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保健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7895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5: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枕头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新型保健枕,包括乳胶枕基,乳胶枕基的顶部一侧设置有凹槽,凹槽内放置有药棒,凹槽的底部内壁上放置有磁片条和垫片,磁片条位于垫片的下方,药棒的底侧活动抵接于垫片的顶侧,药棒的外侧与凹槽之间填充有3D纤维,凹槽的内侧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布盖,且两个布盖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布条,两个布条上设置有按扣,且两个布条通过按扣固定连接,药棒的外侧套设有包装套,包装套的外侧设置有开口,开口处设置有两个缝合布片,且两个缝合布片缝制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的适用于人体头部形状的两面枕,内部添加了具有消除疲劳、活血化瘀、修复颈椎细胞的药棒,极其适合中风偏瘫导致生活不理的患者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保健枕
本专利技术涉及枕头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保健枕。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枕头是人们睡眠时使用的必须用品,枕头的舒适程度直接影响睡眠质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睡眠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在生活习惯上日喻追求尽情享受。经检索,授权公告号为CN205083140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保健枕,包括托盘、颈托和药垫,托盘两端为向上凸起的凸块,托盘中部设置有颈托和药垫;通过上述设置,设置颈托,无论仰睡、侧睡,使用者颈椎都能获得最佳承托,为了加强保健枕的功效,通过设置药垫,可根据不同使用者的需求,自行配置中药,更换内部的填充物,这样,人们可以在舒适的睡眠中解除疲劳,达到了更好的使用效果。但是,现有的枕头大多只具备颈椎承托作用,而不能改善和治疗已经病变的颈椎细胞,导致治疗效果有限,已经不适合人们使用,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新型保健枕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新型保健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保健枕,包括乳胶枕基,所述乳胶枕基的顶部一侧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放置有药棒,所述凹槽的底部内壁上放置有磁片条和垫片,所述磁片条位于垫片的下方,所述药棒的底侧活动抵接于垫片的顶侧,所述药棒的外侧与凹槽之间填充有3D纤维,所述凹槽的内侧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布盖,且两个布盖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布条,两个布条上设置有按扣,且两个布条通过按扣固定连接,所述药棒的外侧套设有包装套,所述包装套的外侧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处设置有两个缝合布片,且两个缝合布片缝制连接,所述乳胶枕基的顶侧与底侧均设置有凹陷,所述凹陷的内侧设置有头部放置槽。优选的,所述包装套包括外包装层和内包装层,且外包装层设置于内包装层的外侧。优选的,所述按扣包括公扣和母扣,且公扣和母扣分别缝制连接于两个布条上。优选的,所述缝合布片上设置有缝合线,且两个缝合布片通过缝合线进行缝制连接。优选的,所述乳胶枕基的两端均设置有隆起,且隆起的厚度为9.8厘米。优选的,所述凹陷的最小厚度为6.5厘米,所述头部放置槽的深度为1厘米。优选的,所述药棒的长度为29厘米,直径为8厘米。优选的,所述乳胶枕基的宽度为32厘米。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一种新型保健枕,由乳胶物体为枕基,正面上方前位凸起处根据药棒的规格,在凸起圆弧处开一个规格类似的凹槽,用于放中药组合物,中药组合物是物理作用,可以起到活血化瘀的功效;凹槽内可以放入3D纤维作为调节高度的器材,对颈椎有牵引、修复弧度的功能,也可以任意调节高度,适宜为佳;乳胶枕两边有微微高起,适合侧翻睡觉的人群,保持颈椎呈直线,不会损伤颈椎;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一种新型保健枕,在枕头中间有凹陷,用于仰睡时头部不易偏向;枕头有两面睡觉的功能,反面前端有和颈椎的生理弧度为标准,是可以放松颈椎神经肌肉的功能,即为两面枕;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一种新型保健枕,药棒的外层包装材料是进口定制负离子杜邦,防螨、抗菌、透气、柔软,内包装材料,内包装材料是竹实纤维纺织的竹炭,可以除菌、吸湿防潮、释放远红外线和负离子功效;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一种新型保健枕,在枕基内部添加了能量石和能量磁,是由于激发经络的作用,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乳胶枕基是用泰国乳胶以及高温纳米竹炭粉和石墨烯为混合制作而成,有净化空气和释放负离子修复颈椎和脑部细胞,颈椎和大脑吸收释放的微量元素可以消除疲劳改善脑细胞,预防脑梗塞等脑中风的现象;选取进口抗菌防螨面料作为枕芯外套,不泛黄的柔软亲肤;本专利技术设计的适用于人体头部形状的两面枕,其内部添加了具有消除疲劳、活血化瘀、修复颈椎细胞的药棒,极其适合中风偏瘫导致生活不理的患者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新型保健枕的主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新型保健枕的侧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新型保健枕的P-P截面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的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的B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4中的C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包装套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乳胶枕基;2、凹槽;3、药棒;4、磁片条;5、垫片;6、3D纤维;7、布盖;8、凹陷;9、头部放置槽;10、包装套;11、缝合布片;12、缝合线;13、布条;14、公扣;15、母扣;16、隆起;17、外包装层;18、内包装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7,一种新型保健枕,包括乳胶枕基1,乳胶枕基1的顶部一侧设置有凹槽2,凹槽2内放置有药棒3,凹槽2的底部内壁上放置有磁片条4和垫片5,磁片条4位于垫片5的下方,药棒3的底侧活动抵接于垫片5的顶侧,药棒3的外侧与凹槽2之间填充有3D纤维6,凹槽2的内侧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布盖7,且两个布盖7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布条13,两个布条13上设置有按扣,且两个布条13通过按扣固定连接,药棒3的外侧套设有包装套10,包装套10的外侧设置有开口,开口处设置有两个缝合布片11,且两个缝合布片11缝制连接,乳胶枕基1的顶侧与底侧均设置有凹陷8,凹陷8的内侧设置有头部放置槽9。本实施例中,包装套10包括外包装层17和内包装层18,且外包装层17设置于内包装层18的外侧。本实施例中,按扣包括公扣14和母扣15,且公扣14和母扣15分别缝制连接于两个布条13上,缝合布片11上设置有缝合线12,且两个缝合布片11通过缝合线12进行缝制连接。本实施例中,乳胶枕基1的两端均设置有隆起16,且隆起16的厚度为9.8厘米,凹陷8的最小厚度为6.5厘米,头部放置槽9的深度为1厘米。本实施例中,药棒3的长度为29厘米,直径为8厘米,乳胶枕基1的宽度为32厘米。本实施例中,在使用时,该保健枕的结构、由乳胶物体为枕基,正面上方前位凸起处根据药棒3长29公分*直径8公分的规格,在凸起圆弧处开一个长29.5直径8公分下方弧形的凹槽2,用于放中药组合物,中药组合物是物理作用,可以起到活血化瘀的功效;凹槽2内可以放入3D纤维6作为调节高度的器材,对颈椎有牵引、修复弧度的功能,也可以任意调节高度,适宜为佳;乳胶枕两边有微微高起,适合侧翻睡觉的人群,保持颈椎呈直线,不会损伤颈椎,枕头中间有凹陷8,是用于仰睡时头部不易偏向;枕头有两面睡觉的功能,反面前端有和颈椎的生理弧度为标准,是可以放松颈椎神经肌肉的功能,所以可称是两面枕;药棒3的外层包装材料,即外包装层17是进口定制负离子杜邦,防螨、抗菌、透气、柔软,内包装材料,即内包装层18是竹实纤维纺织的竹炭,可以除菌、吸湿防潮、释放远红外线和负离子功效;在乳胶枕基1内部添加了能量石和能量磁,是由于激发经络的作用,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乳胶枕基1是用泰国乳胶以及高温纳米竹炭粉和石墨烯为混合制作而成,有净化空气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保健枕,包括乳胶枕基(1),其特征在于,所述乳胶枕基(1)的顶部一侧设置有凹槽(2),所述凹槽(2)内放置有药棒(3),所述凹槽(2)的底部内壁上放置有磁片条(4)和垫片(5),所述磁片条(4)位于垫片(5)的下方,所述药棒(3)的底侧活动抵接于垫片(5)的顶侧,所述药棒(3)的外侧与凹槽(2)之间填充有3D纤维(6),所述凹槽(2)的内侧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布盖(7),且两个布盖(7)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布条(13),两个布条(13)上设置有按扣,且两个布条(13)通过按扣固定连接,所述药棒(3)的外侧套设有包装套(10),所述包装套(10)的外侧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处设置有两个缝合布片(11),且两个缝合布片(11)缝制连接,所述乳胶枕基(1)的顶侧与底侧均设置有凹陷(8),所述凹陷(8)的内侧设置有头部放置槽(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保健枕,包括乳胶枕基(1),其特征在于,所述乳胶枕基(1)的顶部一侧设置有凹槽(2),所述凹槽(2)内放置有药棒(3),所述凹槽(2)的底部内壁上放置有磁片条(4)和垫片(5),所述磁片条(4)位于垫片(5)的下方,所述药棒(3)的底侧活动抵接于垫片(5)的顶侧,所述药棒(3)的外侧与凹槽(2)之间填充有3D纤维(6),所述凹槽(2)的内侧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布盖(7),且两个布盖(7)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布条(13),两个布条(13)上设置有按扣,且两个布条(13)通过按扣固定连接,所述药棒(3)的外侧套设有包装套(10),所述包装套(10)的外侧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处设置有两个缝合布片(11),且两个缝合布片(11)缝制连接,所述乳胶枕基(1)的顶侧与底侧均设置有凹陷(8),所述凹陷(8)的内侧设置有头部放置槽(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保健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套(10)包括外包装层(17)和内包装层(18),且外包装层(17)设置于内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文龙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百山炭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