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向刮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7929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5: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反向刮匙,包括杆部,和通过杆部连接的把手和勺体;杆部分为笔直圆柱状的第一杆部和圆弧状弯曲的第二杆部;把手与第一杆部连接,勺体与第二杆部连接;勺体远离第二杆部的一侧为内凹状且设置有一凹槽;勺体的横截面为一对边为弧形的矩形,且勺体的中心高于其与第二杆部的连接处;第二杆部在水平面和竖直面均成一弧形,且从第二杆部的起始点到勺体的方向上,第二杆部与第一杆部轴心线的延长线的距离逐渐增大。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反向刮匙通过设计远离杆部一端为内凹状的勺体,使刮匙可实现不同于现有掏取动作的反向刮除动作,更为配合医生的施力方式;且通过弧状弯曲的杆部,可实现多角度刮除骨渣等组织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反向刮匙
本专利技术涉及骨刮匙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反向刮匙。
技术介绍
在骨科手术中,一般需要使用骨刮匙对多余、病变骨组织及其他多余组织进行刮除、修整,并将多余组织去除。现有的传统骨刮匙使用时需要首先将勺体过伸超过需要剔除组织,通过掏取动作去除多余组织,存在损伤周围组织风险,不符合医生用力习惯,且由于操作空间有限,传统刮匙所能清除的范围和角度较小,存在刮除组织不干净的问题。因此,需要一种反向刮匙替代传统的骨刮匙。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反向刮匙。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反向刮匙,包括杆部,和通过杆部连接的把手和勺体;杆部分为笔直圆柱状的第一杆部和圆弧状弯曲的第二杆部;把手与第一杆部连接,勺体与第二杆部连接;勺体远离第二杆部的一侧为内凹状且设置有一凹槽;勺体的横截面为一对边为弧形的矩形,且勺体的中心高于其与第二杆部的连接处;第二杆部在水平面和竖直面均成一弧形,且从第二杆部的起始点到勺体的方向上,第二杆部与第一杆部轴心线的延长线的距离逐渐增大。进一步地,把手的表面为磨砂面。进一步地,磨砂面上设置有均匀的防滑纹路。进一步地,第二杆部在水平面和竖直面所成弧形的圆心角均小于90°。进一步地,第一杆部上两侧对称地设置有连续均匀的刻度。进一步地,在沿第一杆部向勺体的方向上,第二杆部的直径逐渐减小。进一步地,杆部、把手和勺体为一体成形的结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反向刮匙,通过具体设计将传统刮匙的掏取使用方式改为推动刮匙的方式,更加符合医生的用力习惯;将传统笔直的杆部设置为水平面和竖直面均为弧形,可满足刮匙在手术中多角度多方向刮除骨渣及多余组织的需求,刮除组织更为彻底;第一杆部上两侧的刻度设计可保证刮除骨渣和组织更为精确,避免传统骨刮匙使用过程中距离需医生进行主观判断,导致刮除失误的状况发生;相对于传统骨刮匙而言,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反向刮匙使用更为灵活方便,刮除组织更加精准彻底。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反向刮匙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反向刮匙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反向刮匙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反向刮匙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其中的附图标记为:1-杆部,11-第一杆部,12-第二杆部,13-刻度,2-把手,21-防滑条纹,3-勺体,31-第一端,32-第二端,33-凹槽。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反向刮匙。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使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但不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请参照图1和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反向刮匙,包括杆部1,和通过杆部1连接的把手2和勺体3;杆部1分为笔直圆柱状的第一杆部11和圆弧状弯曲的第二杆部12;把手2与第一杆部11连接,勺体3与第二杆部12连接;在沿第一杆部11向勺体3的方向上,第二杆部12的直径逐渐减小;勺体3远离第二杆部12的一侧为内凹状且设置有一凹槽33;勺体3的纵截面为半圆状,用以临时储存刮除掉的骨渣和多余组织;勺体3的横截面为一对边为弧形的矩形,另一对边分别为第一端31和第二端32;且勺体3的中心高于其与第二杆部12的连接处;即第一端31与第二杆部12和勺体3的连接点的距离大于第二端32与第二杆部12和勺体3的连接点的距离。第二杆部12在水平面和竖直面均成一弧形,且从第二杆部12的起始点到勺体3的方向上,第二杆部12与第一杆部11轴心线的延长线的距离逐渐增大。将第二杆部12在水平面和竖直面均设计为弧形,且末端远离笔直的第一杆部11的轴心线,使第二杆部12带动勺体3刮除多余组织时,第二杆部不遮挡手术视野,且操作范围较通体笔直的骨匙更大。在本专利技术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把手2的表面为磨砂面,磨砂面上设置有均匀的防滑纹路21。磨砂面和防滑纹路21可帮助医生握持刮匙而不产生手滑的情况。杆部1的长度以及刮匙整体的规格根据手术需要进行选择,不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一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二杆部12在水平面和竖直面所成弧形的圆心角均小于90°。在本专利技术一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杆部12上两侧对称地设置有连续均匀的刻度13,用以使刮匙在进行刮除操作时,精准控制刮匙勺体3的位置,避免勺体3过位导致其他组织损伤。在本专利技术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杆部1和勺体3为一体成形的结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反向刮匙的使用方式为:首先,通过把手2握持刮匙,将刮匙移动至需要进行刮除骨渣或组织的部位;然后通过刻度13观察刮匙伸入位置,确定刮匙未过位,将勺体3移动至需要进行的刮除骨渣或组织的前端,医生手部施力通过勺体3的第二端32进行刮除,骨渣及组织进入勺体3的凹槽33内;最后,移动刮匙,处理凹槽33内的骨渣或组织。且通过第二杆部12的弧形设计,可对组织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刮除,确保刮除干净彻底。以上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其只作为范例,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任何对该实用进行的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专利技术的范畴之中。因此,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换和修改,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反向刮匙,其特征在于,包括杆部(1),和通过所述杆部(1)连接的把手(2)和勺体(3);/n所述杆部(1)分为笔直圆柱状的第一杆部(11)和圆弧状弯曲的第二杆部(12);所述把手(2)与所述第一杆部(11)连接,所述勺体(3)与所述第二杆部(12)连接;/n所述勺体(3)远离所述第二杆部(12)的一侧为内凹状且设置有一凹槽(33);所述勺体(3)的横截面为一对边为弧形的矩形,且所述勺体(3)的中心高于其与所述第二杆部(12)的连接处;/n所述第二杆部(12)在水平面和竖直面均成一弧形,且从所述第二杆部(12)的起始点到所述勺体(3)的方向上,所述第二杆部(12)与所述第一杆部(11)轴心线的延长线的距离逐渐增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向刮匙,其特征在于,包括杆部(1),和通过所述杆部(1)连接的把手(2)和勺体(3);
所述杆部(1)分为笔直圆柱状的第一杆部(11)和圆弧状弯曲的第二杆部(12);所述把手(2)与所述第一杆部(11)连接,所述勺体(3)与所述第二杆部(12)连接;
所述勺体(3)远离所述第二杆部(12)的一侧为内凹状且设置有一凹槽(33);所述勺体(3)的横截面为一对边为弧形的矩形,且所述勺体(3)的中心高于其与所述第二杆部(12)的连接处;
所述第二杆部(12)在水平面和竖直面均成一弧形,且从所述第二杆部(12)的起始点到所述勺体(3)的方向上,所述第二杆部(12)与所述第一杆部(11)轴心线的延长线的距离逐渐增大。


2.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石生倪海键冯超博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