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硬结合板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30180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6: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软硬结合板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制作内层软板,在内层软板上贴合覆盖膜,将纯胶片贴合在裁切好的PI保护膜周边制备PI保护膜,将PI保护膜帖到覆盖膜/软板区;制作介质层;将内层软板和硬板通过介质层压合;CO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软硬结合板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软硬结合板的制备
,具体涉及一种软硬结合板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软硬结合板同时具备FPC与PCB的特性,既有一定的挠性区域,也有一定的刚性区域,可节省产品内部空间,减少成品体积,提高产品性能。传统的软硬结合板制备方法中,为了避免在制造过程中造成的覆盖膜/软板区被污染,会在覆盖膜/软板区粘结保护膜,为了防止粘结保护膜的胶残留在覆盖膜/软板区上,一般是在保护膜背离覆盖膜/软板区的一面上整面涂覆粘性较强的高温胶,当进行二次或二次以上的压合时,保护膜上的高温胶容易溢流到覆盖膜/软板区上,因此在制备大于4层的软硬结合板时,开盖后,覆盖膜/软板区上容易粘附粘性较强的高温胶难以去除,使品质不达标。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软硬结合板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克服了技术偏见,将纯胶贴合在保护膜靠近覆盖膜一面,但仅在保护膜的周边贴合少量纯胶,使纯胶既能在开盖前将保护膜固定在覆盖膜上,又在开盖时能顺利从覆盖膜/软板区撕除,解决了传统软硬结合板制备方法中覆盖膜/软板区易被残胶污染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软硬结合板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制作上下表面分别为上线路层和下线路层的软硬结合板内层软板;S2,分别在上线路层和下线路层表面粘贴出上覆盖膜层和下覆盖膜层;S3,预先在PI保护膜周边贴合纯胶片,通过纯胶将PI保护膜分别贴在上覆盖膜层和下覆盖膜层的软板区,形成上PI保护膜层和下PI保护膜层,所述所述纯胶片比软板区单边小0.2mm;所述纯胶片比PI膜单边大0.2-0.3mm;S4,制作介质层,在NormalFlowPP介质层a和NoFlowPP介质层b上以软硬交接线R-F线为中心线开0.6-0.8mm的槽;S5,一次压合,对从上到下依次叠放的上硬板、上介质层a、上介质层b、粘贴有PI保护膜的软板、下介质层a、下介质层b、下硬板进行一次压合,得到一次压合板;S6,在一次压合板上制作线路层,制得4层板;S7,视情况重复步骤S4、S5、S6和S7,制得4+2n层板,n为重复步骤S4、S5、S6和S7的次数;S8,采用CO2镭射沿软硬交接线R-F线对软板区介质层进行控深切割,油墨厚度<切割深度<(介质层深度-20)um,宽度为0.5mm,开盖揭去介质层和PI保护层;S9,依后流程生产至软硬结合板成品。所述步骤S2中,在所述内层软板上局部贴合覆盖膜。所述步骤S4中,在NormalFlowPP介质层a和NoFlowPP介质层b上以软硬交接线R-F线为中心线冲切出0.6-0.8mm的槽,介质层a和介质层b上还保留一定宽度作为连接筋。用在介质层上开槽的方式替代了传统的开窗的方式,在压合过程中,NormalFlowPP的溢胶将槽填平,确保压合时整板的平整性,槽被填平后,介质层上无镂空区,硬板无悬空区,使软板区得到有效保护,不出现PP胶残留、铜皮破裂、渗药水等不良现象。且在介质层上开槽后,切断了介质层中的玻璃纤维,在后续的CO2镭射切割时,切割的是匀质的介质层,提高了切割的品质。由于NoFlowPP价格昂贵,本专利技术的介质层采用了NormalFlowPP和NolFlowPP两种介质层,用NormalFlowPP替代了部分NoFlowPP,既降低了成本,又减少了溢胶风险。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2中,在所述内层软板上局部贴合覆盖膜或整面贴合覆盖膜。覆盖膜的贴合宽度主要根据客户要求而定,当在内层软板上局部贴合覆盖膜时,PI保护膜会部分贴合在覆盖膜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纯胶为AD胶,贴合在所述PI保护膜单边的纯胶片宽度为0.4-0.6mm,厚度为12-25μm。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3中,通过承载膜将PI保护膜转帖到软板区,并进行真空快压后撕掉承载膜;所述纯胶、PI保护膜和承载膜三者间对位偏差不超过0.1mm;真空快压的条件满足:撕除承载膜时不出现PI保护膜和纯胶反离型问题,且纯胶可完整结合在上覆盖膜层和下覆盖膜层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真空快压参数为:温度90℃,压合时间10s,压力5kg;所述承载膜离型力在5g,能耐210℃的高温。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采用自动贴合机将PI保护膜贴合到覆盖膜上。采用自动贴合机可提高贴合精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4中,所述介质层a和介质层b开槽后进行清洁处理。清洁处理可以清除开槽过程残留的玻璃纤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n≥1。本专利技术可以用于制备4层板,此时当n=0。但本专利技术的优势在于多次压合也不会产生残胶问题,优选n≥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硬板为core板。有益效果由于纯胶仅贴合在PI保护膜的周边,胶量相比于传统方法大大减少,与覆盖膜/软板区的粘性适中,不易残留在覆盖膜/软板区,承受多次压合后,揭盖时仍能使纯胶从覆盖膜/软板区上撕下,覆盖膜上没有残胶,提高产品品质。纯胶用量减少也降低了成本。通过将纯胶与PI膜预先制备成PI保护膜在进行贴合,提高了生产效率。揭盖后,在露出的软板区域边缘与硬板结合处有介质层PP树脂与纯胶的混合成分,无需额外点胶或其他处理,可确保结合点处的结合力,提高了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工艺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压合后的结构示意图(局部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内层软板,1-1上线路层,1-2下线路层,2-1上覆盖膜层,2-2下覆盖膜层,3-1上保护膜层,3-2下保护膜层,4-1-1上介质层a,4-1-2上介质层b,4-2-1下介质层a、4-2-2下介质层b,5-1上层硬板层,5-2下层硬板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软硬结合板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制作软硬结合板内层软板,包括以下步骤:开料:按拼板尺寸250mm×400mm开出内层软板。内层软板包括软板内层1,和软板内层上下表面的外层铜箔,其中软板内层厚度49um,外层铜箔厚度1/3OZ。按常规工艺制备内层线路:软板内层1上表面的铜箔上形成了上线路层1-1,下表面的铜箔上形成了下线路层1-2。S2,贴覆盖膜:在上线路层1-1和下线路层1-2上对位贴合PI覆盖膜,制得上覆盖膜层2-1和下覆盖膜层2-2。覆盖膜粘贴采用常规工艺。S3,制作PI保护膜层,包括以下步骤:裁切出PI保护膜;在PI膜四周贴合纯胶制成PI保护膜,所述纯胶比PI膜单边大0.2mm,纯胶宽度为0.6mm,厚度为12μm;通过承载膜将四周预贴了纯胶的PI保护膜转帖到上覆盖膜层2-1和下覆盖膜层2-2,进行真空快压,撕掉承载膜,制得上保护膜层3-1和下保护膜层3-2,纯胶位于上覆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软硬结合板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制作上下表面分别为上线路层(1-1)和下线路层(1-2)的软硬结合板内层软板(1);/nS2,分别在上线路层(1-1)和下线路层(1-2)表面粘贴出上覆盖膜层(2-1)和下覆盖膜层(2-2);/nS3,预先在PI保护膜周边贴合纯胶片,通过纯胶将PI保护膜分别贴在上覆盖膜层(2-1)和下覆盖膜层(2-2)的软板区,形成上PI保护膜层(3-1)和下PI保护膜层(3-2),所述纯胶片贴在PI保护膜靠近覆盖膜侧的表面,所述纯胶片比软板区单边小0.2mm;所述纯胶片比PI膜单边大0.2-0.3mm;/nS4,制作介质层,在Normal Flow PP介质层a和No Flow PP介质层b上以软硬交接线R-F线为中心线开0.6-0.8mm的槽;/nS5,一次压合,对从上到下依次叠放的上硬板层(5-1)、上介质层a(4-1-1)、上介质层b(4-1-2)、粘贴有PI保护膜的软板、下介质层a(4-2-1)、下介质层b(4-2-2)、下硬板层(5-2)进行一次压合,得到一次压合板;/nS6,在一次压合板的上硬板层(5-1)和下硬板层(5-2)上制作线路层,制得4层板;/nS7,视情况重复步骤S4、S5、S6和S7,制得4+2n层板,n为重复步骤S4、S5和S6的次数;/nS8,采用CO...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硬结合板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制作上下表面分别为上线路层(1-1)和下线路层(1-2)的软硬结合板内层软板(1);
S2,分别在上线路层(1-1)和下线路层(1-2)表面粘贴出上覆盖膜层(2-1)和下覆盖膜层(2-2);
S3,预先在PI保护膜周边贴合纯胶片,通过纯胶将PI保护膜分别贴在上覆盖膜层(2-1)和下覆盖膜层(2-2)的软板区,形成上PI保护膜层(3-1)和下PI保护膜层(3-2),所述纯胶片贴在PI保护膜靠近覆盖膜侧的表面,所述纯胶片比软板区单边小0.2mm;所述纯胶片比PI膜单边大0.2-0.3mm;
S4,制作介质层,在NormalFlowPP介质层a和NoFlowPP介质层b上以软硬交接线R-F线为中心线开0.6-0.8mm的槽;
S5,一次压合,对从上到下依次叠放的上硬板层(5-1)、上介质层a(4-1-1)、上介质层b(4-1-2)、粘贴有PI保护膜的软板、下介质层a(4-2-1)、下介质层b(4-2-2)、下硬板层(5-2)进行一次压合,得到一次压合板;
S6,在一次压合板的上硬板层(5-1)和下硬板层(5-2)上制作线路层,制得4层板;
S7,视情况重复步骤S4、S5、S6和S7,制得4+2n层板,n为重复步骤S4、S5和S6的次数;
S8,采用CO2镭射沿软硬交接线R-F线对软板区介质层进行控深切割,油墨厚度<切割深度<(介质层深度-20)um,切割缝宽0.5mm,开盖揭去介质层和PI保护层;
S9,依后流程生产至软硬结合板成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硬结合板制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文祥刘宝顺易建文邢伟光
申请(专利权)人:黄石西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