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埋套筒和模具的滑丝连接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8356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5: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预埋套筒和模具的滑丝连接组件,预埋套筒设于模具的型腔内,滑丝连接组件包括定位柱,定位柱连接于预埋套筒的内孔和模具的型腔壁之间,定位柱包括位于其轴向不同位置的固定柱段和脱离柱段,预埋套筒的内孔和模具的型腔壁中,其中一者与固定柱段连接后沿轴向的抗拉承载力为F1,另一者设有脱离孔,滑丝连接组件还包括设于脱离孔中的定位轴套,定位轴套连接于脱离柱段和脱离孔之间,第一脱离侧壁的材料硬度小于第二脱离侧壁的材料硬度以使第一脱离侧壁自破坏侧壁的与第二脱离侧壁沿轴向脱离。本发明专利技术兼顾定位柱的连接可靠性和可脱离性,能够保证预埋套筒的预埋姿态和预埋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埋套筒和模具的滑丝连接组件
本专利技术属于预埋浇筑
,具体涉及一种预埋套筒和模具的滑丝连接组件。
技术介绍
预埋件是各类隧道施工及其他混凝土构筑件中的常用结构部件,预埋套筒是预埋件常用的零部件。通过在各类隧道中预埋套筒,从而方便安装固定接触网、通讯及电力设备。在混凝土中预埋套筒时,首先将连接件连接在预埋套筒上,然后将连接件插入模具壁孔中以将预埋套筒固定于模具型腔的设定位置,接着向模具中加入混凝土,待混凝土凝固后,将混凝土预制件从模具中脱模,在脱模的同时连接件也被从模具壁孔中拔出,之后将连接件从预埋套筒中拆卸下来,即完成了预埋套筒在混凝土中的预埋。现有技术中,连接件和模具壁孔一般具有光滑的外表面,二者过盈配合。在实际预埋过程中,由于连接件的外径大于模具壁孔的外径,连接件在外力作用下塞入模具壁孔时,导致连接件的一部分被削掉,导致连接件与模具壁孔不能保证同轴度,进而导致预埋套筒的预埋姿态不合格,另外在生产过程中,模具会有较大的震动,导致预埋套筒的预埋位置不合格。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埋套筒和模具的滑丝连接组件,预埋套筒与模具可靠的连接在一起,能够保证预埋套筒的预埋姿态和预埋位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预埋套筒和模具的滑丝连接组件,所述预埋套筒设于所述模具的型腔内,所述滑丝连接组件包括定位柱,所述定位柱连接于所述预埋套筒的内孔和所述模具的型腔壁之间,所述定位柱包括位于其轴向不同位置的固定柱段和脱离柱段,所述预埋套筒的内孔和所述模具的型腔壁中,其中一者与所述固定柱段连接后沿轴向的抗拉承载力为F1,另一者设有脱离孔,所述滑丝连接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脱离孔中的定位轴套,所述定位轴套连接于所述脱离柱段和所述脱离孔之间,所述定位轴套的外侧壁和内侧壁中,其中一者设有第一固定侧壁,另一者设有第一脱离侧壁,所述脱离柱段的外侧壁和所述脱离孔的内侧壁中,其中一者设有第二固定侧壁,另一者设有第二脱离侧壁,所述第二固定侧壁与所述第一固定侧壁可拆卸式凹凸配合且连接后的抗拉承载力为F2,所述第二脱离侧壁与所述第一脱离侧壁可拆卸式凹凸配合且连接后的抗拉承载力为F3,所述F3最小,所述第一脱离侧壁的材料硬度小于所述第二脱离侧壁的材料硬度以使所述第一脱离侧壁自破坏侧壁的与所述第二脱离侧壁沿轴向脱离。进一步的,所述脱离孔为所述预埋套筒的内孔或设于所述模具的型腔壁上的模具壁孔。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侧壁和所述第一脱离侧壁分别设于所述定位轴套的外侧壁和内侧壁上,所述第二固定侧壁设于所述脱离孔的内侧壁上,所述第二脱离侧壁设于所述脱离柱段的外侧壁上;或者所述第一固定侧壁和所述第一脱离侧壁分别设于所述定位轴套的内侧壁和外侧壁上,所述第二固定侧壁设于所述脱离柱段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二脱离侧壁设于所述脱离孔的内侧壁上。进一步的,所述定位轴套还设有与工具配合的轴套驱动连接结构,所述工具为带动所述预埋套筒旋转的手动或电动工具。进一步的,所述预埋套筒还设有与工具配合的套筒驱动连接结构,所述工具为带动所述预埋套筒旋转的手动或电动工具。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脱离侧壁和所述第二脱离侧壁通过螺纹结构连接。进一步的,所述预埋套筒为金属套筒或塑料套筒,所述模具为金属模具,所述定位柱为金属定位柱,所述定位轴套为塑料轴套。进一步的,所述预埋套筒的内孔端面与所述模具的型腔壁之间还设有一密封垫,所述密封垫的外轮廓呈圆台状,所述密封垫的小底面朝向所述预埋套筒的内孔端面并覆盖所述预埋套筒的内孔端面。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柱段与一固定孔通过螺纹结构连接,所述固定孔为所述预埋套筒的内孔或所述固定孔为设于所述模具的型腔壁上的模具壁孔,所述固定孔的内螺纹和所述固定柱段的外螺纹均为连续螺纹结构,所述第一固定侧壁和所述第二固定侧壁通过螺纹结构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脱离侧壁与所述第二脱离侧壁螺纹连接并组成第一螺纹副,所述第一固定侧壁与所述第二固定侧壁螺纹连接并组成第二螺纹副,所述固定柱段与一固定孔螺纹连接并组成第三螺纹副,所述第一螺纹副、所述第二螺纹副以及所述第三螺纹副中,所述第一螺纹副的螺距最大,和/或所述第一螺纹副的径向嵌合深度最小,和/或所述第一螺纹副的轴向配合长度最小。进一步的,所述脱离孔设于所述预埋套筒的内孔中,所述第一脱离侧壁设于所述定位轴套的内侧壁时,所述预埋套筒设有与驱动其旋转的电动设备配合的连接配合结构。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1)本专利技术公开的预埋套筒和模具的滑丝连接组件,不但保证了预埋套筒、定位柱、定位轴套以及模具的可靠连接,而且定位轴套可自破坏式从模具壁孔中拔出后定位柱与预埋套筒正常拆开,或者定位轴套可自破坏式从预埋套筒的内孔中拔出后定位柱与模具壁孔正常拆开或定位柱与模具不拆开,或者定位轴套可自破坏式从定位柱的外壁上脱离后与模具壁孔正常拆开或定位柱与模具不拆开,或者定位轴套可自破坏式从定位柱的外壁上脱离后与预埋套筒的内孔正常拆开,兼顾定位柱的连接可靠性和可脱离性,能够保证预埋套筒的预埋姿态和预埋位置。2)本专利技术公开的预埋套筒和模具的滑丝连接组件,第一脱离侧壁的内侧壁与第二脱离侧壁螺纹连接,可实现第一脱离侧壁与第二脱离侧壁的连接可靠性和可脱离性;3)本专利技术公开的预埋套筒和模具的滑丝连接组件,密封垫将预埋套筒端面与混凝土隔离开,保持预埋套筒端面赶紧,密封垫设置为圆台状,在产品浇筑完成后,密封垫更容易拆卸,可重复利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定位轴套的纵向剖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模具的主视剖视图;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模具的俯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定位柱的纵向剖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预埋套筒的纵向剖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密封垫的纵向剖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模具、预埋套筒以及滑丝连接组件的组装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管片的主视外轮廓图。其中,10、预埋套筒;20、模具;21、模具壁孔;30、定位柱;31、固定段;32、脱离段;40、定位轴套;41、第一固定侧壁;42、第一脱离侧壁;43、驱动侧壁;50、密封垫;60、管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为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一参见图1至图9,如其中的图例所示,一种预埋套筒和模具的滑丝连接组件,预埋套筒10设于模具20的型腔内,滑丝连接组件包括定位柱30,定位柱30连接于预埋套筒10的内孔和模具20的型腔壁之间,定位柱30包括位于其轴向不同位置的固定柱段31和脱离柱段32,预埋套筒10的内孔和模具20的型腔壁中,其中一者与固定柱段31连接后沿轴向的抗拉承载力为F1,另一者设有脱离孔,滑丝连接组件还包括设于脱离孔中的定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埋套筒和模具的滑丝连接组件,所述预埋套筒设于所述模具的型腔内,所述滑丝连接组件包括定位柱,所述定位柱连接于所述预埋套筒的内孔和所述模具的型腔壁之间,/n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柱包括位于其轴向不同位置的固定柱段和脱离柱段,所述预埋套筒的内孔和所述模具的型腔壁中,其中一者与所述固定柱段连接后沿轴向的抗拉承载力为F1,另一者设有脱离孔,所述滑丝连接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脱离孔中的定位轴套,所述定位轴套连接于所述脱离柱段和所述脱离孔之间,/n所述定位轴套的外侧壁和内侧壁中,其中一者设有第一固定侧壁,另一者设有第一脱离侧壁,/n所述脱离柱段的外侧壁和所述脱离孔的内侧壁中,其中一者设有第二固定侧壁,另一者设有第二脱离侧壁,所述第二固定侧壁与所述第一固定侧壁可拆卸式凹凸配合且连接后的抗拉承载力为F2,所述第二脱离侧壁与所述第一脱离侧壁可拆卸式凹凸配合且连接后的抗拉承载力为F3,所述F3最小,/n所述第一脱离侧壁的材料硬度小于所述第二脱离侧壁的材料硬度以使所述第一脱离侧壁自破坏侧壁的与所述第二脱离侧壁沿轴向脱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埋套筒和模具的滑丝连接组件,所述预埋套筒设于所述模具的型腔内,所述滑丝连接组件包括定位柱,所述定位柱连接于所述预埋套筒的内孔和所述模具的型腔壁之间,
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柱包括位于其轴向不同位置的固定柱段和脱离柱段,所述预埋套筒的内孔和所述模具的型腔壁中,其中一者与所述固定柱段连接后沿轴向的抗拉承载力为F1,另一者设有脱离孔,所述滑丝连接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脱离孔中的定位轴套,所述定位轴套连接于所述脱离柱段和所述脱离孔之间,
所述定位轴套的外侧壁和内侧壁中,其中一者设有第一固定侧壁,另一者设有第一脱离侧壁,
所述脱离柱段的外侧壁和所述脱离孔的内侧壁中,其中一者设有第二固定侧壁,另一者设有第二脱离侧壁,所述第二固定侧壁与所述第一固定侧壁可拆卸式凹凸配合且连接后的抗拉承载力为F2,所述第二脱离侧壁与所述第一脱离侧壁可拆卸式凹凸配合且连接后的抗拉承载力为F3,所述F3最小,
所述第一脱离侧壁的材料硬度小于所述第二脱离侧壁的材料硬度以使所述第一脱离侧壁自破坏侧壁的与所述第二脱离侧壁沿轴向脱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丝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离孔为所述预埋套筒的内孔或设于所述模具的型腔壁上的模具壁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丝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侧壁和所述第一脱离侧壁分别设于所述定位轴套的外侧壁和内侧壁上,所述第二固定侧壁设于所述脱离孔的内侧壁上,所述第二脱离侧壁设于所述脱离柱段的外侧壁上;
或者所述第一固定侧壁和所述第一脱离侧壁分别设于所述定位轴套的内侧壁和外侧壁上,所述第二固定侧壁设于所述脱离柱段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二脱离侧壁设于所述脱离孔的内侧壁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国伟周铁城高仕锋高文杰乔峥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誉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