导向筒(12)的一侧之间均固定连接有第二金属环(21),所述第二金属环(21)的顶部与底部之间贯穿开设有插口,多个所述第一插杆(15)与第二插杆(24)分别位于插口的内部,多个所述第一插杆(15)分别与多个第二插杆(24)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顶板(19),两个所述第二金属环(21)与两个第三固定板(17)之间均固定连接有弹簧(18),所述第一插杆(15)与第二插杆(24)的相对面均固定连接有金属块(16),所述第二固定板(4)的左右两侧之间活动插接有金属杆(7),所述金属杆(7)的顶部与底部且靠近左侧的位置处均开设有第二凹陷槽(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建大棚用高强度型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筒(12)的内部开设为空腔且活动连接有金属柱(22),所述金属柱(22)的直径大小与导向筒(12)内部所开设的直径大小相适配,所述导向筒(12)与金属柱(22)的外表面均为光滑面,所述金属柱(22)的顶部与底部均开设有第三凹陷槽(23),两个所述金属块(16)分别活动卡接于两个第三凹陷槽(23)的内部,所述弹簧(18)处于压缩状态,所述金属块(16)与第三凹陷槽(23)所开设的形状均为半圆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建大棚用高强度型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3)的左右两侧之间且靠近导向筒(12)的位置处贯穿开设有开口,该开口与导向筒(12)所开设的空腔之间相连通,所述第一固定板(3)所开设开口的纵向直径与导向筒(12)内腔的纵向直径相适配。
4.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健,范岩旻,王启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智绿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