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物新品种培育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27808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5: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植物新品种培育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将培养土铺设在可拆卸的浮岛装置上,再将植物栽种到浮岛装置的培养土上;S2:将栽种植物后的浮岛装置漂浮于水体中,并进行培育;S3:根据植物的长势,将浮岛装置拆开,经过筛选后再进行浮岛装置重组,再对重组后浮岛装置上的植物进行集中培育;S4:重复步骤S3,直至筛选培育出植物新品种;该培育方法不仅可充分利用水体资源,减少投入成本,还可根据植物的成活率和长势,逐步进行不同漂浮单元上植物的筛选和重组,便于将筛选后的所需培育的植物进行集中管理,直至筛选培育出植物新品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植物新品种培育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植物培育
,具体的说是一种植物新品种培育方法。
技术介绍
植物是生命的主要形态之一,包含了如树木、灌木、藤类、青草、蕨类,及绿藻、地衣等熟悉的生物。种子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等植物中,据估计现存大约有350000个物种。绿色植物大部分的能源是经由光合作用从太阳光中得到的,温度、湿度、光线等是植物生存的基本需求。绿色植物具有光合作用的能力,借助光能及叶绿素,在酶的催化作业下,利用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产生葡萄糖等有机物,供植物体利用。现有的植物新品种培育通常在陆地上进行,培育初期通常需要占用较大面积的土地进行栽种,投入成本较大,且由于新品种的成活率一般较低,许多栽种的土地上未生长植物而造成浪费。此外,成活的植物经常生长在不同的土地上,很难将成活的植物再移植到一起进行集中管理,培育成本较大,且不易进行植株间的对比和观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植物新品种培育方法,该培育方法不仅可充分利用水体资源,减少投入成本,还可根据植物的成活率和长势,逐步进行不同漂浮单元上植物的筛选和重组,便于将筛选后的所需培育的植物进行集中管理,直至筛选培育出植物新品种。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植物新品种培育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将培养土铺设在可拆卸的浮岛装置上,再将植物栽种到浮岛装置的培养土上;S2:将栽种植物后的浮岛装置漂浮于水体中,并进行培育;S3:根据植物的长势,将浮岛装置拆开,经过筛选后再进行浮岛装置重组,再对重组后浮岛装置上的植物进行集中培育;S4:重复步骤S3,直至筛选培育出植物新品种。优选地,所述浮岛装置包括若干个可互相拼接的漂浮单元;所述漂浮单元上端开设有用于栽培植物的培养槽;所述培养槽下端的漂浮单元上设置有蓄水腔;所述培养槽底端设置有多个与蓄水腔连通的吸水孔;所述蓄水腔底端设置有若干个通水孔,通水孔两端分别与蓄水腔和水体连通。优选地,所述培养槽上放置有分隔架;所述分隔架上设置有多个用于栽培植物的培养孔;所述培养孔与吸水孔连通。优选地,所述分隔架上端外沿固定有搭肩;所述分隔架紧密嵌入培养槽内,搭肩挂设于漂浮单元上端。优选地,所述培养槽底部设置有用于减少培养土落入蓄水腔的防护网;所述培养槽底部设置有若干根汲水绳;所述汲水绳上端与培养土连接,汲水绳下端伸入蓄水腔的水中。优选地,所述漂浮单元四周开设有内通水口;所述内通水口内端与蓄水腔连通。优选地,所述漂浮单元一侧壁上下相对设置有两个内燕尾条;所述内燕尾条相对一侧的漂浮单元上设置有内燕尾槽;所述内燕尾条紧密嵌入相邻漂浮单元的内燕尾槽内;所述内燕尾条相邻一侧的漂浮单元上相对设置有两个内凸块;所述内凸块相对一侧的漂浮单元上设置有内凹槽;所述内凸块紧密嵌入相邻漂浮单元的内凹槽内。优选地,拼接后的所述漂浮单元四周设置有可拆卸的边框,相邻边框通过一连接件锁紧在一起;所述边框与内燕尾条连接的位置设置有外燕尾槽;所述边框与内燕尾槽连接的位置设置有外燕尾条;所述边框与内凸块连接的位置设置有外凹槽;所述边框与内凹槽连接的位置设置有外凸块;所述边框与内通水口连接的位置设置有外通水口。优选地,所述边框上设置有若干个配重机构;所述配重机构包括连接螺栓、连接螺母和若干个配重块;所述连接螺栓上端与边框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螺母与连接螺栓紧密配合,配重块挂设在连接螺母上方的连接螺栓上。优选地,所述边框上固定有泊系绳。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一种植物新品种培育方法,该培育方法不仅可充分利用水体资源,减少投入成本,还可根据植物的成活率和长势,逐步进行不同漂浮单元上植物的筛选和重组,便于将筛选后的所需培育的植物进行集中管理,直至筛选培育出植物新品种。2、本专利技术一种植物新品种培育方法,培育时将水体水面位于蓄水腔,培育初期可通过汲水绳将蓄水腔中的水分吸到培养土,植物生根后可穿过吸水孔直接吸取蓄水腔中的水分;通过设置通水孔或内通水口,可实现蓄水腔水分和外部水体的换水,且可避免培养土和水体直接进行大面积接触,可有效减弱水体对培养土的冲刷,此外还可增设防护网,用于减少培养土落入蓄水腔,可有效提高漂浮单元的持土性。3、本专利技术一种植物新品种培育方法,可将植物分别栽培到分隔架的各个培养孔中,不仅可减少各植株间的互相干扰,还可提高植物种植的均匀性。4、本专利技术一种植物新品种培育方法,内燕尾条紧密嵌入相邻漂浮单元的内燕尾槽内,内凸块紧密嵌入相邻漂浮单元的内凹槽内,可将各个漂浮单元紧密拼接在一起,且可与外框紧密连接在一起,结构稳固,安装或拆卸简单方便。5、本专利技术一种植物新品种培育方法,通过增减配重块的数量,可调节浮岛装置的吃水深度,可适应不同植物的吸水要求,灵活性强,适用性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漂浮单元、分隔架、防护网和汲水绳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漂浮单元的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植物栽培到分隔架时漂浮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漂浮单元互相拼接后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外框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具有外凸块的外框俯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浮岛装置培育植物新品种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1、漂浮单元;10、培养槽;11、蓄水腔;12、吸水孔;13、通水孔;14、内通水口;15、内燕尾条;16、内燕尾槽;17、内凸块;18、内凹槽;2、分隔架;20、培养孔;21、搭肩;3、防护网;4、汲水绳;5、边框;50、连接件;51、外燕尾槽;52、外燕尾条;53、外凹槽;54、外凸块;55、外通水口;6、配重机构;60、连接螺栓;61、连接螺母;62、配重块;7、泊系绳。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请参阅图1至图7,一种植物新品种培育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将培养土铺设在可拆卸的浮岛装置上,再将植物栽种到浮岛装置的培养土上;S2:将栽种植物后的浮岛装置漂浮于水体中,并进行培育;S3:根据植物的长势,将浮岛装置拆开,经过筛选后再进行浮岛装置重组,再对重组后浮岛装置上的植物进行集中培育;S4:重复步骤S3,直至筛选培育出植物新品种。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浮岛装置包括若干个可互相拼接的漂浮单元1;所述漂浮单元1上端开设有用于栽培植物的培养槽10;所述培养槽10下端的漂浮单元1上设置有蓄水腔11;所述培养槽10底端设置有多个与蓄水腔11连通的吸水孔12;所述蓄水腔11底端设置有若干个通水孔13,通水孔13两端分别与蓄水腔11和水体连通。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培养槽10上放置有分隔架2;所述分隔架2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植物新品种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nS1:将培养土铺设在可拆卸的浮岛装置上,再将植物栽种到浮岛装置的培养土上;/nS2:将栽种植物后的浮岛装置漂浮于水体中,并进行培育;/nS3:根据植物的长势,将浮岛装置拆开,经过筛选后再进行浮岛装置重组,再对重组后浮岛装置上的植物进行集中培育;/nS4:重复步骤S3,直至筛选培育出植物新品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植物新品种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培养土铺设在可拆卸的浮岛装置上,再将植物栽种到浮岛装置的培养土上;
S2:将栽种植物后的浮岛装置漂浮于水体中,并进行培育;
S3:根据植物的长势,将浮岛装置拆开,经过筛选后再进行浮岛装置重组,再对重组后浮岛装置上的植物进行集中培育;
S4:重复步骤S3,直至筛选培育出植物新品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物新品种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岛装置包括若干个可互相拼接的漂浮单元(1);所述漂浮单元(1)上端开设有用于栽培植物的培养槽(10);所述培养槽(10)下端的漂浮单元(1)上设置有蓄水腔(11);所述培养槽(10)底端设置有多个与蓄水腔(11)连通的吸水孔(12);所述蓄水腔(11)底端设置有若干个通水孔(13),通水孔(13)两端分别与蓄水腔(11)和水体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植物新品种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槽(10)上放置有分隔架(2);所述分隔架(2)上设置有多个用于栽培植物的培养孔(20);所述培养孔(20)与吸水孔(12)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植物新品种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架(2)上端外沿固定有搭肩(21);所述分隔架(2)紧密嵌入培养槽(10)内,搭肩(21)挂设于漂浮单元(1)上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植物新品种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槽(10)底部设置有用于减少培养土落入蓄水腔(11)的防护网(3);所述培养槽(10)底部设置有若干根汲水绳(4);所述汲水绳(4)上端与培养土连接,汲水绳(4)下端伸入蓄水腔(11)的水中。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植物新品种培育方法,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志祥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鹏岳市政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