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文玉玲专利>正文

一种治疗流感的中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7980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5: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治疗湿毒型流感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该药物由以下按重量份数计的中药原料制成:岗梅根10~20份,布渣叶10~20份,藿香5~15份,贯众5~15份,五指柑5~15份,金银花10~20份,连翘10~20份,白芷3~9份,崩大碗5~15份,大青叶5~15份,芦根10~20份,菊花3~9份。制备方法是把各种中药原料经二次水提后喷雾干燥得中药粉,可制成各种中药制剂。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传统中药制备方法,保留了药物的药性,原药配伍合理,具有清热解毒,祛湿透热清瘟的功效,临床用于治疗湿毒型流感,药效好,抗病毒能力强,无毒副作用,而且服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治疗流感的中药
本专利技术属于中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治疗湿毒型流感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流感是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其发病率居传染病的首位,具有极强的传染性,是主要公共健康问题之一,属于中医“时行感冒”、“外感发热”、“温病”、“疫疠”的范畴。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咽痛、流涕、鼻塞、咳嗽、咯痰、头痛、全身酸痛、乏力;部分病例出现呕吐或腹泻。高热是重症流感首发和最主要的症状之一,多超过39℃。最早在中医经典《黄帝内经》记载:“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中医防治瘟疫是根据患者临床征象而辨证论治,因此,无论病毒变异与否,中医瘟疫理论与实践是治疗流感的有效途径。此外,流感病邪主要是六淫与疠气,湿热邪气为外感病的常见病因,且变化多端,证候复杂。二者合邪,更增加了流感治疗的复杂性和难度。湿邪侵袭人体,阻滞气机,留滞经络,甚至弥漫三焦,故常见全身不适,头重如裹,且湿邪常与其他病邪相因为病。在临床上,湿热病偏重者,往往兼有少阳三焦之证,表现为寒热起伏,胸满腹胀,尿赤,舌苔腻等。迄今为止,疫苗仍是预防流感流行的主要措施,但从生产到使用周期长及病毒的变异性,因此西药抗病毒药物是当前防控流感大流行的主要选择。对流感的治疗多以抗病毒、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治疗。由于流感病毒的变异性,上述药物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流感的问题。如对于重症流感,单纯糖皮质激素治疗并不能预防病毒性肺炎的发生,长期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还有可能引发机会感染和其他副作用,增加临床死亡率,同时糖皮质激素的应用会进一步诱导病毒的复制。因此,研发一种低毒高效、安全、无耐药性或低耐药抗病毒药物以预防和控制流感,避免轻症向重症、危症转化受到广泛重视。中药复方治疗流感具有几千年的经验,具有抑制病毒复制、阻止病毒致细胞病变、调节免疫功能、改善肺循环及镇痛抗炎等综合功效。中药早期治疗可阻止病情进展至重症,同时缩短病程,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中药治流感疗效肯定、安全,减少耐药株产生。因此,中药在防治流感方面,包括湿毒型流感,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针对湿毒型流感的治疗,贵在辨证论治,多以祛湿为主,使湿祛则热孤,在上宜宣,在中宜燥,在下宜利,采用辛开、苦泄、芳宣、淡渗并施。化湿法在温病中运用非常广泛,轻宣之剂,发汗宣肺,及芳香化湿之品,体现了肺主一身之气,肺气化则脾湿自化,但目前尚无针对性的有效的中药复方用于治疗湿毒型流感。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治疗湿毒型流感的中药。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用于治疗湿毒型流感的中药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用于治疗湿毒型流感的中药,该中药由下述按重量份数计的中药原料制备而成:岗梅根10~20份,布渣叶10~20份,藿香5~15份,贯众5~15份,五指柑5~15份,金银花10~20份,连翘10~20份,白芷3~9份,崩大碗5~15份,大青叶5~15份,芦根10~20份,菊花3~9份。为了更好地实现本专利技术,所述用于治疗湿毒型流感的中药由下述按重量份数计的中药原料制备而成:岗梅根15份,布渣叶15份,藿香10份,贯众10份,五指柑10份,金银花15份,连翘15份,白芷5份,崩大碗10份,大青叶10份,芦根15份,菊花5份。一种用于治疗湿毒型流感的中药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取岗梅根10~20份,布渣叶10~20份,藿香5~15份,贯众5~15份,五指柑5~15份,金银花10~20份,连翘10~20份,白芷3~9份,崩大碗5~15份,大青叶5~15份,芦根10~20份和菊花3~9份,混合后加水煎煮两次,将两次煎煮后取出的药汁合并,静置24~48h,过滤,滤液浓缩后得到相对密度为1.30~1.35g/cm3,温度为50~70℃的稠膏;将稠膏喷雾干燥,得到喷雾干燥粉,再进一步粉碎至80~120目,得到用于治疗湿毒型流感的中药。为了更好地实现本专利技术,所述加水煎煮两次是将中药原料混合后加入中药原料总质量8~12倍的50~90℃热水,浸泡1~2h后加热,沸后计时,煎煮1~2h,然后过滤取出药汁,再加入中药原料总质量8~12倍的50~90℃热水,加热煎煮,沸后计时,煎煮1~2h,再过滤取出药汁。所述浓缩为减压浓缩,条件为压力-0.07~-0.09Mpa,温度50~70℃。所述喷雾干燥的条件为进风温度160~180℃,出风温度70~80℃。各种中药原料的药理疗效如下:岗梅根:性寒,味苦、甘;归肺、肝、大肠经;清热生津,散瘀,解毒;布渣叶:性平,味淡、微酸;归肝、脾、胃经;清热利湿,健脾消滞,化痰,退黄;藿香:性微温,味辛;归脾、胃、肺经;化湿,止呕,解暑;贯众:性微寒,味苦、辛;归肝、脾经;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杀虫;五指柑:性温,味辛、苦;归肝、脾、肺经;祛风,除痰,行气,止痛;金银花:性寒,味甘;归肺、心、胃经;清热解毒,疏散风热;连翘:性微寒,味苦;归肺、心、小肠经;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白芷:性温,味辛;归肺、胃、大肠经;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崩大碗:性寒,味苦、辛;归肝、脾、肾经;清热利湿,解毒消肿;大青叶:性寒,味苦;归心、胃经;清热解毒,凉血消斑;芦根:性寒,味甘;归肺、胃经;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菊花:性微寒,味辛、甘、苦;归肺、肝经;散风清热,平肝明目。本专利技术的原理是:本专利技术的中药针对湿毒型流感,抓住湿毒这一致病要点,芳香化浊,解毒除湿,为调理脾胃升降,使已生之湿得化,后起之湿不生,为治本之法。并以辨证论治为原则,临床上治疗作用良好。湿毒型流感多属中医“湿温病”范畴,湿热之证往往是热由湿生,湿中生热,热处湿中,二者相互裹结,难解难分,湿得热则愈深,热因湿而愈炽,湿热胶结,在治疗上尤当以祛湿为要务,使湿祛则热孤,使疾病有向愈的转机。湿热之邪因阻中焦脾胃,致使脾胃升降失常,中焦气机壅滞,见有大便不爽,脘闷腹胀者,治疗多以芳香化浊;温病初起,从口鼻而入,邪在卫分,卫气被郁,开合失司,治宜辛凉透表,清热解毒。温病的传变途径是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方中金银花、连翘气味芳香,既能疏散风热,清热解毒,又能辟秽化浊,在透散卫分表邪的同时,兼顾了温热病邪易蕴结成毒又多夹秽浊之气的特点,用为主药。温邪伤人,多阴液不足,故用芦根甘寒之品,清热泻火,生津止渴,专清肺胃之热,且能生津,有味甘而不滋腻,生津而不恋邪的特点,对湿温病、热重及小便不利者,特别适宜,此时,治疗体现分晓消走泄,着重宣气化湿,使气机宣通,水道通调则湿邪自除,同时寓有温病“存得一分阴液,便保得一分生机”的治疗原则。湿热胶结,治以清热祛湿法,使湿祛则热孤,恢复三焦的气化。用藿香芳化湿浊,止呕,微温之性不助热,有助化湿;白芷芳香化湿,兼以解表;贯众、大青叶、崩大碗清热解毒,利湿,助主药解毒避瘟,菊花甘寒,轻清,疏散肝经风热;五指柑、布渣叶、岗梅根清热祛湿,行气消滞,为广东凉茶常用之品,为清解上焦湿热的常用之品。本方用药物均系清轻之品,体现了“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的温病用药原则。本专利技术可全方清热解毒,祛湿化浊避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治疗湿毒型流感的中药,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由下述按重量份 数计的中药原料制备而成:岗梅根10~20份,布渣叶10~20份,藿香5~15 份,贯众5~15份,五指柑5~15份,金银花10~20份,连翘10~20份,白 芷3~9份,崩大碗5~15份,大青叶5~15份,芦根10~20份,菊花3~9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湿毒型流感的中药,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由下述按重量份数计的中药原料制备而成:岗梅根10~20份,布渣叶10~20份,藿香5~15份,贯众5~15份,五指柑5~15份,金银花10~20份,连翘10~20份,白芷3~9份,崩大碗5~15份,大青叶5~15份,芦根10~20份,菊花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玉玲
申请(专利权)人:文玉玲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