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座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0321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6:33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插座连接器(20)具备:壳体(200),其在与基板安装面相反的一侧形成有收容插头连接器(30)的凹部(203);所需数量的触头(220),其排列在壳体(200)的两端部之间;以及加强件(230),其分别设置于壳体(200)的两端部。加强件(230)具有:悬臂弹性片(235),其沿着触头(220)的排列间距方向延伸;和接触片(236),其从该悬臂弹性片(235)的自由端侧端部伸出,并在插座连接器(20)与插头连接器(30)的嵌合时与该插头连接器(30)接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插座连接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过将安装于一个基板的插座连接器与安装于另一个基板的插头连接器嵌合,从而进行两基板之间的电连接的基板对基板连接器中的插座连接器。
技术介绍
作为近年的趋势,伴随着电气和电子设备、通信设备的小型化,连接器也向小型化以及低矮化发展,伴随于此,强度降低。因此,在连接器彼此误嵌合的情况下,存在相互嵌合的各连接器的两端部受损、破损的情况。为了防止该情况,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一种在连接器的两端部设置加强件来提高强度的技术。并且,在专利文献1中还公开有如下内容:为了保持与对象方连接器的嵌合状态,而设置从加强件的侧壁上端边凸出地弯曲边下垂以在嵌合时与对象方连接器接触的接触片(接触臂部5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85994号公报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连接器中,由于接触片的弹簧长度沿高度方向(插拔方向)配置,所以越实施连接器的低矮化,弹簧长度变得越短,其结果,接触片的弹簧性降低,而不能得到稳定的接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实施连接器的低矮化,也能够经由加强件的接触片获得与对象方连接器之间的良好的接触的插座连接器。为了有利地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将安装于一个基板的插座连接器与安装于另一个基板的插头连接器嵌合,从而进行两基板之间的电连接的基板对基板连接器中的插座连接器,具备:壳体,其形成有向与基板安装面相反的一侧开口而收容上述插头连接器的凹部;所需数量的触头,其排列在上述壳体的两端部之间;以及加强件,其分别设置于上述壳体的上述两端部,上述加强件具有:悬臂弹性片,其沿着上述触头的排列间距方向延伸;和接触片,其从该悬臂弹性片的自由端侧端部伸出,并在上述插座连接器与上述插头连接器的嵌合时与该插头连接器接触。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形态中,上述接触片沿上述壳体的高度方向延伸。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形态中,上述加强件具有沿着上述壳体的与上述基板安装面相反的一侧的面形成的顶壁,在上述插头连接器相对于上述插座连接器的嵌合方向上观察时,上述接触片的末端部被上述顶壁覆盖隐藏。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形态中,上述接触片具有在其基端部与末端部之间朝向内侧凸出的弯曲部。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形态中,上述加强件分别具有两个上述悬臂弹性片以及两个上述接触片,该两个悬臂弹性片以及接触片配置于在与上述排列间距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对置的位置。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形态中,上述加强件在上述壳体的成形时通过一体成形而固定于上述壳体。根据本专利技术,设置于插座连接器的壳体端部的加强件的接触片,支承于沿着触头的排列间距方向延伸的悬臂弹性片的自由端侧端部,因此即使在实施了插座连接器的低矮化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充分的弹簧长度,而使接触片稳定地接触于插头连接器。附图说明图1是将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插座连接器与对象方连接器亦即插头连接器一起表示的立体图,图中的箭头为插座连接器与插头连接器的嵌合方向。图2是图1的插座连接器的上表面侧立体图。图3是图1的插座连接器的仰视图。图4是图1的插座连接器的俯视图。图5是图1的插座连接器的横向剖视图,(a)是图4中的A-A剖视图,(b)是图4中的B-B剖视图,(c)是图4中的C-C剖视图。图6是表示设置于图1的插座连接器的壳体的长边方向端部的加强件的图,(a)是从上表面侧观察的立体图,(b)是从下表面侧观察的立体图。图7是使图1的插座连接器与插头连接器相互嵌合的状态的基板对基板连接器的俯视图。图8是图7的基板对基板连接器的横向剖视图,(a)是D-D剖视图,(b)是E-E剖视图,(c)是F-F剖视图。图9表示应用于图1的插座连接器的加强件的变形例,(a)是从上表面侧观察的立体图,(b)是从下表面侧观察的立体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插座连接器的上表面侧立体图。图11是图10的插座连接器的俯视图。图12是图10的插座连接器的横向剖视图,(a)是图11中的A-A剖视图,(b)是图11中的B-B剖视图,(c)是图11中的C-C剖视图。图13是表示设置于图10的插座连接器的壳体的长边方向端部的加强件的图,(a)是从上表面侧观察的立体图,(b)是从下表面侧观察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插座连接器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实施方式的插座连接器与对象方连接器亦即插头连接器配合而构成基板对基板连接器。基板对基板连接器是通过使安装于一个基板的插座连接器与安装于另一个基板的插头连接器嵌合,从而进行两基板间的电连接的电连接器。基板只要是能够安装插座连接器以及插头连接器即可,并不特别限定其种类、形态,例如为刚性基板、柔性基板(FPC)、刚柔结合基板(Rigid-flexPCB)等。在以下说明中,插座连接器以及插头连接器的底面或下表面是指分别安装于基板的一侧的面,上表面是指与该底面或下表面相反的一侧的面。另外,安装方式并不限于焊接到基板表面的表面安装式,例如也可以是插入到基板的贯通孔并焊接的浸入式、基于压入的压入配合(Pressfit)。在图1中示出有构成基板对基板连接器10的插座连接器20以及插头连接器30分离的状态(连接解除状态)。图中的箭头表示插座连接器20以及插头连接器30的嵌合方向(连接方向)。插座连接器20以及插头连接器30能够相互装卸。如图2所示,插座连接器20主要具备壳体200、所需数量的触头220以及加强件230。壳体200是将电绝缘性的合成树脂作为材料并通过注射成形等制造而成。作为合成树脂材料,例如可列举液晶聚合物(LCP)、聚苯硫醚(PPS)、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以及聚酰胺(PA)等,但并不限定于这些。壳体200的材料也可以含有无机填料、加强纤维等。壳体200具有扁平的大致长方体状的外形。壳体200具有底壁201和从底壁201的周缘立起的周壁202。底壁201以及周壁202划分出向上表面开口的凹部203。周壁202具有沿着触头220的排列间距方向(壳体200的长边方向)X延伸且相互对置的侧壁部202a、和沿着与触头220的排列间距方向正交的方向(壳体的短边方向)Y延伸且相互对置的端壁部202b。在侧壁部202a的内表面,形成有收容各触头220的外侧部分的俯视观察时呈大致T字形状的外侧收容槽204。外侧收容槽204沿高度方向(厚度方向)贯通壳体200。优选为,在通过插入而将触头220组装到外侧收容槽204内的情况下,外侧收容槽204具有与触头压接的尺寸。代替于此,触头220也可以在壳体200的注射成形时与壳体200一体化。即,也可以将各触头220作为插入体保持(设置)于未图示的模具,向形成壳体200的壁厚的空间注射(填充)形成壳体200的电绝缘性的合成树脂材料,由此将触头220固定(保持)于壳体200。壳体200还具有以从周壁202分离的方式形成在底壁201上的俯视观察时呈矩形的隆起部205。由此,凹部203被划分为环状空间。在隆起部205的与侧壁部202a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插座连接器,是通过将安装于一个基板的插座连接器与安装于另一个基板的插头连接器嵌合,从而进行两基板之间的电连接的基板对基板连接器中的插座连接器,/n其特征在于,/n具备:/n壳体,其形成有向与基板安装面相反的一侧开口而收容所述插头连接器的凹部;/n所需数量的触头,其排列在所述壳体的两端部之间;以及/n加强件,其分别设置于所述壳体的所述两端部,/n所述加强件具有:悬臂弹性片,其沿着所述触头的排列间距方向延伸;和接触片,其从该悬臂弹性片的自由端侧端部伸出,并在所述插座连接器与所述插头连接器的嵌合时与该插头连接器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919 JP 2018-1751891.一种插座连接器,是通过将安装于一个基板的插座连接器与安装于另一个基板的插头连接器嵌合,从而进行两基板之间的电连接的基板对基板连接器中的插座连接器,
其特征在于,
具备:
壳体,其形成有向与基板安装面相反的一侧开口而收容所述插头连接器的凹部;
所需数量的触头,其排列在所述壳体的两端部之间;以及
加强件,其分别设置于所述壳体的所述两端部,
所述加强件具有:悬臂弹性片,其沿着所述触头的排列间距方向延伸;和接触片,其从该悬臂弹性片的自由端侧端部伸出,并在所述插座连接器与所述插头连接器的嵌合时与该插头连接器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触片沿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延伸。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菅谷聪一山田清孝秋山泰之武井一统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藤仓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