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宽带隙窗口层的背结硅异质结太阳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98885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6:25
一种基于宽带隙窗口层的背结硅异质结太阳电池,包括:作为基底的N型单晶硅层、依次设置于基底一侧的本征非晶硅层、宽带隙窗口层和透明导电氧化物层以及依次设置于基底另一侧的本征非晶硅层、P型掺杂非晶硅发射极层和透明导电氧化物层,其中:P型掺杂非晶硅发射极层与基底之间形成PN异质结。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背结硅异质结太阳电池的正面应用宽带隙窗口层,采用非晶氧化硅或非晶碳化硅作为宽带隙窗口层能透过更多光而减少光吸收的特性,提升背结异质结电池的短路电流,从而提升电池的转换效率的同时大幅度缩短制备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宽带隙窗口层的背结硅异质结太阳电池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硅太阳电池领域的技术,具体是一种基于宽带隙窗口层的背结硅异质结太阳电池。
技术介绍
硅异质结太阳电池因其制备工艺简单、能获得较高转换效率,因此近年来备受关注。硅异质结电池在掺杂非晶硅层和N型单晶硅的异质结之间插入一层本征非晶硅层,实现了异质结界面的良好钝化效果,因此电池能获得较高的开路电压。为便于工艺的实现和规模化生产,通常将PN异质结置于硅异质结太阳电池的背面,即是背结硅异质结太阳电池。但是背结硅异质结太阳电池正面的N型掺杂非晶硅层(N-a-Si:H)和本征非晶硅层的光吸收引起电池短路电流的损失,制约着背结硅异质结电池转换效率的进一步提高。现有改进技术通过宽带隙窗口层替代现有背结硅异质结电池中的N型掺杂非晶硅层,能使得更多的光透过非晶硅层而被N型单晶硅所吸收,有利于减少光吸收损失和提高短路电流。一般采用微晶氧化硅和微晶碳化硅薄膜做窗口层,但是微晶氧化硅和微晶碳化硅的晶化时间较长,显著影响产能和技术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窗口层沉积速率较慢影响产能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宽带隙窗口层的背结硅异质结太阳电池,在背结硅异质结太阳电池的正面应用宽带隙窗口层,采用非晶氧化硅或非晶碳化硅作为宽带隙窗口层能透过更多光而减少光吸收的特性,提升背结异质结电池的短路电流,从而提升电池的转换效率的同时大幅度缩短制备时间。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宽带隙窗口层的背结硅异质结太阳电池,包括:作为基底的N型单晶硅层、依次设置于基底一侧的本征非晶硅层、宽带隙窗口层和透明导电氧化物层以及依次设置于基底另一侧的本征非晶硅层、P型掺杂非晶硅发射极层和透明导电氧化物层,其中:P型掺杂非晶硅发射极层与基底之间形成PN异质结。所述的宽带隙窗口层具体为非晶氧化硅层或非晶碳化硅层,优选为氢化非晶氧化硅薄膜(a-SiOx:H)或氢化非晶碳化硅薄膜(a-SiCx:H)。所述的氢化非晶氧化硅薄膜为N型掺杂氢化非晶氧化硅,其厚度为3~10nm,光学带隙在1.5~3.0eV范围内可调,该薄膜以硅烷(SiH4)作为硅源、二氧化碳(CO2)为氧源、磷烷(PH3)为N型掺杂源,通过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方法制备。所述的氢化非晶碳化硅薄膜为N型掺杂氢化非晶碳化硅,其厚度为3~10nm,光学带隙在1.5~3.0eV范围内可调,该薄膜以硅烷(SiH4)作为硅源、甲烷(CH4)为碳源、磷烷(PH3)为N型掺杂源,通过PECVD方法制备。本专利技术涉及上述基于宽带隙窗口层的背结硅异质结太阳电池的制备方法,通过在两侧带有本征非晶硅层的N型单晶硅的外表面分别通过PECVD方法沉积得到位于一侧的P型掺杂非晶硅发射极层以及位于另一侧的氢化非晶氧化硅薄膜(a-SiOx:H)或氢化非晶碳化硅薄膜(a-SiCx:H)作为宽带隙窗口层,再在其外侧进一步通过磁控溅射的方法沉积得到透明导电氧化物层,在透明导电氧化物层上制备出金属电极。所述的PECVD沉积温度小于250℃。所述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准备工业级晶向为(100)的N型Cz单晶硅片,进行标准清洗、制绒工艺,得到预处理后的N型单晶硅片;步骤2,将制绒后的N型单晶硅片放入PECVD设备,两侧分别沉积本征非晶硅层,厚度为3~10nm;步骤3,在步骤2得到所述硅片的背表面用PECVD方法沉积P型掺杂非晶硅发射极层,厚度为3~10nm;步骤4,在步骤3得到所述硅片的正表面用PECVD方法沉积a-SiOx:H层或a-SiCx:H层作为窗口层,厚度为3~10nm。所述的a-SiOx:H层,通过PECVD方法制备得到,具体为:以SiH4作为硅源,CO2为氧源,氢稀释磷烷(记作PH3/H2,体积比PH3:H2=1:99)为N型掺杂源,控制[SiH4]:[CO2]:[PH3/H2]:[H2]的流量比在5:y:25:20(y=1~5),PECVD的沉积气压为40~100Pa,PECVD的射频电源功率密度为10~30mW/cm2,PECVD的基底温度为100~250℃,PECVD的沉积时间10~60s。所述的a-SiCx:H层,通过PECVD方法制备得到,具体为:以SiH4作为硅源,CH4为碳源,氢稀释磷烷(记作PH3/H2,体积比PH3:H2=1:99)为N型掺杂源,控制[SiH4]:[CH4]:[PH3/H2]:[H2]的流量比在20:z:25:20(z=1~15),PECVD的沉积气压为40~100Pa,PECVD的射频电源功率密度为10~30mW/cm2,PECVD的基底温度为100~250℃,PECVD的沉积时间10~60s。所述的PECVD射频电源的频率为13.56MHz。步骤5,在步骤4得到的硅片的背面和正面用磁控溅射的方法沉积透明导电氧化物层。所述的透明导电氧化物层的厚度为80nm;步骤6,在步骤5得到的硅片的正面和背面根据图形进行低温银浆的丝网印刷,然后低温烧结,形成正面和背面金属电极,即得所述的应用宽带隙窗口层的背结硅异质结太阳电池。所述的低温烧结,其烧结温度不超过300℃。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整体解决了现有背结硅异质结太阳电池的正面非晶硅的寄生吸收影响电池短路电流和效率的提高;常规微晶氧化硅或微晶碳化硅作窗口层,由于晶化时间较长,制约着生产产能的问题。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通过在背结硅异质结电池正面引入宽带隙窗口层使得更多的光透过进入单晶硅并背被吸收,减少非晶硅层所引起的光吸收损失,有利于提高电池的短路电流和效率。同时本专利技术采用非晶氧化硅或非晶碳化硅作为宽带隙窗口层,非晶氧化硅或非晶碳化硅的PECVD沉积生长速率可达以上,显著高于微晶氧化硅或微晶碳化硅的PECVD沉积生长速率能大幅提高窗口层的制备速度,有利于生产产能的提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中:1正面金属电极、2正面透明导电氧化物层、3宽带隙窗口层、4正面本征非晶硅层、5N型单晶硅片、6背面本征非晶硅层、7P型掺杂非晶硅发射极层、8背面透明导电氧化物层、9背面金属电极;图2为实施例制备工艺流程图;图3为实施例1以a-SiOx:H为窗口层的背结硅异质结电池与现有以N型a-Si:H为前掺杂层的常规背结硅异质结电池的外量子效率(EQE)的对比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2以a-SiCx:H为窗口层的背结硅异质结电池与现有以N型a-Si:H为前掺杂层的常规背结硅异质结电池的外量子效率(EQE)的对比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为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基于宽带隙窗口层的背结硅异质结太阳电池,包括:N型单晶硅基底5、由内至外依次位于基底5的背面的背面本征非晶硅层6、P型掺杂非晶硅发射极层7、背面透明导电氧化物层8和背面金属电极9以及由内至外依次位于基底5的正面的正面本征非晶硅层4、宽带隙窗口层3、正面透明导电氧化物层2、正面金属电极1。图2是所述基于宽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宽带隙窗口层的背结硅异质结太阳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作为基底的N型单晶硅层、依次设置于基底一侧的本征非晶硅层、宽带隙窗口层和透明导电氧化物层以及依次设置于基底另一侧的本征非晶硅层、P型掺杂非晶硅发射极层和透明导电氧化物层,其中:P型掺杂非晶硅发射极层与基底之间形成PN异质结;/n所述的宽带隙窗口层为氢化非晶氧化硅薄膜(a-SiOx:H)或氢化非晶碳化硅薄膜(a-SiCx:H)。/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宽带隙窗口层的背结硅异质结太阳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作为基底的N型单晶硅层、依次设置于基底一侧的本征非晶硅层、宽带隙窗口层和透明导电氧化物层以及依次设置于基底另一侧的本征非晶硅层、P型掺杂非晶硅发射极层和透明导电氧化物层,其中:P型掺杂非晶硅发射极层与基底之间形成PN异质结;
所述的宽带隙窗口层为氢化非晶氧化硅薄膜(a-SiOx:H)或氢化非晶碳化硅薄膜(a-SiCx:H)。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宽带隙窗口层的背结硅异质结太阳电池,其特征是,所述的氢化非晶氧化硅薄膜为N型掺杂氢化非晶氧化硅,其厚度为3~10nm,光学带隙在1.5~3.0eV范围内可调,该薄膜以硅烷(SiH4)作为硅源、二氧化碳(CO2)为氧源、磷烷(PH3)为N型掺杂源,通过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方法制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宽带隙窗口层的背结硅异质结太阳电池,其特征是,所述的氢化非晶碳化硅薄膜为N型掺杂氢化非晶碳化硅,其厚度为3~10nm,光学带隙在1.5~3.0eV范围内可调,该薄膜以硅烷(SiH4)作为硅源、甲烷(CH4)为碳源、磷烷(PH3)为N型掺杂源,通过PECVD方法制备。


4.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3中任一所述宽带隙窗口层的背结硅异质结太阳电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在两侧带有本征非晶硅层的N型单晶硅的外表面分别通过PECVD方法沉积得到位于一侧的P型掺杂非晶硅发射极层以及位于另一侧的氢化非晶氧化硅薄膜(a-SiOx:H)或氢化非晶碳化硅薄膜(a-SiCx:H)作为宽带隙窗口层,再在其外侧进一步通过磁控溅射的方法沉积得到透明导电氧化物层,在透明导电氧化物层上制备出金属电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PECVD沉积温度小于250℃。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准备工业级晶向为(100)的N型Cz单晶硅片,进行标准清洗、制绒工艺,得到预处理后的N型单晶硅片;
步骤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文忠李正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