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煤矿采煤工作面支护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架空轨式牵引超前支护装置,其包括两个及两个以上依次排列的支护装置,支护装置为门状结构,支护装置的宽度及高度均可调节,支护装置外侧固定行走轮,支护装置两侧立柱的内侧分别布设架空轨道,架空轨道包括两条相互平行的直线导轨,直线导轨沿着支护装置排列方向延伸,架空轨道可沿着该方向推拉。其解决了传统迈步式超前支护液压支架频繁的降柱、移架操作带来反复支撑,破坏顶板等弊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架空轨式牵引超前支护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煤矿采煤工作面支护装置
,具体为一种架空轨式牵引超前支护装置。
技术介绍
采煤工作面所有安全出口与巷道连接处超前压力影响范围内必须加强支护,且加强支护的巷道长度不得小于20m。传统超前支护是以单体支柱支撑,随工作面推进,单体支柱从后向前移动,反复搬运与支设工作,劳动强度大。条件差的巷道支护密度大,人工移动危险性更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架空轨式牵引超前支护装置,其解决了传统迈步式超前支护液压支架频繁的降柱、移架操作带来反复支撑,破坏顶板等弊端。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架空轨式牵引超前支护装置,其包括两个及两个以上依次排列的支护装置,支护装置为门状结构,支护装置的宽度及高度均可调节,支护装置外侧固定行走轮,支护装置两侧立柱的内侧分别布设架空轨道,架空轨道包括两条相互平行的直线导轨,直线导轨沿着支护装置排列方向延伸,架空轨道可沿着该方向推拉。基于上述技术方案,一次接顶支撑运回顺超前支护装置,其主要在综采工作面运输顺槽和回风顺槽使用,克服传统产品反复接顶会破坏顶板的弊端。具有一次接顶保证顶板完整性好的优点;随着综采工作面推进,靠近端头支架的尾部支护装置通过自身水平方向及竖直方向收回,行走轮接触架空轨道,再气动绞车或其他动力将尾部支护装置牵引至首排支护装置的前部落下后,升起支撑顶板,依次重复,实现超前支护前移。优选的,所述架空轨道为一个整体,由最前排支护装置直至延伸到尾部支护装置。基于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液压缸、气缸等动力向前拉架空轨道,从而避免尾部的支护装置自身水平方向收缩宽度时,架空轨道产生阻碍。当尾部的支护装置收缩至合适位置,向后推架空轨道,从而使得行走轮接触架空轨道。进一步的,所述支护装置包括第一伸缩顶梁组件,第一伸缩顶梁组件两侧连接第一侧边梁,第一侧边梁通过第一立柱缸连接至第一底座,两侧的第一底座之间安装第一辅助调架千斤顶,第一侧边梁外侧面固定行走轮,第一侧边梁下方的第一立柱缸内侧设有支撑架空轨道的轨道支架。进一步的,所述直线导轨为重型钢轨,轨道支架上设有槽状结构,重型钢轨底部限位在槽状结构内并可在内部移动。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侧边梁下部固定轨道高度调节千斤顶,轨道高度调节千斤顶驱动轨道支架移动。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一个设置在首排支护装置前部间隔一定距离的牵引支护装置,牵引支护装置包括第二伸缩顶梁组件,第二伸缩顶梁组件两侧连接第二侧边梁,第二侧边梁通过第二立柱缸连接至第二底座,两侧的第二底座之间安装第二辅助调架千斤顶,第二伸缩顶梁组件下方的第二立柱缸内侧固定轨道推拉千斤顶,轨道推拉千斤顶推拉架空轨道。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侧边梁下部固定支架高度调节千斤顶,支架高度调节千斤顶驱动轨道推拉千斤顶移动。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伸缩顶梁组件包括中部的第二顶梁及与第二顶梁两侧活动连接的两个第二伸缩梁,第二顶梁底部固定气动绞车。进一步的,两个第二底座之间固定第二辅助调架千斤顶。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支护装置迁移时按后架变前架的方式,避免对巷道顶板的反复支撑;适用于综采工作面不同宽度巷道、矩形巷道与异型巷道等;可实现超前一定距离(根据实际工况确定)全采动影响区一次支撑。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尾部支护装置移动过程示意图;图2为牵引支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支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伸缩顶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牵引支护装置的俯视图;图6为图5中I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7为图6中轨道连接头的侧视图;图中:1、牵引支护装置,1.1、第二底座,1.1.1、第二底板,1.1.2、第二侧板,1.2、第二立柱缸,1.3、第二侧边梁,1.4、第二伸缩顶梁组件,1.4.1、第二顶梁,1.4.2、第二伸缩梁,1.5、第二辅助调架千斤顶,1.6、步进千斤顶,1.7、第二行走轮,1.8、支架高度调节千斤顶,1.9、轨道推拉千斤顶,1.10、气动绞车,2、支护装置,2.1、第一底座,2.1.1、第一底板,2.1.2、第一侧板,2.2、第一立柱缸,2.3、第一侧边梁,2.4、第一伸缩顶梁组件,2.4.1、第一顶梁,2.4.2、第一伸缩梁,2.5、第一辅助调架千斤顶,2.6、第一行走轮,2.7、轨道高度调节千斤顶,2.8、轨道支架,2.8.1、槽状结构,3、架空轨道,3.1、直线导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架空轨式牵引超前支护装置布置在工作面运输巷道或回风巷道中、综采工作面前端。其用于煤矿井下综采工作过程中运输巷道和回风巷道的支撑,防止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和沿倾斜方向支承压力的叠加作用而引起的巷道围岩变形、移动、破坏。如图1所示,架空轨式牵引超前支护装置,包括牵引支护装置1、支护装置2及架空轨道3;其中,若干个支护装置2沿着巷道延伸方向由尾排向首排依次排列,相邻的支护装置2间隔300mm且保证支护装置2之间平行,其用于支撑顶板。牵引支护装置1设置在首排支护装置2的前方1900mm处,其用于搬运尾部的支护装置2至前端;架空轨道3沿支护装置2移动方向布设,在搬运支护装置时起到支撑及导向作用。如图2所示,支护装置2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底座2.1,每个第一底座2.1包括第一底板2.1.1及与第一底板2.1.1固定连接的两个第一侧板2.1.2,两个第一侧板2.1.2对立设置,两个并排设置的可调节支护装置2高度的第一立柱缸2.2安装在第一底板2.1.1上部,且位于两个第一侧板2.1.2之间;第一立柱缸2.2的顶端固定第一侧边梁2.3,两侧的第一侧边梁2.3之间通过第一伸缩顶梁组件2.4连接,第一伸缩顶梁组件2.4包括中部的第一顶梁2.4.1及与第一顶梁2.4.1两侧活动连接的两个第一伸缩梁2.4.2,两侧第一立柱缸2.2与第一伸缩顶梁组件2.4等形成龙门结构。两侧的第一底板2.1.1内侧面之间安装第一辅助调架千斤顶2.5,用于调整整个支护装置2的宽度,从而适应不同宽度的巷道。每个的第一侧边梁2.3的外侧面固定两个可转动的第一行走轮2.6,该第一侧边梁2.3的下部安装两个轨道高度调节千斤顶2.7,轨道高度调节千斤顶2.7的移动端固定指向“龙门结构”内侧的轨道支架2.8,架空轨道3搭设在轨道支架2.8上,通过调节轨道高度调节千斤顶2.7即可调整轨道高度,进一步调整架空轨道3的平面度。架空轨道3为两条相互平行的直线导轨3.1,直线导轨3.1可为重型钢轨,轨道支架2.8上设有槽状结构2.8.1,重型钢轨底部限位在槽状结构2.8.1内并可在内部移动。其中的槽状结构2.8.1可以是向内设置的勾状结构、T型槽结构或其他与导轨配合的结构。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侧边梁2.3的外侧面的第一行走轮2.6可与搭设在轨道支架2.8上部的架空轨道3相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架空轨式牵引超前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及两个以上依次排列的支护装置,支护装置为门状结构,支护装置的宽度及高度均可调节,支护装置外侧固定行走轮,支护装置两侧立柱的内侧分别布设架空轨道,架空轨道包括两条相互平行的直线导轨,直线导轨沿着支护装置排列方向延伸,架空轨道可沿着该方向推拉。/n
【技术特征摘要】
1.架空轨式牵引超前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及两个以上依次排列的支护装置,支护装置为门状结构,支护装置的宽度及高度均可调节,支护装置外侧固定行走轮,支护装置两侧立柱的内侧分别布设架空轨道,架空轨道包括两条相互平行的直线导轨,直线导轨沿着支护装置排列方向延伸,架空轨道可沿着该方向推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架空轨式牵引超前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架空轨道为一个整体,由最前排支护装置直至延伸到尾部支护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架空轨式牵引超前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装置包括第一伸缩顶梁组件,第一伸缩顶梁组件两侧连接第一侧边梁,第一侧边梁通过第一立柱缸连接至第一底座,两侧的第一底座之间安装第一辅助调架千斤顶,第一侧边梁外侧面固定行走轮,第一侧边梁下方的第一立柱缸内侧设有支撑架空轨道的轨道支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架空轨式牵引超前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导轨为重型钢轨,轨道支架上设有槽状结构,重型钢轨底部限位在槽状结构内并可在内部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架空轨式牵引超前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槽状结构为将重型钢轨底部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凤奎,曹文永,曹文彪,曹文艳,尚尔波,孟维峰,陈桂娟,张小旭,曹晓亮,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威跃集团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