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处理水封石油洞库油泥沉积的发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28028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5: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处理水封石油洞库油泥沉积的发油装置,属于石油化工技术领域,本装置包括:初级分离器,初级分离器通过第一传送管体与潜液泵连接,潜液泵设于储油洞库内底部;油泥分离器,油泥分离器用于接收初级分离器排出油泥并进行油泥分离;油水分离器,油水分离器用于接收初级分离器排出油水并进行油水分离;油泥分离器出油端通过第一传送管体将分离获得油体送入第二传送管体,增压泵将油体送回储油洞库;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对油泥进行流水线式连续处理,克服油泥处理过程中油气损耗以及存在安全隐含的问题,并避免或降低油泥与处理设备的粘附,油泥复原成原油的回收率高,实现原油回收,减小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处理水封石油洞库油泥沉积的发油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石油化工
,具体涉及一种处理水封石油洞库油泥沉积的发油装置。
技术介绍
本部分的描述仅提供与本申请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而不构成现有技术。人类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素有“工业血液”之称的石油成为不可缺少的能源,地下水封洞库因其占地面积少、存储量大、应急能力强、成本低、安全性能高、备战能力强等优点,目前己经成为国际上越来越重要的石油储备方式。原油是由胶体溶液、固体烃、沥青质、微粒泥沙分散相等着组成的混合物,地下原油洞库长期运营之后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沉积问题。由于地下洞库具有规模大、工程施工技术复杂、安全运行要求高等特点,目前我国尚未开发出较为成熟的油泥清除与洞库清理技术,而油泥具有易燃、有毒、自然降解困难等特点,被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为HW08类危险固废,现有的油泥处理设备通常存在二次污染同时对油泥中的油气资源浪费严重,或者处理费用高,难以实现产业化、小型化的高效快速无害化处理。应该注意,上面对技术背景的介绍只是为了方便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并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而阐述的。不能仅仅因为这些方案在本申请的
技术介绍
部分进行了阐述而认为上述技术方案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处理水封石油洞库油泥沉积的发油装置,对油泥进行流水线式连续处理,克服油泥处理过程中油气损耗以及存在安全隐含的问题,并避免或降低油泥与处理设备的粘附,油泥复原成原油的回收率高,实现原油回收,减小环境污染。本专利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处理水封石油洞库油泥沉积的发油装置,包括:初级分离器,初级分离器通过第一传送管体与潜液泵连接,潜液泵设于储油洞库内底部;油泥分离器,油泥分离器用于接收初级分离器排出油泥并进行油泥分离;油水分离器,油水分离器用于接收初级分离器排出油水并进行油水分离;增压泵,增压泵通过第二传送管体与油水分离器出油端连接;其中,油泥分离器出油端通过第一传送管体将分离获得油体送入第二传送管体,增压泵将油体送回储油洞库;其中,储油洞库外设有第一气体收集器,第一气体收集器通过第一传送管体与储油洞库连通。本专利技术通过设计初级分离器对储油洞库内部抽取的油泥进出初级分离,将油泥中能够分离的水油混合物进行初步分离,送入至油水分离器内进行油水分离,回收油水混合物中的原油,而经过初级分离器的油泥送入至油泥分离器内进行深度分离,分离获得的油泥中原油进行回收,具体的油水分离以及油泥分离获得的原油能够实现达到98%以上沉积物复原成原油经过第一传送管体送回至储油洞库内,实现对油泥进行流水线式连续处理并回收,为保证整个回收获得的原油输送顺利,通过设置增压泵的方式来保证原油高效输送回储油洞库,同时,设计第一气体收集器对储油洞库内部油气进行收集,以降低油气随油泥排出几率提升,克服油泥处理过程中油气损耗以及存在安全隐含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油泥复原成原油的回收率高,实现原油回收,减小环境污染。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初级分离器包括初级分离箱体,初级分离箱体内通过竖直设置的分离网板将初级分离箱体内部空间分割为第二腔室和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一腔室内底部分别设有加热件;第二腔室上部的初级分离箱体上部连接有第一进料管体,第一腔室底部的初级分离箱体连接有第一排料管,第一腔室侧壁上部的初级分离箱体连接有第一排液管,优选的,第一腔室上部的初级分离箱体连接有第一排气管,第一排气管连接有第二气体收集器。加热件为电热加热件,通过分离网板将处理分离器内部分隔为第二腔室和第一腔室目的在于实现对油泥过滤和分级,具体为:将需处理的油泥通过潜液泵抽取至第二腔室内部之后,通过加热件对第二腔室内部的油泥进行加热,第二腔室内的油泥经过加热后流动性得到提高有助于原油与泥土、沙粒等的分离,同时油泥中的挥发性气体能够通过第一排气管排入至第二气体收集器内,加热后的油泥流动性得到提高其通过分离网板进入到第一腔室内继续加热进一步提升油泥的流动性有利于油体中的水体分离,这样通过设有的第一排液管将油泥上层的介质排出至油水分离器进行处理,第二腔室内油泥可能存在的结块物能被截留继续加热处理避免了结块物造成输送管道的堵塞同时油泥中的大颗粒物也能够被截留防止管体堵塞,而剩余在第一腔室油泥经第一排料管排入至油泥分离器进行原油回收处理。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第二腔室内设有搅拌组件,搅拌组件包括:第一驱动电机,第一驱动电机设于第二腔室上部的初级分离箱体外,第一驱动电机的搅拌转轴延伸至第二腔室内,且搅拌转轴底部同轴连接圆盘状的搅拌转盘,搅拌底板,搅拌底板为圆盘状,搅拌底板表面设有至少两个固定插槽,搅拌转盘底面通过与固定插槽数量对应的搅拌杆体与固定插槽连接,搅拌杆体倾斜设置,其中,搅拌底板侧边连接有搅拌环套,搅拌环套表面环绕开设第一搅拌通孔,搅拌底板中部开设有圆形且同心的第二搅拌通孔,第二腔室内送入的油泥为从储油洞库内抽取,其流动性较差,沉积物相对聚集,单一通过加热件对油泥进行加热,油泥的流动性提高效果较差且时间过长,通过在第二腔室内设置搅拌组件的方式来辅助提高油泥的流动性以及缩短油泥处理时间,具体的,设计第一驱动电机驱动搅拌轴旋转带动圆盘状的搅拌转盘,搅拌转盘旋转的同时带动其底部搅拌杆体旋转,搅拌杆体的旋转能够对油泥进行搅拌处理,提升油泥流动性,也有利于油泥之间的热传递以此进一步提升油泥流动性,而将搅拌杆体设计成倾斜状态对于搅拌效果具有相对提升,优选将搅拌杆体向搅拌转轴心处倾斜设置,这样对于搅拌过程能够起到使油泥向中部聚集的效果,能够扩大油泥之间的热传递效果,且减小油泥向第二腔室腔壁方向流动,减小与腔壁的接触来降低粘附腔壁可能性,在搅拌杆体底部设置搅拌底板以及搅拌底板侧边设置搅拌环套的目的在于,增大搅拌组件的搅拌范围并使搅拌的油泥形成较为规律的流动,这样能够减小对油泥搅拌过程中搅拌部件的搅拌速度过快导致油泥剧烈翻动所带来的油气损耗更避免可能出现的静电,同时搅拌底板和搅拌环套能够对搅拌过程中的油泥起到箱中心处聚集效果,而聚集的油泥在通过第一搅拌通孔和第二搅拌通孔向下落出,形成较为规律的流动,搅拌环套的设计能够促进油泥向搅拌中心聚集,进而相对减小油泥在搅拌腔室内壁停留或接触时间来降低油泥与腔壁的粘附率。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搅拌底板上还环绕圆形的第二搅拌通孔开设有扇形孔,用于实现扩大油泥的流通通道面积范围,保证形成较为规律的流动。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储油洞库外设有氮气发生器,氮气发生器通过第一传送管体与储油洞库连通。氮气发生器用于对储油洞库内部送入氮气储油洞库内用于抑制储油洞库内部的氧气浓度以及油气浓度。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油泥分离器包括:油泥分离壳体,油泥分离壳体上部设有密封盖板,密封盖板底面设有第一柱套和进料圆环,第一柱套设于油泥分离壳体内,进料圆环固设在第一柱套外壁,密封盖板上设有穿过其的第五进料管体,第五进料管体穿过进料圆环且出料口设于进料圆管底部,破碎柱体,破碎柱体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处理水封石油洞库油泥沉积的发油装置,包括:/n初级分离器(60),所述初级分离器(60)通过第一传送管体(10)与潜液泵(13)连接,所述潜液泵(13)设于储油洞库(100)内底部;/n油泥分离器(70),所述油泥分离器(70)用于接收初级分离器(60)排出油泥并进行油泥分离;/n油水分离器(50),所述油水分离器(50)用于接收初级分离器(60)排出油水并进行油水分离;/n增压泵(40),所述增压泵(40)通过第二传送管体(41)与油水分离器(50)出油端连接;/n其中,所述油泥分离器(70)出油端通过第一传送管体(10)将分离获得油体送入第二传送管体(41),所述增压泵(40)将油体送回储油洞库(100);/n其中,所述储油洞库(100)外设有第一气体收集器(30),所述第一气体收集器(30)通过第一传送管体(10)与储油洞库(100)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处理水封石油洞库油泥沉积的发油装置,包括:
初级分离器(60),所述初级分离器(60)通过第一传送管体(10)与潜液泵(13)连接,所述潜液泵(13)设于储油洞库(100)内底部;
油泥分离器(70),所述油泥分离器(70)用于接收初级分离器(60)排出油泥并进行油泥分离;
油水分离器(50),所述油水分离器(50)用于接收初级分离器(60)排出油水并进行油水分离;
增压泵(40),所述增压泵(40)通过第二传送管体(41)与油水分离器(50)出油端连接;
其中,所述油泥分离器(70)出油端通过第一传送管体(10)将分离获得油体送入第二传送管体(41),所述增压泵(40)将油体送回储油洞库(100);
其中,所述储油洞库(100)外设有第一气体收集器(30),所述第一气体收集器(30)通过第一传送管体(10)与储油洞库(100)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处理水封石油洞库油泥沉积的发油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初级分离器(60)包括初级分离箱体(61),所述初级分离箱体(61)内通过竖直设置的分离网板(611)将初级分离箱体(61)内部空间分割为第二腔室(612)和第一腔室(68),所述第二腔室(612)和第一腔室(68)内底部分别设有加热件(69);所述第二腔室(612)上部的初级分离箱体(61)上部连接有第一进料管体(63),所述第一腔室(68)底部的初级分离箱体(61)连接有第一排料管(610),所述第一腔室(68)侧壁上部的初级分离箱体(61)连接有第一排液管(67),优选的,所述第一腔室(68)上部的初级分离箱体(61)连接有第一排气管(65),所述第一排气管(65)连接有第二气体收集器(6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处理水封石油洞库油泥沉积的发油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二腔室(612)内设有搅拌组件(62),所述搅拌组件(62)包括:
第一驱动电机(64),所述第一驱动电机(64)设于第二腔室(612)上部的初级分离箱体(61)外,所述第一驱动电机(64)的搅拌转轴(622)延伸至第二腔室(612)内,且所述搅拌转轴(622)底部同轴连接圆盘状的搅拌转盘(623),
搅拌底板(627),所述搅拌底板(627)为圆盘状,所述搅拌底板(627)表面设有至少两个固定插槽(629),所述搅拌转盘(623)底面通过与固定插槽(629)数量对应的搅拌杆体(624)与固定插槽(629)连接,所述搅拌杆体(624)倾斜设置,
其中,所述搅拌底板(627)侧边连接有搅拌环套(626),所述搅拌环套(626)表面环绕开设第一搅拌通孔(625),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丹丹杨森竺柏康朱根民赵东锋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海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