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自动定位的交叉式双目相机标定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机器视觉检测定位
,涉及一种交叉式双目相机标定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自动定位的交叉式双目相机标定方法。
技术介绍
在双目立体视觉标定检测定位领域,多采用平行式双目相机,对左、右相机的参数要求严格,需要完全相同的双目相机内参和外参数据。在理想的双目立体视觉标定模型下,相同配准点在左、右相机投影平面内可以做到完全行对准,现实中却难以达到平行式双目相机参数完全相同的目标,也很难做到不同位姿下的统一配准点在双目相机坐标系中位置相同。行业内普遍采取的措施是利用算法拟合修正,近似得到相同数据的平行式双目相机模型,增加了算法复杂度;并且传统的平行式双目相机视场范围小,对于大型零件的检测测量具有局限性,因此平行式双目相机标定检测系统普遍具有较大误差,无法很好地应用到实际加工过程中。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传统平行式双目相机视场范围小和立体匹配后点云数据处理复杂的难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自动定位的交叉式双目相机标定方法。该方法通过调整旋转云台确定两台独立CMOS相机的交叉视角,以增大汇聚面积,提高相机采集范围和标定精度;进而通过标定相机像素焦距、主点坐标、倾斜系数、旋转矩阵和平移向量等相关参数矩阵,建立交叉式双目相机间的成像模型来自动定位匹配点的空间三维坐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自动定位的交叉式双目相机标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选取两台CMOS相机作为双目相机,两台CMOS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自动定位的交叉式双目相机标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1、选取两台CMOS相机作为双目相机,两台CMOS相机分别为作为主相机的左相机和作为辅相机的右相机,调整好两台CMOS相机的拍摄姿态和交叉视角;/n步骤2、将棋盘格标定板放置在双目相机的交叉视角范围内,同步触发双目相机采集棋盘格标定板不同姿态下的图像对;/n步骤3、以棋盘格标定板上的角点作为双目相机的匹配点,输入角点之间的物理距离和
CMOS相机参数信息,建立双目相机的内部参数矩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自动定位的交叉式双目相机标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选取两台CMOS相机作为双目相机,两台CMOS相机分别为作为主相机的左相机和作为辅相机的右相机,调整好两台CMOS相机的拍摄姿态和交叉视角;
步骤2、将棋盘格标定板放置在双目相机的交叉视角范围内,同步触发双目相机采集棋盘格标定板不同姿态下的图像对;
步骤3、以棋盘格标定板上的角点作为双目相机的匹配点,输入角点之间的物理距离和
CMOS相机参数信息,建立双目相机的内部参数矩阵,其中fx为左相机
焦距,fy为右相机焦距,u0,v0为像素坐标系原点的横、纵坐标;
步骤4、通过泰勒级数展开校正双目相机成像过程中的径向畸变和切向畸变,建立双目相机的畸变参数矩阵K;
步骤5、利用小孔成像模型和三角形相似原理计算求得匹配点在像素坐标内分别到两台CMOS相机光心的距离;
步骤6、根据步骤5中得到的匹配点到两台CMOS相机光心的距离,结合双目相机的内部参数矩阵,建立左、右相机间的旋转和平移关系,即得到以左相机为主相机的外部参数矩阵,外部参数矩阵包括旋转矩阵R和平移向量T;
步骤7、根据步骤3至步骤6得到的参数矩阵,建立匹配点从三维到二维的相机成像模型,进而求得辅相机到主相机的本质矩阵E和基本矩阵F;
步骤8、在图像域同步采集完整工件表面信息,利用阈值分割、形态学图像处理、边缘轮廓提取和特征点匹配算法将工件表面信息与背景分离开并保存到图像域,提取左、右相机所拍摄图像中工件特征点的二维像素坐标信息(Ul,Vl)和(Ur,Vr);
步骤9、对相机成像模型求逆得到匹配点像素坐标到世界坐标转换的单应性矩阵[R|T],通过输入工件特征点在交叉式双目相机中的二维像素坐标对,计算输出精准的空间三维坐标P=(x,y,z),实现自动定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叉式双目相机标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每台CMOS相机均安装在旋转云台上,所述旋转云台安装在三角支架上,通过旋转云台调整两台CMOS相机的拍摄姿态和交叉视角。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叉式双目相机标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采集的图像对有15-25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叉式双目相机标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CMOS相机参数信息包括焦距、分辨率和像元尺寸。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叉式双目相机标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大虎,刘红帝,涂秋平,田林雳,华林,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