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再生透水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89047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6: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再生透水砖,涉及透水砖领域。该基于一种再生透水砖,包括第一砖体与防堵块,所述第一砖体的上表面一侧设置有进水槽,所述第一砖体的内部且位于进水槽底部设置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一端且远离进水槽设置有连接球腔,所述连接球腔的下方一侧设置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一端且远离连接球腔设置有出水槽,所述出水槽的下端与第一砖体的下表面平齐,所述第一砖体的上表面设置有沉孔槽,所述第一砖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凸块,所述第一凸块的中心设置有限位孔,所述第一砖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砖体。通过沉孔槽,可以防止行人在上面行走的时候发生滑倒,可以实现快速透水,使用方便,安装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再生透水砖
本专利技术涉及透水砖
,具体为一种再生透水砖。
技术介绍
透水砖起源于荷兰,在荷兰人围海造城的过程中,发现排开海水后的地面会因为长期接触不到水分而造成持续不断的地面沉降。一旦海岸线上的堤坝被冲开,海水会迅速冲到比海平面低很多的城市把整个临海城市全部淹没。为了使地面不再下沉,荷兰人制造了一种长100毫米宽200毫米50或60毫米高的小型路面砖铺设在街道路面上,并使砖与砖之间预留了2毫米的缝隙。这样下雨时雨水会从砖之间的缝隙中渗入地下。这就是后来很有名的荷兰砖。透水砖颜色依添加色料而定,主要有红色、灰色、绿色、黄色、黑色、棕色、褐色、咖啡色、蓝色。目前市面上的透水砖在使用的时候容易失去透水的功能,当灰尘或者砂砾比较多的时候,容易堵住透水砖的空隙,一般的透水砖在使用的时候容易使得人员在上面滑倒,表面没有防滑槽,为了克服以上问题所以现在需要一种再生透水砖。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再生透水砖,解决了快速透水与防滑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再生透水砖,包括第一砖体与防堵块,所述第一砖体的上表面一侧设置有进水槽,所述第一砖体的内部且位于进水槽底部设置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一端且远离进水槽设置有连接球腔,所述连接球腔的下方一侧设置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一端且远离连接球腔设置有出水槽,所述出水槽的下端与第一砖体的下表面平齐;所述第一砖体的上表面设置有沉孔槽,所述第一砖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凸块,所述第一凸块的中心设置有限位孔,所述第一砖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砖体,所述第二砖体的一侧且靠近第一砖体固定连接有第二凸块,所述第二凸块的一侧中心设置有限位孔。优选的,所述防堵块的中间设置有泄水孔,所述泄水孔贯穿防堵块的上下表面。优选的,所述防堵块的上表面一侧设置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的截面形状为长方形。优选的,所述防堵块的内部且位于连接槽侧壁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滑槽关于连接槽的中轴线对称。优选的,所述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的另一端设置在另一个滑槽的内部,所述滑杆的形状为圆柱形。优选的,所述滑杆的中部外侧套设有拉杆,所述拉杆的形状为长方条,且长度小于连接槽的长度。优选的,所述限位孔的内部设置有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通过限位孔与第一砖体与第二砖体连接在一起。优选的,所述固定螺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螺帽,所述固定螺栓的外侧且位于固定螺帽一侧设置有橡胶垫片,所述固定螺栓的一端外侧且远离固定螺帽设置有固定螺母。工作原理:固定螺栓14可以通过限位孔7将第一凸块10与第二凸块11连接在一起,第一凸块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透水砖3,第二凸块1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砖体8,从而使得第一砖体3与第二砖体8通过固定螺栓14连接,通过进水槽2可以使得透水砖上面的雨水快速流入进水管1从而进入到连接球腔4,连接球腔4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出水管6,出水管6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出水槽5,就可以通过连接球阀4快速排水。(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再生透水砖。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中,设置有沉孔槽,在下大雨的时候由于地面比较湿滑,容易使得行人滑倒,通过沉孔槽可以增大行人与透水砖之间的摩擦,防止行人在行走的使得滑倒,损伤行人的身体健康。2、本专利技术中,设置有进水槽,通过进水槽可以使得透水砖上面的雨水快速提高进水管进入到连接球腔,连接球腔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出水管,出水管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出水槽,就可以通过连接球阀快速排水,使用效果比较明显。3、本专利技术中,设置有第一凸块与第二凸块,第一凸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透水砖,第二凸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砖体,第一凸块与第二凸块可以互相配合,进而实现将第一砖体与第二砖体连接为一体。4、本专利技术中,设置有固定螺栓,固定螺栓可以通过限位孔将第一凸块与第二凸块连接在一起,第一凸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透水砖,第二凸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砖体,从而使得第一砖体与第二砖体通过固定螺栓连接,防止在因为雨水过大造成地面沉降,防止使得透水砖发生偏移,设置有拉杆,通过拉杆可以快速将防堵块拉出进水槽,可以实现快速清洗透水砖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正面剖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正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局部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局部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局部示意图;图7为图5中A处的放大图。其中,1、进水管;2、进水槽;3、第一砖体;4、连接球腔;5、出水槽;6、出水管;7、限位孔;8、第二砖体;9、沉孔槽;10、第一凸块;11、第二凸块;12、固定螺帽;13、橡胶垫片;14、固定螺栓;15、固定螺母;16、防堵块;17、泄水孔;18、连接槽;19、滑槽;20、滑杆;21、拉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如图1-7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再生透水砖,包括第一砖体3与防堵块16,第一砖体3的上表面一侧设置有进水槽2,第一砖体3的内部且位于进水槽2底部设置有进水管1,进水管1的一端且远离进水槽2设置有连接球腔4,连接球腔4的下方一侧设置有出水管6,出水管6的一端且远离连接球腔4设置有出水槽5,出水槽5的下端与第一砖体3的下表面平齐;第一砖体3的上表面设置有沉孔槽9,第一砖体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凸块10,第一凸块10的中心设置有限位孔7,第一砖体3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砖体8,第二砖体8的一侧且靠近第一砖体3固定连接有第二凸块11,第二凸块11的一侧中心设置有限位孔7。防堵块16的中间设置有泄水孔17,泄水孔17贯穿防堵块16的上下表面,防堵块16可以防止砂砾或者污泥对透水砖内部的孔洞堵塞。防堵块16的上表面一侧设置有连接槽18,连接槽18的截面形状为长方形。防堵块16的内部且位于连接槽18侧壁开设有滑槽19,滑槽19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滑槽19关于连接槽18的中轴线对称,滑槽19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杆20,滑杆20的另一端设置在另一个滑槽19的内部,滑杆20的形状为圆柱形。滑杆20的中部外侧套设有拉杆21,拉杆21的形状为长方条,且长度小于连接槽18的长度,限位孔7的内部设置有固定螺栓14,固定螺栓14通过限位孔7与第一砖体3与第二砖体8连接在一起。固定螺栓1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螺帽12,固定螺栓14的外侧且位于固定螺帽12一侧设置有橡胶垫片13,固定螺栓14的一端外侧且远离固定螺帽12设置有固定螺母15,固定螺栓14可以通过限位孔7将第一凸块10与第二凸块11连接在一起,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再生透水砖,包括第一砖体(3)与防堵块(16),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砖体(3)的上表面一侧设置有进水槽(2),所述第一砖体(3)的内部且位于进水槽(2)底部设置有进水管(1),所述进水管(1)的一端且远离进水槽(2)设置有连接球腔(4),所述连接球腔(4)的下方一侧设置有出水管(6),所述出水管(6)的一端且远离连接球腔(4)设置有出水槽(5),所述出水槽(5)的下端与第一砖体(3)的下表面平齐;/n所述第一砖体(3)的上表面设置有沉孔槽(9),所述第一砖体(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凸块(10),所述第一凸块(10)的中心设置有限位孔(7),所述第一砖体(3)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砖体(8),所述第二砖体(8)的一侧且靠近第一砖体(3)固定连接有第二凸块(11),所述第二凸块(11)的一侧中心设置有限位孔(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再生透水砖,包括第一砖体(3)与防堵块(16),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砖体(3)的上表面一侧设置有进水槽(2),所述第一砖体(3)的内部且位于进水槽(2)底部设置有进水管(1),所述进水管(1)的一端且远离进水槽(2)设置有连接球腔(4),所述连接球腔(4)的下方一侧设置有出水管(6),所述出水管(6)的一端且远离连接球腔(4)设置有出水槽(5),所述出水槽(5)的下端与第一砖体(3)的下表面平齐;
所述第一砖体(3)的上表面设置有沉孔槽(9),所述第一砖体(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凸块(10),所述第一凸块(10)的中心设置有限位孔(7),所述第一砖体(3)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砖体(8),所述第二砖体(8)的一侧且靠近第一砖体(3)固定连接有第二凸块(11),所述第二凸块(11)的一侧中心设置有限位孔(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再生透水砖,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堵块(16)的中间设置有泄水孔(17),所述泄水孔(17)贯穿防堵块(16)的上下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再生透水砖,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堵块(16)的上表面一侧设置有连接槽(18),所述连接槽(18)的截面形状为长方形。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爱明张剑锋缪杰龚斌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立优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