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黑臭水体治理修复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28922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6:08
本申请涉及一种河道黑臭水体治理修复系统,其包括安装在河道内侧壁上的安装座,安装座上安装有对杂物进行冲击的冲淤组件,河道内安装有对杂物进行收集的第一收集组件;冲淤组件包括安装在安装座内侧壁上的底部横杆、转动套设在底部横杆上的底部支撑杆,底部横杆上转动套设有底部齿轮,底部支撑杆与底部齿轮之间通过连接块连接,底部支撑杆上安装有底板,底板上安装有底部喷头,底部喷头的进水端安装有延伸至河道外部的底部进水管;安装座内部设置有与底部齿轮啮合的齿条,安装座上设置有驱动齿条竖直往复运动的第一驱动件。本申请具有提高水体清理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河道黑臭水体治理修复系统
本申请涉及水体处理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河道黑臭水体治理修复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我国人口数量和企业数量的不断增长,生活废水和企业排放废水的总量在不断增加,而其中部分废水会直接或者间接的排放至河流中,过量的工业和生活垃圾的排放已对河道的原有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导致河道淤积,致使河道的基本功能丧失。其中造成河道淤积的污染物来源众多,其中包括生活垃圾和工业垃圾,如塑料、泡沫及各种用具、产品,此类漂浮物一年四季均有,且占漂浮物的比例有增长的趋势;树木和农作物,如原木、树枝、稻草、秸秆、灌木等;灾害类漂浮物,如家畜鱼类尸体、木料、失控航标等。在雨季,由于雨水的不断冲刷,使得越来越多的垃圾随地表径流的产生逐渐汇入河道当中,造成河道淤积,随着漂浮物的不断增多,水质指标含量中氨氮、高锰酸盐等指数陡增,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突出,河道淤积危害急待解决。另一方面,河道长时间淤积,会导致水体浑浊后会出现黑臭现象的发生,对河道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如果河道位于城市内部,暴雨时期对造成河道水位的迅速抬升,对城市来说有出现内涝的威胁。相关技术可参考公告号为CN110499746A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河道黑臭水体治理修复系统,包括设置在第一河道内部的清理装置、安装在第一河道上部的驱动装置,第一河道的外侧垂直连通设置有第二河道,第一河道和第二河道之间设置有滤板,第一河道一端设置有封闭端;清理装置包括横置在河道上部的转动管、套接在转动管外部且设置在河道上端面的轴承座,转动管外部设置有清理筛板,清理筛板上开设有多个疏水孔;第一河道靠近第二河道的一端处设置有抵接块,抵接块上部开设有弧形槽,清理筛板的自由端与弧形槽的上部抵接。相关技术中,黑臭水体一般会出现在地势较低而且水流量较小的河道,杂物以及淤泥沉积在河道的底部,导致河道内的水体出现黑臭现象,而相关技术中,只是将水体内部的杂物进行打捞,而沉积在河道淤泥内部的杂物仍然沉积在河道的底面,导致水体的清理效果较差。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有水体清理效果较差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提高水体清理的效果,本申请提供一种河道黑臭水体治理修复系统。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河道黑臭水体治理修复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河道黑臭水体治理修复系统,包括安装在河道内侧壁上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安装有对杂物进行冲击的冲淤组件,所述河道内安装有对杂物进行收集的第一收集组件;所述冲淤组件包括安装在安装座内侧壁上的底部横杆、转动套设在底部横杆上的底部支撑杆,所述底部横杆上转动套设有底部齿轮,所述底部支撑杆与底部齿轮之间通过连接块连接,所述底部支撑杆上安装有底板,所述底板上安装有底部喷头,所述底部喷头的进水端安装有延伸至河道外部的底部进水管;所述安装座内部设置有与底部齿轮啮合的齿条,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驱动齿条竖直往复运动的第一驱动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通过第一驱动件带动齿条下移,由于齿条与底部齿轮啮合,齿条下移时带动底部齿轮沿底部横杆转动,底部齿轮转动时通过连接块带动底部支撑杆背离安装座的一端由下至上进行转动,底部支撑杆带动底板以及底部喷头进行转动。在底部支撑杆进行转动的过程中,底部喷头对河道内部进行高压喷水,将河道底部的杂物右下至上进行冲击,此时杂物由淤泥内冲击至河道内部,此时河道内部的杂物受到水流的冲击便可进入到第一收集组件内部;沉积在河道内部的杂物被水流冲击至第一收集组件内部,提高了河道内部杂物的清理效果。优选的,所述安装座上安装有顶部移动组件,所述顶部移动组件包括安装在安装座内侧壁上的顶部横杆、转动套设在顶部横杆上且与齿条啮合的顶部齿轮、转动套设在顶部横杆上且与顶部齿轮连接的第一锥齿轮、安装在安装座内侧壁上的安装板、竖直固定穿设在安装板内部的安装杆、转动套设在安装杆上的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上安装有顶部支撑杆,所述顶部支撑杆上安装有顶板,所述顶板上安装有顶部喷头,所述顶部喷头的进水端安装有延伸至河道外部的顶部进水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冲淤组件可将河道底部淤泥进行冲击,并将淤泥内部的杂物冲出,由于杂物内部可能会夹杂有淤泥,杂物此时受到重力可能会发生竖直掉落,故而在安装座上设置对杂物向第一收集组件内进行冲击的顶部移动组件;使用时,齿条带动顶部齿轮进行转动,顶部齿轮通过第一锥齿轮带动第二锥齿轮进行转动,第二锥齿轮带动顶部支撑杆进行转动,顶部支撑杆通过顶板带动顶部喷头进行转动,顶部喷头进行水平转动,使得顶部喷头内喷出的水流将杂物水平输送至第一收集组件内部。优选的,所述第一驱动件包括安装在安装座内侧壁上的第一电机、安装在第一电机输出端的且与第一电机竖直轴同心的转动盘、安装在转动盘侧壁上且水平延伸的转动杆,所述齿条上安装有驱动块,所述驱动块上水平开设有第一腰形孔,转动杆水平穿设在第一腰形孔内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齿条需要上下进行往复移动,所以设置有驱动件;在使用时,电机带动转动盘进行转动,转动盘带动转动杆进行转动,转动杆转动时沿第一腰形孔进行滑动,此时驱动块进行竖直往复移动,驱动块带动齿条进行竖直往复移动。优选的,所述第一收集组件包括架设在河道上的第一钢索、转动套设在第一钢索上的第一浮筒、架设在河道上的第二钢索、安装在第二钢索上的第二浮筒,所述第二浮筒的底部通过连接绳连接有重物,所述重物与第一浮筒之间连接有收集网,所述重物的水平高度低于第一浮筒的高度,所述第一浮筒位于第二浮筒背离安装座的一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杂物从第二浮筒的上部移动至收集网的上部,而且由于收集网位于第一浮筒的底部为竖直状,杂物可沿收集网进行堆积,从而使得杂物的收集效果较好;同时,通过重物的设置,使得收集网背离第一浮筒的底部没入至河道中,水平位置较低,使得杂物进入到收集网内部。优选的,采用第二收集组件替换所述第一收集组件,所述第二收集组件包括放置在河道内部的收集筒,所述收集筒的顶部为开口状,所述收集筒上穿设有沿河道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圆杆,所述河道上设置有对第一圆杆进行支撑的支撑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杂物从收集筒的开口处进入到收集筒的内部,完成收集工作,第一圆杆设置,方便对收集筒进行固定,使得收集筒稳定的放置在河道内部。优选的,所述支撑件包括安装在河道外部的横板、安装在底板上部的竖板、安装在竖板侧壁上的圆盘、水平安装在圆盘上的两个第一横杆,所述第一横杆的底部均安装有第一竖杆,所述第一竖杆分别安装在两个第一圆杆的上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收集筒需要放置在河道内部,而后续收集筒收集完成后,需要将收集筒从河道内部取出,故而在河道外部设置有支撑件,方便对收集筒进行固定,使得收集筒相对河道的位置较为稳定。优选的,所述横板设置有驱动圆盘转动的转动驱动件,所述转动驱动件包括安装在横板上部且位于竖板背离圆盘一侧的支撑板、安装在支撑板背离竖板外侧壁上的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有主动拨盘,所述圆盘上安装有穿设在竖板上的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与圆盘同心,所述转动轴上套设有与主动拨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河道(1)黑臭水体治理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河道(1)内侧壁上的安装座(2),所述安装座(2)上安装有对杂物进行冲击的冲淤组件(4),所述河道(1)内安装有对杂物进行收集的第一收集组件(5);/n所述冲淤组件(4)包括安装在安装座(2)内侧壁上的底部横杆(41)、转动套设在底部横杆(41)上的底部支撑杆(42),所述底部横杆(41)上转动套设有底部齿轮(43),所述底部支撑杆(42)与底部齿轮(43)之间通过连接块(44)连接,所述底部支撑杆(42)上安装有底板(45),所述底板(45)上安装有底部喷头(46),所述底部喷头(46)的进水端安装有延伸至河道(1)外部的底部进水管(461);所述安装座(2)内部设置有与底部齿轮(43)啮合的齿条(211),所述安装座(2)上设置有驱动齿条(211)竖直往复运动的第一驱动件(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道(1)黑臭水体治理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河道(1)内侧壁上的安装座(2),所述安装座(2)上安装有对杂物进行冲击的冲淤组件(4),所述河道(1)内安装有对杂物进行收集的第一收集组件(5);
所述冲淤组件(4)包括安装在安装座(2)内侧壁上的底部横杆(41)、转动套设在底部横杆(41)上的底部支撑杆(42),所述底部横杆(41)上转动套设有底部齿轮(43),所述底部支撑杆(42)与底部齿轮(43)之间通过连接块(44)连接,所述底部支撑杆(42)上安装有底板(45),所述底板(45)上安装有底部喷头(46),所述底部喷头(46)的进水端安装有延伸至河道(1)外部的底部进水管(461);所述安装座(2)内部设置有与底部齿轮(43)啮合的齿条(211),所述安装座(2)上设置有驱动齿条(211)竖直往复运动的第一驱动件(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1)黑臭水体治理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2)上安装有顶部移动组件(3),所述顶部移动组件(3)包括安装在安装座(2)内侧壁上的顶部横杆(31)、转动套设在顶部横杆(31)上且与齿条(211)啮合的顶部齿轮(32)、转动套设在顶部横杆(31)上且与顶部齿轮(32)连接的第一锥齿轮(33)、安装在安装座(2)内侧壁上的安装板(34)、竖直固定穿设在安装板(34)内部的安装杆(35)、转动套设在安装杆(35)上的第二锥齿轮(36),所述第二锥齿轮(36)上安装有顶部支撑杆(37),所述顶部支撑杆(37)上安装有顶板(38),所述顶板(38)上安装有顶部喷头(381),所述顶部喷头(381)的进水端安装有延伸至河道(1)外部的顶部进水管(38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1)黑臭水体治理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件(6)包括安装在安装座(2)内侧壁上的第一电机(61)、安装在第一电机(61)输出端的且与第一电机(61)竖直轴同心的转动盘(62)、安装在转动盘(62)侧壁上且水平延伸的转动杆(63),所述齿条(211)上安装有驱动块(64),所述驱动块(64)上水平开设有第一腰形孔(641),转动杆(63)水平穿设在第一腰形孔(641)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1)黑臭水体治理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集组件(5)包括架设在河道(1)上的第一钢索(51)、转动套设在第一钢索(51)上的第一浮筒(52)、架设在河道(1)上的第二钢索(53)、安装在第二钢索(53)上的第二浮筒(54),所述第二浮筒(54)的底部通过连接绳(55)连接有重物(56),所述重物(56)与第一浮筒(52)之间连接有收集网(57),所述重物(56)的水平高度低于第一浮筒(52)的高度,所述第一浮筒(52)位于第二浮筒(54)背离安装座(2)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1)黑臭水体治理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采用第二收集组件(7)替换所述第一收集组件(5),所述第二收集组件(7)包括放置在河道(1)内部的收集筒(71),所述收集筒(71)的顶部为开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广勇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柱石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