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西南大学专利>正文

西南山地桃园农业生态协同培育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27799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5: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西南山地桃园农业生态协同培育方法,包括对桃园内的桃树进行树形修剪;和在桃园林间套作豌豆。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桃树漏斗状树形的设计管理,促进桃园通风、透光、降湿,创造不利于桃褐腐病菌侵染危害的小气候条件;并在冬春季桃园间作豌豆等林下作物,改良土壤有机质和丰富微生态群落,增强树势和减少越冬菌源量,以及提高冬春季林下覆盖度、从而减少桃褐腐病菌的传播与扩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西南山地桃园农业生态协同培育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种植领域,具体说,涉及一种西南山地桃园农业生态协同培育方法。
技术介绍
我国西南地区,传统意义上包括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广西、西藏六省市区,桃树种植主要个分布在川、渝、云、贵四省市,广西因其亚热带气候,西藏处于季风高原气候带,桃树种植较少。川渝云贵桃树生产区域,具有一个共同特征,以山地和丘陵居多,由于西南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受东南风和西南风影响,气象条件较复杂,阴晴不定、气候多变,年降雨量大多在1000~1400mm,且雨季多集中在夏季6~8月(董谢琼等,1998)。此期空气湿度大、气温较高,常常引起桃园病虫害暴发流行。据多年的走访调查和文献资料显示(胡勐郡,2013),西南山地桃园主要病害有桃褐腐病(Moniliniaspp.)、细菌性穿孔病(Xanthomonascampestrispv.pruni)、侵染性流胶病(Botrisphaeriaribis)、桃缩叶病(Taphrinadeformans)、桃褐锈病(Tranzscheliaprunispinosae)等,尤以果实褐腐、叶片穿孔、茎杆流胶最为严重,分别对桃树的果实、叶片、枝干造成严重损害。近年在重庆万州区的调查发现,5~6月份降雨偏多,细菌性穿孔病还大量为害幼果,造成烂果、落果,果园大幅减产并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这三大病害发生流行的一个共同环境诱因,是所在地区具有利于病害的温暖湿润气候条件。每年9~11月,我国著名的“华西秋雨”对西南山地桃园产后急需维护、整枝修剪、培肥整地、冬季清园,形成了一对主要矛盾,是桃园翌年丰产增收的重要障碍因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西南山地、能够减少桃树病虫害发生,增加桃园产量的西南山地桃园农业生态协同培育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西南山地桃园农业生态协同培育方法,包括对桃园内的桃树进行树形修剪;和在桃园林间套作豌豆。我国西南山地大部分区域,均适用该项技术。特别是地区海拔1000米以下的平原、丘陵、低山区,值得推广应用。其中,对桃园内的桃树进行树形修剪方法为在秋冬季修剪老枝、病枝、无效枝,在春夏控制春梢。其中,对桃园内的桃树进行树形修剪标准为修剪后的桃树在树干距地面约1.0~1.5m高处形成3个方向的一轮分枝,与树心呈45~55度倾角;每个一轮分枝向外分展出2~3个二轮分枝,每棵桃树的二轮分枝总量控制在7~9个。在树干距地面约1.0~1.5m高处形成3个方向大分枝(一轮分枝),与树心呈45~55度倾角,形成中空通风透光的态势;顺着一轮分枝倾角方向、每个一轮分枝向外分展出2~3个二轮分枝,即二轮分枝总量达到7~9个,使得桃园整体景观改善、层次分明、透光通风、树势旺盛。进一步,在桃园林间套作豌豆的方法为在11月中旬播种豌豆,冬春季收获豆尖,4月份按传统方法进行打碎、旋耕,整体翻压还田肥田。进一步,所述豌豆播种时的行距为30cm、窝距为30cm,每穴播种3~4粒。进一步,本专利技术的西南山地桃园农业生态协同培育方法还包括桃园的基础管理。所述桃园的基础管理包括冬季修剪枝条、清洁果园、树干涂白以及提高果园春夏季土壤覆盖度。冬季按漏斗状树形修剪枝条,清洁果园,树干涂白;冬季11月份~春季3月份,林下套作豌豆或油菜,考虑经济价值和改良土壤、增加林间土壤盖度方面,首选豌豆套作模式。提高果园春夏季土壤盖度,有助于减少因雨水飞溅,褐腐病病残体僵果萌发的子囊孢子在果园散发和传播。进一步,本专利技术的西南山地桃园农业生态协同培育方法还包括桃园的控病施药。其中,所述桃园的控病施药措施具体为:冬季石硫合剂,1次;初春花前(3月初),1次;花后(3月底),花谢70%,1次;4月中、下旬,各1次;5月2~3次,连续降雨,则集中2次,间隔7天。主要施用药剂可以为:对于桃褐腐病用苯甲嘧菌酯、戊唑醇、吡唑醚菌酯、苯丙甲环唑、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甲霜灵锰锌;对于桃细菌性穿孔病、流胶病通常使用氢氧化铜、喹啉铜、已蒜素、中生菌素。其中,对于果园桃褐腐病施药为:桃树花谢发芽后15天喷施苯甲嘧菌酯或戊唑醇1次,然后间隔15天喷施苯甲嘧菌酯或戊唑醇1次,在桃子近成熟期,桃核由软变硬,果肉由硬变软时追施1次苯甲嘧菌酯或戊唑醇,桃褐腐病发生大幅减少、为害基本受控。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针对西南地区以山地丘陵为主,并且土壤普遍贫瘠、有机质含量低的立地条件,以及气候方面多雨多雾、湿度大,利于果园主要病害桃褐腐等病原菌传播侵染等南方山地特点,通过桃树漏斗状树形的设计管理,促进桃园通风、透光、降湿,创造不利于桃褐腐病菌侵染危害的小气候条件;并在冬春季桃园间作豌豆等林下作物,改良土壤有机质和丰富微生态群落,增强树势和减少越冬菌源量,以及提高冬春季林下覆盖度、从而减少桃褐腐病菌的传播与扩散。该协同控病技术可减少3次化学农药使用,减量比例为38.7%,与传统生草的桃园相比、采用豌豆间作桃园的褐腐病防效达86.3%,达到了调湿度、改土壤、减病害、降成本的预期目标,初步建成协同增效的西南山地桃园农业生态协同控病技术体系,可有效提高山地桃园产量和品质,促进果农增产增收。附图说明图1桃园漏斗状树形结构;图2桃园冬春季间作豌豆;图3桃园冬春季间作油菜;图4对照桃园传统;图5土壤样品中主要细菌门的绝对丰度和相对丰度自然生草;图6细菌群落的主坐标分析;图7土壤样品中100个最丰富细菌属的热图分析。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2019年在重庆永川桃园基地的田间试验1、对桃园进行基础管理,具体包括冬季按漏斗状树形修剪枝条,清洁果园,树干涂白;生长期(春夏秋三季)的常规浇水施肥方法。2、将桃园中的桃树按照漏斗状树形进行修剪,具体包括:采取秋冬季修剪老枝、病枝、无效枝,在春夏控制春梢,在树干距地面约1.0~1.5m高处形成3个方向大分枝(一轮分枝),与树心呈45~55度倾角,形成中空通风透光的态势;再顺着一轮分枝倾角方向、每个大枝向外分展出2~3个二轮分枝,即二轮分枝总量达到7~9个,使得桃园整体景观改善、层次分明、透光通风、树势旺盛。3、桃园林间套作豌豆,按传统模式种植豌豆,在深秋季的11月中旬播种,行距30cm、窝距30cm,每穴播种3~4粒,冬春季收获豆尖,4月份按传统方法进行打碎、旋耕,整体翻压还田肥田。4、对桃园进行控病施药措施:冬季施用石硫合剂1次,进行树干涂白;初春花前(3月初),施用吡唑醚菌酯1次;花后(3月底),花谢70%,施用甲基托布津1次;4月中、下旬,先后施用戊唑醇、苯甲嘧菌酯各1次;5月南方山地雨季,则连续集中施用苯甲嘧菌酯、戊唑醇各1次,间隔7天。5、果园桃褐腐病施药措施:桃树花谢发芽后15天喷施苯甲嘧菌酯1次,然后间隔15天喷施戊唑醇1次,在桃子近成熟期,桃核由软变硬,果肉由硬变软时追施1次苯甲嘧菌酯,桃褐腐病发生大幅减少、为害基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西南山地桃园农业生态协同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对桃园内的桃树进行漏斗状树形修剪;和在桃园林间套作豌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西南山地桃园农业生态协同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对桃园内的桃树进行漏斗状树形修剪;和在桃园林间套作豌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桃园内的桃树进行树形修剪方法为在秋冬季修剪老枝、病枝、无效枝,在春夏控制春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桃园内的桃树进行树形修剪标准为:修剪后的桃树在树干距地面约1.0~1.5m高处形成3个方向的一轮大分枝,与树心呈45~55度倾角;每个一轮分枝向外分展出2~3个二轮分枝,每棵桃树的二轮分枝总量为7~9个。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桃园林间套作豌豆的方法为在11月中旬播种豌豆,冬春季收获豆尖,4月份按传统方法进行打碎、旋耕,整体翻压还田肥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豌豆播种时的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国康马冠华董国菊廖平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