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机动车的散热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9169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6:12
用于机动车(2)的散热器组件(1),至少包括第一部件(3)、第二部件(4)和第三部件(5),其相应地实施成冷凝器和热交换器的其中一个;其中,第一部件(3)具有至少一个用于将第二部件(4)固定在第一部件(3)处的第一接纳部(6)、至少一个用于将第三部件(5)固定在第一部件(3)处的第二接纳部(7)以及至少一个用于将第一部件(3)固定在机动车(2)处的支承元件(8);其中,第二部件(4)布置在第三部件(5)与第一部件(3)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机动车的散热器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散热器组件。
技术介绍
散热器组件通常包括经由其确保在散热器组件的周围环境与流经相应部件的流体之间的热交换的部件。作为这些部件例如已知(例如用于空调设施的)冷凝器和热交换器。在冷凝器中,相对热交换器可能出现流经部件的流体的相变。热交换器为了引导流经这些部件的流体可包括第一集流箱和第二集流箱以及至少多个管道,其相应地由第一集流箱朝向第二集流箱例如沿着y轴延伸。在此,在集流箱之间的管道在z轴上可如此地彼此间隔地布置,即,其对于气态介质(例如环境空气)而言沿着x轴(例如对着机动车的行驶方向)可被流经。在此,热交换在被引导穿过管道的流体与沿着x轴流经管道的介质之间进行。尤其地,这样的散热器组件具有风扇护罩且优选布置在机动车的前车部中,其中,热交换器在行驶方向上例如被安装在机动车的驱动单元之前且在风扇护罩之前。由DE102004058724A1已知一种用于车辆的散热模块(Kühlmodul,有时称为冷却模块)。该散热模块包括热交换器和风扇。热交换器被固定在上部框架和下部框架处。DE102014201991A1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散热设备。该散热设备包括至少两个散热元件,其经由插拔连接彼此相连接。为了装配散热元件,其中一个散热元件布置在浮动轴承侧处且然后围绕布置在浮动轴承侧处的转动轴朝向另一散热元件摆动,从而在固定轴承侧处锁定插拔连接。由DE202009011439U1已知一种用于将第一换热器(Wärmeübertrager,有时称为热交换器)固定在第二换热器处的组件。为了换热器彼此的固定设置有稍带长形的轮廓元件,换热器中的每个被固定在其处。存在尽可能简单且以较小的复杂性实施散热器组件的持续需求,其中,散热器组件的组装同样应可被尽可能简单地执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至少部分解决参考现有技术所列举的问题。尤其地,散热器组件的复杂性应被降低,其中,优选地散热器组件的组装同样应可尽可能简单地被执行。在专利权利要求中分别列举的特征以技术上有意义的方式可被彼此组合且可通过根据说明书的解释性事实和/或根据附图的细节来补充,其中,本专利技术的另外的实施变体方案被说明。其建议了一种用于机动车的散热器组件。该散热器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部件、第二部件和第三部件,其相应地实施成冷凝器和热交换器的其中一个。第一部件具有至少一个用于将第二部件固定在第一部件处的第一接纳部(Aufnahme,有时称为容纳部)、至少一个用于将第三部件固定在第一部件处的第二接纳部以及至少一个用于将第一部件固定在机动车处的支承元件。第二部件布置在第三部件与第一部件之间。尤其地,经由部件中的每个可实现在散热器组件的周围环境与流经相应的部件的流体之间的热交换。尤其地,部件中的每个于是具有至少一个入口、一个出口以及至少一个连接入口与出口的用于相应流体的流动通道。尤其地,部件中的每个可被气态介质流经,从而使得在至少一个用于相应流体的流动通道与介质之间的热交换是可能的。尤其地,这些部件如此地彼此相对布置,即,气态介质依次沿着流动方向流经这些部件。尤其地,第三部件是冷凝器。尤其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相应地是热交换器。尤其地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将第一部件固定在机动车处的支承元件。尤其地设置有多个支承元件,第一部件经由其被固定在机动车处。尤其地,散热器组件仅经由第一部件位置固定地布置在机动车中。尤其地,散热器组件的位置固定的布置仅经由至少一个支承元件被确保。位置固定地布置尤其意味着如下,即,相关构件在上级组件中或在机动车中的几何固定的位置、即按规定的定位因此被确保。位置固定尤其意味着如下,即,相关构件相对上级组件或机动车的运动是不可能的,即既不转动也不平移运动。所建议的散热器组件包括不同功能到第一部件上的结合。如下是尤其已知的,即,设置有用于将散热器组件固定在机动车处的框架。为此,该框架通常具有用于将部件固定在框架处的接纳部和用于将框架固定在机动车处的支承元件。接纳部和支承元件的至少这些功能此时通过第一部件来实现。尤其地,散热器组件具有至少一个第一覆盖元件,至少第二部件经由其被位置固定地连结在第一部件处。尤其地,散热器组件具有至少一个第二覆盖元件,至少第二部件经由其被位置固定地连结在第一部件处。第一覆盖元件和第二覆盖元件彼此间隔地布置。尤其地,至少一个覆盖元件仅沿着散热器组件的侧面、尤其沿着y轴延伸,其优选横向于机动车的纵轴和横摆轴伸延。因此,在覆盖元件上尤其不构成环形的框架。至少一个覆盖元件尤其仅被固定在散热器组件处且自身不使得散热器组件在机动车处的位置固定的固定成为可能。尤其地,至少一个覆盖元件具有用于相对散热器组件的周围环境在流体技术上密封在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之间存在的间隙的密封元件。密封元件可尤其由可弹性变形的膜片形成,通过该膜片实现间隙的至少部分密封。尤其地,用于气态介质的流动路径可被如此地限制,即,尽可能介质的流经第一部件或第二部件的整个体积流同样被导引穿过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中的相应另一个。因此,尤其地可在部件处实现尽可能高效的热交换。尤其地,散热器组件布置在带有x轴、y轴和z轴的坐标系中,其中,这些部件在即由y轴和z轴撑开的y-z平面中延伸。尤其地,第二部件在装配过程期间围绕z轴可转动地布置在多个第一接纳部的其中一个中,其中,第二部件通过至少一个覆盖元件的布置位置固定地且不可丢失地(unverlierbar)布置在第一部件处。尤其地,z轴平行于机动车的横摆轴伸延,其中,x轴平行于机动车的纵轴伸延。部件的延伸大致上通过相应部件的设置用于在流体与介质之间的热交换的横截面的位置来预先给定,这些横截面尤其在y-z平面中延伸且沿着x轴可被介质流经。尤其地,所有部件大致上彼此平行地布置。尤其地,各个部件的设置用于热交换的横截面沿着x轴大致彼此齐平地(fluchtend,有时称为对准地)布置。尤其地,第二部件围绕z轴能够可转动地布置在多个第一接纳部的其中一个中。第二部件可在某一角度下布置在第一部件处且在布置在第一接纳部中之后以该角度且围绕z轴朝着第一部件被扭转。尤其地,第二部件然后至少在六个可能的自由度(三个平移自由度和三个旋转自由度)中的四个、优选五个自由度中被位置固定地固定。第二部件的第五和/或第六个自由度通过至少一个覆盖元件被固定,该覆盖元件将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彼此连接。尤其地,至少一个覆盖元件仅经由至少一个止挡和至少一个卡钩被固定在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中的至少一个处。尤其地,经由至少一个卡钩和至少一个止挡建立在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之间的连接。相对覆盖元件的实施方案尤其相同地适用于另一覆盖元件且优选相应地适用于两个覆盖元件。尤其地,至少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在相应彼此平行的平面中延伸且横向于在第一部件的第一横截面中和在第二部件的第二横截面中的平面可被用于热交换的气态介质流经。通过这些横截面所定义的在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用于机动车(2)的散热器组件(1),至少包括第一部件(3)、第二部件(4)和第三部件(5),其相应地实施成冷凝器和热交换器的其中一个;其中,所述第一部件(3)具有至少一个用于将所述第二部件(4)固定在所述第一部件(3)处的第一接纳部(6)、至少一个用于将所述第三部件(5)固定在所述第一部件(3)处的第二接纳部(7)以及至少一个用于将所述第一部件(3)固定在所述机动车(2)处的支承元件(8);其中,所述第二部件(4)布置在所述第三部件(5)与所述第一部件(3)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1028 DE 102019216578.81.用于机动车(2)的散热器组件(1),至少包括第一部件(3)、第二部件(4)和第三部件(5),其相应地实施成冷凝器和热交换器的其中一个;其中,所述第一部件(3)具有至少一个用于将所述第二部件(4)固定在所述第一部件(3)处的第一接纳部(6)、至少一个用于将所述第三部件(5)固定在所述第一部件(3)处的第二接纳部(7)以及至少一个用于将所述第一部件(3)固定在所述机动车(2)处的支承元件(8);其中,所述第二部件(4)布置在所述第三部件(5)与所述第一部件(3)之间。


2.根据专利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组件(1)具有至少一个第一覆盖元件(9),至少所述第二部件(4)经由其被位置固定地连结在所述第一部件(3)处。


3.根据专利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器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组件(1)具有至少一个第二覆盖元件(10),至少所述第二部件(4)经由其被位置固定地连结在所述第一部件(3)处;其中,所述第一覆盖元件(9)和所述第二覆盖元件(10)彼此间隔地布置。


4.根据前述专利权利要求2和3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器组件(1),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覆盖元件(9,10)具有用于相对所述散热器组件(1)的周围环境(13)在流体技术上密封在所述第一部件(3)与所述第二部件(4)之间存在的间隙(12)的密封元件(11)。


5.根据前述专利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器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组件(1)布置在带有x轴(13)、y轴(14)和z轴(15)的坐标系中,其中,所述部件(3,4,5)在y-z平面中延伸,其中,所述第二部件(4)在装配过程期间围绕所述z轴(15)可转动地布置在多个第一接纳部(6)的其中一个中,其中,所述第二部件(4)通过至少一个覆盖元件(9,10)的布置位置固定地且不可丢失地布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迪德里希
申请(专利权)人:大众汽车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