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壬菌铜和申嗪霉素的组合杀菌物及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7829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5: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含有壬菌铜和申嗪霉素的组合杀菌物,包含有效成分壬菌铜和申嗪霉素,壬菌铜和申嗪霉素的质量比为80‑1:1‑80。该组合杀菌物可应用于防治果树、蔬菜、禾谷类作物的多种真菌和细菌性病害,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延缓了病原菌的抗药性,持效期长,减少用药次数和用药量,降低了使用成本。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组合杀菌物可用于防治芒果细菌性角斑病、葡萄霜霉病、柑橘溃疡病、马铃薯软腐病、番茄早疫病、小麦白粉病和水稻纹枯病等病害,效果显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壬菌铜和申嗪霉素的组合杀菌物及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病害防治领域,具体是一种含壬菌铜和申嗪霉素的组合杀菌物及应用。
技术介绍
壬菌铜(cuppricnonylphenolsulfonate),化学名称:对壬基苯酚磺酸铜,属于新型有机铜杀菌剂,杀菌谱广,对蔬菜、果树、瓜类、大田等农作物的霜霉病、疫病、炭疽病、溃疡病、软腐病、白粉病、细菌性角斑病等均具有出色的防治效果,对植物病毒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申嗪霉素(phenazine-1-carboxylicacid),化学名称:吩嗪-1-羧酸,分子式:C13H8N2O2,是由荧光假单胞菌M18经生物培养分泌的一种抗菌素,是同时具有广谱抑制植物病原菌并促进植物生长作用的双重功能的杀菌剂,具有广谱、高效的特点,能有效防治水稻、小麦、蔬菜等作物上的枯萎病、细菌性角斑病、疫病、纹枯病、霜霉病、条锈病、赤霉病、炭疽病、灰霉病、黑星病、溃疡病及土传病害土壤处理等。随着近年来病害防治难度的不断增加,种植结构的改变,病原菌抗性的上升,单剂的防治效果不如人意,植物病害的防治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由于单剂产品使用频率过高,使得病菌抗药性逐渐增强,单一产品的使用对病菌的防治效果欠佳,即使加大药量也打不到理想的防治效果,还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危害。目前还没有关于壬菌铜和申嗪霉素的组合杀菌物防治芒果细菌性角斑病、葡萄霜霉病、柑橘溃疡病、马铃薯软腐病、番茄早疫病、小麦白粉病和水稻纹枯病的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人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发现了壬菌铜和申嗪霉素的组合杀菌物防治芒果细菌性角斑病、葡萄霜霉病、柑橘溃疡病、马铃薯软腐病、番茄早疫病、小麦白粉病和水稻纹枯病具有协同增效作用,且在大田实验中发现,壬菌铜和申嗪霉素的复配组合物在药效持续性方面有一定的增强作用,还可以降低农药使用量。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治效果突出的含有壬菌铜和申嗪霉素的增效杀菌组合物。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含有壬菌铜和申嗪霉素的组合杀菌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组合物含有的活性成分为壬菌铜和申嗪霉素,其中壬菌铜和申嗪霉素的重量比为80-1:1-80。所述壬菌铜和申嗪霉素的组合杀菌物的优选重量比为60:1-1:60。所述的杀菌组合物以壬菌铜和申嗪霉素的组合杀菌物为主要有效成分,和农药助剂、填料或溶剂配制成农药上允许的任意一种剂型。所述壬菌铜和申嗪霉素的杀菌组合物的剂型优选为悬浮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水乳剂,微乳剂。所述壬菌铜和申嗪霉素的杀菌组合物在上述剂型中的重量百分比为2-8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所述壬菌铜和申嗪霉素的杀菌组合物在防治芒果细菌性角斑病、葡萄霜霉病、柑橘溃疡病、马铃薯软腐病、番茄早疫病、小麦白粉病和水稻纹枯病上的应用。所述壬菌铜和申嗪霉素的杀菌组合物的使用剂量为20-90ga.i./hm2。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含壬菌铜和申嗪霉素的杀菌组合物协同增效明显;2、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含壬菌铜和申嗪霉素的杀菌组合物用药量少、持效期长;3、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含壬菌铜和申嗪霉素的杀菌组合物不易产生抗性;4、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含壬菌铜和申嗪霉素的杀菌组合物绿色、安全,是无公害果蔬生产的优秀药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效果做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不局限于实施例表述的范围。本实验采用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先通过室内毒力测定,筛选合适配比,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田间试验。(一)壬菌铜与申嗪霉素复配的室内毒力测定室内抑菌效果细菌性病害测定方法:采用浊度法测定杀菌组合物对病菌的抑制作用。试验遵照国家行业标准《NYT1156.16-2006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菌剂第16部分:抑制细菌生长量试验浑浊度法》,稀释成不同浓度的药剂母液,充分震荡混匀后,将不同体积的药剂母液加入装有50mlNB培养基的250ml规格三角瓶中,配成不同浓度的含药培养基,对照加同体积无菌水,充分混匀后备用。将培养好的病菌稀释到100NTU。每瓶含药培养基接种50μL种子液,于30℃200rpm培养24h后,分别测各瓶的浑浊度值。测得的数据输入Excel表格,采用以下公式计算该药剂在各浓度下对病菌的生长抑制率。室内抑菌效果真菌性病害测定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试验方法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NY/T1156.2-2006》。首先将单剂及各混配药剂设置5个不同浓度梯度(在预备试验结果基础上,根据不同药剂组合和配比不同,浓度梯度设置亦有所不同,抑菌率在5%-90%的范围内按等比级数设定)。设清水对照组,重复三次。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将培养好的病原菌,在无菌条件下用直径5mm打孔器,自菌落边缘切取菌饼,用接种针将菌饼接于不同药剂浓度的培养基平板中央,菌丝面朝上,盖上皿盖,置于适宜温度的烘箱中培养;待对照组菌落长满时,用卡尺测量菌落直径,单位为毫米(mm)。每个菌落用十字交叉法垂直测量直径各一次,取其平均值。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各药剂处理的菌丝生长抑制率,根据各药剂浓度对数值及对应的菌丝生长抑制率几率值做回归分析,求出各药剂的EC50。根据生长抑制率,采用DPS数据软件生物测定专业统计功能求出对应药剂的毒力回归方程和有效中浓度EC50,再依孙云沛法[SunY,JohnsonER.AnalysisofJointActionofInsecticidesagainstHouseFlies[J].JournalofEconomicEntomology,1960,53(5):887-892]计算共毒系数(CTC)。当CTC≤80,则组合物表现为拮抗作用,当80<CTC<120,则组合物表现为相加作用,当CTC≥120,则组合物表现为增效作用。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EC50/供试药效EC50)×100;理论毒力系数(TTI)=A药剂的毒力指数×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B药剂的毒力指数×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共毒系数(CTC)=[混剂实测毒力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100。壬菌铜与申嗪霉素杀菌组合物对芒果细菌性角斑病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见表1。表1壬菌铜与申嗪霉素不同比例复配对芒果细菌性角斑病的室内毒力测定由表1可知,壬菌铜、申嗪霉素对芒果细菌性角斑病的EC50分别为7.80mg/L和3.15mg/L,壬菌铜与申嗪霉素混配比例在80-1:1-80时,共毒系数(CTC)均大于120,表现出良好的增效作用。壬菌铜与申嗪霉素杀菌组合物对葡萄霜霉病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见表2。表2壬菌铜与申嗪霉素不同比例复配葡萄霜霉病的室内毒力测定由表2可知,壬菌铜、申嗪霉素对葡萄霜霉病的EC50分别为5.92mg/L和13.56mg/L,壬菌铜与申嗪霉素混配比例在80-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含有壬菌铜和申嗪霉素的组合杀菌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组合物含有的活性成分为壬菌铜和申嗪霉素,其中壬菌铜和申嗪霉素的重量比为80-1:1-8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有壬菌铜和申嗪霉素的组合杀菌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组合物含有的活性成分为壬菌铜和申嗪霉素,其中壬菌铜和申嗪霉素的重量比为80-1:1-8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杀菌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壬菌铜和申嗪霉素的组合杀菌物的优选重量比为60:1-1:60。


3.根据权利要求1和权利要求2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以壬菌铜和申嗪霉素为主要有效成分,和农药助剂、填料或溶剂配制成农药上允许的任意一种剂型。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晶王国栋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嘉益蓝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