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子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8299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5: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转子支架,属于机械结构技术领域。其包括底座、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第一支撑环和第二支撑环,第一支撑环架设于第一支撑架上,于第一支撑环的中心处形成第一容置孔;第二支撑环架设于第二支撑架上,于第二支撑环的中心处形成第二容置孔;第一容置孔与第二容置孔对中,待支撑转子的轴径一端穿设于第一容置孔内,另一端穿设于第二容置孔内;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的支撑高度均大于待支撑转子的最大回转半径;其中,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之间的间距可调。其能够与多种转子相适应,从而节约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子支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结构
,特别是涉及一种转子支架。
技术介绍
航空发动机是一种高度复杂精密的热动力机械装置,被誉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工业和国防实力的重要标志。其转子多为多级盘鼓结构,装配过程中的平衡磨削须多次移动转子结构,其在移动工序中的转子组件也须水平放置且不能损伤其转子组件的叶片。转子水平移动/放置支架可以辅助转子组件进行水平移动以及用于转子组件的水平放置。现有技术中的转子支架适用范围较窄。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转子支架,其能够与多种转子相适应,从而更加适于实用。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转子支架的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转子支架包括底座(1)、第一支撑架(4)、第二支撑架(10)、第一支撑环(6)和第二支撑环(7),所述第一支撑环(6)架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架(4)上,于所述第一支撑环(6)的中心处形成第一容置孔(12);所述第二支撑环(7)架设于所述第二支撑架(10)上,于所述第二支撑环(7)的中心处形成第二容置孔(11);所述第一容置孔(12)与所述第二容置孔(11)对中,待支撑转子的轴径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一容置孔(12)内,另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二容置孔(11)内;所述第一支撑架(4)、第二支撑架(10)的支撑高度均大于待支撑转子的最大回转半径;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架(4)、第二支撑架(10)之间的间距可调。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转子支架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作为优选,所述转子支架还包括连接座(2),所述第一支撑架(4)通过所述连接座(2)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底座(1)。作为优选,所述转子支架还包括第一斜撑(3),所述第一斜撑(3)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架(4)和所述底座(1)之间,使得所述第一支撑架(4)在所述第一斜撑(3)的支撑作用下,处于竖直状态。作为优选,所述转子支架还包括连接座(2),所述第一斜撑(3)的一端通过所述连接座(2)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底座(1),所述第一斜撑(3)的另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架(4)。作为优选,所述连接座(2)包括第一限位面(2a)、第二限位面(2b)和连接螺母(5),所述第一限位面(2a)和第二限位面(2b)之间形成限位槽,在所述第一限位面(2a)、第二限位面(2b)上,于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第一螺纹孔;待连接部在与所述第一螺纹孔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通孔或者第二螺纹孔;当所述待连接部设置于所述连接座(2)内时,所述待连接部被限制于所述限位槽内,并且,所述第一限位面(2a)、待连接部、第二限位面(2b)之间通过所述连接螺母(5)连接在一起。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斜撑(3)包括母连接臂(13)、横向连接臂(14)、第一连接支臂(15)和第二连接支臂(16),所述母连接臂(13)的一端通过所述连接座(2)连接于所述底座(1),所述母连接臂(1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横向连接臂(14)的中间;所述第一连接支臂(15)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横向连接臂(14)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接支臂(15)的另一端铰接于所述支撑架(4);所述第二连接支臂(16)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横向连接臂(14)的另一端,所述第二连接支臂(16)的另一端铰接于所述支撑架(4)。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支撑环(4)包括可分离的第一下半环(6a)、第一上半环(6b),所述第一下半环(6a)与第一上半环(6b)对合后,于中间形成所述第一容置孔(12);所述第二支撑环(7)包括可分离的第二下半环(6a)、第二上半环(6b),所述第二下半环(6a)与第二上半环(6b)对合后,于中间形成所述第二容置孔(11)。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支撑架(4)包括第一支撑腿(4a)、第二支撑腿(4b)、第一卡爪(4e)和第二卡爪(4d),所述第一卡爪(4e)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腿(4a),于所述第一卡爪(4e)上形成第一容置槽;所述第二卡爪(4d)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腿(4b),于所述第二卡爪(4d)上形成第二容置槽;所述第一下半环(6a)的径向两外侧分别设有第一定位销(19),所述第一定位销(19)的直径、所述第一容置槽的宽度、第二容置槽的宽度均相同,使得所述第一下半环(6a)通过两个所述第一定位销(19)定位至所述第一容置槽、第二容置槽;所述第二支撑架(10)包括第三支撑腿(10a)、第四支撑腿(10b)、第三卡爪(10c)和第四卡爪(10d),所述第三卡爪(10c)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三支撑腿(10a),于所述第三卡爪(10c)上形成第三容置槽;所述第四卡爪(10d)固定连接于所述第四支撑腿(10b),于所述第四卡爪(10d)上形成第四容置槽;所述第二下半环(7a)的径向两外侧分别设有第二定位销(17),所述第二定位销(17)的直径、所述第三容置槽的宽度、第四容置槽的宽度均相同,使得所述第二下半环(7a)通过两个所述第二定位销(17)定位至所述第三容置槽、第四容置槽。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容置槽、第二容置槽内侧开口处设置有第一倒角或者第一圆弧(20),所述第三容置槽和第四容置槽内侧开口处设置有第二倒角或者第二圆弧(18)。作为优选,所述转子支架还包括第二斜撑(9),所述第二斜撑(9)设置于所述底座(1)和所述第二支撑架(10)之间,使得所述第二支撑架(10)在所述第二斜撑(3)的支撑作用下,处于竖直状态。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转子支架在使用时,转子的一端轴径穿设于第一支撑环6内,转子的另一端轴径穿设于第二支撑环7内,在此基础上,由于第一支撑架4、第二支撑架10之间的间距可调,因此,能够适应对不同长度的转子的支撑,除此之外,由于第一支撑架4、第二支撑架10的支撑高度均大于待支撑的转子的最大回转半径,在这种情况下,在转子旋转过程中,转子也不会因为受到底座1或者地面干涉,因此,能够保证转子的旋转安全性。附图说明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转子支架在一个典型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转子支架在一个典型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转子支架,其能够与多种转子相适应,从而更加适于实用。为更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为达成预定专利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转子支架,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子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第一支撑架(4)、第二支撑架(10)、第一支撑环(6)和第二支撑环(7),/n所述第一支撑环(6)架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架(4)上,于所述第一支撑环(6)的中心处形成第一容置孔(12);/n所述第二支撑环(7)架设于所述第二支撑架(10)上,于所述第二支撑环(7)的中心处形成第二容置孔(11);/n所述第一容置孔(12)与所述第二容置孔(11)对中,待支撑转子的轴径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一容置孔(12)内,另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二容置孔(11)内;/n所述第一支撑架(4)、第二支撑架(10)的支撑高度均大于待支撑转子的最大回转半径;/n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架(4)、第二支撑架(10)之间的间距可调。/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子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第一支撑架(4)、第二支撑架(10)、第一支撑环(6)和第二支撑环(7),
所述第一支撑环(6)架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架(4)上,于所述第一支撑环(6)的中心处形成第一容置孔(12);
所述第二支撑环(7)架设于所述第二支撑架(10)上,于所述第二支撑环(7)的中心处形成第二容置孔(11);
所述第一容置孔(12)与所述第二容置孔(11)对中,待支撑转子的轴径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一容置孔(12)内,另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二容置孔(11)内;
所述第一支撑架(4)、第二支撑架(10)的支撑高度均大于待支撑转子的最大回转半径;
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架(4)、第二支撑架(10)之间的间距可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座(2),
所述第一支撑架(4)通过所述连接座(2)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底座(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斜撑(3),
所述第一斜撑(3)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架(4)和所述底座(1)之间,使得所述第一支撑架(4)在所述第一斜撑(3)的支撑作用下,处于竖直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子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座(2),
所述第一斜撑(3)的一端通过所述连接座(2)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底座(1),
所述第一斜撑(3)的另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架(4)。


5.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转子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2)包括第一限位面(2a)、第二限位面(2b)和连接螺母(5),
所述第一限位面(2a)和第二限位面(2b)之间形成限位槽,
在所述第一限位面(2a)、第二限位面(2b)上,于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第一螺纹孔;
待连接部在与所述第一螺纹孔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通孔或者第二螺纹孔;
当所述待连接部设置于所述连接座(2)内时,所述待连接部被限制于所述限位槽内,并且,所述第一限位面(2a)、待连接部、第二限位面(2b)之间通过所述连接螺母(5)连接在一起。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子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撑(3)包括母连接臂(13)、横向连接臂(14)、第一连接支臂(15)和第二连接支臂(16),
所述母连接臂(13)的一端通过所述连接座(2)连接于所述底座(1),所述母连接臂(1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横向连接臂(14)的中间;
所述第一连接支臂(15)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横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凤梅刘丛丛王爱爱李辉全刘光祥刘美慧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中科国晟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