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戊唑醇和百菌清的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78298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5: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农药技术领域,具体的更涉及一种含戊唑醇和百菌清的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农药组合物,包括有效成分以及润湿分散剂;其中,所述有效成分包括戊唑醇和百菌清,且戊唑醇和百菌清的质量比为(1:100)~(100:1),以组合物的总质量为基准,所述戊唑醇和百菌清的总质量浓度为10~60%。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新的分散体系对低融点以及不同密度农药活性成分,尤其是作为戊唑醇和百菌清的原药组成来说,极大改善由该原药组合所得到的水性悬浮农药制剂在长期保存时产生的固体粒子的凝聚沉降的问题,且不需采用有机溶剂,以安全环保的水作为溶剂,悬浮率能达到98%以上,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显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戊唑醇和百菌清的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药
,具体的更涉及一种含戊唑醇和百菌清的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戊唑醇(Tebuconazole)是一种三唑类杀菌剂,其作用机制是甾醇脱甲基化,即通过抑制麦甾醇的生物合成,杀死病原菌,从而防止病原菌的侵染。戊唑醇为广谱杀菌剂,具有较好的治疗和保护作用。戊唑醇应用广泛,可用于如小麦、大麦、燕麦、黑麦、水稻、玉米、花生、大豆及其其它油料作物、番茄、马铃薯、高粱、葡萄、芦笋、芒果、梨、桃、苹果、香蕉、茶树以及多种蔬菜等作物病害的防治。百菌清(Chlorothalonil)是一种保护性杀菌剂。它通过与真菌细胞中的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发生作用破坏酶的活力,从而使真菌细胞的新陈代谢受到破坏而丧失生命力,为广谱保护性杀菌剂,应用广泛。近年来,土地流转成为趋势,这也带动了农业的规模化种植和效率。同时对植保防治提出了新的需求,促进了无人机的飞防喷洒作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对大规模种植的作物病虫害非常重要,如麦类赤霉病、锈病、水稻稻瘟病、马铃薯晚疫病等一类作物病害,其爆发力强、危害大,需要在短时间内及时防控,若防控不及时,将会造成毁灭性的影响,影响到粮食安全问题。目前,飞防作业大多为低容量或超低容量喷雾,桶混药剂种类多、浓度高,极易造成药液的破乳絮凝、沉淀结晶等不良现象,另外,粒径大的悬浮剂也易造成喷头的堵塞、管道爆裂、高浓度药害等现象。如何解决悬浮剂上述在飞防中遇到的问题,是目前农药制剂的技术难点之一,也成为限制飞防植保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br>
技术实现思路
除非另有说明、从上下文暗示或属于现有技术的惯例,否则本申请中所有的份数和百分比都基于重量,且所用的测试和表征方法都是与本申请的提交日期同步的。如果现有技术中披露的具体术语的定义与本申请中提供的任何定义不一致,则以本申请中提供的术语定义为准。本专利技术中的词语“优选的”、“优选地”、“更优选的”等是指,在某些情况下可提供某些有益效果的本专利技术实施方案。然而,在相同的情况下或其他情况下,其他实施方案也可能是优选的。此外,对一个或多个优选实施方案的表述并不暗示其他实施方案不可用,也并非旨在将其他实施方案排除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之外。本专利技术中未提及的组分的来源均为市售。本专利技术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反复认真研究后发现,通过将戊唑醇和百菌清作为有效成分,以特定比例混用时具有相协同的效果,辅以合适的润湿分散剂使其悬浮率高达98%以上,同时具有适合于马铃薯叶面的表面张力,从而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显著。本专利技术的飞防悬浮剂包括有效成分以及润湿分散剂;其中,所述有效成分为戊唑醇和百菌清,且戊唑醇和百菌清的质量比为(1:100)~(100:1),优选(1:50)~(50:1),更优选(1:10)~(10:1);以组合物的总质量为基准,所述戊唑醇和百菌清的总质量浓度为10~60%。作为有效成分,其中戊唑醇是一种高效、广谱、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农药,与所有的三唑类杀菌剂一样,戊唑醇能够抑制真菌的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具有保护、治疗、铲除三大功能,杀菌谱广、持效期长的优点。百菌清是一种广谱保护性杀菌剂,能与真菌细胞中的三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发生作用,与该酶中含有半胱氨酸的蛋白质相结合,从而破坏该酶活性,使真菌细胞的新陈代谢受破坏而失去生命,但喷到植物体上之后,能在体表上有良好的黏着性,不易被雨水冲刷掉,因此药效期较长。通过研究,戊唑醇和百菌清两者具有增效作用,因其具有不同的杀菌机理,复配使用后能显著延缓和治理病原菌的抗药性,增加防效。同时复配后能降低成本。作为润湿分散剂,研究发现采用聚氧化烯烷基醚,且其重均分子量在900~4000之间时能获得较好的悬浮率,这类的聚氧化烯烷基醚优选是相对于1mol的碳原子数2~18的1~4元醇加成合计30~300mol的选自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中的至少一种而成的化合物。这些聚氧化烯烷基醚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以组合物的总质量为基准,优选聚氧化烯烷基醚的用量为1~15wt%,更优选3~10wt%。作为优选,适合本专利技术的聚氧化烯烷基醚例如可以举出丙二醇的聚氧乙烯(20mol)聚氧丙烯(85mol)无规加成物、正丁醇的聚氧乙烯(42mol)聚氧丙烯(96mol)嵌段加成物、三羟甲基丙烷的聚氧乙烯(18mol)聚氧丙烯(74mol)嵌段加成物、异十二烷醇的聚氧乙烯(27mol)聚氧丙烯(32mol)嵌段加成物、山梨糖醇酐的聚氧乙烯(26mol)聚氧丙烯(80mol)无规加成物、硬脂醇的聚氧乙烯(32mol)聚氧丙烯(57mol)无规加成物等。在进一步的研究中,通过对上述聚氧化烯烷基醚的筛选,优选出重均分子量在1000~3000之间的聚氧化烯烷基醚,可以是单一分子量,也可以是不同分子量混合而成的。更优选分子量在1000~3000之间的聚环氧乙烷聚环氧丙烷单丁基醚,例如包括但不限于PPG-12-丁醇聚醚-16、PPG-10-丁醇聚醚-9、PPG-17-丁醇聚醚-17、PPG-26-丁醇聚醚-26、PPG-15-丁醇聚醚-20。分子量小于1000,则起不到分散作用,而分子量过高,则会导致稳定性下降。由于原药戊唑醇和百菌清两者之间成分密度差异较大,悬浮沉降速度较大,改变介质也无法将其悬浮率提高,而当尤其是PPG-12-丁醇聚醚-16,分子量为1700,加入后,通过验证能明显提高原药在水中悬浮剂的悬浮率,且悬浮率高达95%以上,说明其分子中具有的独特且合适的亲油基团能与原药结合后,其自身疏水和亲水静电作用力能达到平衡,通过作用力以及合适的空间位阻效应阻止了相邻离子的碰撞,最终阻止了原药分子之间的重新聚合。在进一步研究中,为获得更优异的防治效果,在上述的聚氧化烯烷基醚中混配一定量的C10~20的烷基硫酸酯盐时,尤其对马铃薯晚疫病有非常好的防治效果。优选的润湿分散剂包括(a)PPG-12-丁醇聚醚-16和(b)C10~20的烷基硫酸酯盐,其中(a)PPG-12-丁醇聚醚-16在组合物中的用量为为1~15wt%,更优选3~10wt%。作为C10~20的烷基硫酸酯盐,是指具有碳原子数为10以上且20以下烷基的烷基硫酸酯盐。通过将(a)PPG-12-丁醇聚醚-16与该成分并用,能够增强作为PPG-12-丁醇聚醚-16对原药的分散性,提高悬浮率。C10~20的烷基硫酸酯盐,在体系中被电离,主链上的月桂醇聚氧乙烯醚链段具有较强的吸附性,将不同密度的原药吸附固定在其中,作为聚氧乙烯的亲水链伸入水相中,因此包裹在原药外的阴离子时原药之间的静电斥力增大,不仅提高的稳定性,而且悬浮率同样进一步提高到98%以上;此外不同植物叶片的临界表面张力不同,若不加入(b)成分,则在马铃薯叶片上的润湿程度较低,难以取得好的效果。更优选的,上述(b)成分为碳原子数在10以上且16以下,更优选具有链式烷基的烷基硫酸酯盐。作为构成(b)成分的盐,可以列举钠、钾等的碱金属盐,优选碱金属盐,更优选钠盐。作为此类烷基硫酸酯盐例如包括但不限于月桂基硫酸酯盐、十四烷基硫酸酯盐、十六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效成分以及润湿分散剂;其中,所述有效成分包括戊唑醇和百菌清,且戊唑醇和百菌清的质量比为(1:100)~(100:1),以组合物的总质量为基准,所述戊唑醇和百菌清的总质量浓度为10~60%。/n

【技术特征摘要】
1.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效成分以及润湿分散剂;其中,所述有效成分包括戊唑醇和百菌清,且戊唑醇和百菌清的质量比为(1:100)~(100:1),以组合物的总质量为基准,所述戊唑醇和百菌清的总质量浓度为10~6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戊唑醇和百菌清的质量比为(1:50)~(50:1)。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戊唑醇和百菌清的质量比为(1:10)~(10:1)。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湿分散剂包括重均分子量在900~4000的聚氧化烯烷基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静莉缪金凤宋亚华潘志孝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苏利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